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改造命運 心想事成(31)
2012/11/06 10:46:26瀏覽481|回應0|推薦0

 

改造命運  心想事成(31

淨空法師講述  講記小組整理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31) 

淨空法師講於鳳凰衛視 講記組恭敬整理

 

何謂愛敬存心。君子與小人。就形跡觀。常易相混。惟一點存心處。則善惡懸絕。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愛人敬人之心。

何謂愛敬存心?君子與小人,就形相上觀察,常常容易混淆不清。如果從存心上來講,君子與小人完全不同,就像黑與白一樣清楚,絕不混雜。所以,君子所以不同於人之處,就是存心。君子的存心,就是愛人敬人之心。

大聖大賢、諸佛菩薩,與常人有何不同?若就形跡、日常生活工作而言,並無兩樣,唯在存心不同。諸佛菩薩大聖大賢所存的是愛敬之心,真誠的愛敬,平等的愛敬,而且佛菩薩的愛心是遍虛空法界。

這一條非常重要!實在說,現前社會就是缺乏愛心。佛法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就是愛心。二千零一年過年的時候,我寫了一個『愛』字,複印了兩萬張,普遍向全世界送愛心,處處送愛心,提醒大家『愛心』重要。唯有真誠的愛護別人、愛護一切眾生,世界才能安定和平,人民才能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蓋人有親疏貴賤。有智愚賢不肖。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孰非當敬愛者。愛敬眾人。即是愛敬聖賢。能通眾人之志。即是通聖賢之志。何者。聖賢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

『通』是通達明瞭。

人間為什麼會有親疏貴賤、智愚賢不肖,萬品不齊?這是習染不同,就是習性不一樣。習性從哪裡來的?無量劫善噁心行變現出來的,佛法稱為『業力』。業力不一樣,所以才有賢愚不肖。但是要知道,這些人與我們是一體,因此哪一個不是我們敬愛的對象?我們從這些地方體會聖賢之道。能愛敬眾人,就是愛敬聖賢,就是愛敬佛菩薩。我說得更親切,就是『自愛』。能通眾人之志,就能通聖賢之志。『眾人之志』是什麼?都希望得到幸福圓滿的生活。古今中外,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哪一個人不希望自己過得幸福美滿?聖賢之志亦復如是。大聖大賢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人人各得其所。古聖先賢、諸佛菩薩的教誨,無一不是希求幫助世間眾生,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不但這一生得利益,來生更得殊勝的利益。這是聖賢之志。

《易經·系辭傳》云:『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又云:『精氣為物,遊魂為變。』這些話都是跟我們說明萬物的來源,生命的來源,以及族類的來源。道家也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說法言詞不一樣,意思是相同的。佛家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儒、釋、道三家對於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萬物品類不齊的差別、怎麼形成的,都講得很清楚。

我學佛這麼多年,將佛菩薩聖賢的教誨歸納為『心性幻化虛空法界』。虛空法界從哪裡來的?心性幻化的。《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根身影現國土眾生』,我們這個身體、國土、宇宙之間的星球,以及一切眾生,跟我們的根身是一不是二,所以心性虛空法界一如,色身、國土、眾生不二。因此,愛敬萬品是真正的自愛。人能自愛,就能愛一切眾生,才真正體會到『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孰非當敬愛者。』

吾合愛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為聖賢而安之也。

『合愛合敬』,合誰?合諸佛菩薩的愛敬,合古聖先賢的愛敬,合各個宗教神明的愛敬,來做『安一世之人』。現前世間的人,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他,就是為聖賢而安民哉。

這些年我跟世界上許多宗教領袖接觸、交談,宗教常說:『神愛世人』。神在哪裡?神怎麼愛世人?今天世間人這麼苦,細心想想,這句話太空洞、太抽像了。我們要反省,神怎麼愛世人?宗教徒接受神之愛,要將神對我的愛,從我心裡面再拓開去愛世人,我代表神愛世人,『神愛世人』才能落實;我要是不發心代表神來愛世人,神愛世人永遠是空洞的,永遠是個抽像的名詞。他們聽我這個說法很贊同。

佛的大慈大悲在哪裡?釋迦牟尼佛離開世間已經三千年了,他老人家當年在世間大慈大悲,他現在不在世了,大慈大悲在哪裡?所以,佛的學生、弟子接受了佛的慈悲,每天讀經研究經教,依教奉行,得到佛的慈悲加護,應當從內心把佛的慈悲心變成自己的慈悲心,來對待一切眾生,落實佛菩薩的大慈大悲。譬如我們見到觀音菩薩,決不是懇求觀音菩薩慈悲我。泥塑、木雕、彩畫的菩薩像,怎麼能保佑你!所謂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而是我們要發揚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心行,見到觀音菩薩,要想到『我就是觀音菩薩,我學習觀音菩薩,我傚法觀音菩薩』,這是佛法教學的正理。

所以,此地講的這十種善,『愛敬存心』是根本,沒有愛敬存心,其餘九條都做不到,即使做了也是假善,不是真善。前面了凡先生跟我們講的八條,你也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是曲不是直,你是半不是滿,你是小不是大。所以,關鍵在存心,存心一定是無私無我,真誠平等的敬愛一切眾生。諸佛菩薩大聖大賢的大道,我們就得到真傳了,真傳就是真誠的愛心。因此,聖賢之志要我們去推動,要我們去實行。

網站首頁>淨空法師報恩講堂>佛陀教育雜誌 VOL.98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aid=70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