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陸的大江大海 ● 《見證中國》
2011/05/25 01:16:42瀏覽4121|回應22|推薦79

之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於澳洲國家廣播電臺聽到專訪一中國記者,後來還特別到書店去讀了這位記者寫的書,並且在本格子寫了一篇讀書、聽演講的心得未曾謀面的中國母親捎來的訊息(書名:Message from an Unknown Chinese Mother)。作者是中國知名資深的電臺主持人薛欣然(筆名:Xinran欣然),她後來於1997年,年近40歲時移民英國;在英國她根據她在中國以記者的身份在鄉村的訪問紀錄先後寫了五本英文書,在英文出版界非常暢銷。第一本書≪中國好女人≫於2002年以英文在英國出版,兩週內就登上排行榜首。中文簡體字版曾經在中國出版,但是同年的中全會前夕,在政黨當局的『河蟹』下,又被列為禁書,不准出版。倒是臺灣的出版社大塊文化,至今仍有傳統字體版銷售。臺灣媒體及出版品言論自由,由此可見一般,這是臺灣民主化多年累積的資產,令人引以為傲,也值得大家珍惜、維護!。

≪未曾謀面的中國母親捎來的訊息≫是欣然最新的作品,在此之前,她於2008年出版了≪見證中國 ~ 沉默一代的聲音≫,我覺得她這本書就像是大陸版的≪大江大海≫。她起身旅行訪問當事人、寫書的出發點,竟然也與≪大江大海 1949≫的作者龍應臺類似,都是從小人物的家庭故事去看中國近代歷史的洪流,都是想在老一輩逐漸凋零之前,記錄他們的人生故事;不同的是欣然寫≪見證中國 ~ 沉默一代的聲音≫沒有引用任何文獻註釋,但是她說她在『見證歷史』;而龍應臺寫≪大江大海 1949≫,全書末附了五、六頁的文獻註釋,她卻說她在做『文學上香』。很顯然的,這兩位人生閱歷豐富的作者,對於歷史的詮釋是謙遜的,對於所謂的『歷史真相』的界定是有保留的,不是黑白、是非二分法的。兩人的書都在2009年的德國法藍克福書展中展出,一為英文版、一為中文版,一為大陸作者、一為臺灣作者;兩者寫的都是1949中國內戰後的父、祖輩的經歷;兩者的書都在海外華人讀者引起非常大的迴響;兩者的書在中國都被列為禁書,不准出版;兩者的書在中國都被盜版,下載;兩者的書都在臺灣出版(龍應臺的早在2009年在臺灣發行,薛欣然的也由臺灣大塊文化取得正體字版權)。我覺得這兩位內戰後出生的女性(臺灣俗稱的四年級),又同是擁有母親身份的作者,有中國男性作家筆下所看不到的對人性的敏感度與觀察歷史不同的角度。

老實說,中國作者寫文化大革命的題材,在英文書籍裡不勝枚舉、多如過江之鯽;我也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閱讀這類儈炙人口的書籍,例如Wild Swans(後來發行中文版:≪鴻≫,在中國仍是禁書)之類。可是我發現後來的作者能將文化大革命這段私人經歷寫得不流於陳腔濫調或者不寫得只剩下一連串的鬥爭事件與人名的越來越少,讀這類題材就覺得缺乏血與肉。但是,欣然的≪見證中國 ~ 沉默一代的聲音≫卻讓我感受到中國人,更明確的說應該是中國女人,的堅忍不拔,非常的傳統與宿命,但是又充滿了生命力、包容力與愛。正如欣然所說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經濟成就,實在是靠中國文革那代沈默的女性奠定的基礎。

曾經聽一位澳洲智庫學者分析中東情勢的演講,講到中東的歷史,他引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說法『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並且打趣的說:十四世紀英法百年戰爭初期,英國征服法國,法國曾經輝煌的歷史就只剩下空白的一頁!『勝利者書寫歷史』不僅發生在敵對的國家之間,更常見於同一國家之內的改朝換代、政權轉移。≪見證中國 ~ 沉默一代的聲音≫所描述的一段歷史是當代政權極力企圖抹去的時代記憶,許多當事人在今日的時空顛倒的環境下,不僅羞於將年輕時的自己公諸於世,甚至懷疑起自己存在的價值。這點≪李慎之:風雨倉皇五十年≫讀來尤其令人動容。

