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21 17:06:41瀏覽2354|回應5|推薦16 | |
教育部長杜正勝鬧笑話,早已不稀奇;可是常鬧笑話的政客,還能夠安居教育部長,歷經數任內閣,都趕不下來,那才真是臺灣奇跡。繼他的兒子出包走人之後,咱們的教長又因為上網亂貼文章,說人家泰國的性產業是「賣點」,被輿論砲轟為提倡賣春。杜部長除了引喻失義,更兼斯文掃地,真不知一個國家的性產業,有什麼好拿來說嘴的。 其實身為教育界的大家長,原該多講點文化,少耍些「賣點」。如何去建構一個富而好禮、庶而有教的社會風氣,本來才是教育的功能和角色;可是咱們教長卻反其道而行,除了千方百計去搞「文化大革命」,要把中華文化從臺灣連根拔除外;還愛講「賣點」,既短線又近利,更帶著股「媚俗」的自以為是。也難怪這幾年,社會風氣的無可救藥。 不過放眼望去,扁政府裡頭,像杜部長這款官員,從上到下,不知凡幾。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老闆阿扁自己就無心經營,只想選舉造勢、追求「賣點」;「入聯公投」每天惡搞,何嘗是辦外交的長線作法,連呂秀蓮都看不下去,嘲笑那圖騰,像煞隻豬耳朵。以此例彼,則會把性產業說成是一個國家的「賣點」,這個部長也算是善揣上意了。 所以有一天,或許我們會發現,扁政府的遺毒,不止在官箴、不止在外交、不止在經濟,也同時在文化價值、在社會風氣。因為引喻失義多了,會讓百姓相信,錯亂的價值代表多元、顛倒的是非代表轉型;而斯文掃地久了,更會讓大家忘了什麼叫「斯文」。從陳水扁到謝長廷、從杜正勝到謝志偉,不正都是幫凶,見證著臺灣的沈淪嗎?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