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By the River Piedra I Sat Down and Cry ~ 2001
2011/09/06 22:39:43瀏覽244|回應0|推薦0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there we sat down, yea, when we remembered Zion. We hanged our harps upon the willows in the midst thereof...How shall we sing the Lord's song in a strange land ? "-- Psalm 137

猶太人雖然被放逐到巴比倫去,心底裏卻仍時刻惦念著錫安。借語聖經«詩篇» ,本書卷首,作者說起女主角悼念失去愛情的哀傷。"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傳說,所有掉進這條河的東西,不管是落葉、蟲屍或鳥羽,都化成了石頭,累積成河床。"。或許,惟有被放逐的人,才能真正懷念上主的應允之地,正如同犯下原罪者,才深知錯失樂園之苦。我嘗想,是否正因如此,我們始終怯懦,淚眼模糊間,看不見幾呎之內大如天際的"可能"。我們從不敢想像天堂的可能。

保羅.科爾賀是拉丁美洲最暢銷最富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在120個國家被翻譯成46種語文,銷售超過2700萬冊,並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顧問,獲得1996年法國文化部文藝騎士獎章。作品常以寓言體小說討論生命意義、自我追尋與心靈等,「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外,「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朝聖」都是近年頗獲好評的書籍。

"Love is the guide." 柯賀在序中如此地打開劇幕,而讀畢之時,我才忽然了悟,"The heart follows God, and God lives within."。

派拉受邀前去參加童年摯友的佈道會,卻意外地跨入壹顆她原本以為早已了然的廣闊內心,並逐漸落入神愛的臂膀之中。書中圍繞著«信仰»與«情愛»衝突,而兩者間的取捨或平衡,在於如何忠於«真我»,並審視內心的一泓深潭。身懷聖母治病神能的男主角--"他",用愛與神蹟點化失去信仰的派拉,派拉重得心靈平和,寄望並勇於追求未知的感情,而面對這意外出現的恩澤,男主角竟選擇放棄神能,以成就圓滿愛情,驚恐之餘,失神的派拉與男主角深山裡迷失對方,直到獲救清醒時,她獨坐於琵卓河畔,垂淚自責並傷逝詠嘆,愛情恐將隨著奇蹟一同消逝。全書始於派拉河畔垂淚,細細回顧兩人此番重逢相知之美,行筆諸般掙扎自省苦楚,書末又回到此刻垂淚的河邊,逝水彷彿也帶走了她僅餘的熱情與信念,"假若我能將我的心撕成碎片,投入湍急的流水之中,那麼,我的痛苦與渴望就能了結,而我,終能將一切遺忘。"

愛情的背後,更大的恩寵滋養著信念,你可以說它寓宗教於愛情故事,也可以更看見,二十世紀之後,愛情可能是宗教的一個新的支派,畢竟,愛情也一直是神恩的面貌之一。正因如此,愛情以及宗教,某種程度都必具備著不容懷疑的身份,他們都只存在於"全然的相信"之上。不斷與內心對談之餘,惟有行動能展開未來,然而,"全然的相信"意味著巨大的冒險,我們能用什麼角度去看每個可能挫敗的行動呢 ? "你必須冒險,他說。只有當料想不到的事真的發生了,我 們才會完全明瞭「生命的奇蹟」。

每一天,上帝都賜予我 們陽光,讓我們在某個時刻,有能力改變所有不快樂的處 境;然而,每一天,我們卻假裝並未收到上帝的照撫,認 為神奇的時刻並不存在,認為今天和昨天是一樣的,而明 天也不會和今天有任何不同。不過,如果人們重新審視自 己的生命,就會發現那個神奇的時刻。它常常出現於某些 最平凡的瞬間,例如在我們將鑰匙插入門上鎖洞中的那一 刻。

"回顧過往,你不得不相信有太多平凡中的神奇時刻支撐著所謂的不幸,而由於這些小小奇蹟,人們甘心冒險追逐更大的奇蹟吧 ? 在信徒的眼裡,真理的路上,有的只是"試煉",而非"危險"。為能攀及更崇高的峰巒,又豈能不翻越叢山遍野呢 ? 男友循線找回失蹤而迷惘的派拉,«愛情»擁抱«信仰»,兩者在最後有了奇妙的結合,派拉與放棄神力的男友,終究滿懷信心地,重新等待聖母的另一個恩賜,一條屬於他們的,重回«真我»的道路。

你是否懂得這樣的心情 ? 自覺無緣於聖山Zion 的人如我,淚眼一抹,才發現淨土僅有數步之遙。這正是詩人在«詩篇»Psalm 137首接著說的:"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我若不讚頌耶路撒冷,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 我們怎會愚昧得無視於上蒼長久不變的眷顧 ? 又忘懷那上主應允的肥美國度 ? 我因著這遇見你的奇蹟幸福地又哭又笑起來。

始終無法忘記派拉對自己說的話 -- " 如果我終究得墜下樓去,那麼,且讓我從高一些的地方墜下罷。" 帶著必然的義無反顧 ,與一點點不由自主的悲傷,那麼,我必得朝向山頂行去。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bertine4proust&aid=5617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