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米蘭昆德拉的意識之流
2011/08/18 23:47:18瀏覽418|回應0|推薦0

; 引用文章不 朽 Immortality

意識流原是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1890年所提,後來才運用於文學,指的是一種寫作技巧,運用這種技巧寫成的小說,稱為意識流小說。"意識"泛指一種心靈活動,指未轉化語言之前的心理活動。人的心理意識流動,彷如流水潺潺,而且並無條理可言,粗略區分,可以分成"時間的流動"和"空間的流動", 指意識可能在過去或現在的時間流動,也可至不同的地點流動,如此,人物的心境遊走於當下與過往經歷,可以感覺,回憶 ,幻想,猜測,反省,下筆的重心從外在深入內在,不但賦予小說人物廣博的內心視野,也打破對時間的呆板觀念與寫法,更完整地呈現人的思想的真實面相。當然, 如此蒡蕪的原始材料 ,若沒有能力將以組織, 且給予內容足夠的深度, 是很容易弄巧反拙的。
 
米蘭昆德拉的意識之流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生於捷克, 青年時期曾當過工人、爵士樂家,加入共產黨後又退出。畢業於捷克查理大學,年輕時即己顯露才華,後來在詩、小說、戲劇、電影方面均表現優異。1975年移居法國,任大學教授。1987年成為角逐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作家。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改拍成電影, 片名譯為"布拉格的春天" , 導演是菲力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 2000年倍受爭議的談論法國情色作家薩德侯爵Marquis de Sade的電影 鵝毛筆Quills即出自他的手中。米蘭昆德拉作品被譯成20多國文字, 一生經歷過二次大戰,德國占領捷克變成共產國家,及捷克走向自由又趨於幻滅。作品中在布局觀點上, 挖掘社會黑暗, 深入角色心理, 以宛若音樂篇章般的文字娓娓道出。
 
讀者可以清楚地在他的小說中, 讀到那彷如"追憶"中的不知名的"敘述者"的存在, 這種全知式的敘述法, 把作者的存在的層次, 向下壓縮至他所創造的人物內, 也向上提昇至近乎無所不能, 這個形式, 在"不朽"Immortality 達到極致, 女主角阿涅絲Agnes, 誕生自游泳池畔六十歲女性的一個年輕而魅人的手勢, 故事因而開始.......。作者因而發現, 手勢的數目少於人數, 人是手勢的工具,傀儡,與替身, 而後我們走入阿涅絲及其週遭人物的日子, 隨著躺在丈夫身畔阿涅絲孤寂的想像,  間歇穿插歌德與海明威在天堂漫步的對話, 開始對不朽的意義產生質疑。 作者忽而是故事的創作者, 旁觀者, 評論者,最後又回到小說人物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格涅絲走向她的水源,當介懷與不介懷跌出交集的線

 

你的目光總在山後,越過寒霜中我呼出的霧

曾各踩著強拍或複點數說人世,我們依循希冀蜿蜒而上

像是兩種風致,用不同的景深觀望

很想知道你是否知道,你眼底半是透明的軀體

也恰巧可落在他人的想望之間

 

撥開林間不時輕點肩頭的光影

遠方的晨色將你的背型繪成光圈

一種當我退後才見得到的神彩

 

若你回身,也會見到如此的我嗎?

為此,在太陽升起的那一刻之前,我悄然停駐下來

2005.5.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bertine4proust&aid=5556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