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01 17:56:17瀏覽190|回應0|推薦13 | |
糖尿病不是 文明病 台灣新生報 社論 有人說,糖尿病是「文明病」,不過這種說法很可能只說對了一半。事實上,目前全球超過三億五千萬的糖尿病患,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生活於中低所得國家。同時比起高所得國家,貧窮國家的糖尿病則有較為年輕化的趨勢,往往不到四十歲就發病。而這種情況在各國國內也有不平等的分布情況,以中高所得國家來說,糖尿病主要出現於較貧窮的人身上。所以,如果說糖尿病是種「文明病」,那應該是一種「文明」對弱勢者的剝削,在身體與疾病上的展現。 糖尿病的主因,來自於「肥胖」以及「缺少活動」,而這兩個因素都有其社會環境變遷的根源。舉例來說,食物生產、行銷與販售管道的全球化,使得西化而高熱量的飲食方式,低價而時尚地暴走全球,肥胖流行病蔓延各地;另一方面,生活型態的轉變,乃至工作條件的惡化,也進一步造就了「缺少活動」的根本結構。最近即有一篇大型的世代研究發現,輪值夜班的護理人員,有比較高的糖尿病發生率。 糖尿病雖然有其遺傳性的因素,不過仍然可以預防。許多證據都顯示,適當的運動(如每天進行三十分鐘中度運動)以及健康的飲食習慣(適當攝取蔬菜水果、減少含糖與飽和脂肪食物),能夠有效地預防第二型糖尿病。這些國人所熟悉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個人層次落實起來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許多人往往有「知易行難」的感嘆。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在發展中國家的經驗顯示,在有限的資源底下,這些國家不僅無法花大錢來治療與控制糖尿病,而在預防上若仍然採取「個別化」的風險管理策略,可能白花錢也很難有效果。當各個西方先進國家醫療費用不斷上漲之際,他們也開始尋求在資源愈來愈緊縮時,以「人口為基礎」的公共衛生預防措施。這不僅比較省錢,也更有效,但可能需要政府更大的決心。 目前我們的社會文化環境顯然是一個「製造肥胖與缺少活動」的溫床。若從「人口健康」的觀點出發,糖尿病的預防策略還是得回到「肥胖」與「缺少活動」的社會性根源來著手。以「食物」方面來說,包括高熱量食物的標示,食品銷售、廣告與促銷活動的規範、校園營養午餐健康飲食教育等;而「環境」面向則包括了工作條件的改善,如工時過長的修正與落實、工作環境安排適當的休息與運動,另外還包括公共空間的營造,比如強化鼓勵居民活動的空間設計、更為友善的行人與自行車交通路線,以及市民運動空間的規劃等。 不過,若回到整體政府的措施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各部門之間政策的一致性。糖尿病不僅只是衛生署的工作,同時牽涉了農業生產、勞動安全、都市計畫以及教育部門等面向的考量。我們經濟與社會政策實在不能再繼續荒謬地一面製造疾病,然後一面期待醫療部門不斷地收拾殘局。這樣下去,健保的錢,其實永遠都不夠花。糖尿病一點也不文明。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