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2016/01/14 15:21:37瀏覽1241|回應2|推薦48

聖恩堂文鸞聖訓 歲次乙未年葭月二十五期
本堂正主席「北極玄天上帝」恩師降
賜詩:
無上妙法不可說 不可思議不可說
真正佛法不可說 說法者無法可說

聖示:
金剛經曰:「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名是說法」。說明道本自然,不假言語,全憑心意下功夫

所謂說法者,根本是無法可說,只為是因材施教,破疑解惑而已是以名之為說法,真正的佛法,佛用一句話說,是不可思議,真正的佛法,最後是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議,無法可說,一切妄念不生,一切煩惱不起,萬法皆空,法妙難思也!

修功至極處,必所皆空說者空,空無所得,一切法本無生,法本無法,說法者,亦即空、即假、即假、即空,無念空寂,妄作言念也。佛之說法,法亦緣生,緣生體空,故法本無法,水鏡無塵即發光,佛性亦然則智光圓遍也。所謂破迷開悟即破除迷信,啟發真正的智慧,真如自性,是大圓滿,大圓滿的智慧,大圓滿的慈悲

所謂弘法利生,則把佛法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用慈悲的動力,這才是真正的佛法用大圓滿的智慧,流露出大圓滿的慈悲,渡盡眾生破迷開悟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即般若,無所不知是智慧

佛法的修行是把自己錯誤修正,身體所造作是身業行為,言語所造作是口業行為,起心動念所造作是意業行為,把錯誤全部修正,叫修行也。把思想錯了,見解錯了,言行錯了,動作錯了一一修正即修行也!

修行要從根本修,起心動念是根本修從心地修起,三昧是心定也,三昧是家修的樞紐,用戒、定、慧,用定開智,智慧要有福德才能渡眾生,戒、定、慧三學屬於功德,修福修慧,福慧雙修這才是真正的佛法也

【禪瓖學修心誌~自勉自勵】

仙佛恩師言真正的佛法,佛用一句話說不可說不可思議,無法可說,一切妄念不生,一切煩惱不起,萬法皆空,法妙難思也。

前一陣子,生活中出現了不少風波,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讓自己已近崩頹。仙佛恩師那一陣子常講放下萬緣、見諸相非相、不被外境所移、除七情六慾,清淨心…”但,面對那麼多實際存在的壓力,要做到豈是易事?接著,恩師言「念經」,來養戒定慧。過往,我比較常持誦佛號,看到這篇聖文,除了佛號,我開始於行住坐臥時,增加心經的持誦次數。因為是默背的關係,似乎比佛號更容易轉移雜念,一次兩次三次持續不間斷一句一句的深入其義,心經的力量,竟然就將自己的心,從快窒息的漩渦裡,救拔了出來!

漸漸地心開闊了,憂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發自內心的滿臉微笑,周遭的磁場,竟是一片的清淨祥和。藉由持誦心經,佛菩薩加持力故,安住在靜寂,法喜充滿的愉悅中。而原本以為是絕境的壓迫,也隨著撥雲見日;壓迫還是在,但,已能隨處安在。佛法,真的不可思議!一切妄念不生,一切煩惱不起,全憑心意下功夫。心經云:「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踏實的去修行,體驗到的境界,一年又一年,景觀大不同。

當心緒非常的紛亂時,定力還不足以應付一切,就放下萬緣,沉寂一切,念經自我療癒以退為進。經過這次的磨練,已經可以放下大半個自己。學著捨離自己的喜怒哀樂,放空自己,才能接納所有學佛之人,對自己要有出離心,對眾生則要有慈悲心」,廣結善緣,不捨離眾生,關懷眾生,願人人都能親近佛法,離苦得樂。

仙佛恩師言法利生,則把佛法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用慈悲的動力,這才是真正的佛法用大圓滿的智慧,流露出大圓滿的慈悲,渡盡眾生破迷開悟。』又言用戒、定、慧,用定開智,智慧要有福德才能渡眾生,戒、定、慧三學屬於功德,修福修慧,福慧雙修這才是真正的佛法也

要去與眾結緣,把佛法介紹給別人、推薦給別人時,對人事的應對,應事來則應,事過則如風過不留竹影。雖然七情六慾已不太容易起波動,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此三心卻仍不死。有時會想起過往互動的畫面,想像著未來下一個互動的畫面與人應對,該放之則彌六合 ,卷之則退藏於密。修行要福慧、悲智雙運。利益眾生,使有緣能親近佛法是「外」在的悲心福德;用定開智,戒、定、慧三學屬於「內」在智慧功德;該放的時候要放,該收的時候要收,方能內外雙修。

仙佛恩師言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即般若,無所不知是智慧。』

內不為七情六慾所傷為「定」,定於背塵合覺,於境無染,看似無知是般若,先讓自己無知,不受於外在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水鏡無塵即發光,開啟大圓滿的清靜智慧,達佛智而能無所不知。

修行己心,莫使塵垢所染,過境則忘,如蓮出汙泥,如月行夜空長養清淨心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fraisme&aid=43519769

 回應文章

神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1/15 23:16

"心開闊了,憂愁消失了,心中充滿著微笑"

很高興看到好友禪修心得臻於隨心所欲的境界。

祝 法喜充滿

禪瓖(afraisme) 於 2016-01-17 15:04 回覆:

孔夫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隨心所欲,不難;但要隨心所欲又要不逾矩,這才是修為。

做自己七情六慾的主人,不隨波妄動,

喜也好,樂也好.....

喜怒愛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修行至今,說來慚愧「中庸」之道雖未能二六時之中不離也,

然,淺發而知節,倒可勉力漸為之。

友直友諒友多聞,

盼好友多多光臨指教!

感謝神仙好友大德來訪關心,近日寒雨連降,

請記得多添衣物,禦寒暖身。三太子開心


Path 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1/15 13:33

妙湛圓明入真境

圓臻至德修三清

禪境如如無上覺

瓖珠珮玉莊嚴尊

~

禪瓖(afraisme) 於 2016-01-16 12:17 回覆:

【心念】

風吹幡動皆非然,

逐境搖心渾不拴。

清靜如如何執有?

纖塵無染玉荷圓。

 

昨日雨夜,閒持貝葉,讀至六祖見二僧因風、幡之動有執,而言二者心動。學佛之人,清靜是本心,心若不定,常隨境轉,不免被外境所移,心生我執,才會有爭執。

今日(恕禪瓖非每日上網)見傳誠師兄大德此詩,能夠圓臻的人,不會是對外境有執之人;有執之人,有稜有角,非能圓也;圓方通,通達無礙。師兄仁者雅作與昨日心得交會,遂成此詩,以茲敬和。

禪瓖愧未達此圓善境地,能有傳誠大德善知識者互勉,是幸矣!!

假期愉快!!三太子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