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01 14:53:04瀏覽238|回應0|推薦0 | |
明亡以後,漢人被奴,王陽明重實踐的心學被朱舜水傳到日本,漢學的講學和遊學實踐被禁,漢文化在中國成失去精神內涵的空殼,坐而論道的講學都被禁止還有什麽?因此,明亡以後至今日本才是華夏文明的代表,舉世無異議。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專設華族之貴族最高極別,日本把功勳卓著者都封為華族,其中包括福澤瑜吉,中華文化圈中的學者華夷之辨強烈,日清戰爭被視為華夷之戰!滿人是夷。甲午戰爭日本就是以驅逐韃靼,復興中華為精神總動員。
上面這是談所謂中日關系和近代中國文明的基礎,華夷之辨為基礎才能談清一點東西。你是華族還是蠻夷?明白自己是什麽者才是明白人,否則什麽都說不清!也什麽都不懂。
從古今中國人氣質的天地之別,論氣質與精神的辯證關系 有人總是問我人的“氣質”是什麽?民國以前與現在中國人氣質的對比如此強烈?同樣漢族,大陸與台灣、香港人的氣質為什麽就相差那麽大?為什麽同樣的中華文化圈中的國家與地區日本人、韓國人、台灣人與中華文明發源地大陸人在一起,如此黑白分明顯眼?這個問題看起來覆雜,從中國文化的根本而言就很簡單。 珍珠的珠光寶氣是來之物質內在的純凈,純凈的物質氣質自然光華;一粒糞球搓的再圓、磨的再光放哪裏都是臭氣熏天的俗不可耐!這是物質精神與氣質的辯證關系。中國文化核心基礎是“心物一元”,也就是現代人說的物質與精神之一性,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人內在精神的美與醜、善與惡決定外在的氣質,人內在的思想決定外在的氣場,精神純正的精氣神十足,思想醜惡者精神與氣質也必定猥瑣下流。人要改變自己的氣質,必須先改變自己的心態與思想,人心本質的改變相貌也隨之改變,那麽“氣”又是什麽呢?這個就需要懂點道家修煉文化了。 道家是中國本土文化,道生陰陽,陽為主陰為輔。陰陽互動演化為萬事萬物,體現在人體就是陰陽兩氣。人不斷的克己反省而改過,抑制和修去惡與偽的一切負面與不良的思想物質而純正自己的思想這就是修煉!隨著道德修為越深,逐步能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舍棄的敗物就越多,思想越純正身體的陰陽兩氣就隨之越凈化,越清亮。反之,道德水準越低劣者,追名逐利而墮落迷失,身體的氣息就越渾濁,醜惡思想必定導致人五官與行為的醜惡,眼神渾濁呆滯、氣質卑賤下流。因此修煉人的凈化思想與凈化身體是同步的,功夫越深的人皮膚細膩氣色幹凈紅潤,五官端正神采奕奕,這就是氣質好。明白這個道理就會知道,過去中國人的氣質好是因為道德水準高,高貴的思想者面貌必定高貴,思想單純的人清秀善良、古樸的思想者氣質就是飄逸與瀟灑!一個人想改變自己的氣質唯有修心養性,返本歸真!這恰恰是中國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從這個角度講,一個人是否真懂中國文化,就看他的氣質就明明白白的了。 中國文化的根本是修心養性的返本歸真!啟發人的精神,使人歸到自己的本真與本性而覺悟。修心養性首先要明白正邪與善惡,言行中能去偽存真、去惡從善而從正從善,這就是孟子說的“吾善養天地浩然正氣”的方法,克己反省與精神修煉的內容。人同化正理而行事的時候,自身邪氣就無立錐之地,陽剛正氣就強盛,善良與正的物質場強大,心正、身正、五官隨之端正,整個人就是陽剛穩健與寬容大度的理性與慈眉善目,這都是修養層面的精神提升,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也就是所謂的修煉才能改變人心本質,體現在表面的氣質。女人也一樣,女人的正與善是端正柔順。人無欲則剛,無私則通達,無欲者心地光明,無私者天地廣大無所不容,堂堂正正、光明正大,這樣的中國人才配得上一個“華”字,華族是道德文化與禮儀文明精神精華與高貴的集結!華人,不是誰都可以叫的。 唐代是中國歷史中佛道兩家修煉的最高潮,李白、顏真卿、吳道子、白居易等等都是佛道兩家的修煉人,數不勝數,唐代文化實際就是修煉人留下的見證。佛家修善、道家修真,修煉的關鍵就是忍,人的吃苦耐勞的能力決定著這個人的最終果位與成就。唐代人的道德最高,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最高點!體現在文化建築與服飾,體現在左文右武的儒家精神的讀書人的精神面貌。崇文尚武之讀書人的精神面貌體現在佩劍與遊俠,遊學實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儒道文化之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同化文載之道的人精神純正,看問題有高度、深度與廣度天人合一的張力,加之練武強健體魄和提升陽剛正念,文武雙修的人思維大開大合,身手快捷強健,這樣正氣浩然的國家怎麽可能不興旺?