欣然做田野深度訪問,著手寫書時,驚訝於八〇後出生的年輕一代、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根本不清楚六〇、七〇年代發生過整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因為學校的歷史課教科書只以小篇幅輕輕帶過;而從文革走過來的一輩,在今日的政治正確下,許多人是不願意提起自己終生奉獻黨國,卻被子孫認為是『愚蠢』的行為,更不用說文革時拋棄子女的愧疚。這樣的心歷路程,其實在海峽的此岸也比比皆是,雖然時空背景不盡相同。中國歷史的銜接出現斷層是欣然於2007年再度回到中國鄉村做研究專訪、寫書的動機。

中國仍然有78%的人口,也就是超過10億的人口是居住在鄉村﹝註﹞,教育程度不高的農民,海歸、臺商或中國沿海城市居民們以自己居住的華洋外派(expatriates)中國的社區生活方式,來代言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自然無可厚非;但是要說城市生活是廣大的中國的全貌,那恐怕就是以偏概全了。作者欣然在加州柏克來大學演講時便說:中國幅員廣大及人口複雜,是在她走出她所居住的城市、深入鄉間訪問時才真正感受到她在中國生活了近四十年,卻並不真正認識中國;她說她不是中國通,她看到的中國只是部份的中國,即使她曾經走訪大江南北,訪問許多中國女性,包括新疆與西藏。這點我一點都不懷疑,想想看臺北市與以外的其他臺灣縣市、城鄉的差異,再放大百倍、千倍,大概就能理解了,更何況我也曾經在北方沿海省份的山溝裡住過幾個星期。正在讀欣然的另外一本書≪天葬≫ Sky Burial,寫的就是一名漢人女子與一名西藏女子在『世紀屋脊』西藏找尋失蹤的愛人的命運交織的故事,非常感人;同時也在令人驚訝的漢、藏文化與宗教的衝突之中,清楚的勾勒出人性善良的共同情操。

欣然筆下的中國,讓人看到城鄉差距幾乎是一個世紀,這也是中國認為『不方便』出版的原因;諷刺的是,這也正是此書在西方國家暢銷的原因。因為西方讀者想了解的中國是全面的、是有歷史深度的、是哲學層面的、是思維邏輯層面的、是現實的、是具象的,而中國官方過濾出來的有關13億人口的資訊太簡化、太商業化、太單一、太整齊劃一,就越讓人想探索更深的層面。中國宣導的富裕先進,是復製西方的城市,這些西方讀者都看得到、也不乏親身經驗(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但是欣然筆下的中國是外界看不到的,甚至是中國人自己都沒看到的。如果中國不刻意過濾隱藏,除去了神秘的面紗,欣然的書也許就不會如此在西方國家暢銷了。

在網路搜尋欣然的資料時,非常訝異有許多有關中國的好文章,居然都是中國作家在西方媒體發表的;這倒不是說中國內地缺乏好作者、好文章,而是這個現象背後的涵義是西方國家及讀者想了解的中國並不是只局限於經濟、工商業議題,也不是只關心中國政治的『改朝換代』或只會搖旗抗議中國的人權狀況;而是想從中國的近代歷史所發生的大大小小的瑣事中了解中國的一般人,特別是比例佔多數、又相對沈默的中下層老百姓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及其對未來的展望。這個層面的了解,除了深入當地生活慢慢了解之外,學術交流、交換留學生、文學藝術的交流、、、等等,所謂的『軟實力』的溝通就很重要。但是,現實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上週五月16~22日舉辦的一年一度的雪梨作家節(Sydney Writers' Festival)邀請的中國作家廖亦武被當局拒絕核准出國演講的許可,無法前來雪梨演講與介紹其作品,澳洲的藝文界與讀者失去了透過中國的當代詩人作家了解中國的機會,真是大失所望!因為這是中國在澳洲及其他西方國家砸重金廣為設立的『孔子學院』,所無法提供的『軟實力』 Soft power。


