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化频道:文史博览 is my favourist, encourage writers continue...
2017/08/28 01:32:34瀏覽212|回應8|推薦0

chinanews 文化频道:文史博览 is my faourist, recently hardly see any one post their research,

So I thought if i post their papers here, might encourage more writers contribute what they knew. I'm not sure legal or illegal, but I have no desiring to steal(or else) your efforts but do help more people knowing your(including reporter hard working) efforts.

专家揭大清秘事:孝庄并未下嫁多尔衮 ...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文博研究员,国内著名的清史研究专家支运亭推出新书《大清开国六十年》。支运亭接受辽沈晚报、北国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书中有不少他多年研究的新成果,比如当年努尔哈赤移都沈阳的主因,比如皇太极的猝死并非无疾而终,而是久病未愈所致等等。
  当时努尔哈赤突然宣布要放弃历史古都辽阳和新建的东京城,迁移到比辽阳小十倍的沈阳建州旧城?支运亭根据对沈阳故宫满文史料、建筑历史及地方史料的研究,得出结论:“主因是后金进入辽沈地区后,由于政治路线的错误,造成后金政权岁荒食匮,民不聊生;民族政策失当,造成满汉民族矛盾尖锐,辽民武装反抗起义的浪潮风起云涌,再加上明朝、朝鲜、蒙古在军事上的威胁,可以说当时的后金政权中心辽阳正处在四处逼近的危境之中。努尔哈赤清楚地认识到,如继续据守在辽阳,自己三十余年开创的王业必将毁于一旦。所以他才不顾诸王和大臣的反对,决意迁都沈阳,迁都的真正原因是为了摆脱当时的危机局面,回避辽沈汉人反抗的锋芒。”

了解些清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清太祖以“十三副遗甲”起兵,支运亭则说,努尔哈赤是以妻子家的财力支持起兵,“打仗都是花钱的,不可能光靠着几副盔甲就起兵了。当年努尔哈赤娶了一位大户人家的女儿,他岳父家非常富有,他能下决心起兵也是在征得了妻子同意的基础上的。”
  谈到与其他清史书的差异,支运亭说:“这本书只是写清朝开国六十年,具体也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借古勒寨父祖被杀复仇之名,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到明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帝于盛京皇宫大政殿敕命摄政王多尔衮‘代统大军,往定中原’,大清开国的这六十余年,在我国历史上属于特定历史时期。书里也通过考证揭秘了不少精彩的、重要的内幕。比如,皇太极如何即位、大胆改革弊政及夜宿清宁宫猝死,六岁福临两次登基的内幕和皇太后与多尔衮的私情等重要历史事件。”

揭秘
为何传闻“孝庄下嫁多尔衮”?因多尔衮新娶福晋原属肃亲王 且与孝庄同姓氏
传闻关于那段有名的“孝庄下嫁多尔衮”,支运亭说是因为汉族人对满族和蒙古族姓氏不了解造成的误会,“皇叔父摄政王要娶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消息是传遍北京城的,朝中人也都知道,摄政王新娶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原本是肃亲王的福晋,但民间的汉人哪儿知道蒙古人的姓氏和名字,最后传成了当今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下嫁摄政王。当时还有文人写诗嘲讽,其实是以讹传讹了。 ”

谈到皇太极夜宿清宁宫的猝死,支运亭说道,“我查找了皇太极 ‘圣躬违和’方面的史料和外国史料所载当时服用药剂的处方分析,皇太极的死因不是以前史书上记载的‘无疾而终’,而是因为他身体久病未愈所致。其中事必躬亲、朝事劳顿是造成皇太极生前患病的主要原因;皇嗣早逝、宸妃病亡是造成他死亡的相关原因;圣躬违和、久病未愈是造成皇太极心脑血管堵塞、突然死亡的直接原因。 ”

现下不少清宫剧热播,支运亭也时不时看看,看到不妥之处,便有话要说,“比方说,前一阵《康熙王朝》,皇太后自称‘孝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孝庄是谥号,孝庄怎么知道自己死了之后的谥号;再比如‘三藩之乱’,实际上尚氏家族并没有造反,尚可喜是提出了要撤藩,导致了后来吴三桂造反,到‘三藩之乱’时,尚可喜已经死了,怎么可能造反;还有孝庄皇太后把苏麻喇姑许给康熙那是不可能的,苏麻喇姑是孝庄自小的贴身侍女,跟康熙差着两辈呢,孝庄只是让苏麻喇姑伺候康熙,暧昧不可能有……在这里我也想说,涉及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即便要经过改编,也还是该尊重历史的。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trak&aid=108448125

 回應文章

蝙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9/20 20:46
故宫畅音阁开馆 系目前仅存乾隆朝三层戏台...中新网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 应妮)故宫博物院畅音阁戏曲馆经过提升改造于19日晚首次开馆。这座清代乾隆时期所建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三层大戏台将逐步恢复宫廷戏曲剧目演出,普通观众游览时亦可获得皇家感受。 当晚的演出包括昆曲《牡丹亭》和京剧《天女散花》、《锁麟囊》、《空城计》、《铡美案》等经典折子片段。每每演员一曲唱罢都会获得满堂喝彩。

  畅音阁戏曲馆位于乾隆皇帝为养老修建的太上皇宫中,始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1776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先后进行过修缮,由畅音阁(戏楼)、扮戏楼(后台)和阅是楼(观众席)组成一个完整的清代宫廷“大戏院”。历史上曾有五座三层大戏台,其中圆明园的同乐园戏台毁于咸丰十年(1860年),紫禁城内寿安宫戏台于嘉庆四年(1799年)拆除,避暑山庄清音阁戏台1945年毁于火灾,目前三层戏台仅存乾隆时期的故宫畅音阁戏台和光绪十六年(1891年)兴建的颐和园德和园戏台。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此次戏曲馆提升改造,着力强调宫廷戏曲的独特性,彰显畅音阁建筑的“大剧场”特色。通过新的参观流线设计,将扮戏楼纳入展览,贯通扮戏楼、畅音阁、阅是楼三个空间,令观众一睹剧场全貌。其中,扮戏楼为戏曲文物展厅,首次打开后台的地下室入口,通过地下空间展示畅音阁独特的“音响设备”(共鸣地井)和“舞台机械”(辘轳和水井),管窥三层大戏楼寿台、禄台、福台巧妙的机关设置,牵引出畅音阁戏台演出的大量特殊剧目。他透露,将逐步在畅音阁恢复宫廷戏曲剧目演出,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以推动各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及古代文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主旨的“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于9月20日-21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论坛邀请到阿富汗、玻利维亚、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希腊、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黎巴嫩、墨西哥、巴基斯坦、秘鲁、斯里兰卡、苏丹、叙利亚、突尼斯、土耳其共21个国家的文化与外交官员、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历史学者,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博物馆协会等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出席。

