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9 12:03:15瀏覽2985|回應6|推薦7 | |
近來,為了個人進修時常往返於北高之間。因為沒有工作上的時間壓力,也為了省點錢,老家在左營與楠梓交界處的我,回程就習慣步行到捷運站坐車,再在橋頭轉一班火車到台南搭長途客運北上。如此一來,在時間上少了往南折返回高雄,又再殺出市區上高速公路往北走的多餘。 趕車的過程總是急促匆忙,無暇欣賞沿途風光。而最近,我卻在一次轉換搭車選擇的偶然中,為生活增添了不同發現,和淡淡感念 … 。 巧遇也是一種註定 住在高雄的人大概都知道左營有個很大的軍區,所以只要你聽到中年人說他老家在左營,而又講著一口外省腔國語,那這人八成是眷村長大的。我幼年時期就住過眷村,只不過四歲就隨家人搬到海軍官校後門附近新建的莒光新村去了。莒光新村是民國五十七年左右軍方專門蓋給海軍眷屬居住的二樓洋房,當時所有舊眷村的房子都搭建在軍方土地上,只有莒光新村不太一樣,土地歸私人所有。 在那個物質條件不算豐沛的年代,能排隊等到八萬塊一戶的房子,然後每個月挪出四百塊來還銀行貸款,對身為士官長的父親和幫人做裁縫、帶小孩的母親來說,並不容易。 左營大路和海功路交叉口也有一個眷村,早年叫復興新村。雖然我從小在左營長大,卻不知為什麼從來不曾走進過這個村子。這回,因為客運公司在村子外的大馬路旁設了個轉運站,於是我想嚐試坐坐,看以後回台北會不會比較方便? 課程結束隔天一早,我背起裝滿筆記本和午餐麵包的雙肩背,在十字路口追上開往左營的公車。車子一路顛簸繞過煉油廠宿舍,單身老兵安養晚年的祥和新村,慢慢接近海功路轉運站;不巧的是,因為不知道正確發車時間,還在公車上的我,只能眼睜睜看著北上客運離站揚長而去。 我走進車站時心裡直犯嘀咕:「就差那麼幾分鐘,這下子可有得等了!」站務人員大概覺察到我的懊惱,於是語氣平和地安慰我說:「沒關係,再等一個小時車就來了。」──高雄人好像真的比台北人懂得優閑過活?眼見沒有什麼其他辦法可想,我無意識的推門走出了候車廳。也就在這個時候,腦袋裡突然冒出個念頭:「既然時間那麼多,何不四下逛逛?」於是,我有點像被催眠似的穿過班馬線,走進了不曾來過的復興社區 … 。 陌生的熟悉 雖然復興新村我從沒來過,可這兒卻有我熟悉的生活場景──貼著春聯的大紅色鐡門,胡亂插著碎玻璃片的圍籬磚牆,無事閒晃的狗兒和坐在屋外曬太陽的的老人家。因為這裡已被列為拆遷區,所以大部份房舍的窗戶上早已用鐡皮或木板釘死,沒人住了。沿街牆上四處張貼著“誠信搬家”,“高價收冷氣、熱水器”的廣告紙,還不時瞧見鐡皮隔板上一大片國防部用噴漆標示的徵收告示。 暖暖冬陽眷顧下的老舊村子,儘管名為“復興”,也仍高高懸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卻終究抵擋不住時代洪潮,被迫走上戲終人離,落幕散場的命運。 我蹲在地上取景,旁邊一位拄著拐杖的老太太熱心指著掉落在地上的軟枝黃蟬花對我說:「地上那些落葉有什麼好拍的?要嘛就拍這些漂亮的大黃花多好?」老太太不能理解枯黃落葉在我畫面中的意義,直追問我說:「拍這些幹嘛?」我解釋了一點,為了順她的意,也撿起幾朵黃花丟在鏡頭前又拍了幾張。 老太太很健談,開始跟我聊起村裡現況:「我廿三歲結婚時就搬來這了,現在一晃眼也住了五十多年囉!」快八十歲的老人家舉起拐杖往旁一指:「這條街的鄰居都搬得差不多了,有些人搬走了還捨不得,會常回來看看。」一頭白髮的她嘆了口氣說:「唉!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整個拆掉 … 。」 一隻黑貓沿著曬衣竹竿的牆頭一躍而下,在沉靜的村子裡引來幾聲看不慣的狗兒輕吠。老太太轉頭望了一眼,回過神接著叼唸起她閑賦在家多時的大孫子:「大學畢業也廿五、六歲了,卻一直找不到工作,咱們沒讀過書的人實在也說不上什麼。」後來,她又轉移話題,講了一個在附近教書的英國人不打算生小孩的故事。老太太皺著眉,有點納悶的問我:「以前環境條件那麼差,孩子也都一個個拉拔長大了,怎麼現在的小孩那麼驕貴?」我不知該如何接話,空氣和話題彷彿凝結在一九四九年的冬季。 老太太不能久站,於是我乘勢向她道別;看她拄著枴杖走了,我繼續在巷弄間穿梭,尋找可以記錄的畫面。我按下快門,拍下了交織在屋簷角落的凌亂電線,塞滿了廣告單卻不會再有人來取件的信箱;我也感受得到從院子裡冒出雜草的紅漆大門上,寫著『一門天賜平安福』的期盼,以及上了鎖也擋不住歲月腳步的隔離。 依然選擇留在這兒不走的老人,堅持的不就是那僅存的熟悉嗎? 我思故我在 車終於來了,我帶著滿滿感觸選了車廂後方沒人打擾的位置坐下。長途客運很快就轉進新建好的快速道路,緊跟著上了高速公路,而熟稔的市區街景也同時在我眼前飛逝而過;我低頭打開背包拿出相機,乘電力耗盡前把剛才拍下的畫面一張張打開來反覆看過,心裡想著:「等村子拆了之後,會不會真的就只能靠這些零散方格來拼湊生命記憶了?」 有時,不經意的人生叉路會讓人發現意想不到的收穫;課堂上學習如此,生活中的偶然也因此變得更加值得珍惜!有一件事是我後來才知道的──父母親當年結婚時生活極為克難,前後搬過不少次家,而其中有三個多月時間,他們就曾安身在這個村子裡的某個小小房子裡,而那時,我和姐姐都還沒出生呢! 仰望南台灣暖暖藍藍的天,我合十感謝自己這一天的漫步, 因為凡是走過 … 。 延伸閱讀:當天拍下的復興新村照片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