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機緣品──法海禪師(二)
2013/04/03 07:54:49瀏覽2951|回應0|推薦1

《六祖壇經》機緣品──法海禪師

惟覺法師開示

(二)

  法海禪師也是問「即心即佛」,希望六祖大師慈悲指點,怎麼樣才是即心即佛?「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六祖大師即說:「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前念不生,就是聽法的這念心不起心動念,不想過去、現在、未來,就是不生。如果前念不生,卻在這裡打瞌睡、作不了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的這念心消失了,覺性不存在,佛就迷失了。《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了了分明、處處作主的這念心始終存在,就是「無住」、就是「生心」。《金剛經》云:「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住在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打瞌睡、處處作主的這念心上。無住,就是如如不動;不滅,就是了了分明。如如不動就是定,了了分明就是慧,定慧不二的這念心即是佛。

 

  假使第一句話聽不懂,馬上第二句又再解釋,「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成一切相」,就是假觀──修六波羅蜜,修建道場,弘揚佛法,普度眾生,這些就是「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就是不著一切相,如《金剛經》所說:「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通達無我法者,就能離相。除此之外,還必須「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還要修一切善法,這念心既離相、又即相。

 

  倘若執著這念心,就屬於福德、屬於生滅,所以六祖大師接著講:「離一切相即佛」,做了善事,不住在善事上,就是「離一切相」。諸位在這裡聽法,每一字一句都要聽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沒有聽錯、聽漏,能夠將每一句話的道理記得明明白白,這就是「成一切相即心」。但是如果執著善法,還是成為福報、成為生滅,所以必須「念而無念,行而無行」,行了以後,能所俱空;念了以後,無能無所,這就是「離一切相即佛」。這是什麼佛?不生不滅佛。這念心始終有定力、有智慧,定慧不二,像一潭止水、一面鏡子,像虛空般廣大,這就是佛。「後念不滅即佛」及「成一切相即心」在說明心之用,「前念不生即心」及「離一切相即佛」則說明心之體。體不離用,用不礙體,體用不二,這就是實實在在契悟了這念心。

 

  「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吾若具說,窮劫不盡。」假使在這念心上說體用、生滅、前後、修證……始終是說不完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還是說這念心的道理。「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將這念心放大,周遍沙界;將心收回來,又了不可得。始終是在這念心上來說。假使要詳談這念心,一萬劫都講不完。

 

  「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六祖大師恐怕法海禪師還是沒有辦法契悟「即心即佛」的道理,所以很慈悲地總結前面所說,重新以偈語的方式再講一遍。「即心名慧」,了了分明的這念心就是慧;「即佛乃定」,如如不動的這念心就是定;「定慧等持」,既能清清楚楚,又能如如不動,這就是定慧等持,平等不二。如果光是坐在這裡不動,那只有定沒有慧。如果靜坐時前思後想,攀緣顛倒,或是起了貪心、瞋心,心動搖了、心跑掉了,這也不是慧。這念心必須始終不動,並且清楚、明白,這就是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憨山大師曾說:「修行很簡單,二十年不動意根,保持清淨心就是修行。」無論大乘、小乘都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道理,「自淨其意」就是智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是福德。時時刻刻不離開這念心,就是這麼簡單。

 

  「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悟了這個法門之後,還要時時刻刻保養。倘若悟了之後不知道保養,修行仍舊沒有辦法成功。所以,悟了之後,仍必須薰習,始終要安住這念心,安住在定慧上,如此用功,今生就能夠成就、就能夠了道。「用本無生」,心的作用,本來就是從不起心動念、不生不滅的地方去返照,所以用了之後不作用想,就是無生;假使用了之後,時時刻刻執著能用之心和所攀緣之境,有心、有境,就是有生。因此,用了以後,用而無用,用不作用想,沒有能用之心,沒有所攀緣之境,能所俱空,最後歸於不生不滅,始終歸於「定慧等持」。「雙修是正」,「雙修」就是定慧雙修,這念心有定力又有智慧,修了善法,又不執著善法,這就是正,就屬於正念、正定。

 

  一般人聽說修行是一念不生,就執著於一念不生,其實一念不生,並不妨礙有念。一念不生是體,有念是用,用了之後又歸於無用,心始終能夠作主,就稱為「一乘任運,萬德莊嚴是諸佛」。假使明白這個道理,就只有一乘,沒有二乘,只有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如如不動,這念心就是一乘。在一乘當中修六度萬行,修了以後又不執著一切法門,始終安住在實相、定慧上,這就是正,否則就是邪。正,就能得解脫,就能夠契入實相。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745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