  为期两天的论坛会议期间,与会者将就“古代文明遗产的传承”、“古代文明遗产的当代价值”、“古代文明的考古学观察与丝路考古”等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共同充实文明古国战略协作关系内涵,建立更加紧密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更深入地探索古国文明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更深刻地理解文明古国的交流、合作模式及其规律,以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包容发展,文化自信、文化包容和文化复兴的共同梦想

--very good. hope it can encourage young kids continue our ancestors 昆曲京剧 and others especially 浙江山东四川. I watched before quite funny. the 1st time was during my chinldhood my father brought me and younger brother to watch 浙江宁波剧, very funny gave me very strong impression. in usa my 2nd brother searching 剧s for mom then watched 山东 also quite funny and interesting. 广东剧 is very tough to understand.


蝙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9/19 00:20

沈阳八卦街渗入兵家谋略理念 警察曾与日军巷战 来源:沈阳晚报  【编辑:高辰】

PS. I hate to read ROC history (but I like 沈阳八卦街 story), and not sure where I should post in one of my topics. i think here is the most suit place.

百年前这里是沈阳的“大去处” 兴建规划中渗入兵家谋略理念

  1931年“九一八”那夜 八卦街警察成英雄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旧的痕迹,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记忆。”对于沈阳来说,八卦街是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一些老去的故事,至今仍然是许多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日前,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从和平区了解到,始于年初的八卦街改造建设工作预计月底完工,虽然距八卦街完美绽放还有一段时日,但不少市民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奔赴八卦街感受民国最繁华商业街的归来。那么问题来了,100年前,咱们沈阳人的“夜生活”是啥样的?没有淘宝、京东,当时的沈阳人逛街都去哪儿?

其实,八卦街不是一条街,它是沈阳人对整个南市场地区的俗称。据了解,1918年,张作霖为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下令开辟南市场、北市场。由奉天省长王永江负责督建,奉天省城商埠局第一任局长赵景琪负责具体事务,奉天商埠局的工程科长何毅夫负责执行。商埠局在划定南市场地域后,拟定了招商承建的办法,划出地号进行承租抽签招标,并于次年开工。

  当时东北军阀汤玉麟、吴俊升等人在建筑规划上主张,南市场兴建中要渗入兵家谋略理念,使其成为既有御敌除邪之图、又有消遣娱乐之意的市场。于是,商埠局工程科何毅夫科长按照中国古代八卦的内容: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各项命名街名。中心设一广场,命名华兴场。设计了象征八卦的一元生两极,两极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于是,由华兴场伸出的四条大街被分别命名为乾元路、艮永路、巽从路、坤后路等四象路;再由四象生八卦即所谓八隅的坎生路、震东路、离明路、兑金路,以上八条路又称八卦街。

沈阳知名收藏家、沈阳晚报文史顾问詹洪阁告诉记者,当时沈阳的商圈很少,不像现在逛街的地方那么多,只有四平街(中街)、南市场和北市场等几处,其中,四平街主要是民族商业,沈阳站站前主要是日本人开的商场,北市场属于“杂巴地儿”,是穷苦老百姓卖艺、讨生活的场所,南市场则属于上层阶级休闲、娱乐的地方,以服务业、饮食业为主,当时沈阳最高档的12家饭店,有6家开在了南市场,包括鹿鸣春、商埠楼、新德馨、厚得福等,堪称沈阳吃货的天堂。

詹洪阁表示,酒足饭饱后,如果想在八卦街看戏,这里有著名的东北大剧院。

蝙蝠(amtrak) 於 2017-09-19 00:21 回覆:

  “东北大剧院建于1921年,是当时沈阳为数不多的带转台的新式剧场,硬件设施可以与四平街的大舞台媲美,以演戏为主,兼映电影,京剧艺术家马连良等名角曾在这里演出。”詹洪阁表示,可以说,东北大剧院绝对是当年八卦街的地标之一,后来东北大剧院先后更名东安电影院、国际剧场、上海大戏院、东北人民艺术剧场、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工农兵剧场,1978年改为辽宁艺术剧场。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在东北大剧院附近,还建有坚固、壮观而高大的牌楼。牌楼底座用砖石砌成,上面是拱门。拱门上方嵌着“南市场”三个铸铁大字。

  作为当年沈阳最繁华的商圈之一,分布在其各街巷里的小店铺达200多户,有美、德、日、俄等国洋行30户,经营领域可谓是遍布了吃喝玩乐之所,游来逛去,很容易沉浸在其中,即便是寒冷冬夜,照旧通宵达旦、灯火通明,令沈城休闲人趋之若鹜。

八卦街将建设为特色文化街区

  时光荏苒,明年八卦街将迎来建街一百周年,对于沈阳来说,八卦街是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一些老去的故事,至今仍然是许多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随着八卦街改造建设工作进入尾声,和平区要通过深入挖掘八卦街百年历史文化内涵,将八卦街打造成集文商、文旅、文创于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成为沈阳特色旅游的新节点。

  如今置身于崭新的八卦街,你会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立于十一纬路和南四经街交叉口的八卦街牌坊,看上去高大圆润、厚重又不失灵气,色彩柔和。其正面书写“八卦街”大名,背面标注1918年八卦街的“诞生日”。沿着八卦街公园朝云集广场前行,你会看到民国时期的生活百态雕塑。

  而在看似不起眼儿的街路牌上,乾元路、坎生路等老街路名集体回归,甚至就连公共厕所也是妥妥的怀古风。

  在云集广场旁的两栋楼侧面,来自创联盟的工作团队正在进行壁画细节处理工作。一面墙上画的是老上海壁画,另一面墙是“拉链墙”,均是创意作品,具有3D效果。站在一两步外的步行街上斜视,你会看到上面是一个掀开的窗,下面是一个民国时期的老“奉天”。实际上,这些就是当年站在八卦街看到街里街外的风景。如此可以窥见,百年前八卦街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沈阳晚报、沈报融媒高级记者 白昕 摄影记者 孙海

蝙蝠(amtrak) 於 2017-09-19 00:21 回覆:
“九一八”那一夜八卦街警察成英雄

  不为人知的是,在刻骨铭心的“九一八”事变中,八卦街也写下了厚重一笔。1931年9月18日夜,在沈阳的日军一面围攻北大营,一面进攻沈阳城。北大营守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但市区的警察人员,却在时任警察局局长黄显声将军的指挥下,主动进行抗击,和入城的日军第二十九联队展开巷战。