八方論談專訪欣然 一之二


八方論談專訪欣然 二之二


欣然在加州柏克萊大學演講﹝英文﹞

老實說,我覺得欣然寫的當代中國小老百姓的故事,正在幫中國的外交部對外國做一個很好的溝通;她使得許多外國讀者看到中國百姓的韌性與堅毅,從人性的基層牽動讀者的同理心 Empathy,而不是只看到中國的城鄉差距或是文化大革命的瘋狂,更不是只看到所謂的『和平崛起』這樣華麗而空洞的官方說法。每個國家都有其曾經難以面對、啟齒的黑暗歷史,包括澳洲、英國、德國、美國、日本、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然而,能夠誠實、公平的面對黑暗歷史、把歷史還給人民的國家,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不是嗎?

○○○●●●○○○

國際媒體專訪薛欣然 / Xinran

影片連結:

本文引用連結:

﹝註﹞引用欣然演講資料,經格友左岸之指正,有關中國城鄉比例是一直隨經濟發展在變動的數字,相關資料網路可查詢。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hou&aid=5240711
 引用者清單(1)  
2011/05/25 03:24 【Jacaranda 雜記】 《大江大海 1949》● 戰爭歷史的文學創作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李家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送書
2011/07/24 16:44

我為家母出版"母親憶映"一書

也與大陸共產黨有關

可以送您一本嗎?



Toma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相對最極端的城鄉差距不是一世紀----是一千年!!
2011/06/08 15:26
整體的中國是現代和中世紀的社會"漸近"組成的----就像數位由黑到白的色階!!
中國是在變化---觀察的重點是201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選舉是否能邁出"差額選舉"的這一步。
如果能,這是對溫家寶"苦口婆心"宣導政改必要性的善意回應!!
郭台銘管理雇用100萬工作夥伴的企業,是件"如履薄冰"不容易的工作;
馬英九被授權治理2300萬人口的台灣地區,有"不是人幹的"浩歎;
胡錦濤被指派治理60個2300萬人口的大陸地區,在威權的體制文化下,有"不能說出口"無奈;
設身處地,若換著是自己,又會如何做了?
當然,看他人擔重批評別人"可恥"是最容易的!!

Tomas
Jacaranda(achou) 於 2011-06-08 18:23 回覆:
保持緘默,共同分贓利益更容易!

战争风云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1
2011/06/02 22:37
山寨台灣人可以都搬去英國,看看英國怎麼劃出一塊地來讓你們“低沉民眾”獨立的,也好讓獨裁的共產黨羞愧一下

战争风云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1
2011/06/02 22:33
什麼是普世價值?有統一標準嗎。試問當普世價值與西方利益相衝突的時候,應該尊重哪一個?要是真的普世價值,那請美國普世一下,解散掉,歸還印第安人家園,否則,就是不要臉,你的普世價值也就是放狗屁。


---------------------

美國真給力呀,130年後才道歉。那共產黨等個100年後再道歉行不行呢。
既然普世價值,就應該有統一標準吧。美國都130年了,共產黨等100後行不行呢。

再者,美國既然道歉就應該連本帶息的賠償130年的華人和中國的損失吧,要不這個普世價值的確太不要臉了吧,一句道歉就抹去130來的罪行。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政治向左,經濟向右』的氛圍裡很難有真相
2011/05/29 23:52

關於1949年以後的中國

雖然政經情勢已有所翻轉

但仍無法改變她骨子裡的基因

在中國式社會主義經濟改革路線底下

還是遵循著鄧小平的『政治向左,經濟向右』的大方向

只要這個原則未改之前

想在現行政治氛圍裡去檢視與反省

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否則中國當局就不用大力管控網路了

Jacaranda(achou) 於 2011-05-30 05:30 回覆:
同理推證,如果中國政權無法誠實面對自己底層百姓的聲音,那恐怕很難期待會以對等的心態與海峽此岸坐下來談。

最近英國女王訪問愛爾蘭,這兩個自12世紀起的歷史世仇,比兩岸還深遠的國家,最終能以愛爾蘭獨立,並且對等交往至今日的女王訪問象徵歷史的新頁,沒有對等的對話,幾乎是不可能達成今日的和解過程的。

藉你的留言提一下。呵呵!

