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羅宮春色」(The Sign of the Cross,1932)
2021/03/28 05:36:52瀏覽772|回應0|推薦1

Cecil B. DeMille(1881-1959)製作兼導演,提名奧斯卡獎最佳攝影,主要演員包括Fredric March(1897-1975)、Elissa Landi(1904-1948),Claudette Colbert(1903-1996)、Charles Laughton(1899-1962)。

改編1895年英國劇作家Wilson barret舞台四幕劇,但靈感源頭應是來自波蘭作家Henryk Sienkiewicz連載小說《Quo Vadis》(1895-1896)。而敘事過程與結局,更不同於後來電影「暴君焚城錄」(Quo Vadis1951

公元64年,羅馬城大火第三天,皇帝尼祿(Charles Laughton),看著滿城火光熊熊,彈琴吟詩興致不減。惟有琴弦斷裂,讓他這麼美好歌聲無以為繼,才讓他掃興,頹然陷入憂鬱。

軍士來報,民間謠傳火是皇帝放的,尼祿也無所謂,羅馬因他而生,若他死了,這座城也跟著毀滅,不如他先看城燒毀,再建一座更金碧輝煌的城池。何況,火越大,基督徒也燒死更多。但不妨嫁禍基督徒,說火是他們放的。

傳說尼祿(Nero)是鷹勾鼻,Charles Laughton戴假鼻子,彈琴朗誦,慵懶耍廢,還有莫名悶悶不樂,扮相氣質渾然天成,後來Peter Ustinov1921-2004)在「暴君焚城錄」(Quo Vadis1951)演尼祿,還是以本片為藍本,但戲分增多,較有發揮。

宮殿一幕結束,來到白天市井街道,基督徒以「十」字標示互通集會訊息,但隨處皆有人見獵心喜舉報基督徒行蹤領賞。這天官兵根據線報前來逮捕基督徒,正巧軍事首長(相當於總司令或總督),Marcus SuperbusFredric March)駕車經過,見人擋路,下車後一人一鞭,打出一條路。

這軍長也是耀武揚威,駕車不讓路,打人不手軟,全羅馬除了皇帝,就他權力最大。正待問馬路上幹嘛擠這麼多人,只見一清秀女子(Elissa Landi),頓時態度軟化,女生也覺將軍英俊非凡,男女主角又是看到對方第一眼就被外貌吸引,都忘記要說甚麼,當然也不會認為他們是基督徒。當場無條件放行,誰敢唱反調多說一句,就是一鞭子。

鏡頭一轉,來到室內浴池,皇后PoppaeaClaudette Colbert),正在洗驢奶浴,她在場內邊洗邊泡,場外雜役押著三四匹驢子,現擠現倒入木塔桶,循管線源源不絕流至池內。閨密來訪,皇后只想知道心上人Marcus會否進宮來見,卻得知Marcus可能另有新快活目標。

果然軍長對放走的基督徒女念念不忘,直接來到噴泉邊藉故攀談,女孩子原以為軍長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想不到這麼平易近人,而且長得也不討厭。March算是銀幕調情高手,193040年代,凡他擔綱男主角,無論古裝時裝,喜劇悲劇恐怖驚悚,一旦他情話綿綿,對方一定投降。噴泉邊短短一段階梯上下,亦步亦趨,語氣動作柔中帶強,女孩子不心動也難。

Marcus放走基督徒,卻讓政敵抓到把柄,趁機破壞皇帝對Marcus寵信。其後,皇帝下令消滅基督徒,重犯處死,其餘送競技場,Marcus馳援搶救,偏偏途中遇到皇后。Claudette Colbert身形中等偏瘦,但很有氣勢,口氣逼人服從。

Marcus不耐煩皇后,又不得不遵命,March演軍長這角色很特別,不權謀,不使詐,不威武,也不在乎基督徒死活。反而有點像貴公子,起先不確定是不是愛情,只覺得清新可愛的女孩子不要受傷,不要送命就好,所以當皇帝下令搜拿基督徒,他只想趕快帶走女孩子,讓她脫離貧窮,收歸己有,其餘那些老的老、小的小,窮不窮、活不活,他根本不想管,畢竟皇帝最大,即使不尊敬,也要有起碼忠誠度。

