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4 23:03:52瀏覽2291|回應0|推薦0 | |
哥雅的最後歲月Goya in Bordeaux 2000「哥雅獎」最佳男主角、攝影、畫妝髮型、製作設計獎 / (另提名音效、服裝、特效、剪接、男配角、監製) 2000「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 1999「蒙特婁影展」最佳藝術貢獻獎、Ecumenical陪審團獎 原本答應要介紹導演 Carlos Saura 1998入圍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獲坎城最佳攝影、西班牙影展最佳音效的名作Tango,由於意外借到此片而臨時更動。 Tango 與 Paco 以前講解過的Saura「卡門」( 佛朗明哥舞) 風格接近,片子並不難找到,我們只能從中看到Saura 十多年來的進步,而他1999的作品--「哥雅的最後歲月」,卻讓人接觸到大師的另番風致。 這是2000金馬觀摩影展Marcel驚為天人的片子,你可能這輩子不會再有機會看到...... 電影採用哥雅各時期的畫作為題材,以意識流的手法,讓我們在他揮毫的光影間窺知大師的繪畫理念,以及畢生自我的評價。Saura 擅長以光線、顏色、鏡像的轉變,呈現多重反思,而此片更是運用充分鏡頭的魔力,讓我深深地迷戀在映像的奇幻轉折之間,加上幾段動聽耐看的音樂舞蹈作為「主導動機」,真有如深陷在藝術的感知羽毛毯間無法自己,而Saura 將我們引進引出電影的驚奇方式,真正讓我體驗到什麼是屬於Saura的「意識流」--如此的美麗、清楚、平順而不做作。 從八卦說起 哥雅( Francisco de Goya, 1746-1828) 何許人也?他是畢卡索之前,西班牙的天才、國寶,十八世紀歐洲畫壇最重要的畫家。 相信你們一定聽過這則有關哥雅羅曼史的軼事--「裸體的瑪哈」(The Nude Maja)與「著衣的瑪哈」(The Clothed Maja)。據說畫家為了躲避畫中女子老公追究是否有畫裸體畫,一天之內又迅速畫出「著衣的瑪哈」,以供查證。 "Woman is goddess and witch for Goya, sinner and saint, lover and procurer, worker and aristocrat," says Francisco Calvo Serraller of Madrid's Prado Museum. (普拉多美術館,哥雅畫作主要收藏處,和羅浮宮、大英博物館並列世界三大博物館) 「裸體的瑪哈」,1797-1800 「著衣的瑪哈」,1800-05 Maja「瑪哈」在西班牙文指「俏女郎」,據說也是當時對社交名媛的泛稱,但有時也暗貶其愛慕虛榮;另一說是指中下階層之美貌女子。哥雅這兩幅未發表的畫,因某種原因,到了皇后Maris Luisa寵臣Godoy的收藏中,Godoy後來被法人放逐,「裸體的瑪哈」因太過「淫穢」遭到宗教裁判所沒收,而哥雅被指控「繪製猥褻畫作」。裸女畫因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保守作風而受禁止,即使哥雅之前另一偉大宮廷畫家委拉斯茲奎Velazquez終生亦只畫了一幅「鏡前的維納斯」( 電影中有出現),而這兩幅「瑪哈」不論穿衣與否,直視的眼神都盈溢挑逗,姿態亦充實媚惑之意,我想宗教裁判所取締的標準大概和檳榔妹的穿著一樣--「不可引起男性不當之欲望」。 至於畫中女子是誰?大多數人都傾向相信是曾與哥雅熱戀的有夫之婦卡雅塔娜,阿爾巴公爵夫人(Cayetana de Silva, Duchess de Alba)。她小( sorry,上次誤植為大)哥雅十六歲,風華絕代,喜歡流連中下階層之酒館、聚會,所到之處都成為男人目光的焦點。