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虛妄
一般人認為要「跟著感覺走」,但依種種感受而情緒起伏,卻是造作業種,流浪生死。
佛法以真實的智慧,讓我們了解感受的無常性、虛妄性,唯有「跟著覺性走」,才能真正地走向解脫自在的光明大道!
觀受無我--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感受,就是我們的生理、心理對於內外所有一切境界的感覺。所謂「領納為受」,眼、耳、鼻、舌、身五根領納外面的五塵境界,稱為身受;意根領納種種苦樂境界,是為心受。不論是生理或心理的感覺,對於苦、樂的認定是實在的,就是一種受陰。例如,身根接觸外面的氣候,領納冷、暖的境界,而產生一種覺受,這一種覺受就稱為受陰。
五陰覆蓋自性光
為什麼叫作「受陰」?陰,就是障蔽的意思,就像太陽的陽光被雲所障蔽,光明不得現前。我們的身體和心理,為色、受、想、行、識五個境界所障蔽,所以迷惑、顛倒,造種種惡業,流浪生死。《心經》裡提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把色、受、想、行、識五種陰境照破,本心就能現前。
假使不了解受陰虛妄,就會產生貪著,追逐樂受,因而起惑造業。社會上一般人多半是為了享受,認為財色名利、功名富貴,能使自己得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滿足,所以拚命追求、拚命占有,最後鋌而走險,造了惡業,現在受法律制裁,未來受因果輪迴等苦果。因此,觀受虛妄是修行得解脫的根本。
觀受是苦盡虛妄
受有三種,一是苦受,一是樂受,一是不苦不樂受。在順境中產生樂受,在逆境中則產生苦受,如果不是順境也不是逆境,身心的感覺不苦也不樂,就稱為不苦不樂受、捨受、中庸受。
一般人都知道「樂極生悲」,因為樂有壞苦,它會壞掉,是無常的。舉例來說,坐在名車上,感覺很威風、很舒適,開到路上出了車禍,車子撞壞了,人也受傷了,樂就變成了苦。有些人貪吃,吃的時候又香又甜,吃得太多,腸胃吃壞了,是不是樂極生悲呢?因此,遇到快樂的事情,自己要沉得住氣,因為世間一切快樂都是虛妄不實的。佛法告訴我們要保持心當中的平靜,對任何境界不憎不喜,要有定力、要有智慧,時時警念無常,了知一切都是虛妄。
苦受有苦苦。外在的種種不如意,屬於違逆的境界。我們的色身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八苦交煎,有了身苦,一定有心苦,身心不得安定,這就是苦上加苦。例如,貧窮下賤的人,沒有社會地位,遇到不好的老闆把你當奴才看待,受種種剝削,這不是苦上再加苦?
了解身體是苦,就要藉這個色身來修一切善法,才能夠轉苦為樂。眾生執著身體為實有,造了種種惡業,不了解身體會壞掉,等到壞掉了才知道是苦,已經來不及了。所謂「不見棺材不掉淚」,一般人不知道這個世界就是一個苦海,往往在苦中作樂,等到快要死了,棺材現前了,才知道人生是苦,什麼都帶不走。因此,了解這個道理以後,從現在開始不要造苦的因,未來絕對不會受苦的果報;現在要種出世的因,未來就是得到三昧,乃至於證到涅槃。
什麼是不苦不樂受?一般人說「知足常樂」,無論是身體或心理都感到很滿足,心不住在順境,也不住在逆境上,好像悠哉悠哉的,不感覺樂,也不感到苦,就稱為不苦不樂受、捨受、中庸受。一般人認為這樣就是平靜、就是豁達,其實心當中還有微細的生滅念頭在遷流,屬於行苦,還是輪轉三界。所以,樂受是與貪心相應,苦受是與瞋心相應,不苦不樂受是與癡心相應。
要離苦得樂,第一步,先要思惟樂有壞苦、苦有苦苦、不苦不樂有行苦。第二步,思惟樂是虛妄,苦也是虛妄,不苦不樂的那個心也是虛妄。苦與樂,都是我們這個心的分別和執著,都是虛妄心,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我」存在,這就更上一層樓了。經云:「諸法緣起,緣起性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思惟這些道理,才能轉識成智,才能把過去錯誤的觀念、執著的觀念、顛倒的觀念轉過來。最後,藉由思惟這個道理悟到諸法空相,證到真空境界,就能得到解脫。
http://www.ctworld.org/monthly/index4.htm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