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雄市孔子廟導覽資料(中文)
2008/10/16 17:17:44瀏覽4232|回應0|推薦4

【導覽動線】孔廟入口(介紹1泮宮)→蘭園(介紹2蓮池潭3玄天上帝4清水宮)→5萬仞宮牆(介紹6高雄孔廟7孔子簡介8泮池9黌門)→半月橋→半月池→10櫺星門→中央園道(介紹11禮運大同12禮門與義路)→13大成門→大成廣場(介紹14鏞鐘、晉鼓15東西廡16大成殿17御路及18八佾舞)→東廡(19先儒先賢)→大成殿(介紹20露台21四聖十二哲22雅樂八音23禮器)→24崇聖祠→西廡→大成門→25明倫堂→結束

【視來賓需要增縮時間,階段選擇蔭涼可歇坐處解說】

1泮宮:音ㄆㄢˋ

 泮宮為古代諸侯所辦學校的名稱,在孔廟出現這樣的東西,象徵孔廟與學校結合的概念,泮宮的實質為一座牌坊,不同的地方對這樣的一座牌坊有著不一樣的稱呼,如道貫古今坊、德牟天地坊;高雄孔廟的西側大門以此命名,屬於重簷歇山式屋頂。

2蓮池潭:

 蓮池潭環湖西岸廟宇林立,自北而南分別有孔廟、天府宮、北極亭、啟明堂、春秋閣、五里亭、龍虎塔等,形成高雄近郊最著名的寺廟觀光勝地;而風景區管理所近年來也在潭邊建有遊樂區並復育蓮花,讓蓮池潭真正成為賞景、散步、遊憩的好去處。蓮池潭面積廣達42公頃,是人工的活水潭,有活水源頭來自高屏溪的「曹公圳」,清道光年間開闢成圳路引水灌田,再流經桃子園入海;湖畔遍植垂柳,每到晨昏,水霧濛濛,景致迷人,而高雄孔廟正好以蓮池潭作為天然泮池。蓮池潭具有灌溉、養殖、調節水位防洪和遊憩等功能。蓮池潭映照半屏山、早有「泮水荷香」、「屏山夕照」的美名。民國四、五十年代,蓮池潭和「春秋閣」就代表了高雄市的風景區,在很多明信片和月曆風景都可看到以半屏山為背景的蓮池潭「春秋閣」。很多老一輩的人、學生遠足、情侶約會、新婚蜜月都曾在此留下難忘記憶和褪色照片。很多人都把「龍虎塔」當作「春秋閣」,這樣誤會是因為龍虎塔建得比春秋閣高且色彩鮮明,以致搶去了春秋閣的風采。春秋閣建於民國40年是供奉關公的「啟明堂」為表彰關公夜讀春秋通曉大義的精神。而「龍虎塔」是屬「慈濟宮」。慈濟宮恭奉「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生前行醫濟人,有醫治龍的眼疾、拔虎喉中刺的傳奇。龍虎塔建於民國65年,其內有24孝和十殿閻羅等教化人心的壁畫。參觀時要從龍口進虎口出,可逢凶化吉,以免送入虎口招來凶兆----其實一般進廟宇也都是從龍邊進虎邊出,況且龍虎塔內通道狹窄,若不守規矩硬從虎口進、也必和人對撞。

3玄天上帝:

蓮池潭的宗教景觀經過歷年改建更加壯大,後來落成的一座巨型北極玄天上帝,使潭面變得更加熱鬧。這尊雄峙水中的神像堪稱東南亞最高水上神像,為左營元帝廟與豐榖宮所有,據說奉玉皇大帝降旨乩童所建,身高72公尺,手執的七星寶劍長38.5公尺,堪稱天下第一劍。而祭祀道場及寺廟辦公室就在神像座下,極為特殊。玄天上帝曾是屠夫,由於自覺造孽甚深,後來為了徹底洗心革面,於是自己剖腹開肚,將腸胃取出並洗淨罪惡,死後升天為神,不料後來因取出的腸胃變為龜及蛇,在世上作亂,於是玄天上帝向呂洞賓借來七星寶劍,下凡收伏龜蛇並踩在腳下(現在玄天上帝神像左腳踩龜蛇,右腳橫放:因為踏久會酸嘛!)

