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選舉要改變
2009/11/19 19:28:08瀏覽346|回應1|推薦7

採訪了十餘年的選舉,真的愈來愈不喜歡台灣的選舉制度與文化,

更覺得與書中記載西方早期的城邦政治、代議政治、菁英會議政治…

截然不同,

換個角度說,

這些所謂的選舉,

在台灣實施這麼多年,

長期處於「民主陣痛期」的煎熬下,

應該是「變了調」、「走了樣」,成了四不像。

 

台灣一直強調選舉是「選賢與能」,

但我覺得這個選舉制度其實已成了「拜票政治」、

「請託制度」…,

許多候選人或當選者應該有的基本工夫與責任,

似乎在選舉期間成了候選人自吹自擂、

拿來與他人互相比較的「優缺點」。

 

候選人…服務最熱心、最好央甲(請託)、全力服務、

不歪哥、不貪汙、為民眾走第一……

 

諸如此類的事,

不都是想要擔任民意代表或地方首長的「基本條件」嗎?

怎麼會成了候選人之間互相比較「誰比較好」或「誰比較爛」的選項?

 

太本末倒置了吧!

 

在台灣,選舉一到,口水就亂噴,

偏偏沒經驗、沒知識水準的記者又儘跟著隨波逐流,

電視台一吵,平面媒體的主管就著慌,

底下的記者就緊追八卦、無聊又佔版面的口水,

更糟的是,許多候選人猛吵的話題,

不只無益國計民生,更只有一日或半日行情,

新聞熱度如曇花一現。

 

現在只要出門,

平時「很忙」的候選人,現在都謙卑得快成了完人,

什麼事都好說、什麼事都好辦,

台灣的選民很悲哀,

將自己不滿足的期望和心底渴望,

投射出且想在政治人物身上找到部分的自我認同,

更因此而沈溺在政治制度的政治遊戲中,

成了某些特定政治人物的死忠擁護者,

但到頭來呢?

仍是只能靠選民的「自我解嘲」、「自我調適」來「自圓其說」。

對選民而言,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我覺得台灣不應該繼續這種請託、拜票式的選舉,

因為好像只是在政治色彩的分野下,

由選民去挑選最符合自己心目中請託程度、請託方式的人選。

這樣的人,管他什麼黨派,

賢在哪裡?又有多能?

 

我倒認為,選舉活動期間,

強制各無線電視台、公共電視台提供大量的時間,

讓候選人做政見說明,並在各候選人達成共識下,進行辯論。

 

地方有線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則在以提供社會公益的前提,

挪出特定時段、提供更多時間讓各縣市區、鄉鎮市等候選人發表政見、

提出政見說明或辯論。

 

而前提是,離開這些公共媒介之後,

就不再於公眾場合進行選舉活動,

讓社會維持平靜且正常運轉。

 

這樣,那種表象式的「拜託」、「拜票」活動就不再見到,

卻可以讓候選人在公眾可選擇的媒介中,

暢談理念和遠景、抱負;

這樣可以省下很多選舉經費,

有才德但沒錢的人、非政治世家子弟,

才有機會獲得政治上的公平競爭,

選民也才能回歸政治與候選人實質的內涵、規劃,

冷靜思考與比較,

這一票投下去,才真的是神聖的一票。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ex1969&aid=3513196

 回應文章

SIGM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天馬行空
2009/11/19 19:55

台灣的選舉太多了,問題也很多,要如何改變,考選合一或許可以考量。

要成為各類職務候選人,必須完成專業的考試(及品德的考核)。如選立委,要懂得政治學(含憲法)、經濟學、會審制度等,取得證照的才有登記候選的資格,如此,可以篩選一些三寶立委;選舉委員會會同相關的機關,對候選人的人品、財產等進行考察,減少競選期間八卦新聞。

政見條列以後,攸關未來施政或問政的取向,用電視頻道辦理公辦政見會,讓候選人將政見逐條說明白、講清楚,及接受對手的詢問,候選人不能辦造勢活動,取消得票補助,只能拜票,不能助(演)講,冷卻,又冷卻之後,選民才會聽懂政見,投下神聖的一票。

當然,這是天馬行空的想法,派系把持,要修法斷它的命脈,談何容易呢?只有公民覺醒,才能對付這些醜陋的政客的劣行。


SIGMA
段裕(alex1969) 於 2009-11-19 21:59 回覆:

您提的候選人條件說,也很合理;

在不同的職位,扮演不同的功能,

限制某種不同的條件,算是很合理的事。

但台灣很多人太不理性,

「人多勢眾」、「吵鬧就有糖」幾乎是選舉與政治的基本元素,

實在很難讓人欣然接受這種「民主」的表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