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史
編者序
第一章緒說
第一節印度及其人民
環境
地理
人種
語文
第二節印度的宗教
四《吠陀》
四階級
神的信仰
第三節印度的哲學
印度哲學的分期
印度的三大聖書
六派哲學
第二章釋迦世尊
第一節釋尊的時代背景
《奧義書》與佛教
何為時代思潮
反《吠陀》的沙門團
六師外道
六十二見
第二節釋尊的降生與成道
佛陀的年代
佛陀的家系
出家以前的菩薩
出家修行
成等正覺
第三節轉法輪
赴鹿野苑
法輪的內容
四聖諦
十二因緣
惑業苦
八正道
戒定慧
三法印
五蘊
第四節釋尊的教團及行化
羅漢弟子們
佛陀的僧團
佛陀的傳記
最後的遺教
第三章原始佛教與三藏聖典
第一節原始佛教
佛教史的分期法
原始佛教的教理
原始佛教的世界觀
我們的心
第二節王舍城結集
何謂結集
何時開始有法與律
結集的內容
初次結集的人員
富蘭那長老
第三節毘舍離城結集
第二結集的起因
七百結集的盛況
十事非法的問題
第三結集
第四節初期的聖典
聖典的開始
律藏與法藏
九部經與十二部經
四《阿含》與五《阿含》
四《阿含》與雜藏
第四章阿育王與大天
第一節阿育王的事功
佛教分裂與阿育王
印度的王統
阿育王其人
阿育王與佛教
兩個阿育王
第二節部派佛教與大天
何謂部派
兩位大天
大天五事
五事非妄言
第五章部派佛教的分張
第一節分系及分派
四眾
四大派與三大系
枝末的分裂
分部的推定
第二節部派的思想
究竟有幾部
律分五部
何時分裂
二十個部派
第六章大眾部及有部的教義
第一節兩個根本部派
兩部的特質
現象論
本體論
心性論與有情論
修道論與果位論
第二節阿毘達磨的發達
阿毘達磨的名稱
兩大部系的論書
南方七論與北方七論
阿毘達磨的分期
阿毘達磨的三流
論爭的統一
第三節《俱舍論》概述
《俱舍》的品目
《俱舍》的七十五法
果因緣
世間法
出世間
第七章阿育王以後的王朝及佛教藝術
第一節王朝的興替
孔雀王朝的沒落
中印的法難
案達羅王朝
彌蘭陀王
貴霜王朝
第二節迦膩色迦王與佛教
三百年間的佛教
迦膩色迦王其人其事
王與馬鳴
北印的法難
法難後的影響
第三節印度的佛教藝術
宗教與藝術的關係
佛教的本質對藝術的迎拒
關於印度的佛像
印度佛教的雕刻藝術
印度佛教的建築藝術
繪畫藝術
文學作品
第八章初期的大乘佛教
第一節大乘佛教的根源
最早的大乘思想
菩薩道與菩薩
一佛與多佛
大乘佛說非佛說
大乘聖典的結集
第二節初期大乘的興起
大乘興起的原因
發起大乘的人物及思想
部派時代的大乘學者
西方淨土
第三節大乘初期的經典
時代的推定
《般若經》
《華嚴經》
《維摩經》
《妙法蓮華經》
淨土經典
大乘經教的特色
第九章龍樹系的大乘佛教及其後的經典
第一節龍樹菩薩
大乘思想的分系法
龍樹傳略
龍樹的主要著述
龍樹的思想
龍樹的立場
第二節龍樹的後繼者
提婆傳略
提婆的著述
羅睺羅跋陀羅
中觀派
佛護及清辨
月稱及諸論師
第三節龍樹以後的大乘經典
中期大乘
《勝鬘經》
《涅槃經》
《解深密經》
《入楞伽經》
真常唯心
第十章無著系的大乘佛教
第一節無著菩薩
時代的要求
彌勒與無著
無著及其著述
阿賴耶識
無著的《攝大乘論》
第二節世親菩薩
唯識學的淵源
世親及其著述
世親的思想
《唯識三十論》
第三節世親以後的諸論師
《大乘起信論》
兩大派系
陳那
護法
德慧及安慧
第十一章笈多王朝及其後的佛教
第一節笈多王朝的佛教
王朝的興替
婆羅門教的復興
北印教難
那爛陀寺
佛教概況
第二節伐彈那王朝的佛教
戒日王統
戒日王與佛教
玄奘三藏的光榮
東印法難
第三節佛教與外道的交涉
何謂外道
耆那教與佛教
印度教
印度教吸收了佛教
交涉的結果
第十二章從密教盛行到近代佛教
第一節密教的淵源
波羅王朝
早期所行的密教
原始聖典中的密咒
瑜伽與密教
第二節密教的興亡
大日如來
法統
四部密教
無上瑜伽
無上瑜伽師
左道密教
大樂思想的源流
生殖崇拜
佛教的滅亡
第三節印度的近代佛教
復興的曙光
重視佛教
達摩波羅
安培克博士
佛教學者的活動
教團的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