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六祖壇經機緣品 心悟轉法華 (十三)
2013/03/26 08:35:42瀏覽587|回應0|推薦0
六祖壇經機緣品 心悟轉法華

惟覺法師開示

921221(十三)

達蒙啟發,踴躍歡喜,以偈讚曰:「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法達蒙受六祖大師的啟示,發明心地,真正是了解了這念心性,心中有無量的喜悅,就說了一個偈子,讚歎六祖大師所說的法和自己開悟的境界:「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因為法達誦三千部經,都屬於有念、有想、有為、有執;有我執、有法執,在曹溪聽了六祖大師講:「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就除去了心中的執著。曹溪是指六祖大師「頓悟自心、直了成佛」的法門;六祖大師講無念是正,有念是邪;怕世人執著無念,又補充一句,有無俱不計,有也不住、無也不住,這個時候就真正是坐在白牛車上,私毫不假,否則又在騎牛找牛。

   「未明出世旨」,人的一生都在迷惑當中,不了解什麼是世間的道理、什麼是出世間的道理,始終想要出世,究竟怎麼樣才是出世?一般人認為生到兜率天是出世,生到十方淨土是出世,所以求生兜率天,求生十方淨土,把世間和出世間判作兩件事。假使真正明白了曹溪的法門,就知道「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世間和出世間都在當下這念心當中;時時刻刻保持正念,堅住正念,就是在淨土當中,就是坐在白牛車上;凡夫的心悟了就是佛,心淨了就是佛,不需要另外去求出世。「寧歇累生狂」,狂就是自己的妄想,有念則狂、無念則聖。假使你了解這些道理,乾脆就直截了當、大休大歇,一念不生。儒家也說:「克念則聖,枉念則狂」,心中有種種妄想,那就是顛倒,無念就是聖心、就是聖胎。從這個角度來看,儒家所說的無念和這裡所講的實相,實在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羊鹿牛權設」;羊車、鹿車、牛車,這都是方便的施設;羊車是指聲聞,鹿車指緣覺,牛車是喻菩薩,羊鹿牛代表三乘,這都是權設方便、善巧方便。「初中後善揚」,初善、中善、後善這些都是在推廣佛法、闡揚佛法。「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原來煩惱即是菩提,無明就是涅槃。火宅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就是火宅,有些人把火宅看成外面的境界,其實火宅就在我們自心當中;心中有男女的欲愛、飲食的嗜好等種種欲望,這是欲界;自心有種種執著,看到好東西就貪愛、想佔有,把它當作真實的,這就是色界;認為欲界、色界不好,希望歸空,這就是無色界;三界都在我們這念心當中,三界都是火宅。但是只要念頭一轉,就是法王、就是法中之王。這念心執著一切法為實有,那就是火宅;現在得法自在,法從心生,能處處作主,就是法中王。所以這念心作得了主,就是水能載舟;這念心作不了主,就是水能覆舟;翻過來是手掌,翻過去就是手背;沒有悟,心是煩惱,悟了就是菩提,不要另外去找菩提,只要當下不起煩惱,現在就是法中王,就是這麼簡單!在煩惱無明當中,原來就是法王所住的地方。這個偈子大眾要把它背熟,用來提醒自己。

師曰:「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達從此領玄旨,亦不輟誦經。 

  六祖大師講:從今以後,你才真正是誦經僧。法達是真正了解這個道理了,但是也不間斷誦經。

  法達既然領了玄旨,為什麼對誦經的定課亦不間斷呢?因為誦經時這念心與不誦經時這念心都是清楚明白。但要時時刻刻保持這念心沒有妄想、昏沉,並不容易,所以有煩惱、昏沉時,用《法華經》來提示一下,提起正念。能夠以正念誦經,誦經時,此心清楚明白、遍滿虛空、周遍法界,不可思、不可議,這部經就是實相。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一佛乘、一就是實相、一就是這念心。沒有悟到這個道理,內是內、外是外,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未來是未來,美是美、醜是醜,生是生、死是死;悟了這個道理,當下一心專注,萬法歸宗,內外一如,一切法都是佛法。到了這個境界,「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內外達到一個境界,但還是要修,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習氣很重,要堅住正念,時時刻刻都要保養聖胎,這就是修道位;修到最圓滿的境界、斷除一切惑業,即是成道、成佛。所以,法達領悟了這個道理,亦不輟誦經,這就不被《法華經》所轉了。心和經是一體,心境一如了;心就是經,經就是心,所以誦也得,不誦也得,誦或不誦始終都能堅住正念,這才真正是誦經僧,否則誦《法華經》,卻執著誦經的次數、功德,心為誦經的境所轉,就成了生滅。

【中台世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743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