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嚴上人 衲履足跡 20130323 粒米成籮‧滴水成河
|
上人說,世間災難這麼多,若只是口頭上說慈悲,卻無法喜捨,也是枉然。上人說,慈濟人間菩薩招生,最重要的不是募款,而是募心,期望帶動人心,懂得喜捨布施造福,能歡喜而能捨,不論捨多捨少,都要有虔誠的心念。上人說,佛陀在世時,連一無所有的貧婆也恭敬布施,身上僅有的破爛衣服一角,如此真誠地布施造福,才是真正行菩薩道。
為佛教,為眾生,是印公導師給予上人的教誨,上人拳拳服膺,盡形壽獻生命地在付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始終如一,上人為慈濟事、天下事,總是勞心勞力地在付出,上人感嘆,外在時間由不得自己,內在的時間,又是歲月不饒人,故來不及的迫切感,促使自己必須更努力做天下事。上人感慨自己已步入老年,四十多年來拉著的這一臺牛車,卻愈來愈重,坡度也愈來愈陡,確實拉得很吃力。
上人說,自己確實很自不量力,但是出於一分使命感,人間有苦難,就不能袖手旁觀,還是得難行能行,唯盼望天下每一個空間的慈濟人,都要有與之一樣的使命感,共同來承擔。
上人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菩薩道難行,而我們難得皆已得,只要人人心中有愛,將各自無私的愛會合,就有足夠的力量去幫助芸芸眾生的苦難。
上人說,雖然每一個人的力量有限而渺小,卻能因為合齊人人的心力,而發揮良善的大力量,此一構想,在四十六年前的竹筒歲月開始推行實踐,如今更要廣為推展,喚起天下人人的愛心,發揮改善天地的良能。
上人說,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即使每個人的能力有限,力量微薄,若能匯合集中,就有解救飢貧的大力量。
當年上人在偏僻貧苦的花蓮鄉間,從日存五毛錢開始呼籲,秉持聚沙成塔的理念,一路走過四十六年歲月,於今,慈濟慈善工作已普遍全球,醫療志業也在臺灣各地紮實穩健,大愛臺的訊號,可藉由衛星即時傳送到世界各地,上人說,這都是所有的慈濟人用心用愛點滴匯聚所成就的。
上人說,能發心助人者,就是有福之人,從發願救人的那一刻起,每一個人所投下的五角、一元,就已經是救命之水,點滴累積,就能集合救助許多苦難人,慈濟會眾的捐款匯合,愛的力量更能普及世界各地。
上人說,一分愛心,一分福,無量愛心,無量福,只有一個人的愛心力量不足,要人人有心才有力量,上人說起在籌建慈濟醫院時,雖然募款十分困難,曾有日籍人士願意捐助二億美元,自己仍然婉拒,就是希望這一所在臺灣的醫院能由臺灣人自己合力成就。
眼見天下災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讓上人有著來不及的擔憂,上人呼籲大眾,要將散漫的心收回,除了要有戒慎虔誠的心,敬天愛地,最重要的是聚福緣,而想要聚福緣,具體的作為就是勤耕福田,勤耕福田,才能真正防止災禍,緩和災難,所以要啟發人人的愛心,啟發人人的虔誠的善念,讓大家通徹道理。
|
證嚴上人開示法語
電子月刊
慈濟全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