  战斗进行到午夜,黄显声见沈阳周围各处要点均为日军占领,知道大势已去,才率队向锦州方向撤退。战斗中,双方互有伤亡,警察部队颇有损失。但因预有准备,撤出沈阳的警察部队败而不乱,很快退向锦州方向,与当地驻军共同布防。

  根据当时留下来的一张照片来看,“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军警中最早被确定身份的牺牲者,是当时沈阳公安局商埠一分局南市场分所警士高曙光。“九一八”事变第二天,中国记者孙华三冒险外出查看事态,正看到倒在街头的高曙光,于是为他拍摄了一张照片,并根据附近民众的证言在其上标注:“忠勇警士高曙光,服务于沈阳商埠一分局南市场分所。九月十八日夜十一时闻耗前往附近之东北大剧院门前窥探敌情,适遇倭寇侵入遂饮弹死,惨极。孙华三于十九日冒险摄峰公志。”

蝙蝠(amtrak) 於 2017-09-19 00:36 回覆:
I hope 八卦街街名 will last forever, never change so our kids can know 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卦名, and one day they would search from baidu to know more about our ancestors from 伏羲(神农)连山易先天八卦 黄帝归藏易(商易)中天八卦 to 周易后天八卦...

蝙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9/15 14:10

【解说】9月14号,第五届北京国际文创产品交易会开幕,来自全国的300余家参展商携数万件文创产品亮相,其中台湾展商30余家。不少来自台湾的手艺人,用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传承了传统的中华文化。 【解说】现场,记者看到了融合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青花瓷作品、有三十余年历史的手工玻璃制品等。其中,最亮眼的还属结合了象形文字的陶瓷茶壶。制作者麦智明表示,创造出优秀的作品离不开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 【同期】台湾手艺人 麦智明 你看这两个图像文字,这两个图像文字,古代的人把它称为分享的享,享用的享,叫宾主相对而坐。你必须要认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还有一些故事,它的典故。你不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由来,你如何去创造。你只能做其表,没办法做其芯。 【解说】麦智明说,想要创作出艺术价值高的作品,离不开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要受得了孤独,耐得住寂寞,是对每一个手艺人的基本要求。 【同期】台湾手艺人 麦智明 匠人精神就是你必须对中国传统有一种执着和传承,社会上一直在变迁,现在的人一直在改变,留不住以前传统的一些味道。什么叫做文创,文创就是古代的一些东西,你把它翻新,就是创新的意思。旧的东西,你把它活化起来,然后用在现在。 【解说】麦智明说,匠人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对新时代手艺人的要求。采访中,不少手艺人都表示,传承传统的中华文化是台湾手艺人们一直以来的追求。 【同期】台湾参展商 李旗德 如果新的人不去承接,传统文化就会慢慢没落,我们一直追求的就是把好的技术和艺术保留下来。手做的比较有精神,融合了匠人的状态和精神在里面,做出来的东西会觉得特别有生命力。 【同期】台湾手艺人 李运春 匠人精神就是一直不断重复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到最美。我们只是把老祖宗的东西,用现代的(技术),和我们自己的想法,把传统的美感的东西,用新一点的现代手艺呈现出来。 【解说】据悉,第五届北京国际文创产品交易会于9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举办,本次文交会共有四大主展区,传统文化与设计创新、生活美学与时尚消费、匠心智造与共享未来、丝路文化与创意风情。 见习记者 张子胥 刘媛媛 北京报道

--suggest 台湾的手艺人 told taiwan medias and spread all over in taiwan.


蝙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9/07 13:04

苏东坡美食三绝:东坡年糕 东坡阴米 东坡肘子 来源:武汉晚报  【编辑:刘欢】

东坡也爱阴米   汪亭

  阴米就是炒米。入冬后,选上等的糯米大火蒸熟,趁晴天晒干,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收藏。待到腊月的日子,再搬出阴米和桐油炒过的沙子,每样一半的比例倒入铁锅。

  接着,在灶台旁用凳子支起团箕。烧火前,把木柴劈成块,架在灶膛里,用松枝点燃。别小瞧这烧火,要紧得很。火小了,阴米熟不透,散发不出来香味;火太大,又容易炒焦。

  炒阴米都是外公跟外婆搭档。外公在灶下添柴烧火,外婆站在灶前亲自掌铲,不快不慢地翻动着锅里的沙子。阴米炒熟后,外公就用米筛耐心地筛掉沙子。

  用沙子炒过的阴米,洁白圆润,入嘴即化。阴米还有一种炒法,是不放沙子,只用香油炒爆。这种阴米又叫油米,香脆黄亮。童年时代,油米算得上是很好的零食了。

  那时,放学一回到家,外婆便跑到厨房烧水,忙着给我泡红糖阴米。我抿上一口,细嚼着,喉咙润滑,满嘴留香,一股暖流穿肠过肚。外婆还时常悄悄地打个荷包蛋放入碗底。

  阴米十分耐留,腊月炒后,直到次年夏秋仍然不变质味。我一直以为阴米只是故乡江北的一种小吃。最近闲看美食书籍才发现,苏东坡美食有三绝:东坡年糕、东坡阴米和东坡肘子。东坡阴米的传说讲的是苏东坡的夫人王弗分娩后,身体非常虚弱,苏东坡母亲程夫人将糯米煮熟,阴干后用油炒爆,加入红糖一起泡熟。王弗食后身体逐渐转好。苏东坡又在食用时加入了荷包蛋。

  温补美味的阴米,如今的乡下已经没几户人家制作了,可年迈的外婆依旧年年炒一些。

--i hope 汪亭 can post how his 外婆外公 did it, still not sure how can his 外公就用米筛耐心地筛掉沙子. I thought 沙子 would stick to 阴干糯米. And if 阴米 can 腊月炒后,直到次年夏秋仍然不变质味 then may be  汪亭  can help some people do this business-温补美味的阴米.

I really hope have a chance to buy/taste it.

