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機緣品──智常禪師(二)
2013/04/06 08:02:43瀏覽1213|回應0|推薦0

《六祖壇經》機緣品──智常禪師

惟覺法師開示

 

(二)

 

 

  師曰:「彼有何言句?汝試舉看。」曰:「智常到彼,凡經三月,未蒙示誨。為法切故,一夕獨入丈室請問:『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見虛空否?』對曰:『見。』彼曰:『汝見虛空有相貌否?』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乞和尚開示!」

  

 

  「師曰:『彼有何言句?汝試舉看。』」六祖大師問智常法師:「你前去禮拜大通和尚,大通和尚告訴你什麼道理?你說出來看看。」

 

  智常法師回答:「智常到彼,凡經三月,未蒙示誨。」智常法師到那裡三個月的時間,都沒有聽到大通和尚為自己說法。「為法切故」,為了求「見性成佛」的這個因緣,等了三個月都沒有開示,心當中已經很著急了,實在等不下去了,於是「一夕獨入丈室請問」,有一天晚上「獨入丈室」,一個人就到大通和尚的方丈室請求開示。

 

  「『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諸位也可以設身處地想一想,假設自己就是智常,見到了大通和尚,就問:「什麼是我自己的本心本性?」本心,就是菩提心;本性,就是涅槃性。心性本來就是空的,把它聯合起來就是心性,分開來說就是本心本性。

 

  「大通乃曰」,大通和尚知道他所問的就是心性上的問題、就是覺性上的問題、就是我們自己的菩提心,所以告訴他:「汝見虛空否?」大通和尚問智常:「你看見虛空沒有?」這就如同問諸位:「什麼是自己的本來面目?」

 

  「對曰:『見。』」我們天天都是在虛空當中,怎麼會沒有看到虛空呢?「見。」我看到了。既然你見到虛空,大通和尚再問:「汝見虛空有相貌否?」你看看虛空有沒有形相?有沒有男相、有沒有女相?有沒有出家相、有沒有在家相?相信諸位的答覆和經典裡是一樣的。

 

  「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有形相的東西才有相貌,例如,狗有狗的形相,牠有一個相貌;人有人的形相,有他的相貌,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美、是醜。虛空既然沒有一個形相,哪裡有相貌呢?

 

  「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大通和尚形容本心本性如同虛空一樣沒有形相,了無一物可見,這就是正知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如《楞嚴經》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虛空是空的,沒有一樣東西可知。「無有青黃長短」,虛空不是青色、黃色,也不是長的、短的,根本就沒有形相。「但見本源清淨」,自己本心的源頭是清淨的。「覺體圓明」,「覺」就是覺性,「體」就是心體,「圓」,圓融無礙,光明、明徹。「即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假使悟到這個道理了,即是見性成佛,依這個道理繼續不斷地努力修行,即已具足如來知見。

 

  「學人雖聞此說」,智常法師雖然聽到大通和尚所說的這些道理,「猶未決了。乞和尚開示!」雖然聽聞這些道理,心當中還是一頭霧水。為什麼?因為這些是教下的說法,並沒有講到本心本性,完全是一個形容詞。雖然講了種種的道理,說我們這念心沒有形相、沒有青黃赤白、沒有長短方圓,沒有一物可見、沒有一法可得,明白這些道理了,你就具有「如來知見」。智常法師聽了這些道理還是不了解,因為這只是知解,並沒有見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所以心當中還是安不下來,乞求六祖大師為他開示。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745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