而皇后則像戀愛不順心、搶不過別人的富家女,她與Marcus一來一往,雖然不是互有愛意,但棋逢敵手,眼神對話,互給難題,互給氣受。即使劇情發展是不歡而散,但每一場對手戲過程都非常好看。MarchColbert前後合作過四部電影,其中三部算是男追女捨不得放手,只有這部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兩人皆是演技派高手,銀幕互動精彩有戲。

第一幕(Act I)結束,幕間休息(intermission)後,第二幕(Act II)從Marcus家中開始,當他想把基督徒女收歸己有,似乎也注定他的不幸,就像皇后說的,他對皇帝忠誠沒問題。但這女孩子會毀了他,因為她信仰非常堅定,不願離開團體,何況自己享受榮華富貴,其他人卻是關進監牢等死。Marcus憎恨這樣信仰讓女孩子這麼不切實際,扭曲正常人思維,信仰讓人變笨就算了,若讓人變得冥頑不靈,就是惡毒邪魔,(這倒是世俗與教義辯證)。

Marcus既然說不動女孩子,就讓她見識見識誇張歌舞,激發內心享樂欲望。但生來不屬於這群人,怎樣都不為所動,甚至更堅定心智,絕不能像他們這樣沉淪,沒有虔誠信仰。

最終女孩子還是被下令帶走,跟基督徒一起關入地牢,這下換Marcus跟體制對抗,他必須向皇帝求情。皇帝其實很信任且倚重Marcus,若有女孩左右Marcus喜樂,就留她一命,沒甚麼大不了。但皇后卻在搧風點火:「皇帝要公正,處罰基督徒要一致,否則有損威信」。

Marcus見皇帝收回赦令,情急向皇后下跪求發慈悲。這下皇后更氣,更不能留這女孩子活命,堅決不讓皇帝心軟。這皇帝不知是戀母還是懼內,還真聽皇后,看她眼色行事,Marcus氣到出言不遜,揚言推翻政權,隨即道歉。皇帝倒也給個活路,只要女孩子放棄信仰,便可無罪釋放,看似輕鬆以對,只有Marcus知道那才是不可能任務。

March、Colbert、Laughton三人對戲真是好看,身處偌大高聳場景內,還可以不受影響,台詞不覺造作冗長,除了編劇修飾用詞外,唸白功力各有千秋,尤其那段終結對話,Marcus咬牙切齒:「你這賤人。」(You  harlot.),皇后聳肩笑笑:「我愛你。」(I   love you.)。

導演Cecil B. DeMille則致力場面構圖、服裝道具精緻考究,相較後來1951年「暴君焚城錄」,本片劇情比較不注重政治權術,有也只是欲望追逐,以皇族奢華放蕩,對照基督徒清貧自持,高壓殘忍迫害手無寸鐵基督徒。

既然劇情少了政治角力,相對不那麼嚴肅,壓軸觀眾去競技場,像進戲院看戲,鏡頭逐層往下拍,運鏡調度推拉靈活廣深,路人對白犀利有趣,牆上貼有戲碼海報,買票入座,其實就是真人動物馬戲團,娛樂有錢貴族。待入座後,動物陸續出場,咬人、踩人,甚至玩人,競技場觀眾席邊看邊賭,加上現場管絃鼓鈸助興,堪比馬戲團大觀,看得怵目驚心,其實是娛樂至上,節奏感十足。

及至最後三分鐘,氣氛再度翻轉,Marcus勸降不成,反而變成天使,他覺得走向死亡能永遠與心愛的人在一起,頓時充滿希望,從未如此快樂,告訴女孩子:「你希望我和你一起走的,是吧?」,「你必須繼續教導我,引領我」,牽起她的手:「我不會唱讚美詩,也不會往上看,我會看著你,想著你是我的妻子」。

這麼短暫片刻,March樂觀堅定讓人感動,鏡頭前,兩人併肩走向光明,脫離黑暗牢籠,還有甚麼比死亡更可怕,又還有甚麼比心愛的人陪在身邊更充實,信我者得永生,愛情力量更是無與倫比。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dm3074&aid=15821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