不能正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個國家在國際間與人的觀感
2011/05/29 18:26

除了政權之外,其實有更多是其人民與國際社會互動時予人的感覺。

政治是個很大的議題,但在很多回顧及反省上,討論過去/當代政權的那感覺,似只要過去/當代政權換人而作,現在的景況必不是當下的這樣,而會更好更理想等等。

我覺得回顧歷史有其必要性及對當代的價值,但改變現況所需要的工作,必不會只是回顧及反省歷史一項。

這是我再補充一下我離題的想法,而我離題的想法,單單只是我個人看完你的文及回應後衍生而出的,而你的文,很清楚,是讀書心得。

不知不覺又不知在寫什麼了,見諒啊

Jacaranda(achou) 於 2011-05-29 21:04 回覆:
我還是認為對於歷史的回顧與反省,不必是只侷限於政治,但是政治對當時及後來的影響比較直接,也比較大,所以就比較難不提。我覺得如此的反思,倒不必是換人做的問題,必竟時光無法倒流,但是反思的過程卻有助於現今的決策。

比方說,今天的新聞美國國會通過為過去實施了130年的排華立法道歉,2008年澳洲總理向原住民道歉,這些都是幾十年來的歷史反省,這樣的國家應該是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了。

同樣的,在臺灣,類似228與白色恐怖這樣的事件,也不太可能再發生了。這就是歷史反省的作用。而以中國對6/4的掩藏處理,就很難保槍桿子對準人民的事件不重演。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 think..
2011/05/29 14:17
兩個女性作者用同樣的手法與出發點﹐ 記載中國的歷史﹐ 應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Jacaranda(achou) 於 2011-05-29 14:24 回覆:
學姊,妳是說『英雌所見略同』吧?呵呵!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向前行
2011/05/29 11:01
了解/認知 有段黑暗歷史
不需不斷翻醬缸
有時欲撫平傷痛的不當行為
反為更加深正反的對立
向前行
Victor MySpace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
Jacaranda(achou) 於 2011-05-29 11:20 回覆:
V大所言,我覺得看是從什麼角度出發。如果硬是要用當代的政治正確來解讀,卻不考量事件本身的歷史背景,就很容易落入以今非古的陷阱。

『向前行』正是為何歷史必須誠實、公平面對的原因。從臺灣的228與白色恐怖的經驗,很顯然的不提,不表示其不存在,也不會讓臺灣『向前行』。提了,臺灣才真正的向前行了!

表面的和諧,並非真正的和諧。看似民主、言論自由所導致的『亂象』,其實是臺灣最大的『向前行』!

不能正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補充一下
2011/05/28 20:10
完全了解,此文是讀書心得及分享,只是回應的太廣太熱烈,所以我忍不住離您撰文的初衷遠了。

我不覺有何議題凌駕其它議題之上,只是就眾多回應中感到一個主要的共同遺憾就是:[中國人應能更好但為何就沒法達到那境界?]。於是才寫下了我想法。

我對現代人期望透過對歷史的重新檢視以改變當代某個特定層面的想法,再精簡些,也許有點類同於錢穆對清談的評論:「當時名士清談特如鬥智。」的味道吧。

重申,你寫的是心得報告,但回應太廣太熱烈,我才一時忍不住,若讓你誤解我沒讀懂你寫此文的本意...也只好請你喝一杯啦~
Jacaranda(achou) 於 2011-05-28 21:10 回覆:
可能是我今晚酒喝多了(一杯飯後甜酒muscat),不然就是你啤酒沒喝夠,哈哈!

