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喚醒自覺 激發正念(下)
2019/05/03 07:09:05瀏覽204|回應0|推薦2

喚醒自覺 激發正念(下)

老和尚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2)利人是真正利己

  怎樣才能做到利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諸佛菩

薩在十法界裡面現身,如《普門品》中所說的三十二

應,《華嚴經》上講的五十三參,隨類化身,隨機演

說,無不是利益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才是真正的

利益自己,為什麼?眾生就是自己,眾生就是自性,

眾生就是法身,眾生就是真如本性。眾生,這個名詞

的含義無限深廣,不是單單指有情的眾生,其本義是

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由此可知,盡虛空遍法界所

有一切現象,皆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全都是眾生。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眾生包括動物、植物、礦物,

以及一切自然現象。為什麼說這個是自己?唯心所現,

心是自己。心是能現,眾生是所現;識是能變,眾生

是所變。所以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的性識變現出來的

相分,覺悟了的人知道「全妄即真」,迷惑的人是「全

真即妄」。可是迷悟的受用差別太大了,覺悟的人,

他的受用是自在隨緣;迷惑的人,苦惱災難常常不離

身。苦樂,實在講是一念之差,一念覺,離苦得樂;

一念迷,苦上加苦,這是佛在一切經裡面告訴我們的,

這是事實真相。我們明白之後,要學習佛菩薩,效法

佛菩薩,捨己為人,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

樣。

  釋迦牟尼佛一生中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

不僅沒有惡的行為,連一個惡的念頭從來都沒有,對

一切眾生「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這是圓滿的

福報。我們看到他的生活很苦,這是我們凡夫的錯覺。

凡夫以為有財富、有地位,享受五欲六塵之樂,認為

這個是樂。佛菩薩心裡的享受,我們體會不到,他是

清淨之樂。在十法界,在六道輪迴,幫助一切眾生,

這是成就功德,自己在其中,真正能做到一塵不染,

這不是福報是什麼?我們凡夫做不到,凡夫的心是污

染的,佛的心是清淨的,所以他的那種樂、那種享受,

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到。從很粗淺的地方去觀察,他沒

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貪瞋痴慢,沒有

憂慮,沒有牽掛,這才是真正的樂,這才是真正的福

報。

  佛是福慧二足尊,福慧兩種圓滿的享受,天天在

表演,天天在做給我們看,我們看不出來。我們永遠

4

迷在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之中,而不自覺。佛告訴我

們,覺性是我們本有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說

得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兩句話給我們奠

定了信心。「本有」決定可以恢復,決定可以證得;「本

無」決定可以斷掉,可以捨棄,可以放下。為什麼我

們現在還放不下?我們對於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所以

放不下。

  (3)真誠敬師 補足善根

  放下,有兩種情況,第一種,事實真相搞清楚、

搞明白了,不必他人勸,自己自動就放下了;第二種,

雖然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沒搞明白,他對老師有信心,

老師教他放下,他就放下了,這就是《金剛經》上講

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我們現在清淨信心沒有,

事實真相也沒有搞清楚,要叫我們勉強放下,我們做

不到。這兩種人都非常稀有、非常難得,真正搞清楚、

搞明白的人是大徹大悟。能夠完全相信老師,這是善

根深厚,《阿彌陀經》上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

緣得生彼國」,這個人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他聽老

師的教誨。佛經裡面常常說「根熟眾生」,就是講這

兩種人,他們在一生當中必定修行證果。反之,這一

5

生很難成就。

  我們自己要認真的反省,我們是屬於哪一種人。

這兩種都不是,那怎麼辦?有補救的方法,這個補救

的方法就是親近善知識。佛陀當年在世,很多弟子一

生都跟著他,天天聽他講經說法薰陶,這個薰習的力

量很大。我們自己的善根福德智慧不能現前,通過長

時期的薰陶,可以提前。在中國,我們在《高僧傳》、

《居士傳》、《善女人傳》裡面所看到的,有親近善

知識十年開悟的,二十年開悟的,三十年開悟的,這

都是一生成就的。這種人,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遇

到的緣殊勝,所以他的成就也非常殊勝。過去倓虛法

師告訴我們,他的一位老學長,諦閑老和尚的徒弟,

曾經是一個鍋漏匠,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跟老和

