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28 22:16:35瀏覽2282|回應1|推薦19 | |
人格分裂 近來最火熱的國際新聞應該是美國校園屠殺事件,韓裔學生趙承熙手執雙槍在自己就讀的Virginia 理工大學校園瘋狂殺戮,結束了三十三人的生命,包括他自己。 事後分析,妄想症、人格分裂、種族歧視、槍械泛濫……都可能是這宗有史以來死傷最嚴重的校園暴力案的肇因。他的家人絕未想過趙承熙竟會做出如此兇殘的行為。不幸的是,這段幾乎無法磨滅的傷痛將會在很長很長的日子裡盤纏著三十三個原本平靜安逸的家庭。 趙承熙即使未死,我們仍不會知道他內心潛藏的魔鬼到底有多可怕,但他手持半自動機槍,嗜意殺人的那種快感或者你也嚐過,除非你未玩過Doom、Quake、CS等等立體射擊遊戲。面對虛擬的殘酷世界,螢幕上的無千無萬的敵人都不是省油的燈,絕不跟你客氣。遊戲中的你,必須擺脫人類的道德羈絆,蛻變成冷血無情的槍手,你不再是你,你是殺人機器,要轟倒一切擋路的生物。你血脈賁張,運指如風,狂按鍵盤,儘管一陣又一陣的酸痛來自手指、手腕、手臂和頸椎,但你堅持忍耐,咬緊牙關,直至最後一個怪物轟然倒下,戰鬥才告結束。你噓一口長氣,離開陷了下去的坐椅,原來的你瞬間回到身上來,人格分裂只出現在虛擬世界,一旦抽身,殺人如麻滿手血腥的你就會消失。 相比之下,轟動一時的尖沙咀槍擊案,主角徐步高比趙承熙更具人格分裂的特質;他是警察,又是劫匪和殺人犯,既是別人眼中的模範丈夫,又是經常北上尋芳的嫖客。徐已死,但他的兩段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程卻被傳媒連日渲染,最後塵埃落定,死因裁判法庭經過漫長的聆訊,陪審員一致裁定徐步高合法被殺。 不想再費筆墨討論這件案件的始末,有興趣的話隨便在Google或Yahoo鍵入徐步高,相關報導、內幕、分析多到看不完,你甚至可以在維基百科找到其人其事。 徐是雙面魔警,他既是妻子口中的好丈夫,母親眼中的好兒子,同袍印象裡沈默但十分投入工作的警員,同一時間,他又是搶奪警槍辣手殺人的凶犯、劫銀行殺護衛的悍匪。 徐比趙冷靜,行事小心,作案前經過周密的策劃,他的兩面性格被深深埋藏,絕不讓人發現。不斷犯案只是飽受挫折後他認為唯一可以表現自我能力的手段,若他運氣好些,升級之路一早開通,心中的魔鬼可能會變成天使,驅策他奮勇向上,做一個百份百的好警察。 葡萄牙作家佩索阿寫過一本隨筆叫《惶然錄》,他虛構了一個作者,為他捏造生平履歷。譯者在簡介中寫道:作者在隨筆中的立場時有變化,有時是個精神化的人,有時則成了物質化的人;有時是個個人化的人,有時則成了社會化的人;有時是個貴族化的人,有時是個平民化的人;有時是個科學化的人,有時則成了信仰的人……這是變中有恆,異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堅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確。 隨筆中有虛構的作者不常見,但小說就很普遍了。香港有位神秘的言情小說作家沈凱倫,從來未在公開場合露過面,沒有人知道她是誰,許多讀者千方百計尋覓她的芳蹤,結果也是徒然。有人說她是男人,甚至不是一個人,是一個言情小說創作小組的代號。至於小說裡的人物,虛構的更不在話下,作家必須一身化千,同一時間扮演多個角色,不人格分裂怎成?作家下筆之時(現在是揮指按鍵),同時接管故事中每個人物的靈魂,代他們行動,替他們說話,跟他們經歷一段段虛擬的人生。有些作家寫完一部作品會馬上虛脫若死,要花好長的日子才可以復元,和小說人物一起走完漫長的人生畢竟是很疲累的吧。 演員和作家性質相近,聽說不少演員在電影拍完後不能抽離戲中人物,現實和虛幻混不可分,戲裡戲外都搞糊塗了,弄致精神失常,做出莫名奇妙的行逕,不單豐富了八卦刊物的版面,也變成一般觀眾茶餘飯後的談佐笑話。 我們在訕笑之餘,不妨問問自己,到底有多少個自己隱藏在身上?什麼時候會冒出來,佔著主導的地位。假如你只喜歡在遊戲中嗜血殺人,轟爆敵人就手舞足蹈大呼小叫,那麼恭喜你了,你跟我那個遊戲狂哥哥一樣,最多只會患上手關節麻痺綜合症候群,這個不礙事,休息幾天會好的,我可以背書。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