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The Eagle and the Hawk(1933)
2021/04/11 00:06:00瀏覽416|回應0|推薦0

之前知道這部電影,是民國76年6月15、16、17日聯合報刊載夏志清先生為文紀念Cary Grant(1904-1986),「談談卡萊葛倫 名片、名導演、名女星」,其中寫道:

「一九三六年夏季,我修滿高中一後,在南京郊區受軍訓。每星期一上午在大帳篷裡聽黨國要人演講,但也看過一部電影,可惜銀幕只是布幕,放映條件很差,全體學生踞坐泥地上也不太舒服。在大帳蓬下看過的電影可能不止一部,但我只記住了坐在布幕反面看的那部空軍片,片名為「鷹與隼」(“The Eagle and the Hawk”)。多年之後把這部童年時看得模模糊糊的影片作一番調查,才知道它是派拉蒙公司一九三三年出品,由茀特力馬區、卡萊葛倫、卡洛朗白主演,講的是第一次大戰期間一個美國空戰隊的故事。照今日眼光看來,三位都是頭挑大明星,但在當時只有馬區已榮獲金像獎,卡萊出道才一兩年,卡洛朗白也尚未走紅。」。(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十五日星期一,聯合報聯合副刊第8版)

上述文字幾已點評完畢本片明星陣容,主角就是Fredric March1897-1975),配角Cary Grant1904-1986),至於Carole Lombard1908-1942),劇中可謂「來無影,去無蹤」,充其量8分鐘客串,勉強算兩場戲,幾秒特寫,幾句台詞,甚至還刪除已拍好的片段。

比較特別的是,這部電影毫不避諱質疑戰爭目的及無謂犧牲,衡諸當年(1936)中國大陸瀕臨戰爭前夕,居然在南京能看到這樣題材。當然也有可能本片結尾挽回軍人榮譽,不致無可救藥灰色絕望,畢竟大部分人還是要適應現實。

回到本片。

開始有一段剪影,勾勒劇中三位男角個性,Jerry YoungFredric March)活潑開朗愛運動,Henry CrockerCary Grant)嚴肅不苟言笑,Mike RichardsJack Oakie)敦厚無心機。

之後三人都進入英國皇家空軍中隊(Royal Air Force squadron),從此以Jerry Young為中心人物。

經過7個月受訓,Young飛行技術顯然拔尖,以致長官挑選人力進駐法國基地前,參考Young意見,刷掉技術不夠的Crocker,而YoungMike一起飛去法國基地報到。

Young到達法國第一天即升空出任務,偵察地形並拍照,Young不僅精神百倍且駕輕就熟,順利拍到照片,並擊落兩架德國戰機。落地後,Young掩不住興奮雀躍,但他不知打下敵機同時,隨機觀察員同僚也中彈,斷氣在後座。

接下來兩個月內,他的隨機觀察員,前後折損五位,他卻毫髮無傷,連得勳章嘉勉,其實他內心非常內疚,之前志願入伍開飛機,以為升空獨自作戰,沒想到每天開飛機送別人去死。("Im a chauffeur for a graveyard, driving men to their deaths day after day."

Young第六位觀察員僚屬,居然是自願請調前來的Crocker,因為好奇Young為何技術這麼高超,而且想親眼看到Young何時會精神崩潰,認定這人根本是懦夫,不敢對抗,不敢還手。他哪裡知道Young精神壓力持續累積,不足與外人道,別人也看不出。

反觀Crocker,似是勇於殺敵不手軟的機槍手,當他成為Young同機僚屬後,兩人各有專攻,理當是最佳拍檔。然Crocker太過嗜血,連跳傘飛行員毫無還手能力,都不留活口,Young認為不僅殘忍,且趁人之危,取人性命,根本是背後捅刀,非正人君子。

Crocker也很委屈,不過是執行任務,殺敵有甚麼錯。問題是Young是部隊英雄,深受同僚愛戴,Crocker顯然不受歡迎,只能默默承受被孤立。但也因為Crocker對戰爭相對冷靜,對敵人相對冷酷,以致情感抽離,反而精神正常,不被干擾。

其實Crocker不是心胸狹窄之人,縱然與Young個性不合,卻能體諒Young的心境,而且不讓Young行為失當,以免破壞Young在眾人心中能者形象,似乎最關心、最保護,甚至最珍惜Young,就是Crocker

Young太過多愁善感,對戰爭流血,對生命殞落,無法釋懷,只有藉酒澆愁。但他飛行技術就是這麼優,勳章拿不完,部隊當他是招牌,吸引視他為偶像的青年投入。他只覺得能夠毫髮無傷活到現在不過是幸運而已。但為勉勵新手,必須說一些冠冕堂皇大道理,讓年輕人甘願出生入死。

這些難處Crocker都看在眼裡,本希望Young休假調適心情後再上陣,卻在銷假回部隊當天,親眼看著好友Mike在自己面前斷氣,只因為Crocker為殲滅敵人,要求Mike返航繼續與敵機纏鬥。

Young再也不願與Crocker搭檔,挑了新手上飛機,長官都覺危險不放心。果然因為Young執意,讓新手白白送命,同時Young也正面擊斃才20歲的敵軍第一王牌飛行員。

任務結束,Young又變成英雄,他的光環,都是別人死亡加持,一切因為戰爭。最終無處紓解,又無法脫離,只好自我了斷

Fredric March(1897-1975),一如既往,演得非常好、非常細,這回干擾他情緒是不斷有人投入戰爭,且嚮往戰爭,換來生命接連殞落,他基於職責及自保,也必須成為兇手之一。

從最初意氣風發,到極度厭惡這樣起降,March詮釋角色始終很有厚度,且有明顯起承轉合。本片一開始,男主角出身環境富裕,年輕有活力,March也看得特別英俊。其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人變得消沉,幾次背光入鏡,簡直就像「死神」。與Carole Lombard月下談心,有著曇花一現溫柔剖析。等到「最後晚餐」,沉痛質疑英雄定義及戰爭目的,整個人不再年輕。

再看Cary Grant1904-1986),彼時不到30歲,尚未自成一格,難得別於其後愛情片角色,而且演得非常適合。片中他對Fredric March態度,甚至「情誼」,可能是惜才,可能是欽慕,也有不由自主地關心,編導沒有挑明,也不算暗示。他旁觀March,也護衛March,最後不動聲色帶March飛上天空,留住March英雄名譽,卻讓自己從此不誠實,某種程度也為March犧牲。

本片是Cary Grant繼Merrily We Go to Hell(1932)第二次與Fredric March合作,比起前作戲份非常邊配、可有可無,來到本片一躍成第一男配角,完成獨特令人感嘆的結局,無論表演及個性都屬空前絕後,日後Cary Grant再也沒有機緣,(也已不需要),碰到March如此強有力演技派高手,面對面針鋒相對,同時留住兩人年輕樣貌。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dm3074&aid=1605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