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1/25 15:04:11瀏覽2250|回應1|推薦76 | |
【談玄微之道】 鳳邑龍山寺 觀音佛祖 降 夫修持大道,有路有徑,徑雖異,而理皆同。儒說「人道」,道說「天道」,佛說「性道」,耶說「聖經」,各係承天之命,殊途而歸一本也。傳萬古之真言,包羅<大學、中庸>之綱領,顯露<金剛、心經>之精華,指開道路,人人所同知。 不知大道,難免生死;欲了生死,當修大道。學道之妙方,【雙修內外】,有漸有頓,【隱聰明,避敏捷】,所謂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用心無二,抱元守一】,靈沖霄漢,炁沖斗墟,【逆流坎水,運轉河車,天一生水,灌頂醍醐,大轉法輪】,以合天地之常徑。 性靈昏暗,永蔽塵氛,皆空萬事,惟道常存。使能返本,復命歸根,大觀自在,隱逸逍遙。【精神一致,靜修命功】,仰不愧乎天,俯不怍于地,以體聖人之心。【應機應事,萬法無纏,一心清靜,養我浩然,惟存本性,坐亡化境】。玄微之道,為造化之樞機,廣開覺路,脫離生死,免再沉淪。道心生,佛心現,萬古而不壞也。 【窮理盡性】 雲夢山 王禪老祖 降 無邊佛法佈心田 廣渡群迷化大千 見性濟身菩薩果 明心並列應真天 讚 明心見性是原來 無有做為天自懷 率性道言仙術語 貫身真氣妙玄開 諸般神亂怪心害 流術靜爭應自裁 本覺天良無顯露 肉衣修破亦名呆 人人有座靈山台 坐臥住行誰主牌 稍有錯行驚愧動 原來主者受其災 心安理得觀身在 五蘊皆空罣礙霾 中節放收開泰正 物生育焉五行排 禮義信仁廉恥哉 人倫齋戒樂無涯 視聽言動合予智 份守己安妄想埋 苦口婆心叮再嚀 萬緣放下脫塵埃 人生處處皆通道 悟透妙玄見釋來 金丹、龍虎、鉛汞、鼎爐、離性、坎命之說,時下正為世人所偏愛,究其原因或捨常理而鶩求神通,或喜新厭舊故而標新立異之說紛起,迷民被惑者極眾,遺憾莫此為甚!雖然參禪打坐亦為萬法引導之一,但是其最終目的是在率性而行,令天良本覺真正顯露也。是以世人切莫癡執靜坐方為命功修持。 北海老人於<性理釋疑>篇中,就曾特別闡述此理,其云:或問金丹、龍虎、鉛汞、鼎爐、離性、坎命之說,是耶?非耶?「余曰:此法較旁門外道,則有是處;證之三教聖人,則有非處。」何也?孔子之道以天命為性,以率性為道。【命】者以賦畀而言,【性】者以秉受而言。賦畀理也,秉受亦理也。理者本然之性,即無極之真也。故周子曰:「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此理乃三教之極致。故儒曰:『性即理也』,<金剛經>曰:『一合理相、福德性』,<心印經>曰:『三品一理』,<中庸>曰:『率性之謂道』,<易>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孟子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清靜經>曰:『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六祖曰:『見性成佛』。 是故孔子以率性而成聖,釋迦以見性而成佛,老君以得性而成道;此明心見性,存心養性,修心煉性;歸一,守一,一貫之所自來也。釋迦言性不言命,孔子以天命者為性,性與命原是一理,老子雖言性命,而未嘗以離中之真陰謂性,坎中之真陽謂命也。如<清靜經>之『真常得性』,<道德經>曰『歸根復命』【得性者盡人也,復命者合天】也。而孔子亦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三教心法,秦漢而下,概失其真,學者各逞臆見,此註經亡經,講佛罵佛,小言破道之所以然也。金丹之說,始於漢朝魏柏陽,其所註<參同契>於日月之盈虧,一氣之昇降,易象易數雖頗詳盡,然達於交易、變易,而不達不易之理。此性命之道,歧途百出之所由來也。 當今之世,有以知覺運動為性,以四大假合為命者,此最大之說也。有以離中之真陰為性,坎中之真陽為命者;離中乃夏至之氣也,坎中乃冬至之氣也,以陰陽二氣為性命,乃氣質之性,氣數之命也,此說較之告子猶略下一籌。何也?告子雖言性,未嘗教人矯揉造作、團結龜蛇、運搬龍虎也。人身之氣,呼吸升降本於自然,如必升者始降,降者始升,妄動氣血,有乖天常,不惟不能成道,妄動氣血之病從此生矣! 有以神為性,氣為命者,此說較前二說頗有真得。神氣合一為性命雙修;神氣合一者無思無慮,心習相依之謂也。此法漸入真宗,然於三教聖脈,猶有一間未達者。抑曰:神氣先天後天猶混也,此法絕慮忘思,久行不怠可以長生,而不可以造聖人之域,何也?知小而不知大,知人而不知天,戀形不捨,猶有「壽者相」也!豈知天地之大,尚且有壞,況此血肉之軀?即使守定神氣,坐五百年,猶是守屍鬼耳,焉能終於不壞哉! 此由北海老人所宗,當可了悟術、流、動、靜為何只屬四果旁門之理。故切莫捨正法而趨末法,而應於森羅萬象之「象天」中體悟「理天」之內涵,更於千變萬化之喜、怒、哀、樂一氣收放之中,體悟理天之「中和」,如此身在塵而不染塵,心天一理流行,自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矣! 未有天地即有此理,既有天地,此理貫滿天地之中;未有人身即有此性,既有此身,此性貫滿此身之中。人者,一小天地也,性秉天理而存於內曰:『理性良知』,具足一切「圓滿功德」;行之於外曰:『理智良能』,具足一切「莊嚴慈悲」,故云:『率性之謂道。』修道之士以此能明率性之理,便明超生死之原由矣! 【至道】 本堂功過司 威靈顯赫城隍 降 真如性海道無言 揀擇論分法法玄 悟者能知無上道 逍遙快樂享無邊 夫若要人認識佛性之道理,應當看時節因緣。