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推薦:《轉身遇見佛:弘一大師修心錄》
2014/11/04 12:17:19瀏覽415|回應1|推薦9

轉身遇見佛:弘一大師修心錄


■常隨佛學─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編按】……本文是弘一大師一九三三年八月三十一日(癸酉年七月十一日)在泉州承天寺為幼年學僧們做的演講。大師從經典中列舉了佛陀平常的行為舉止,體現了佛陀人格之美的事蹟,旨在鼓勵大家以佛為師、常隨佛學,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舉止,以期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修養。

《華嚴經行願品》末卷所列十種廣大行願中,第八曰常隨佛學。若依華嚴經文所載種種神通妙用,絕非凡夫所能隨學。但其他經律等,載佛所行事,有為我等凡夫作模範,無論何人皆可隨學者,亦屢見之。今且舉七事。

佛自掃地: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云:世尊在逝多林。見地不淨,即自執帚, 欲掃林中。時舍利子、大目犍連、大迦葉、阿難陀等,諸大聲聞,見是事已, 悉皆執帚共掃園林。時佛世尊及聖弟子掃除已。

  入食堂中,就座而坐。佛告諸比丘。凡掃地者有五勝利。一者自心清淨。二者令他心清淨。三者諸天歡喜。四者植端正業。五者命終之後當生天上。

佛自舁弟子及自汲水:
  《五分律》,佛制飲酒戒緣起云:婆伽陀比丘、以降龍故,得酒醉。衣缽縱橫。佛與阿難舁?至井邊。佛自汲水、阿難洗之等。

佛自修房:
  《十誦律》云:佛在阿羅毘國,見寺門楣損,乃自修之。

佛自洗病比丘及自看病:
  《四分律》云:世尊即扶病比丘起,拭身不淨。拭已洗之。洗已復為浣衣曬乾。有故壞臥草棄之。掃除住處,以泥漿塗灑,極令清淨。更敷新草,並敷一衣。還安臥病比丘已,復以一衣覆上。

  《西域記》云:桓東北有塔,即如來洗病比丘處。又云:如來在日,有病比丘,含苦獨處。佛問:汝何所苦?汝何獨居?答曰:我性疏懶不耐看病,故今嬰疾無人瞻視。佛湣而告曰:善男子 !我今看汝。

佛為弟子裁衣:
  《中阿含經》云:佛親為阿那律裁三衣。諸比丘同時為連合,即成。
佛自為老比丘穿針此事知者甚多。今以忘記出何經律,不及檢查原文。僅就所記憶大略之義錄之。佛在世時,有老比丘補衣。因目昏花,未能以線穿針孔中。乃歎息曰:誰當為我穿針。佛聞之,即立起曰:我為汝穿之等。

佛自乞僧舉過:
  是為佛及弟子等結夏安居?竟,具儀自恣時也。《增一阿含經》云:佛坐草座(即是離本座,敷草於地而坐也。所以爾者,恣僧舉過,捨驕慢故)告諸比丘言:我無過咎於眾人乎?又不犯身口意乎?如是至三。
  靈芝律師?云:如來亦自恣者,示同凡法故,垂範後世故,令眾省己故,使折我慢故。
  如是七事,冀諸仁者勉力隨學。遠離驕慢,增長悲心,廣植福業,速證菩提。是為余所希願者耳 !

【白話文譯讀】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華嚴經行願品》末卷所列十種廣大行願中,第八種是常隨佛學。如果按照《華嚴經》所記載的佛學種種神通妙用之處,絕不是凡夫俗子能隨學即會的。但是其他經律所記載的佛學行事,有我輩凡夫可以作為模範的,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學,這些事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現在列舉七事。

佛自掃地: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中說:佛住在逝多林。見地面不乾淨,就自己拿起掃帚,想把林子掃了。當時舍利子、大目犍連、大迦葉、阿難陀等弟子,聽到了這件事,都拿起掃帚共同打掃園林。不一會兒佛與弟子們就把園林掃除乾淨了。
  大家進到屋中坐下吃飯,佛陀對弟子們說:「掃地有五個好處,一是可以讓自己心境清淨。二是可以讓別人心境清淨。三是上天看著歡喜高興。四是可以端正自己的品行、做正事。五是生命結束後會升天。」