大唐以前的讀書人叫他們棄劍拿起扇子裝文雅肯定不幹,骨子裏就是陽剛氣盛;宋代讀書人叫他們佩劍棄扇會覺得野蠻丟人,精神開始腐朽。漢唐以前的華夏文人佩劍和宋以後的文人配扇子,這不僅僅是一個文化習俗問題! 大宋以後中國人的精神逐步猥瑣變虛了,大明更甚表現的物欲亢奮,精神的迂腐與亢奮體現在重名位而輕修養、擺不正道義與利益的關系!體現就是陰陽兩氣的此長彼消,正氣日消邪氣漸長,體魄和精神就開始變差了,道德修為一代不如一代。 滿清為統治人為的對中國文化精神的弱化系列措施,民國以後馬列文革對中國文化的斬草除根全盤西化。異族與外來魔性文化對中國文化長達三百年的持續文革,發展到現代中國讀書人就正邪與善惡不分,不知萬事萬物的先天陰陽與正邪特性者根本不可能知道怎麽分析問題,怎麽可能克己反省呢?脫離中國文化奠定的人道精神修養者,面貌隨之越變越差滿臉晦氣、一肚子的牢騷沒有半點光明正大與堂堂正正的氣象,心胸狹隘、歪瓜裂棗的氣質介於人鬼之間。 言盡如此,那些自以為是逢華必反的崇洋媚外唯物精英,特別以批孔為業的所謂文人,不妨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沒有高貴文化的哺乳,心術不正的人哪有五官端正的呢? 上文是下面系列論述之五。理論與案例結合,綜合論述中國文化與歷史的發展規律: 【原創】:從“胯下之辱”及“孺子可教”,談傳統文化“忍”的內涵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2&id=10937488 漢服是一個總稱,分漢、唐、宋、明各個體系,因為每個朝代都有幾百年的歷史,服裝分功能的不同而設計,形成了遠比現代服裝更有體系和實用價值的綜合體系。比如,當官有官服、學生有儒服從服裝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身份,這個對人的自律和自尊都是有外在的約束作用。 相由心生!古人的相貌是怎麽樣的?明朝滅後,有一部分漢人退居越南,1910年被外國人發現並留下一些照片,留下了一些明朝服飾和古人的相貌,普遍的內斂和修養深厚,音容氣質和現代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官員 鄉紳 民國以前的社會,政府設縣一級,縣以下是宗族與鄉紳自治的二元的民享、民治社會,官不擾民、無為而治。這是真正符合人情與人性的自然特性之文明與自由的理性社會。 看人看神態,知人知器量,明朝遺民的方正與溫良和現代人的差別真是太大了。官員的威嚴,鄉紳悲天憫人的神態與恭敬,再也看不到了。孔教授看來是相由心生的典型了。 去過日本的人回來後說,日本老年人很多,其中慈眉善目者占很大比例,少年人幹幹凈凈也是禮貌溫和。 美國人中的老年人也是謙遜和善者為多,美國的少年人青春洋溢普遍比中國的少年人也美一些。 反觀中國這些年老年人也逐漸增多,但絕大多數面目兇惡可憎,而中國的少年人萎靡不振,雙眼無神的也不少。 是這樣。人有人像、畜有畜象、鬼有鬼像、神有神像,什麽樣的思想和道德水準,什麽樣的相貌,這裏面的內涵是非常深的。 歷史做弄了誰? 先看圖片: 含飴弄孫的蔣介石 一百零三歲的宋美齡 本來已經上了毛將軍博士的、蔣友柏的照片,誰知排開一看,太刻薄了!還是適可而止吧,已經說明問題就可以了。 好好地看完了就是結論 這個說明問題。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因果報應如影隨形。 作為一個常識,我們都知道:古代中國社會是一個二元結構社會,政府只設在縣一級,縣以下的廣大土地和人們是看不到官員的。縣以下是家族和鄉紳依人道和天理良心管理的社會,土地是個人勞動所得的財產可以自由買賣,人們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和行為自由,和諧、安詳和道德高尚。 人是一個能量體,這個能量體能由裏及外的改變自己身邊的物質場,能量大的人能左右自己物質場中的人的心情及對事物的態度。能量也分善惡與陰陽,能量大的像溫暖太陽或冰塊,道德淪喪的就像糞便,走到哪裏就汙染到哪裏,總是不自覺的放著臭氣,這就是推己及物的德化或傷害了! 華族與漢族一脈相承,還不是完全一回事,就象鋼鐵腐朽與剛出爐有差異。 華是精華、華貴的文明,夏是華族的第一個朝代,華夏文明也特指前秦為根源與尖端,道之皮毛形成文化。漢朝以後逐步物質化,形成漢族,唐是漢文化與文明最高點,以後下滑,就是鋼鐵的逐步腐蝕,萬事萬物畫圓的發展過程就是成、住、壞的物質規律。 中國內涵是不同的。元是蒙古中國,明是大漢中華,清是滿人的中國,現代是與華夏文明格格不入的馬列中國,華夷之辨就這麽回事。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