蝙蝠(amtrak) 於 2017-09-10 03:03 回覆:

岐山臊子面典出周文王斩蛟龙 苏轼曾写诗盛赞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陕西岐山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还创造出了博大精深、久负盛名的“面食文化”。

  岐山面食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岐山臊子面。臊子面又名“蛟汤面”,典出定居于岐山的周文王挥剑斩蛟龙的故事。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曾写诗称赞:“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汤饼”即岐山臊子面)由于岐山臊子面做工精细,吃法讲究,所以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余位座上客,举箸食汤饼。”

  岐山制作挂面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岐山挂面精选关中精麦粉,加进特味的佐料,经过和面、揉条、搓条、上棍等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水煮不烂、筷夹不断、筋道爽口”的特点,民国期间还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博览会”,有诗赞曰:“挂面分细宽,好吃且美观。参加博览会,曾到旧金山。”挂面中最有名的当属“大刀铡面”。大刀铡面的做法是:先将擀制的面卷成一大捆儿,然后把面捆儿打开、折起,放到切面座上,然后用铡刀切。铡刀切出来的面条纤细如发,薄厚均匀,抖起来有“劲”,吃起来有“筋”,绝对的“薄、劲、光”,配上红黄绿白黑五色俱备的臊子面,浇上“酸辣香”、“煎稀汪”的臊子汤,真是既开胃又馋人!(钱国宏)

蝙蝠(amtrak) 於 2017-10-12 01:15 回覆:

苏东坡是段子大王:打趣聪明人、调侃傻瓜蛋...呼和浩特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宋宇晟

苏东坡是个段子大王,打趣聪明人是他的拿手好戏,调侃傻瓜蛋是他的独门绝活。

  三位鹤发童颜的老翁结伴而行,路人好奇,打听他们的年龄。第一位老翁说:“我的年龄多大?早已记不得了。我只依稀记得,年轻时与盘古(开辟天地的神话人物)有过交情。”第二位老翁说:“每当沧海变成桑田的时候,我就用一支竹签做记号,如今我标记过的竹签已堆满十间屋子。”第三位老人说:“我喜欢吃蟠桃,吃完了就将桃核扔在昆仑山下,最近才发现桃核与昆仑山一样高了。”——三位老翁吹牛不打草稿,也不怕把牛皮吹成破渔网。苏东坡认为,尽管他们把牛吹上了天,但并不比朝生暮死的蜉蝣更了不起。古人逢年过节,为了祈福和避邪,喜欢用桃木做成祥符,用艾叶扎成假人,将它们悬挂在大门两侧。总是艾人在上,桃符在下。有一天,桃符仰起头骂艾人:“你是什么东西?竟敢抢占上风!”艾人俯首对桃符说:“你已经半截身子入土,怎敢与我较量高低?”桃符与艾人大开骂战,门神实在看不过眼了,就笑着劝解道:“你们只不过是傍人门户,居然还有心有力争这口闲气!”——世间确实有不少男女,死爱面子活受罪,自己没根底,没着落,却把虚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苏东坡调侃的就是这类可怜虫。

  螺与蚌在岛上相逢。蚌对螺说:“你的形体优美,就像俊秀的鸾凤和孤独的云朵,纵然地位不高,也足以令我敬重。”听了蚌的话,螺心里顿时产生了一股不平之气,它说:“你讲的是公道话。但我想不通,为什么珍珠这样的宝贝,造物主不肯给我,却反而愿意给你呢?”蚌说:“这没办法,造物主只肯将宝贝授予内慧的,不肯将宝贝授给外秀的。我张开口,你就能见到我的心。你的外表虽美,但内慧不够,所以只能不辞劳苦,委曲求全。”——很显然,苏东坡更看重坦诚相见、具备真才实学的人,对徒有其表、自以为是的人缺乏好感。京城有个道士,在相国寺附近兜售一些官方明令禁止的符咒和药方,他打出一则广告:“专卖不输钱的神奇验方。”京城赌徒不少,这个广告特别吸引眼球。有位富家公子痴迷于蒲博,他毫不犹豫,花费重金买断了这个验方。道士反复叮嘱,公子回家之后才可打开信封,否则就会失灵。那位富家公子回家后,急不可耐地揭晓谜底,一张黄纸上只写了十二个字:“唯有不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道士故弄玄虚,这句玩笑话帮他赚到了一大笔钱,但他的验方确实无懈可击,富家公子明明做了冤大头,也找不出理由去官府状告道士诈骗钱财。

蝙蝠(amtrak) 於 2017-10-12 01:16 回覆:
一位姓王的读书人酒后失足,掉进了汴河里。河神将他扶出水面,对他说:“先生名下有三十万料钱(宋朝官吏除俸禄外,另给食料,或折钱发放,这种钱即为料钱),要是死在此地,那到何处去消费这笔钱啊?”第二年,这位姓王的读书人就高中了状元。另一位读书人进京赶考,次次名落孙山,他心生一计,效仿王状元,假装醉酒失足,掉入汴河中。河神同样将他扶出水面。他喜出望外,赶紧问河神:“我名下有多少料钱?”河神说:“我不知道。不过你有三百瓮咸菜,没地方消账。”——命不如人,他气炸肺也没用。苏东坡调侃的是那些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东施效颦,自取其辱。

杜黄裳年纪轻轻,喜欢做好事,积阴德。他看见路边的枯骨,就动手安葬,不让它们在荒野中暴露。孤魂野鬼很感激,就想方设法报答他,让他有时挖到宝剑,有时挖到金子、银子。有个读书人决定照葫芦画瓢,在雪地里,他拾到一根枯骨,就赶紧典押自己的棉衣,去安葬它,奢望获取高额回报。他忍饥耐寒,等到三更,才听见一个娘娘腔的野鬼在屋檐上叫道:“秀才,秀才,你会不会唱《凉州》、《伊州》这两首歌?我是唐朝开元年间跳舞的艺人,愿与秀才合作,表演个节目,感谢你的善举!”——这就叫所望非所得,所得非所望。杜黄裳做好事,不图回报,自有厚报。穷秀才做好事,贪图厚报,结果啼笑皆非。

听苏东坡讲段子,笑过之后,你还得细细咂摸一番,余味往往胜过初味。会吃蟹的人总喜欢剔净蟹鳌中的碎肉,是同样的道理。
蝙蝠(amtrak) 於 2017-10-13 04:42 回覆:

