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台灣有位院長級大官的女兒,疑似為情所困跳樓自盡。白髮人送黑髮人,人間悲慘事莫過於此。後學曾收到友人轉寄「別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文章。裡面描述的是前途光明的年輕女醫師,因丈夫外遇,憤而自盡。白髮人送黑髮人。
「別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言之成理,大家都說對。但後學淺見,若非當事人,局外人其實很難身歷其境,瞭解當事人的內心世界所受情緒之波折、折磨、苦痛、煎熬,以及牽扯其中之新仇舊恨等等。身而為人,真能輕易做到全然理性思考,「別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我看也沒那麼容易。說總比做容易。對當事人亦不公平。
接觸佛法幾個月以來,瞭解到人性、人格特質之形成,其實牽涉到不知多少無可測知的未知因素。身而為人,並非全由一己之理性主宰,而是牽扯到不知幾輩子以來,甚至不知千年萬年以來,累世的習氣、業力在做主、引動。同樣一件事件,有人爆跳如雷;有人不動聲色。有人喊打喊殺;有人心生不忍。有人沾沾自喜,四處宣揚;有人虛懷若谷,淡然處之。以往後學總認為此乃事關天性、個性,後天的培養、訓練其實很難變化吾人天生之氣質。曾在書上看過一句話,要想改變氣質,吃藥會比讀書聽音樂更管用。雖不中聽,卻是實情。人格特質粗分內向、外向,有學者則將人的性格分為16類。心理學書籍甚至更細分人格特質多到幾千種。
一段家務事
每個人的特質、悟性、根性不同,對萬事萬物的理解能力亦復不同。例如後學邏輯分析、組織能力不錯(但並不表示理性思考能力很強),經常替老婆組織、架構在國外唸書需繳交的作業,或1700字焉,或2000字焉。老婆的邏輯、組織能力跟後學比,明顯差了一大截。後學感覺就算老婆再努力10年20年,邏輯仍無法跟後學相提並論。但後學的記性之差,經常被老婆嘲笑「豬腦」。雖不中聽,亦是實情。去年剛開始替她寫作業的時候,經常會指責她寫文章的邏輯、架構有問題。到了今年,後學就提醒自己不要再說她的思考、邏輯有問題。因為後學觀察的結果,她再怎麼小心、拼命,作業寫出來還是沒法面面俱到,邏輯總是欠通。此時若告曰:「別讓您的菜英文降低了您的工作能力」、「別讓錯誤的邏輯拖累了您的作業」,非但於事無補,老婆腦羞成怒之餘,家裡頓時陷入煙硝戰火。
可以這樣做嗎
後學因此想到,那些可以「別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的人,其實不應該要求那些無法或無能力「別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的人,硬要做到「別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有其全然不同的特性、根性、果報與宿世因緣。很多情況下,是無量劫以來的習氣作主。果報當頭,當事人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下次遇到別人做傻事,後學不太可能會跟他們說:「凡事看開一點」、「事情總會過去」、「下一個男人(或女人)會更好」、「我會為你祈禱」(這樣說好像在邀功,實在很不妥當,況且後學也不再跟上帝禱告了)、「別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對某些人而言,那些話都是不切實際的安慰,如同哈伯望遠鏡拍到的億萬光年外的星體一樣,遙不可及。
大概能做的,就是靜靜的坐著陪他(她)。話越少越好。或者默唸經文,廻向給他(她)。
對於習慣用「別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的人,難道沒有更好的法子了嗎﹖個人以為「佛法」是最佳的解決方案。你我從小生長的文化、社會中,「佛法」絕對不陌生。
佛陀所言經得起考驗
您說我怎麼確定佛陀所言皆是正確無誤,確實可信的呢﹖依後學淺見,佛陀「發現」「緣起性空」的法則,佛陀並非「發明」」「緣起性空」或「創造」「宇宙萬物」。隨著科學突飛猛進,哈伯望遠鏡的照片也好,歐洲世界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對撞器也好,再再印證佛陀所言「三千大千世界」與「微塵、極微塵」的說法。佛陀是大約2600年前的人。當時的人沒有原子、分子、電子、夸克的概念,更沒有哈伯望遠鏡。佛陀提出的「三千大千世界」,百年前或更久以前的人類,可能會視為無稽之談。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師在「金剛經說什麼」的開示中,曾提及一段幼年的故事如下。
在我小的時侯,有一位老前輩就問我,你曉不曉得世界上有一個吹大牛講大話的人是誰﹖我說不知道。他說:是釋迦牟尼佛!他所說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數字,無量無邊,誰能夠把它對立破得了﹖那真是摸不到邊,大極了。當時年輕,聽了也是笑笑而已;但是時代到了現在,更加證明佛的說法真實,他的神通智慧,更是了不起。他對於世界的看法,認為一個太陽系統是一個世界,這個是普通觀念的世界,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帶領了九大行星,中間有一個地球,就是一個太陽系。
修行佛法,其實就是時刻觀察自己的心思意念。在惡念、嗔念(怒氣)還沒生起之時,就要把它給「定」下來,以防「一發不可收拾」。苟嘉陵居士在「做個喜悅的人—念處新論」有言:「事實上人在生氣時會面紅耳赤且呼吸急促,已是由最初的一點點變化而逐漸演進到最後階段的現象了。一般人都要到這最後的階段才會察覺到身體起變化了,以佛法看來就稱為沒有念力或念力不深。」
不太像是結論的結論
後學的淺見是,一旦到了情緒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階段,再要處理善後,為時已晚,事倍功半。類似四唸處中較基本之概念,西方社會也有。但會讓後學持續修行的,是因為佛陀認為人人皆有佛性,修行是要了要回復無始以來,歷經無數世業力因果泯滅掉的佛性。更重要的是,暇滿人身難得。「身而為人」縱有千百般無奈與限制,但至少天底下萬物以及六道當中,唯一有機會修習佛法就是「身而為人」。後學自當好好修習佛法,多聞薰習,多多佈施週圍的人群,提醒自己盡量做到「慈悲喜捨」。雖不知來日果報如何,只盼能「長報短受,重報輕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