佛自舁弟子及自汲水:
  《五分律》上記載,佛制定飲酒戒條的緣起是這樣的:婆伽陀比丘因為降龍取勝, 一高興喝醉了酒,弄得渾身上下髒乎乎、亂糟糟。佛與弟子阿難把他抬到井邊,佛親自用桶從井裡汲水,阿難為婆伽陀比丘擦洗乾淨身體。

佛自修房:
  《十誦律》上記載說:佛在阿羅毘國,見寺門楣損壞了,於是自己修理。
佛自洗病比丘及自看病:
  《四分律》說:佛扶起病中的比丘,給他擦拭身體,又給他洗浴,衣服清洗好了曬乾。佛把病比丘床上破爛了的草席扔掉,打掃其住處,以泥漿塗灑牆壁,收拾得極為清淨。又給床上換上新草席,並鋪上一件衣服,再重新把病比丘安頓在床上,又把自己的衣服蓋在他的身上。
  《西域記》上記載說:「桓東北有塔,就是如來佛為病比丘洗浴的地方。」又說:佛在世的時候,有一比丘生病,獨自一人忍受痛苦的煎熬。佛陀問他:「你因何痛苦,因何獨自一人忍受折磨??」那個比丘回答:「我這人天性懶散不習慣拘束,別人有病也不願意去探視,所以得病沒人來探望。佛憂傷地對他說:「善男子,我來看你吧??」

佛為弟子裁衣:
  《中阿含經》上記載說:佛親自為弟子阿那律裁剪三件衣裳。諸比丘同時一起積極配合,衣服就裁剪成功了。

佛自乞僧舉過:
  知道這事的人很多,今天忘記了故事出自哪部經律,來不及檢查原文,僅就所記憶的大概意思記錄下來。佛在世時,有一個老比丘縫補衣裳。因為老眼昏花,不能把線穿到針孔中,就歎息道:「誰願意為我穿針??」佛聽到了,立即起身說:「我為你穿針。」
佛自乞僧舉過:
  佛陀和眾弟子夏季三個月期間集結在一起修行,把這作為一同自我反省的時間。《增一阿含經》上記載:佛陀坐在草座(就是離開平常的座位,把草蓆鋪在地上,席地而坐。這樣的目的,就是放下傲慢的態度,便於別人批評)上對眾比丘說:「我在眾人中沒犯過什麼過錯嗎,有沒有犯過身、口、意三種惡業??」連著問了三次。

  靈芝律師感歎道:「佛陀自我反省,如同一個凡人一樣,這是為了垂範後世,讓眾人都懂得自我反省,不生傲慢之心。」
  像這樣七件事,希望大家努力學習領會,一定摒棄驕縱傲慢的人生態度,增長慈悲心懷,多做好事善事,早日求得智慧。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啊

【十種誤會】
  佛法正見非想當然
【編按】……此文為弘一大師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戊寅年十月六日)在福建安海金墩宗祠的演講。大師鑒於世人對於佛法的誤解、疑慮很多,於是重點澄清了世人對佛法誤會最深的十個方面,向人們說明了佛法的真實面目。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對於佛法而起之疑問,亦復不少。故學習佛法者,必先解釋此種疑問,然後乃能著手學習。以下所舉十疑及解釋,大半採取近人之說而敘述之,非是講者之創論。所疑固不限此,今且舉此十端耳。

一、佛法非迷信
  近來知識份子,多批評佛法謂之迷信。我輩詳觀各地寺廟,確有特別之習慣及通俗之儀式,又將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內,謂是佛法正宗。既有如此奇異之現相,也難怪他人謂佛法是迷信。
  但佛法本來面目則不如此,決無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儀式莊嚴,規矩整齊,實超出他種宗教之上。又佛法能破除世間一切迷信而予以正信,豈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
  故知他人謂佛法為迷信者,實由誤會。倘能詳察,自不致有此批評。