4清水宮:

左營廟宇密度很高,在蓮池潭西邊一座接一座,而潭的東邊只見一盤座廟頂的神像,那是『清水宮』的清水祖師。其造像材料是從大陸運來的387塊紅瓏石拼湊而成的,因神像巨大必須在當地雕刻好之後,分割為石塊才能搬運。而拼湊好的神像身上成方格形接縫,看起來像極了僧人穿的袈裟紋路,因此保持素色不上彩繪。

5照壁(寫有「萬仞宮牆」):

 為一堵高大的照壁,「萬仞宮牆」四字為俸祀官孔德成所書,牆陰為孔子行教浮雕,其典故來自於《論語子張篇》子貢讚美孔子的學問:「闢之宮牆……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意思是說孔子的學問就像是數仞高的圍牆,人們無法看到裡面的富麗堂皇,不經學習是無法窺其堂奧的,萬、數、九都是來形容大的意思,萬仞宮牆的存在,具體的形容孔子的德識之崇高,不像學生的學問像屋舍的牆只及肩高,人們很容易就看清屋內的一切,而孔子的學問高數仞,人們沒辦法窺探他的深奧,因此萬仞宮牆就是形容孔子學問之的高深。

6高雄孔廟:

 高雄市孔廟始建於西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現僅存舊城國小內的三級古蹟崇聖祠,復於1974年高雄市政府再依宋朝孔廟規制,遷建於蓮池潭北岸,其大成殿則仿北京故宮太和殿風格,廟前為天然泮池,兩山對峙,屏山左拱,龜山、鼓山右輔,被稱為人文勝地,總占地約六千平方公尺(0.6 公頃),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大面積孔子廟,包括大成殿、大成門、東西廡、崇聖祠、櫺星門、禮門與義路坊、明倫堂與泮宮坊、萬仞宮牆、泮池與拱橋等,建制完備。

7孔子簡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出生時頭頂內凹像丘,故名孔丘;出生前父母曾在尼山祈禱,所以字仲尼,孔子為次子)。春秋魯國人,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西元前五五一年),卒於魯哀公十六年(西元前四七九年),享年七十三歲。是世界人類的師表,在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孔子三歲喪父,家道中落,與母相依為命,在一個貧苦而平凡的家庭中長大,事母至孝。十而有五志於學,好學不厭,學無常師,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三十而立,開館授徒,有教無類,啟私學教育之先河。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他主張「有教無類」,從「論語」一書看來,他教導學生的只是人生日常所必經問題的解答,以及人與人相處所必備條件的闡明。其道合理而平凡,易知易行;然而用之於身則身修,用之於家則家齊,用之於國則國治,用之於天下則天下平。孔子生在春秋時代的大變局中,王室既衰,禮崩樂壞,諸侯力征,百姓困苦。他要復興周代文化,立志行道,五十一歲始為官,後升任為大司寇,使魯國大治。齊懼魯富強,選美色歌舞女子贈魯君,遂使沈迷酒色,政事荒廢。孔子見國事不可為,罷官離魯,周遊列國十四年,孔子主張恢復周禮,施行仁政,以德治國。然彼時各國君主,不是荒淫失德,就是窮兵黷武,不知仁民愛物。以致孔子在列國之間,風塵僕僕,飽受顛沛流離之苦,仍無法得遇明君,一展抱負。乃於魯哀公十一年,黯然返回魯國,時年六十八。此後,孔子專心於將古代文獻做一番整理工夫,於是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作春秋,這些就是流傳後世的「六經」,此外還有「論語」、「孝經」、「大學」、「中庸」,並繼續致力於教育事業,學不厭,教不倦,一生計有弟子三千人,身通禮、樂、射、御、書、數六藝者七十二人,至七十三歲逝世。孔子一生學說主張孝悌忠信,仁民愛物,崇尚禮樂,以世界大同為其政治理想。他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的精神,永為後人所推崇和效法。孔子是儒家創始人,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成為中國思想的主流,而儒教文化影響中國人達二千年之久。歷代帝王無不尊孔,而重視祭孔。因此孔廟遍立於天下,八佾祀典沿襲不衰。孔子一生努力的目標,在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孔子建立禮義之邦的政治理想,詳載禮運篇大同章,而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獨步於人類世界。他是東方最偉大的教育家、哲學家和政治家,備受世人景仰,尊稱為「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政府訂定每年九月二十八日的孔子誕辰為全國教師節,以表示尊崇孔子之意。孔子學說博大精深,不僅在中國成為二千五百年中華文化的礎石,即使在國外亦發生宏遠的影響,在此世局動亂、人慾橫流之際,孔子的王道文化,實為救時的良方,而「萬世師表」的孔子,終將成為世界人類的師表。