三国人物中苏轼爱谁多一点? 对刘备赞不绝口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 刘黎平

中国的三国热其实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就已经流行开来了。在三国后不久,民间就流传着三国人物的各种神奇故事。例如诸葛亮空城计的传说在晋朝时就已经有版本;唐宋时期的民间盛行三国故事;到了元朝杂剧,三国英雄人物也是其中的主要角色,例如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在当时是一出名剧。
  当然,谙熟历史经典的文人墨客,更是三国故事的传播者,渲染者。《三国演义》的成型跟他们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北宋苏轼就是其中一位。
  刘备人气高:苏轼对他赞不绝口
  北宋时期,三国人物的故事在民间盛传不衰。传闻老百姓听到刘备打了败仗,就呜呜地哭鼻子,替他难过;听说曹操打了败仗,就嘻嘻地笑,认为曹操活该。可见当时刘玄德的人气比曹孟德要高。而根据《宋史》记载,北宋时期,曾经有一位篾匠编了顶帽子,戴在头上,问旁人:“我像不像刘备?”可见当时刘备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大家都知道苏轼仰慕周瑜,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就有铁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满满的敬仰之情跃然纸上,可以说,周瑜的形象在苏轼的笔下达到了极致。然而,也许是因为这首词将周瑜写得太精彩了,其光芒掩盖了其他诗文中的三国人物。其实,苏轼也是刘备的拥趸,他对这位与周瑜同时期的英雄,也是敬佩有加。不信的话,我们看看《三国演义》第34回,有这么一首咏叹刘备的诗。
  苏轼被贬谪黄州之后,利用这个机会遍游三国古迹,就曾去过襄阳,刘备奋斗过的地方。暮春时节的某一天,苏轼来到襄阳一个名叫檀溪的地方,“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虽然时隔八百多年,但是他眼前似乎浮现了刘备当时仓皇逃到此处的情景:“逃生独出西门道”“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征骑往前跳”,苏轼此刻和刘备的时空似乎重叠了,他也在替刘备着急,幸好卢马跳跃能力强,于是“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看着刘备安全撤走,苏轼似乎也松了口气。苏轼在诗中对刘备的评价极其明显,“西川独霸真英主”,认为刘备是英雄豪杰。这个评价相当高,而且对于刘备的历史遭遇也极为伤感,“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字句中透露出惋惜之情。
  然而,这首诗的艺术高度比《念奴娇·赤壁怀古》逊色多了。不管诗人的主观态度对刘备有多么敬仰,但是碍于此诗仅限于叙事,没有大力度地渲染,缺乏“大江东去”“卷起千堆雪”的雄壮画面,因此刘备的艺术形象也比周瑜黯淡许多。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因为再伟大的诗人也不可能每部作品都能达到巅峰;二是因为当时在檀溪,没有大江澎湃东去的外景激发,因此豪情稍减,难有力作。就只好委屈一下刘备,让周瑜在艺术的长廊里占点上风,这似乎跟苏轼的主观态度没什么关系。

蝙蝠(amtrak) 於 2017-10-13 04:43 回覆:
曹操最苍劲:苏轼对他感叹颇多
  对于刘备和周瑜的对手曹操,苏轼又持什么态度呢?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虽然没有直接点名曹操,但是周郎的潇洒倜傥,运兵入神,都是通过曹兵的失败来衬托的。你看周郎“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而曹操呢,只有“樯橹灰飞烟灭”,完全是垫底的角色。当然这不是苏轼刻意贬低曹操,而是周瑜在历史上交的最有说服力的答卷就是赤壁之战,而这一战失败方确实是曹操,为周瑜垫底,也是有道理的。
  而曹操出现在苏轼的文学作品当中还有一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前赤壁赋》。话说苏轼那天秋夜乘舟在长江上,看赤壁古迹,听朋友奏乐,忽然感慨历史。虽然假托是朋友凭吊,其实未尝不是苏轼自己的想法。月色之下,想起当年曹操大军下江南的情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如此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好不威风。然而,东风一来,赤壁一把火,曹军仓皇北撤,从此长时间不能得志江东,又何等狼狈。因此《前赤壁赋》感慨:“而今安在哉?”这气吞万里的大军现在又在哪里呢?横槊赋诗的曹孟德又在哪里呢?
  在《前赤壁赋》里,苏轼对于曹操既不是肯定的,也不是否定的,而是透过曹操的形象,描述历史的苍凉感,抒发心中的沉郁。其实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如出一辙,周瑜也好,曹操也好,都是苏东坡感叹自身遭遇的凭借而已。就这一点而言,周瑜和曹操是没有区别的。
  而苏轼是怎么看待曹操的呢?在《魏武帝论》里,苏轼这么给曹老前辈打分的,“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为什么呢?苏轼引用史上的案例,说曹操过于重视刘备,轻视孙权,导致赤壁大败,“重发于刘备而丧其功,轻为于孙权而至于败”,打刘备的时候,准备充足,用力过猛。而对于东吴,却过于轻视,不看在眼里。
  正因如此,苏轼笔下的曹操是一个风格苍劲的艺术形象,主要用来寄托历史沧桑之感。若说夸赞,没有达到刘备的高度;若说羡慕,没有达到周瑜的境地。当然,这未必说明苏轼重视周瑜、刘备而轻视曹操,而是他游历的三国古迹是在东吴境内,是曹军折戟之地,周瑜、刘备当然要占点便宜,现场感为上。
蝙蝠(amtrak) 於 2017-10-13 04:46 回覆:

周瑜最风流:
  苏轼对他仰慕不已
  可以说,所有诗词当中关于周瑜的形象,没有比《念奴娇·赤壁怀古》更美好的了。周瑜,是苏轼词作当中的颜值担当,理想担当,也是霸气担当。大江东去也好,江山如画也好,小乔初嫁也好,卷起千堆雪也好,樯橹灰飞烟灭也好,这些都是为唯一的主角周瑜做陪衬的。虽然苏轼游的不是真正的赤壁,但他笔下所描绘的是如假包换的赤壁。在这里,整个三国史浓缩成了一部周瑜史,所有的三国英雄都汇集成一个形象:周瑜。这正好可以说明,周瑜为什么形象如此完美高大,因为他熔铸了整部历史,全部英雄。
  当然,这和周瑜的实际情况有关。在赤壁之战中,他是江东抗曹的指挥主将,且当时才三十三岁,年轻得志,意气风发。他还是三国史的颜值担当,青春担当。史实的基础,主观的寄托,塑造了一个无比高大和完美的周瑜。
  对于东吴的英雄,苏轼情有独钟,除了力捧周郎,苏轼还将自己和孙权合二为一,这就是另一首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在“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的磅礴气势当中,孙权的形象呼之欲出;“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此刻觉得自己就是三国时期那位策马射虎的英雄孙权。
  为什么没想到其他射虎英雄?可能是因为孙权正当青春年华,坐镇江东,引发了苏东坡关于建功立业和青春韶华的梦想。说来说去,是苏轼心中涌动着青春的悸动。

--unfortunately didn't mention 诸葛亮 司马昭 孙权 enough.


