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羅漢、菩薩、佛陀是什麼?
2012/03/16 08:42:34瀏覽627|回應1|推薦3

轉載自《正信的佛教》p. 0189 http://ddc.shengyen.org/cgi-bin/ccdd/show.py?s=05-02p0189

  的確,許多人對於羅漢、菩薩、佛陀的意義,不能明確的瞭解,甚至信佛多年的佛教徒們,也有捉摸不清之感。

  佛教的法門,照北傳系統的看法,有大乘與小乘之分,小乘是專修解脫道的,大乘是修菩薩道的。菩薩道是人天道及解脫道的相加,也就是說,解脫生死而仍不離生死,以便隨類化度有緣的眾生者,便是大乘的菩薩道

  解脫道的最高果位是阿羅漢,簡稱羅漢,羅漢是小乘聖人,小乘的最高果位有兩種:一是聲聞聖者,由於聽聞佛法,從佛的言教而修四諦法(苦、集、滅、道)及三十七菩提分而得解脫道的,那就是羅漢;一是生在無佛之世,自修十二因緣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而自悟解脫道,自了生死的,那便稱為緣覺或辟支迦佛。聲聞與緣覺,同屬於小乘,小乘分為聲聞乘與緣覺乘,所以又稱小乘為二乘。這二乘是自求了生死,自求入涅槃的,他們絕對厭離人天的生死道,所以不願再來度眾生,不能稱為菩薩,也不能成佛。

  如果要成佛,必須要行菩薩道,菩薩道的主要法門是六度法(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持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忍辱──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精進──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禪定──心攝一境、不動不搖;智慧──清明朗澈、自照照人),三聚戒(無一淨戒不持,無一善法不修,無一眾生不度)。從最初發最上心──大菩提心、慈悲心、空慧心,經過三大無數劫,便可達到成佛的目的。大乘的菩薩道,只有菩薩所行,不共小乘,所以稱為一乘。

  人天道是為生到人間天上而修的善法,小乘道雖不貪戀人天道,也不否定人天道的價值,小乘的解脫道乃是人天善法的昇華超拔,人天善法也是菩薩一乘道的根基。因此人乘及天乘的善法──五戒及十善,乃是二乘與一乘的共通善法,故稱人天善法為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的共法。

  小乘或二乘的解脫道,也是菩薩道的共通法門,菩薩不修解脫道,那便不是菩薩道而僅屬於人天道,所以小乘的解脫道稱為三乘(聲聞、緣覺、菩薩)的共法。

  唯有菩薩道,才是大乘或一乘的不共法。

  為了便於記憶,現將五乘區別列表如下:

  從這一表上,我們便可知道菩薩道,雖稱一乘法,但卻是三乘共法與五乘共法的匯歸於一乘;小乘雖稱三乘共法,但卻是五乘共法的昇華;五乘共法雖冠以五乘二字,其實僅是人乘及天乘階段的善法而已。(案:以「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統攝一切佛法,開顯由人而成佛的正道,乃是太虛大師的創見) 

  人天乘是世間法,依舊是生死法,仍有生死的漏洞而不能航出生死的苦海,所以又稱世間法為有漏法;小乘雖是自了漢,但卻已是不受生死的出世聖者,故而出世間法又被稱為無漏法。

  菩薩,有凡夫有聖人,菩薩共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的五十加等覺、妙覺兩個階位,十地以前的四十個階位,全是凡夫,從初地以上的十二個階位,才是聖人,表中所列的菩薩乘,是指聖位說的,因為佛典中通常稱的菩薩,如不標明地前菩薩,也多是指的地上聖位菩薩。 

  小乘聖者不求成佛,但求入於涅槃,涅槃的境界,從本質上說,大小乘是一樣的,不過小乘入於涅槃之後便安住於涅槃了,不再度眾生了,大乘的涅槃是雖入涅槃而不即住於涅槃,並以生死也是涅槃的同一體性,所以稱為「生死即涅槃」,所以稱為「無住處涅槃」,這是大乘聖者的境界。

  小乘涅槃,是由斷了我執──煩惱障而得,所以小乘的羅漢,若從解脫道的境界上說,相當於大乘的第七地或第八地菩薩。菩薩道的聖者,是由斷了法執──所知障及我執──煩惱障的各一分,而親證真如法性的一分,進入初地階位;從斷煩惱障的程度上說,羅漢同於七地或八地菩薩,從斷所知障的程度上說,羅漢僅相當於菩薩的第七信位。因為,斷煩惱障(我空)即解脫生死,斷所知障(法空)即不離生死,解脫生死即入涅槃,不離生死即度眾生,解脫是慧業,度生是福業,福慧雙修是菩薩業,福慧圓滿便是成佛。因此,若從度生的福業上說,羅漢僅同於初發心菩薩的第七個階位,距離初地菩薩尚有三十三個階位,在整個成佛之道的全程之中,初地菩薩已經走了三分之一(第一無數劫已滿),八地菩薩已經走了三分之二(第二無數劫已滿),十信菩薩尚在即將進入三大無數劫的預備階段哩! 

