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29 01:36:15瀏覽715|回應3|推薦4 | |
看到甘藍菜生產過剩, 農糧署又啟動「耕鋤」的機制, 看到農民說「忍痛」,官員也「忍痛」, 我好難過! 蔬菜產銷失衡,不只是季節的問題, 十多年來,蔬菜或是部分水果缺乏合理的登記產銷, 也就是缺乏合理的計畫生產模式, 每當產量過剩,就會出現農民搶種、不遵守政府規定的卸責之詞; 問題是,產銷失衡在甘藍菜最常出現, 產量少時,公平會要去查是否哄抬物價, 產量多時,就像現在一樣,除了耕鋤拉抬菜價、給予農民補助,實在沒有第二條方向。 如果對於蔬菜產銷,政府只能完全被動, 說實在的,不知政府何用? 甘藍產銷失衡,在於季節性的變異, 當氣候宜於平地甘藍生產時, 一般高冷地區的甘藍菜因為氣候較低冷, 生產會延後, 而當平地甘藍進入生產末期時, 正巧是高山甘藍(高麗菜)盛產的時候, 如此,從中部西螺、溪湖果菜市場批發而上市的甘藍菜, 維持一年四季源源不斷,供應全台需求。 但氣候異變了! 高山地區的氣溫不似過去那麼溼冷, 在民國八十年代末期,甚至幾度因為颱風天災等, 迫使高山甘藍搶收下山、或是平地甘藍大量供應, 不論是高山、平地,中間商搶到了甜頭, 許多基層農民或許沒有獲得相對程度的利潤, 但有錢賺、整畦田的收成能獲得契作保證, 搶種、搶收也就不在於農民的考量之下。 在種植甘藍菜的面積、產能, 農政主管單位都無法自源頭控制, 一旦進入果菜市場批發, 或是在場邊等候中盤商收購交易時, 政府更無緣了解甘藍菜的價格如何均衡? 這時,再度被動地出面「請求」百姓多吃甘藍菜, 已是最下下之策; 而補貼耕鋤, 我認為只是拿人民的納稅錢去填補因為無能、短視造成的財務黑洞! 看到甘藍菜耕鋤的消息, 除了傷心、還有憤怒。 在平均所得收入差異愈來愈大的時候, 這些待被耕鋤的菜, 難道沒有其他的出路嗎? 難道政府除了各機關各行其是之外, 沒有跨部會或跨單位的連結嗎? 禮運大同篇有一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 但現在更糟糕的是,連以有餘補不足的思考都沒有了! 看看整片田地的甘藍菜「等候被耕鋤 」, 政府難道沒有想過, 是否將這些待耕鋤的蔬菜收購後轉交國內各弱勢團體、 中低收入戶家庭、 教養院、育幼院、養老院…… 難道這些待被耕鋤的蔬菜, 都無法做加工、做醬菜或其他可能的加工品?… 地力有時而窮,鋤耕不是把甘藍菜「回歸大地」, 而是在耗用地力和地利之後, 在有限的時間內, 透過土地來「消化」初級生產物, 這麼粗暴地對待農業問題, 對台灣是很大的傷害, 不只土地受傷, 人民因對土地錯誤的利用觀念, 會造成更嚴重的自然界反撲! 如果政府不會善用計畫經濟的方式, 改善農產品(包含甘藍菜)產銷失衡, 「耕鋤」會一再在台灣出現, 而教養院、育幼院等弱勢團體照樣無法獲得實質的協助, 而國家會繼續為耕鋤而動用人民的納稅錢去對地補貼, 而…到時候,官員和農民的心痛, 只是一種鄉愿的自我告解!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