蝙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9/07 12:46

古代皇帝的“健康水”:汉武帝喝露水添加玉屑 来源:大连日报  凌子越

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汉武帝于建章宫中修建高达20丈的承露盘采集天地之甘露,再和玉屑饮之。露水解决了水的安全、清洁的问题,添加玉屑解决了补充微量元素的问题,将安全的水变成了健康的水。

  只是汉武帝的健康“饮水机”耗资极其巨大,非鼎盛期的帝王不能享用。而且玉屑虽然经过了研磨,但是毕竟颗粒很大,因而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应该也是非常有限的。

  天下最轻的“御用泉水”

  无独有偶的是,清代的乾隆也是一位重视健康饮水的皇帝。当年乾隆皇帝为了寻找好水,寻遍中国的山山水水,每到一个地方,总要看看那里的水如何,并亲自验证,于是就会在乾隆的记忆中,形成排名。

  清代陆以湉《冷庐杂识》记载,乾隆皇帝以银斗精密测量全国各地水的重量。有一次偶然出巡北京玉泉山,发现那里有一泓泉水,命人把水带回宫去,并亲自检验。结论是北京玉泉山的水每斗重一两,为天下最轻,口感最甜。乾隆皇帝将玉泉山泉赐名为天下第一泉,还亲自写下了碑记,封为御用泉水。从此,皇宫里每天的生活用水都从玉泉山的泉水取,乾隆皇帝每日也必饮玉泉水。为什么玉泉山的水这么好呢?一是因为轻,轻则不含有毒有害杂质;二是因为它是山泉,经过了玉泉山体的浸润,各种有益的矿物质成分溶解于其中。

--调查:全球83%自来水受塑料污染 美国污染率最高, I would suggest china base our ancetors post the water in different places/countries what is the weight, whether our 玉泉山泉 still top one. and see the difference from 乾隆皇帝以银斗精密测量全国各地水的重量.

i wonder whether N. Korean doesn't have 自来水受塑料污染 problem. if so, in the future people living in N. Korean have the longest life.

蝙蝠(amtrak) 於 2017-09-07 12:51 回覆:

明清时北京频发雾霾灾害 皇帝为感动上苍禁屠宰 来源:北京晨报 【编辑:刘欢】

霾,又称烟霞,是由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

  在俗语中,雾霾常连用,但雾和霾不是一回事:首先,水分含量不同,达到90%以上的叫雾,低于80%的叫霾,80%至90%之间是雾霾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霾;其次,能见度不同,1千米以内是雾,1千米至10千米之间称为轻雾或霭,小于10千米是霾;第三,雾比较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达1千米至3千米。

  雾霾产生的原理很复杂,但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它们都可能给人体带来消极影响。北京地处北方,气候干燥,距沙漠较近,从历史上看,霾灾比较频繁,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元朝。

  据《元史》记载,1329年阴历3月,由于前年冬天没有下雪,春天又乏雨水,导致“雨土,霾”。

  明代相关记载更多,1481年,由于降雨少,“连日狂风大作,尘霾蔽空”。1485年,旱荒使近京饥民涌入京城求食,城内经常狂风大作,史书上称“风霾累日”。1493年,“京师雨霾”,1497年,“京师去冬恒燠无雪,今春狂风阴霾”。1498年,“四月丁亥,京师风霾连日不止”。1504年,通州区出现了“春二月,常风霾蔽日”。1506年,通州城“十月,霾雾四塞”。1510年,北京城“今春以来,风霾屡作”。1516年,海淀区“冬无瑞雪,春有风霾”。1548年,“正月,京师大风霾”……

  类似的记录连篇累牍,数不胜数。总之,每隔几年,大霾便会光临京城一次,虽然春天成灾较多,但冬季亦不罕见。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相关记载并不全面,由于缺乏科学的观测手段,所以对霾的大小、浓度等,只能凭感觉,且只记录成灾的,对没有造成灾害的雾霾,往往忽略。单看文献,会觉得古代的霾只与旱相关,其实,这是记录粗疏造成的错觉:旱是灾害,与旱俱来的霾必须记录在案,却遗漏了那些不与旱俱来的霾。

  那么,为什么元代以前史料中很少见到的霾,在明清两代却成了北京的常客呢?

  原因不外有三:首先,元代以前北京地处边关,虽是重要城市,但并非全国政治中心,所以其气候、环境、商业等细节,史书往往阙载;其次,元代以前北京城市规模较小,随着城市不断扩展,建筑物增加了,空气流动速度下降,雾霾发生的几率相应提高;第三,明代后期正逢小冰河期,北方气候变冷,降水减少,利于雾霾天气形成。

  古人对雾霾灾害只能束手无策,明清两代皇家曾命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减少雾霾要靠科学,应从约束人类自身行为入手,搞好绿化,注重节能减排,是积极的解决之道。

  本文主要材料引自《北京地方志·气象志》


蝙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28 06:28
【解说】当地时间8月25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现身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与观众一起分享了故宫近年来的变化以及故宫文化。单霁翔表示,故宫推出文化创意产品(以下简称“文创产品”)意在让大家 “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解说】单霁翔表示,截至2016年年底,故宫已经出品了9170种文创产品。其中,朝珠耳机、“萌萌哒”雍正等趣味性较强的文创产品,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对于这类产品,单霁翔也有自己的理解。

  【同期】故宫博物院院长 单霁翔

  像这种雍正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的一些画像、图片就是做一些很怪的动作,包括他的书法作品也是很简练的,包括语言。这样揭示的只是文化创意产品的一种类型。社会有这种需求,我们有选择地出一点这样的产品,并不是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主流。

  【解说】单霁翔表示,只有不断的进行社会调查,揣度人们的需求,才能使设计理念与文物、藏品的内涵有效对接,才能设计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同时,还要兼顾文创产品的质量。

  【同期】故宫博物院院长 单霁翔

  这些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一个是一定要注重品质,因为你是博物馆的文化产品,一定要有博物馆的文化气息。同时 无论他的价格高低,都要具有一定的质量。

  【解说】近年来,故宫的文创产品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也引发了人们对故宫的兴趣。单霁翔说,依托故宫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文创产品。

  【同期】故宫博物院院长 单霁翔

  我们的优势主要是文化资源丰富,故宫的藏品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在这方面我们优势就非常明显,能够不断的挖掘,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地出一些人们喜欢的文化创意产品,这是我们的绝对优势。

  【解说】不少观众表示,这种将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的故宫文创产品,是对经典进行传承创新,也增强了人们对故宫的了解。

  【同期】观众

  我们有180万件海量的馆藏。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的文创事业一定会更加的好,更加的棒。

  【同期】观众

  我觉得故宫在大家传统的印象中,至少在十年以前,故宫还是一个景点。感谢有了文创,让很多北京以外的观众知道,故宫是什么样子的。

  【同期】观众

  通过文创的形式,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古往今来的一个交流,或者是融合。我觉得现代人应该会更喜欢这样的形式,也是历史的一个承载吧。

  【解说】据了解,本届图博会首次增设文创展区,近40家文博单位首次亮相图博会,主要展示出版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产品、手工艺产品、文创行业配套产业产品和服务等,让观众在浏览世界各国好书的同时,遇见多种形式的文创产品,接触更多文创设计大师,感受出版文化的魅力。

--very good, and the products very excellent. hope one day our kids wear our 文化 in stead of english words T-shirt which I never can accept, quite shallow. 