從哥雅為她繪製的「穿黑衣的阿爾巴公爵夫人」畫中,卡雅塔娜食指指向地上哥雅的簽名「只有哥雅」,Solo Goya,上面還帶著刻哥雅名字的戒指,看來,哥雅真是對她情有獨鍾。兩人後來可能因卡雅塔娜個性強烈、又韻事不斷而分手。畫中剛守喪的公爵夫人穿黑衣,是為了流行,而非戴孝。你們一定會發現,她的長像與上述的「瑪哈」相去甚遠,這點電影中會加以交待。卡雅塔娜後來傳說被妒忌她美貌、財富的皇后Maris Luisa,唆使寵臣Godoy 毒死,財產被兩人瓜分,而兩幅「瑪哈」也落入Godoy手中。 阿爾巴公爵夫人,1795 穿黑衣的阿爾巴公爵夫人,1799 哥雅肖像畫受到蒙斯(Mengs)和十八世紀的英國肖像畫的影響,除了早期承襲新古典主義的嚴謹,畫作更混合了明顯的個人色彩。即使是最單純的肖像畫,哥雅不但能使它展現當事人無法拒絕的真實( 而非人為) 之美,更使觀畫者從中察覺畫家隱藏的語言。他曾推崇林布蘭特、委拉斯茲奎、以及大自然為自己最佳導師,潛心研究前任宮廷畫師委拉斯蓋茲(Velazquez)的作品,因此他的風格到最後,竟趨於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形式,對十九世紀法國繪畫的影響很大,尤其是馬內(Manet)。 在西方,哥雅被譽為古代大師的延續,現代繪畫之始。在思慮國家與人性命運的同時,他將歐洲藝術帶入「新藝術」時代。在此之前,只有詩人會將個人心境訴諸藝術。 十九世紀初,由於拿破崙帝國的沒落 (1814年以後),浪漫主義在新古典主義式微之後應運而生。同樣抗爭舊有社會威權與的道德規範,新古典主義用理性思考建立新價值觀;而浪漫主義則追求自由、感性。兩者都主張回歸自然,但是在理性主義中,自然是理性的泉源,而浪漫主義則認為自然代表自由、動力、愛、狂野,以及任何觸動熱情的東西。 因為長期為貴族畫肖像,先後擔任昏庸的查理四世( Charles IV, 1748-1819)及殘暴的費迪南七世( Ferdinand VII, 1814復辟)之宮廷畫家,後人對於哥雅的內心真正世界始終充滿興趣與爭議。追求想像力的釋放。他的油畫與系列板畫強烈的社會批判、帶有浪漫主義自由形式、又兼具象徵主義的筆觸,使得他有「哲學畫家」的封號,而他畫裡隱然成形的黑暗力量、對殘酷戰禍的憤怒狂潮,使他遠遠超過了當時法國的新古典主義畫家。 查理四世一家( 一家人的短下巴在哥雅畫下顯現無遺,中央是皇后Maris Luisa,左側藍色塊為哥雅自畫,藉此表達對畫"宮女"的委拉斯茲奎之敬意,哥雅前方正是未來的費迪南七世) 費迪南七世(面露殘酷自私) █ 電影角色介紹 老年哥雅,Paco 先生於此演技精湛,「哥雅獎」最佳男主角當之無愧。 年輕( 40 幾歲) 的哥雅與阿爾巴公爵夫人,兩者有精彩對手戲。 阿爾巴公爵夫人,她是哥雅永遠的夢。 照顧已過八十的哥雅至死的忘年情愛,她的女兒Rosario叫哥雅「爸爸」,但大多認為非哥雅親生。 By the way, 忘了提,有歌劇Goyaㄛ! 此外,影片中那段如僵屍般由牆上走下的黑色壁畫人物,我想除了呼應前面對女兒所說:「把惡夢留給大人。」 外,至少有兩層意義 。 壹是解釋他與孫女於運用想像"閃回過去"之前說的感覺:「沒有想像力人與動物無異........想像力不收韁就會將人吞噬。」,所以之後Cayetana出現倒退走出,將這些想像「用白色畫布收回」,再引他回到畫寫實肖像畫的年代 ( 之後他又再走回美麗如織錦的西班牙草原......);貳是對皇室與宗教裁判的不滿與恐慌,有些書甚至描寫寧靜山莊時期他有強烈恐懼被害感,而這些由畫裡走出的巫師與盲目的朝聖者,正是上述對象的化身,迫著他要用畫筆控訴。如此,Cayetana出現倒退帶他回去的,正是要他抽絲剝繭,逐漸找回他心中渴求的"美麗如織錦的西班牙"罷 !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