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9 19:28:08瀏覽346|回應1|推薦7 | |
採訪了十餘年的選舉,真的愈來愈不喜歡台灣的選舉制度與文化, 更覺得與書中記載西方早期的城邦政治、代議政治、菁英會議政治… 截然不同, 換個角度說, 這些所謂的選舉, 在台灣實施這麼多年, 長期處於「民主陣痛期」的煎熬下, 應該是「變了調」、「走了樣」,成了四不像。 台灣一直強調選舉是「選賢與能」, 但我覺得這個選舉制度其實已成了「拜票政治」、 「請託制度」…, 許多候選人或當選者應該有的基本工夫與責任, 似乎在選舉期間成了候選人自吹自擂、 拿來與他人互相比較的「優缺點」。 候選人…服務最熱心、最好央甲(請託)、全力服務、 不歪哥、不貪汙、為民眾走第一…… 諸如此類的事, 不都是想要擔任民意代表或地方首長的「基本條件」嗎? 怎麼會成了候選人之間互相比較「誰比較好」或「誰比較爛」的選項? 太本末倒置了吧! 在台灣,選舉一到,口水就亂噴, 偏偏沒經驗、沒知識水準的記者又儘跟著隨波逐流, 電視台一吵,平面媒體的主管就著慌, 底下的記者就緊追八卦、無聊又佔版面的口水, 更糟的是,許多候選人猛吵的話題, 不只無益國計民生,更只有一日或半日行情, 新聞熱度如曇花一現。 現在只要出門, 平時「很忙」的候選人,現在都謙卑得快成了完人, 什麼事都好說、什麼事都好辦, 台灣的選民很悲哀, 將自己不滿足的期望和心底渴望, 投射出且想在政治人物身上找到部分的自我認同, 更因此而沈溺在政治制度的政治遊戲中, 成了某些特定政治人物的死忠擁護者, 但到頭來呢? 仍是只能靠選民的「自我解嘲」、「自我調適」來「自圓其說」。 對選民而言,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我覺得台灣不應該繼續這種請託、拜票式的選舉, 因為好像只是在政治色彩的分野下, 由選民去挑選最符合自己心目中請託程度、請託方式的人選。 這樣的人,管他什麼黨派, 賢在哪裡?又有多能? 我倒認為,選舉活動期間, 強制各無線電視台、公共電視台提供大量的時間, 讓候選人做政見說明,並在各候選人達成共識下,進行辯論。 地方有線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則在以提供社會公益的前提, 挪出特定時段、提供更多時間讓各縣市區、鄉鎮市等候選人發表政見、 提出政見說明或辯論。 而前提是,離開這些公共媒介之後, 就不再於公眾場合進行選舉活動, 讓社會維持平靜且正常運轉。 這樣,那種表象式的「拜託」、「拜票」活動就不再見到, 卻可以讓候選人在公眾可選擇的媒介中, 暢談理念和遠景、抱負; 這樣可以省下很多選舉經費, 有才德但沒錢的人、非政治世家子弟, 才有機會獲得政治上的公平競爭, 選民也才能回歸政治與候選人實質的內涵、規劃, 冷靜思考與比較, 這一票投下去,才真的是神聖的一票。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