二、佛法非宗教
  或有人疑佛法為一種宗教,此說不然。佛法與宗教不同,近人著作中常言之,茲不詳述。應知佛法實不在宗教範圍之內也。

三、佛法非哲學
  或有人疑佛法為一種哲學,此說不然。哲學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測而得之某種條件即謂為真理。其結果,有一元、二元、唯心種種之說。甲以為理在此,乙以為理在彼,紛紜擾攘,相非相謗。但彼等無論如何盡力推測, 總不出於錯覺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見象之形狀,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謂是為象之全體。故或摸其尾便謂象如繩,或摸其背便謂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謂象如地。雖因所摸處不同而感覺互異,總而言之,皆是迷惑顛倒之見而已。

  若佛法則不然,譬如明眼人能親見全象,十分清楚,與前所謂盲人摸象者迥然不同。因佛法須親證「真如」,了無所疑,決不同哲學家之虛妄測度也。

  何謂「真如」之意義?真真實實,平等一如,無妄情,無偏執,離於意想分別,即是哲學家所欲了知之宇宙萬有之真相及本體也。夫哲學家欲發明宇宙萬有之真象及本體,其志誠為可嘉。第太無方法,致罔廢心力而終不能達到耳。
  以上所說之佛法非宗教及哲學,僅略舉其大概。若欲詳知者,有南京支那內學院出版之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一卷,可自詳研,即能洞明其奧義也。

四、佛法非違背於科學
  常人以為佛法重玄想,科學重實驗,遂謂佛法違背於科學。此說不然。
  近代科學家持實驗主義者,有兩種意義。一是根據眼前之經驗,彼如何即還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二是防經驗不足恃,即用人力改進,以補通常經驗之不足。佛家之態度亦爾,彼之「戒」、「定」、「慧」三無漏學,皆是改進通常之經驗。
  但科學之改進經驗重在客觀之物件,佛法之改進經驗重在主觀之心識。如人患目病,不良於視,科學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則努力醫治其眼以求復明。兩者雖同為實驗,但在治標治本上有不同耳。關於佛法與科學之比較,若欲詳知者,乞閱上海開明書店代售之佛法與科學之比較研究。著者王小徐,曾留學英國,在理工專科上迭有發現,為世界學者所推重。近以其研究理工之方法,創立新理論解釋佛學,因著此書也。

五、佛法非厭世
  常人見學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與世人罕有往來,遂疑佛法為消極的、厭世的。此說不然。
  學佛法者,固不應迷戀塵世以貪求榮華富貴,但亦絕非是冷淡之厭世者。因學佛法之人皆鬚髮「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樂為苦樂,抱熱心救世之宏願, 不惟非消極,乃是積極中之積極者。雖居住山林中,亦非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學,以預備將來出山救世之資具耳。與世俗青年學子在學校讀書為將來任事之準備者,甚相似。
由是可知謂佛法為消極厭世者,實屬誤會。

【白話文譯讀】佛法正見非想當然
  想挽救當今的世道人心,人人都知道應當推崇佛法。但是對佛法有疑問的也大有人在。因此學習佛法的人,應該先對這種疑問解釋清楚,然後才能著手學習佛法。以下所列舉的十種疑惑及其解釋,大半是採取近現代人的說法來敘述的,不是我的創論。雖然對佛教的疑惑還不限於這些,現在就僅僅只說十種。

一、佛法非迷信
  近來的知識份子,大多愛批評佛教就是迷信。我們詳細觀察一下各地的寺廟,確實有些特別的習慣和通俗的儀式,將神仙鬼怪等東西混入佛法之中,並且還說是正宗佛法。既然有這種奇特現象,也難怪別人說佛法是迷信。
  然而佛法的本來面目卻不是這樣,決無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儀式莊嚴,規矩整齊,確實超出於其他宗教之上。另外佛法還能以正信破除世間一切迷信,哪有佛法就是迷信的道理。
  因此認為佛法是迷信的人,純屬誤會。如果能仔細考察,就不會有這種批評。

