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10 06:03:38瀏覽27462|回應139|推薦478 | |
暮春三月,柳絲輕颺。清明憶故人,雨紛紛啊欲斷魂。 來,聆聽這首歌,再來瞭解這歌背後的故事。 春朝一去花亂飛,又是佳節人不歸,記得當年楊柳青,長征別離時, 思歸期,憶歸期,往事多少盡在春閨夢裡, 往事多少,往事多少
這首「回憶」,喜歡合唱歌曲的朋友一定耳孰能詳。初聞此曲會以為是李叔同的曲子,曲風與韻味容易想起「送別」、「憶兒時」,宛如晚清一位著藏青色上衣黑色長裙的女子低吟於京師大學堂的未名湖畔,幽幽雅雅的中國味十足。道盡抗戰軍興良人長征,夢斷春閨之惆悵與思念。訝異的是作曲者是道道地地出身台灣屏東的台灣郎郭子究先生。 先生生於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十四歲自新園鄉公學校畢業到東港媽祖廟前的麵攤打工,十六歲自學吉他,十七歲於東港教會摸索黑管小號鋼琴等各式樂器。二十三歲隻身抵花蓮,定居花蓮,任職市農會指導員,二十四歲任花蓮港音樂研究會指導老師,二十五歲以其基督教信仰,曲風含「強烈中國式」為由被日本憲兵隊以間諜嫌疑逮捕入獄四十八天,二十六歲日本投降,二十七歲任花蓮中學初中部代用音樂教員。先生小學畢業那年,父親重病經濟困難而斷升學之路,光復之後從ㄅㄆㄇ開始學起,歷十年苦讀終獲初中與高中教師資格。六十一歲自花蓮中學退休,一九九九年五月八十歲辭世。留下 : 母之天國、回憶、花蓮舞曲、月光吟、你來、光明進行曲、搖籃歌、母親頌、蝴蝶、教師頌、花蓮縣歌、花中校歌、天祥活動中心之歌 ... 等數十首。
民國三十二年先生在「花蓮港音樂研究會」 擔任講師時,有一次講解附點音符時,寫下一段練習曲讓學員練習,覺得不錯,便加以潤飾成為完整的曲子。「回憶」首次發表時,曲名為「思出」,是一首演奏曲。三十七年郭子究請陳崑為其填詞,陳崑老師從大陸來台,鄉愁之情尤為強烈,知道郭子究老師是從思鄉的情愫形成的聲音,於是填了詞,並取名「回憶」,後半段的歌詞則是在五十四年,為了花蓮中學合唱團參加比賽,由呂佩琳老師在原曲演奏部分添上的,「回憶」的國語版歌詞終於完成。
台大校友合唱團。指揮 戴金泉教授 台語版「回憶」由郭子究學生陳黎於1996 年填入新詞而成。陳黎讓歌曲回到腳下土地,和生活、記憶相扣,冀求更純粹動人地展現歌曲的原味,但也適當保留了國語歌詞中原有的「春花、水珠、往事、思念」等意象及律動。 先生是台灣音樂史上一個傳奇,從日據時代即開始作曲,國小畢業卻無師自通融合了西洋、台灣、大陸的音樂特性,形塑出獨特的歌曲風格。他說自己是「一個平凡無奇,不停行動的音樂使徒」。作品「回憶」、「花蓮舞曲」、「你來」等,自北京中央合唱團、日本、東南亞、歐洲、美洲、澳洲、...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響起。 一首歌,歷經1943、1948、1965、1996年。穿越時空,融合族群,三代接力,串起日據、抗戰、國共內戰、台灣本土化各歷程,一種混合一種再生 ! 向音樂人:郭子究、陳崑、呂佩琳三位老師及詩人陳黎~致敬 !東台灣旅遊品嘗扁食與麻糬之餘,別忘了拜訪「洄瀾音樂之父」郭子究故居。 * * * * PS : 推不掉也賴不掉,接了一些課程。寫教材,打字,授課。最少忙到六月。這樣好了,剩下擠出來的不連貫時間,留下來回訪各位的大作。這段期間這裡就不一一回覆了。手上郭子究老師的資料與歌曲整理後PO出。以上報告,敬請見諒。 不是劇照...一列開往戰場的火車...1948(上海) 雨在風中 風在雨裡 所有的回憶 戰亂中的眼神 ◎ 紀念我的岳父張醫師,1924--2012,生於安徽,葬於台灣。歷抗日與內戰。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