【人若能認識一切事物的實相,人世間本來就沒什麼得失】,一念之生將可涵蓋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諸佛之智慧皆顯現,向那無得、無失、無是、無非之處獨露,則那三世十方一切諸佛,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三祖所言:『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法法皆是法,莫計較,橫拈倒用,逆來順受。一切言語,江河大地,須悟正,方能了澈而一一轉歸自己;心、境俱亡,可得大自在。』 太上道祖之<常清靜經>曰:『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惟見於空。』 東方禪林六祖慧能祖師說:『善知識!什麼叫做「坐禪」?頓教法門中,一切自在而無罣礙。在外,對一切善惡境不起心念,這叫做”坐”;在內,見得自性,如如不動,這就是”禪”。』又說:『什麼叫做「禪定」?在外,離一切相叫做”禪”;在內,心懷不亂,叫做”定”。外禪內定,叫做”禪定”。』 <菩薩戒經>曰:『自性清靜,由戒清靜。』故念念之中,自己見得本性清靜,自己修持,自己實行,自然能成就佛道。如上之述,叫做「至道」,是頓教法門。「至道」在自修自行,自然而成也。 【立志修身不畏天考】 雲夢山水簾洞 王禪老祖 降 立志修身事不難 登鸞說法紫靈丹 懇著十科功就日 心聰啟竅耀人間 混沌初開,陰陽肇判,三才定位。天有三光:日月光;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人秉天地之靈氣,而不能與天地同根,皆因不知有先天大道之可求。人與天地同體,而不能與天地同久,皆因沉落苦海,永失真道,歷久自性被氣天物慾之所遮蔽也,故不能回歸圓明覺性。 今三期末劫,大道普降,三教聖神仙佛大開普化,渡人同登彼岸,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今生不向此身渡,更待何時渡此身。欲修天下之至道,養天下之正炁,成天下之至理,積天下之至德,必能立天下之決心也。 今世修身之人,不下百萬,能受千般之折磨、萬般之魔考,能有初心修行者,寥寥無幾。昔日文王囚羑里;孔子厄於陳蔡;天仙狀元邱長春兩蛇鎖口,大餓七十二次,小餓不計其數,險險餓死於深林之內;六祖惠能於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如懸絲。今學道者看來似落魄之人,為何天不庇,神不佑?殊不知【多一分誹謗,多一分功德;多一分磨折,乃多一分道力】也。 <中庸>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又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中庸>又曰:『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身之人堅定決心,不怕任何魔擾,只要清心寡慾,一塵不染,成道在望也。 【說妄無自性】 福安宮 觀世音菩薩 降 識字心源達理真 無求悟出苦人身 一行增學心無念 跳出輪迴不結塵 夫迷惑趣外奔逸,煩惱昏妄,憂憂之相,無明而起,貪、嗔、癡是苦難來源。修心之人,【無留慾念,愛染不生,離慾自性現】,身心輕安,成寂苦滅。心身正直而不邪,世間不染,不執一切,如蓮花一樣清靜之心,身在污泥中,心而無染。【修行綱要是清靜之心,澄心不動,寂湛生光照】。 要有慈悲為懷,接觸人事物歷事煉心,才有清靜之人,功夫才能有精進成就,修是因,成就是果也。經曰:勤修清靜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到解脫,有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談心】 鳳邑龍山寺 觀世音菩薩 降 勤修智固慧風生 靜水如珠種妙清 為體心身無我見 脫離六道悟知明 夫,凡夫之心動而昏,聖人之心淨而明,心境清靜、心境濁穢自在心。眾生心垢,心靈無數,【以為被境礙心,孰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 自性本清靜,人人皆有,【真住,真心是寂然不動,能令心空;境一空,理寂心自寂】。故萬法唯心亦不動,心無取捨,如是降伏其心,同入圓明清靜,自性自渡,正是真渡。清靜如來,如者不生,來者不滅,非來非去,非坐非臥,【心常寂空,不執一切,心自清靜,心境雙亡,何憂何懼,乃是真法也】。 【說五行】 鹿港龍山寺 觀世音菩薩 降 鹿港仙鄉育巧才 龍蟠虎踞理當該 觀音救世逢緣渡 菩薩揮鸞降啟臺 夫五行者,木、金、水、火、土。眼而不多視,其魂在肝,屬木;鼻而不多聞,其魄在肺,屬金;口而不多言,其神在心,屬火;耳而不多聽,其精在腎,屬水;身而不多動,其意在脾,屬土。五神既能守中,五氣自然朝元,其精自然化氣,其氣自然化神,其神自然還虛矣! 眾生所不能得真道,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常持慾念,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人之言語,妙在中節,不貴於多。所謂「一言能悟,半句可以通玄。」諸生知否?修道在於修心,心不能靜,道如何修成也?願能多修持心境可也。
★儒堂【性命雙修】精華★點選連結 1. 人欲修成道,必先將人體之精、氣、神三寶煉化合一,變成純陽之氣★~啟善堂-啟竅心聰(上) ~★ 2. 逆流坎水,運轉河車,天一生水,灌頂醍醐,大轉法輪 ★~啟善堂-啟竅心聰(下)~★ 3. 無法識透玄關之奧秘,不能超越輪迴★~觀音堂(一)~★ 4. 色慾如一把把之利刀,日日在銷蝕吾人之精、氣、神★~觀音堂(二)~★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