二、佛法非宗教
  也有人疑惑佛法是一種宗教。這種說法也不正確。佛法與宗教不同,近現代人的著作中常常提到,我在這裡就不詳述了。應該知道佛法確實不在宗教範圍之內。

三、佛法非哲學
  也有人疑惑佛法是一種哲學。這種說法也不正確。哲學的目的,在於求真理,用人類理智推測得到某種條件就是真理。其結果,有一元、二元、唯心等種種說法。就如甲以為真理在此,而乙以為真理在彼,往往互相矛盾,紛紜駁雜。但是無論如何盡力推測,總是在錯覺的道路上。就像盲人摸象,他生平從未見過大象的形狀,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就以為摸到的是大象的全體。因此有的摸到象尾就說大象像麻繩,有的摸到了象背就說大象像木床,有的摸到了象的胸脯就說大象像大地。雖然因為所摸到的部位不同因而感覺就不相同,但總的來說,都是些迷惑顛倒的見識而已。
  佛法就不同。就像明眼人能親見全象,十分清楚,與上面說的盲人摸象完全不同。因為佛法必須親證「真如」,不能有半點疑問,和哲學家的虛妄推測是絕不相同的。
  「真如」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世間事物都是平等的,人心不能有妄情,不能有偏執,放棄意想出來的區別,這就是哲學家所想知曉的宇宙萬有之真相和本體。哲學家想發明宇宙萬有之真相及本體,志向可嘉。但太無方法,最後往往費盡心力而終達不到目的。
  以上所說的佛法既非宗教也非哲學,僅僅簡略說了它的大概。如果欲知詳情,有南京支那內學院出版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一卷,可以自己詳細研究,就能透徹瞭解其中的奧義。

四、佛法非違背於科學
  平常人以為佛法重玄想,科學重實驗,因此說佛法違背科學。這種說法不正確。
  近代科學家秉持實驗主義,有兩種意義。一是根據眼前的經驗,是怎樣就是怎樣,毫不加以深思。二是為了防止經驗的不足,就用人力來加以實驗改進,以彌補一般經驗的不足。佛家的態度也是這樣,佛家說的「戒」、「定」、「慧」三無漏學,都是改進一般的經驗。
  但科學改進經驗重在客觀的物件上,佛法改進經驗重在主觀的認識上。比如有人患有眼疾,視力不好,科學只知道用移植器官的方法來求得視力的恢復,佛法則是通過努力醫治眼睛來使視力重見光明。這兩者雖然都是實驗,但在治標治本上是完全不同的。
  關於佛法與科學的比較,如果想瞭解詳情,還望閱讀上海開明書店代售的《佛法與科學之比較研究》。著者王小徐,曾經留學英國,在理工專科上多有創見,為世界學者所推重。近來他以研究理工的方法,創立新的理論解釋佛學,因此寫了這本書。

五、佛法非厭世
  平常人看見學佛法的人,多居住在山林,與世俗之人少有往來,便疑心佛法是消極厭世的。這種說法不正確。
  學佛法的人,固然不迷戀塵世的榮華富貴,但也絕不是冷漠厭世的人。因為學佛法的人必須懷有「大菩提心」,以一般人的苦樂為苦樂,抱有熱心救世的宏願,不僅不消極,而且是積極中的積極者。即使居住在山林之中,也不是貪戀山林的清福,而是勤奮修習「戒」、「定」、「慧」三學作為將來出山救濟世人的準備,與世俗的青年學子在學校讀書為將來在社會上謀職做準備是相似的。
  因此可知說佛法是消極厭世的人實在是誤會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清淨虛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1/05 21:21

之前有看過弘一大師的影片,他的故事非常令人感動

末學已經訂書,感謝演博師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