蝙蝠(amtrak) 於 2017-08-28 06:37 回覆:

I'm not against 故宫出品文创产品 at all. I wish they can make lot money so can have money maintain our antiques well, and I hope they also can help those face no inheritant our old skills. wish those old skills can nearby  故宫, make  故宫 more colourful and alive.

in fact those make our differnent dyasty clothing stores also could join and   故宫 can have more alive programs such as this year is about 秦朝, then tourists can rent  秦朝 clothing visiting   故宫.

clothing is very important it make you more close to our ancestors.

蝙蝠(amtrak) 於 2017-08-28 06:49 回覆:
【解说】当地时间8月26日,首届“古风文化节”在北京慕田峪长城举办,现场演绎经典的优秀汉文化传统。

  当天,在慕田峪长城景区门口的成衣铺,游客可以租取汉服,将自己装扮成古人的模样做好入城准备,体验一把古人过节的热闹。七夕又名乞巧节,是古代女子祈求心灵手巧的节日。文化节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每一个流程演员们都按照古时礼仪展示在游人面前,引来众多游客围观。

  【同期】汉婚演员

  在排练过程中,他(导演)会给我们讲解汉服的相关知识。因为我以前一直以为汉服就是汉代的服装,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汉服其实就是我们汉民族的服装,我觉得这个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如果是我的话,我很喜欢中式的婚礼,如果有可能我会尽可能尝试中式婚礼。

  【解说】据活动负责人介绍,希望能够唤起游客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记忆,让游客重温优秀文化习俗,深度感受汉文化的魅力所在。

  七夕佳节来临之际,也有不少情侣来此,体验一场别样的穿越古风情人节。

  【同期】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 程翠翠

  今天来了之后工作人员特别热心,给我挑了一件非常特别的汉服,她还给我介绍了一下说这是唐朝的款式。自己以前没有了解,今天第一次了解穿上之后很喜欢。之前也过西方情人节,但是感觉七夕内容更丰富,有牛郎织女还有乞巧之类的。这个让这种节日更丰富,自己很期待。像西方情人节只能看电影,希望以后有这种活动还能再参加。

  【解说】据悉,在27至28号两天,现场还将有街头杂耍团、算卦先生、四大才子点如花等有趣的互动表演,为浪漫的七夕节增添几分趣味。

  见习记者 刘轩廷 北京报道

蝙蝠(amtrak) 於 2017-08-28 06:55 回覆:
I suggest touists should play different roles 山、医、命、相、算卦先生、四大才子..., and maybe you can find yourself have talents and colud play in movies, operas.
蝙蝠(amtrak) 於 2017-08-28 07:18 回覆:
山西文创人老茅草旧麦秸陈年土“炼”出泥版壁画...
分享到:

  【解说】8月26日,在第三届山西文博会上,众多市民对一片片残破的泥版壁画投去惊讶的目光。

  中国是世界壁画大国,山西的古代壁画从东汉开始,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现存古代壁画2500平方米之多,其绘制精美程度,存量和数量冠居全国。

  43岁的山西运城人李冰,是钟情山西壁画的痴迷者,他的家乡存有诸多不同朝代的古建筑,少年时他便经常在废弃房屋墙上看到原本精美的壁画残破不堪,几年前,他萌生了“留住消逝的艺术,复原古代壁画”的念头。

--very good. it seems suddenly burst out ...combine our ancestors time and today, feel so good.

  【同期】(泥版壁画创作者 李冰)

  好多庙里面这些壁画当时都掉了,掉了以后就不可能再贴上去了,小时候就画一些这些画,在泥皮上画一些画,也就现在完全可以做到对庙宇包括咱们一些公共场所壁画再造工程,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解说】“泥版壁画”是李冰研究出的复原古代壁画的一种载体,

  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古壁画。“泥版壁画”把泥和干草混合做成泥板,上面再覆一层珂罗版的壁画复制品。然而其材质、配比、温度、画面的清晰度、色彩的还原度、黏附的牢固度等,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严谨。

  【同期】(泥版壁画创作者 李冰)

  生土挖出来泥它有那种劲,就说是一糊泥板粘性非常强,没退火,它一糊成板裂,崩的厉害,没有退了那个火劲,所以我小时候知道这些去那些老砖瓦窑,咱们周围的老砖瓦窑废弃了,但它又种不成麦子,又复耕不了,因为土已经烧成退了火的土了,把那些土拿回来以后,然后再加上这个麦秸,麦秸就是咱们过去山区农村里面麦顶上的,因为我们原来画画做旧的时候,用那个最漂亮,用麦秸沤水,那个黄水,他们有的用茶叶水泡水,但是和那个比较差得太远,而且旧麦秸也退了火气了,和退了火的泥和起来以后更像旧墙的感觉。

  【解说】让李冰没有想到的是,他研究出的泥板壁画竟然广受欢迎。

  【同期】(泥版壁画创作者 李冰)

  有个朋友想要一个比较特殊一点的装饰画,咱们那个油画,板画达不到他想象那种感觉,他当时想做一个非常禅意味比较浓的这么个环境,然后我给他做了两块,另外一个朋友看见了,看见了以后他让我给他做了一个5米高的壁画当时,然后这样一传开以后,前一阵又给他们做了个30米长,还有一个25米长的壁画,陆陆续续有个百十来件。另外一个朋友,他们家里面祠堂里有一副壁画,也是面临着损毁,墙底下潮湿,有一部分已经开始碎了,想请我在壁画前再立一块板子,把那个壁画就封到里面去,前面立一块板子去,把里面的壁画完全复制在外面,外面这个随时可以更换,里面那个再受影响也随时可以把它修复起来。

  【解说】为了让山西的壁画艺术更加广为流传,李冰和他的朋友还一起研发了诸多相关的文创产品。

  【同期】(文创顾问 冯碧落)