我倒是沒有聯想到[中國人應能更好但為何就沒法達到那境界?],我只有想到中國經濟崛起了,與外國的互動多了,其他國家想了解中國的角度與層面,可能是在中國想像的範圍之外。這樣的互動,不免會有誤解。老實說,這與教育方式還頗有關係,在此不多說了,因為再寫下去會很長。

欣然的書寫的故事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很像龍應臺的大江大海,不過沒有龍應臺寫作嚴謹,但是卻有通俗易讀的吸引力。她的書與此文應該還沒有到『清談』的層次吧!

此文回應太廣太熱烈?有嗎?我一直覺得我寫的文章都很冷門耶(而且我還蠻以冷門自娛)!你這麼一說,我們還真該喝一杯啦!哈哈!
Jacaranda(achou) 於 2011-05-29 07:28 回覆:
再讀思索你說的[中國人應能更好但為何就沒法達到那境界?]
我覺得,大多數對中國的批評,是針對『政權』Regime,而不是人民。
我覺得這是許多捍衛者分不清的。也是我覺得有趣的地方。

不能正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也許又文不對題了
2011/05/28 16:19
不過我常如此,也許你習慣了。

我想說的是,我個人覺得,兩岸間有不少與過去歷史有關的回顧探討及反省,到最後很難對當代的國家社會乃至最範圍更小的文化圈產生正向且積極的動力好讓當代的一切於其之上更進一步的成長的原因在,過於專注在單一的議題上。

以台灣來說,回顧過去無論是兩蔣也好,228也好,李扁也好,甚至檢討馬政府都好,但難道與日常生活最相干的公民道德不用探討?不值反思?

我個人感到,這些影響個人日常生活層面及行為的最直接因素,也是阻礙社會乃至國家演進至一個讓大多數人都感到理想境界的主要原因之一。改變不一定,也很可能不可能發生在個人的人生之中,但影響卻可以超越個人的生命而存在。

你寫了篇好文,回應太熱烈,讓我不得不認真起來。我不想筆戰,若讓你感到不妥,甚引筆戰,刪便是。
Jacaranda(achou) 於 2011-05-28 19:31 回覆:
不能正經:既然你正經八百的留言,那我就正經八百的回應吧!

首先,本格只限會員留言,刪文不是我的作風,但是離題的留言我就不一定回了。

你的留言,我看不出有筆戰的味道啊?比起『左岸之』、『戰爭風雲』,你太含蓄了吧?!

即使是對岸兩位格友的留言,都令我深省。從對岸格友(或任何不認同的格友)的留言,我逐漸能夠了解對岸格友的心理,雖然仍在印證中,但是我逐漸能理出一個邏輯來了。

寫udn,本就是從自己的心得、感覺出發,並非要求每個人的認同或友誼。能從格友的留言,特別是持反對意見的,讓我能理解別人的想法,這是寫格文的重要收穫。

依我對你的留言了解:你是認為歷史或其他與日常生活不直接相關的議題,不如探討公民道德等日常生活的議題,更有助於國家社會整體素質的提升。我完全同意你說的公民道德的重要性,也覺得是個重要、有意義的議題。但是如果要說後者較前者重要,這點我持保留態度;因為我不確定一個人如果在思想上沒有道德意識,是否能在行為上表現出公民道德。

其實,我還是覺得思想與行動的層面都需要反省,雙管齊下,也並不相背。然而,我個人是對思想層面的東西比較有感覺,而日常生活的議題比較粗神經。缺乏公德的事情,我頂多脫口三字經,事後就忘了,完全寫不成文章。還有,我發現在多元文化的澳洲,如果其他人能夠容忍的行為,我也沒有太大的異議(不方便明說,因為要說的話,恐怕不只是對岸的會來踢館囉,呵呵!),所以公民道德的議題,還是讓其他Udn多才多藝的格友發揮吧!

不知道這樣有沒有回覆到你的重點?

寫此文之初衷,完全是分享讀書心得。我一直對中國近代史覺得非常模糊,因為官方說法非常政治。後來,我發覺這可能不止是近代史是如此,可能在中國歷代改朝換代時,都是如此;因為中國歷代官方可能都忌諱大家談剛剛發生過的事,特別是當事人的三代都還在的話(面子比較重要)。這是我的大膽假設,未經證實,藉你的留言順便提一下。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