尚出家,老和尚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

他說:你就好好的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

著再念,將來准有好處。結果他成就了,他念了三年,

站著往生,死了以後還站了三天,等他的師父來替他

辦後事。這就是因為信心清淨。

  我們親近善知識,最大的問題是對善知識打了許

多問號。這對善知識有沒有損害?絲毫都沒有,傷害

6

的只是自己。我們如果不尊重自己所學的,老師再高

明,也沒法子幫助。我們自己信心不具足,不但道業

不能成就,看經聽教,也把自己的悟門堵塞了,不會

開悟。這個道理,正如印光大師所講,「一分誠敬得

一分利益」,這個「誠敬」是對老師。對老師的尊敬

不是表面的,不是裝出來的,「誠於中」,自自然然「形

於外」。老師是否開悟無關緊要,問題是自己的真誠

心,真誠心就起感應道交的作用。

  (4)長時薰陶 落實教誨

  我們要想覺悟,一定要讀誦大乘,接受大乘經長

時間的薰陶,不僅如此,還要把它落實在生活當中。

落實在生活當中,就是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

言語造作,決定遵守佛的教誨,依教奉行,這是我們

走自覺的路子。佛菩薩不但是這樣教導我們,他們自

己以身作則,為我們做出榜樣,使我們有所遵循,知

道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去學佛。佛法沒有離開我們的生

活,日常生活點點滴滴,覺了就是佛法,迷了,天天

念佛讀經也是世間法,也不是佛法,迷悟在心不在法。

覺悟之後,一切法就得自在受用,這就是佛華嚴,完

全融合在現實生活之中,這就是佛法講的證果,證得

了才真正得到受用。

7

  (5)反求諸己 無欲無求

  修學人要時時刻刻觀照自己。我們現在犯了一個

很大的錯誤,我們念念當中挑別人的毛病,自以為是,

別人都有過錯。佛菩薩給我們講真話,一切眾生沒有

過錯,過錯在自己。六祖在《壇經》上也說,「若真

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有沒有過失?沒有過失。

過失在哪裡?在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如果離開

妄想、分別、執著,就看到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他哪

有過失!人家沒有過失,我們硬要把他看成過失,過

失在自己不在別人。

  這個道理很深很深,大乘經裡面講得很多,講得

很透徹。「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虛妄的,夢幻泡影,有什麼過失?再

說到「全妄即真,全真即妄」,到裡面去找過失,找

不到。所以世出世間法,一切過失從哪裡產生的?順

我自己的意思是好的,不順我自己的意思就是惡的,

是從自私自利那個意識裡變現出來的,麻煩出在此地。

所以要想真正修行,就要放棄對於一切人、一切事、

一切物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這是我們的大病,

根源就在此地。

8

  宗門有一句話說:「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為什麼不沾身?沒有控制百花的意念,沒有想得到它

的企圖,所以不沾染。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

要懂得這個道理。「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取」,

不可得卻想得到,不可取卻想取,錯了!所以要仔細

認真去觀察、領悟,自己這個身體都不可得、不可取,

何況身外之物?《金剛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

法」,法是指佛法,佛法也不可得、不可取,何況世

間法?這是基本的指導原則,是佛法修學的基本理念。

  佛法講「解脫」,能從這裡解開,就超脫了。只

要有佔有和控制的意識存在,就沒有辦法解脫,就是

死路一條,念佛也未必能往生。阿彌陀佛來接引是接

引解脫的人,沒有解脫,他拉都拉不動,怎麼能去?

  (6)拓開心量 無私奉獻

  念念不要想自己,要想他人、想社會、想一切眾

生,奉獻自己,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自己在日常

生活當中所需不多,最簡單的生活,最平凡的生活,

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最健康的生活。念念還為自己,

還要標榜自己,這個錯誤,迷上加迷,往往自己不知

9

道。真正有學問的人,有修養的人,一看你就清楚,

就明瞭。你愈是想辦法裝扮自己、掩飾自己,過失愈

往外顯露,必須要自己克服煩惱。佛教導我們拓開心

量,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如何能夠為眾生,為社會,

為國家造福,而不為自己,這是斷煩惱求覺悟的一條

正路。

三、結語

  只有佛法才真正認識虛空法界是一個生命的整

體,真實、究竟、美滿。有這個認識,這叫佛知佛見,

見解與佛相同,這是我們應當要認真努力去學習的。

首先我們必須要把佛教的本質認識清楚,知道從哪裡

學起,學來以後會有什麼樣的好處,會得到什麼樣的

結果,這樣我們學佛才會有成就、有意義、有價值。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517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263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