  山西从北到南的经典的古代壁画我们做成了杯垫一套,我们还做成了鼠标垫,还有壁画图案的雨伞、布袋、包包,这些每一件都是跟生活中,在生活中完全用的上的家居品。我们可以完全仿真地把真迹呈现给大家,并且大家可以近距离地去亲近它,触摸它,感受古代的美,而我们又可以把原版的壁画很好的保护起来,所以我们希望在这方面出一份力。

  记者 张怡 屈丽霞 山西太原报道


蝙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28 02:00
中国古代就有“环境保护部” 或为世界上最早(来源:山东商报)..环境污染是中国当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实,中国古人很早就有“环保治国”理念,那么,古代有现代这样专门的环保机构吗?有的。从记载来看,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部”就诞生在中国。

古代管环保的部门,名称自然不叫“环保部”。据清黄本骥编纂《历代职官表》,中国古代早期的环保部叫“虞”。“虞”既是机构名,又是官衔名,其很大一部分职能与今天的环保部相同,但所管理范围更大,山、林、川、泽的保护与治理,都是“虞”的职责。

在上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由于生存条件原始,人们对大自然更依赖,相应的,也更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尧帝觉得舜有治理天下的能力,便禅让于舜,果然,舜大有作为。司马迁《史记》开篇第一卷《五帝本纪》中,便记述了舜的事迹。

舜上位后进行了行政机构改革,根据当时的需要,分设九官。这九官,相当于现在中央的九个部委,分别有正、副长官22人,这些部门长官都是由各部落首领集体商讨,公开推荐出来的。舜所设九部委中就有环保部———“虞”。虞的编制不小,第一任虞官名叫伯益。关于伯益就任,还有段故事。当时舜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问谁能帮他掌管山林、川泽、草木、鸟兽,大家一致推荐了伯益。但伯益开始并不接受这个“环保部长”,希望把此职位让给朱、虎、熊、罴等人。舜也干脆,当即表示让他们与伯益一起来负责“环保部”,伯益这才当了舜的“环保部部长”,朱、虎、熊、罴4人任“环保部副部长”。伯益的确是环保专家,环保部长做得相当称职。从史书记载和传说来看,伯益是嬴姓史祖,治水专家大禹的得力助手,他发明了水井,保证人类饮用水源免受污染; 同时还是动物保护权威,即《汉书·地理志》中所谓“伯益知禽兽”。另传,《山海经》也是伯益写的。

蝙蝠(amtrak) 於 2017-08-28 02:01 回覆:

在周代,“环保部”编制更大,周与前面的夏、商两代一样,中央机构实行“大部制”,但“环保部”被进一步细化,有山虞、川衡、林衡、泽虞等四个平行部门,统统归“地官司徒”领导。其中,山虞的地位最高,美国学者埃克霍姆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山林局”。

秦汉时虞被“少府”替代,到三国之后,又恢复了“虞官”。唐、宋、明、清诸时期,朝廷均设有虞衡司,此司即“虞部”。

中国古人最早提出了“环保治国”理念,设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环保部”,还进行了最早的“环保立法”。

中国古代的环保立法,可以追溯到上古夏代大禹执政时期。《逸周书·大聚篇》记载,大禹在任时曾颁发了一条禁令:“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纲罟,以成鱼鳖之长。”

从“禹禁”中可以知道,当时春季实行“山禁”,夏季实行“休渔”,这对保护环境,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禁令的本意并非出于环保,而是考虑物产,但仍可以看作是中国最早的环保禁令。

到了周代,环保禁令的范围变得更为宽泛了。据西汉刘向《说苑·指武》所记,公元前1050年前后,周文王在攻打崇国时曾出台“伐崇令”,里面有这样的规定:地面部队进入崇国境内,“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所谓“毋填井”、“毋伐树木”,即要求部队不得填埋水井,不得砍伐树木,一句话,不得破坏崇国人民的生活环境和设施。

夏禹和周文王这些环保禁令,并不是专门为环保而制定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秦国出现了真正意义的“环保条款”。

秦国这“环保条款”,发现于1975年12月。当时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秦简,其中一部分竹简上记录的是秦国的法律,后整理出了《秦律十八种》。“环保条款”记录在其中的《田律》上,这部法律因此被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环保法”。《田律》中,除了前代规定的春季不准滥砍乱伐外,还有多条环保规定。其中有两条很新鲜,一是,规定不得堵塞河道,即所谓“雍堤水”;二是,不是夏季不准焚烧草木灰当肥料,即所谓“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特别是“毋敢夜草为灰”这一条,就今天来说,对保护大气很有作用,可以避免大气污染,减轻雾霾天气。

蝙蝠(amtrak) 於 2017-08-28 02:07 回覆:
虞:

1.预料:不~。

2.忧虑:无冻馁之~。

3.欺骗:尔~我诈。

4.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5.古同“娱”,安乐。

6.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7.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

8.姓。(their ancestors are very likely related to 掌管山泽的官 and/or 舜)

虞朝[1]  ,又称虞舜王朝,与唐尧建立的唐朝,并称唐虞[2]  。《河北学刊》2002年第一期刊发王树民同志的学术论文《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
“虞朝”即史书上说的“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华。姚重华字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个部落。传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故为“重”,“华”字可能为华夏族的华族之意。[3] 
蝙蝠(amtrak) 於 2017-08-28 02:28 回覆:

山海经 is a true recording, today we digged out 化石 and tombs,
our ancestors also found 古化石 that's why 神兽人物 created because that's what they saw in the 古化石,tombs. even 庄子 saw the big bird.

北冥有鱼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蝙蝠(amtrak) 於 2017-08-28 02:34 回覆:

秘鲁一金字塔内发现中国移民墓穴 发现16具骸骨

--what did it telling you? our ancestors already been the whole earth, we are natives of the earth and we are the master.  that's why 青铜器 found every where even in 云南(大理太和城遗址考古发现青铜时代遗存).

蝙蝠(amtrak) 於 2017-08-28 02:38 回覆:

古史传说中常常提到古有万国或万邦

--that points out china is the master in the earth.


蝙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28 01:49

涉及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即便要经过改编,也还是该尊重历史的

--basically I agree with you. but when i saw less chinese spent time in our ancestors stories then i got another thinking that if only if 影视剧 can make attractive history-related by adding their imagination 人物 and 人时错乱, that's ok at least our kids would know some of our ancestors, if it did trigger their interesting they would study the true history.

myself watching 秦时明月 then searching those famous 历史人物 in Baidu knew more and i also can see many people did the same thing to dig out the true stories.

And that's how your research would be more important. but 皇太后自称‘孝庄’ should not happens, wish 改编 pay more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