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雙親不能只考慮自己—閱讀,從分享開始,貼文拿好書
2010/12/14 20:22:37瀏覽488|回應0|推薦12

活動原始網址:http://blog.udn.com/heliopolis2009/4634870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否真的是無私的,還是充滿了許多的代價?

當孩子還在媽媽肚子孕育的時候,這時候的父母對孩子的盼望很小,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就好。但隨著時間的流轉,孩子慢慢長大了,對孩子的期許不再只是要健康就好,爸爸媽媽要孩子追逐社會價值觀中,所謂的「讀好書」、「念名校」,「擁有錢賺得多的工作」,父母要孩子成為他的榮耀與炫耀的工具。

從彈鋼琴、拉小提琴,到獲得音樂大獎;從課業第一名,到考上名校研究所;從留洋到歸國,而後在外商公司擁有好的職務和收入。這一些的確都是美好的事情,但是孩子在很多時候,不過是父母交流之間的炫耀工具而已。

孩子價值觀的建立、童年應有的歡笑、閱讀自己喜歡看的書,或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太多太多的比較將這一切一點一滴剝奪。然而,為數相當多的大人是不關心這些「瑣屑」的事情,他們要的「榮耀」,但這並非來自孩子的本質,而是來自於分數、得獎,以及別人羨慕的眼光。

「讀好書」、「念名校」,「擁有錢賺得多的工作」,不可否認的,這確實是社會上要脫穎而出的好方法,但孩子的資質是否能夠全然達成雙親的期許,這絕對並非雙親能輕易「預測」的。

有多少父母對老師說,「我家很重視孩子的品德」,但往往孩子成績不好了,在緊要升學的緊要關頭,誰還看重孩子的品德?更低下者,考試考不好,用作弊技倆換取高分,當老師告知,無禮亦無理的父母卻指責老師污辱他的孩子。眼睛為分數高下所蒙蔽,我們怎麼能不為這樣的孩子擔心?

又或者,雙親歡快地參與各種聯誼會以拓展人脈,但卻不知道,孩子多想爸爸媽媽可以陪他吃頓飯,可以陪他說說話。

成績高低,當然是表現最容易看出的學習效果,但人的「品格」,卻不能這樣子打分數。

教育,到底該教育什麼呢?孩子有多少能力去探知這個社會的光明與黑暗,這個社會需要多少適應的軟硬實力?多麼需要旁人的循循善誘。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有相當多挫折與不能不面對的困境,他是否有能力面對與處理,他的態度是否是健康而正向的,或者是否能在低潮的潛沉,仍有蓄勢待發的實力,這樣可能比學生時代的成績高下,恐怕來得更為重要吧!

沒有人是永遠的贏家,但也沒有永遠的輸家。如果沒辦法成為月亮,扮演好小小的星星角色,也會是一種美麗。

孩子,其實懂得看重自己,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sunny33&aid=469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