  因此,如果羅漢要想成佛,必須迴小乘向大乘,從第七信位上慢慢修起來。但是羅漢入了涅槃之後,短時間內很難迴小向大,所以修了小乘道,幾乎就跟佛道絕了緣,於是,有的大乘經論,竟將小乘與外道相提並論而大肆貶斥。其實,如照《法華經》的觀點,真的阿羅漢,必定能夠迴小向大,法華會上的諸大比丘、比丘尼,也多是從小乘入大乘的阿羅漢。

  迴小向大也有兩種人:一種是一向修的小乘道,如果再從羅漢位上迴入大乘,便得從大乘的七信位上起修大乘法;一種是曾經修過大乘法,後來退入小乘道的羅漢位後再進大乘道,那就要連帶他們先前修過的大乘位加起來算了,比如舍利弗在往昔生中,已曾修到第七住的大乘位,後來退入小乘,證到羅漢果後再來進入大乘一樣。大致說來,如果先曾修習大乘法,退失之後再入大乘法,一念迴心向上,即可進入初住位,或曾經已有深厚的大乘基礎,退失之後再入大乘,一念迴心,即可證入初地以上的菩薩聖位了。當然,羅漢迴小向大,只是福業不夠大乘的聖位,他們的慧業──解脫功用,絕不會也連帶著退入凡位的。

  佛是佛陀的簡稱,佛陀的果位是菩薩道的究竟位,所以也可將佛陀稱為究竟菩薩;佛陀的果位也是解脫道的究竟位,故又可將佛陀稱為究竟阿羅漢,阿羅漢有應受人天供養而作人天福田的意思,因此,應供也是佛陀的十大德號之一。佛陀是自覺覺他覺滿或無上正遍知覺的意思;菩薩是覺有情──自覺覺他或正遍知覺的意思;小乘的聲聞緣覺,也都有正覺或自覺的意思;人天凡夫便是未得正覺的癡呆漢了!現在且將五乘以其所得菩提(覺)的程度別列表如下:

  另有一點,在中國傳說中有關羅漢的生活形態,必須加以澄清。中國的佛教徒們,由於發現中國的佛教史上,曾有寒山、拾得、豐干、布袋和尚等的詭異奇特;南泉斬貓、歸宗斷蛇等的大用現前;或有弄船江上,或有吊影崖島,或有混跡市廛,或有張弓舞叉,或有學女人而戲拜,或有取肥肉而大嚼──禪宗的不存規則的超佛越祖的作風。因此而往往把懶惰骯髒、不修邊幅、不守律儀的出家人,稱為羅漢型,視為羅漢化現,中國的佛教繪畫及雕塑中,也就把羅漢的聖像,表現得儀態乖張,衣履不整,或者是暴牙咧嘴,面目可憎。(註)

  事實上,我們從小乘經律中所見到的羅漢生活,乃是最重律儀的,只有六群比丘(僧中的搗蛋鬼),才會像中國傳說中的羅漢那樣。這種歪曲觀念如不糾正,實在是對羅漢的大侮辱。

  相反地,中國人心目中的 菩薩,倒是垂眉低目,瓔珞披戴,莊嚴萬狀的。其實呀! 菩薩的報身固然是莊嚴的天人相, 菩薩的化身為了隨類應化,也隨機攝化,往往化成各色各類的身分。所以,中國人說的羅漢型,實在說成化身的菩薩比較妥當。羅漢必是出家的僧尼,僧尼是佛法的住持者,也是佛法的表徵者,羅漢不可隨隨便便,否則即有礙佛教的聲譽; 菩薩沒有固定的身分,目的是開化眾生,並不要求眾生知道他是菩薩, 菩薩固可以示現福德莊嚴的天人相,如有必要,往往也化身為外道屠夫乃至魔王,縱然如此,也不致於損及佛法的聲譽。

  可見,中國的佛徒們,該把這個歪曲的觀念,糾正過來了。

註解

===================================

 心得:

  菩薩沒有固定的身分以方便教化眾生,不表示佛像不必莊嚴。五毒習氣已經去除的聖人,是慈眉善目的。面目猙獰(不是憤怒像)、下流邪淫的雕像,不是佛教,不應供奉。修行過程中的保護自己有更新內容。

( 創作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ansu90&aid=6221519

 回應文章

逍_遙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錯字
2012/03/18 03:28
康未京兆蝦子和上,印心潤山而混跡閩中

這句話看不懂
是不是「唐末京兆瞎子和尚」
印心潤山是什麼?

豬頭和上?和尚?

「定光佛」就是53法師講的那尊佛嗎?
持戒!一起來持戒!演博居士(alansu90) 於 2012-03-18 09:48 回覆:

1. 那是《佛祖統紀》紀錄的幾位行為怪異的出家人。和上=和尚 。

原文:

三年。撫州曹山本寂禪師示寂。諡元證。師得法於洞山。世稱曹洞宗云○京兆蝦子和上。自印心於洞山。混跡閩中。日沿江岸拾蝦蜆以充食。暮臥白馬廟紙錢中。華嚴靜禪師夜入紙錢伺之。師至。靜把住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神前酒臺盤。靜禮謝而退。後入京師佯狂人間。神異莫測○韶州雲門文偃禪師聚徒千人。漢主劉氏召入內殿(都廣州)咨問法要。事以師禮。師得法於雪峰。號雲門宗(清源第七世)。

2. 平時喜歡吃豬頭、有通靈、能預言災事的和尚,圓寂之前說自己是定光佛轉世。

持戒!一起來持戒!演博居士(alansu90) 於 2012-03-18 09:57 回覆:
註解寫的這三位都是行為怪異的和尚,一位喜歡吃蝦、蜆,一位喜歡吃豬頭,一位會變魔術。 聖嚴法師說這樣的行為不莊嚴,破壞出家人的形象,到不如不要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