8泮池:

 位於櫺星門之前,萬仞宮牆的後方,是一座半圓(半月)形的水池,俗稱「月亮池」,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具有儲水、防災、調節暑熱及風水的象徵意義,而孔廟泮池還有泮宮(古代諸侯所辦學校)所附的水池之意;一般泮池上方會有一座橋,稱為泮橋,以前科舉高中者要至孔廟參禮者必須經過此路,所以又稱為狀元橋。根據詩經魯頌泮水篇,其中記有「樂思泮水,薄采其芹」,所以昔日考中秀才的人,到文廟祭拜孔子時,要在泮池中撈些水草插在帽子上,以符古意,因此考中秀才的人又被稱作「游泮」或「入泮」。

9黌門:音ㄏㄨㄥˊ

 黌門是規矩之門,進了這個門就要遵守規矩。又有天圓地方的概念,上承天,下接地。還有外圓內方,延伸為個人行為,外在要圓融、內心要方正,又代表規矩是有彈性的,可以溝通,要圓融,可是內心要擇善固執。其內為一四合院之建築,位於櫺星門左前方,包括明倫堂、書院、文昌祠等建築物。

10櫺星門:

  是孔廟中軸的第一進,是孔廟特有的建築,與大成門相同,皆為一穿越性的空間,櫺星相傳為天上的文星,可以保佑登科,具啟文的象徵;一般廟門皆有門神,孔廟廟門不畫門神(一說是因為「子不語怪力亂神」)。依古代禮制,孔廟"櫺星門" (孔廟大門)只有皇帝及狀元才能進出,櫺星門與大成門只在祭孔時開啟,平時則由禮門、義路進出。

11禮運大同:

  中央園道兩旁有四處園地,分別是「禮園」、「運園」、「大園」、「同園」,是附近居民晨間運動的理想場地。孔子一生努力的目標,在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而他建立禮義之邦的政治理想,完全詳載禮運篇大同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2禮門與義路:

  是孔廟中軸主要殿堂的兩個入口,位於櫺星門與大成門之間的側邊圍牆上,分別稱為「禮門」和「義路」;古時候讀書人必須經過禮門與義路,才能進入孔廟,象徵了講求孔子之道,必須遵循禮義,知禮知義。

13大成門:

  稱儀門、戟門,為孔子廟第二進的門聽,因位於大成殿之前面,故稱大成門,是大成殿前的三川門。大成門有3門,古時大成門長年關閉,只有在皇帝天子或狀元及第者來祭拜時才打開,平時均由儀門(大成門)兩側的「禮門」或是「義路」進入。現在平時只開側門,除了每年教師節祭孔大典時開啟大門外,還有本國或外國元首蒞臨孔子廟時開啟,以示隆重崇聖。每一扇門上皆飾以突出門釘為飾,來揭示尊從孔子地位之高,如官祀廟宇、關聖帝君、媽祖亦有使用門釘,以代表威儀與崇敬,配享殊榮。大成殿的「大成」名稱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也」。意思是孔子整理三代至周公的學問並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所以是集大成的學者,也因而以大成為建築命名最能彰顯孔子廟之特質。大成門前的楹柱、門窗上並沒有像一般廟宇刻寫對聯來做為裝飾,這是因為文人皆認為孔子為至聖,沒有人學問會比孔子更偉大,不敢在「夫子面前賣文章」的緣故。另外大成門的門檻甚高,一說是禮制上大成門須與大成殿齊高,因此將門檻加高以示其意。一說門檻提高,進大成門謁聖廟者自然便得小心舉措,端正舉止,符合聖廟謹嚴的氣氛。

14鏞鐘、晉鼓:

  鏞鐘置於大成門內之東,晉鼓置於大成門內之西,祭孔大典開始時敲鏞鐘、擊晉鼓,從「鼓初嚴」、「鼓再嚴」到「鼓三嚴」,以提醒起獻官、陪祭官及參禮者,對於祭祀禮儀須誠心正意恭敬不褻,並體會尊師重道及儒學文化的傳承。

15東西廡:

  為大成殿左右兩邊的廂房,奉祀孔子重要傑出弟子與歷代弘揚儒家思想有成之先賢先儒的地方,內部為長廊式的空間,沿著牆壁設有台座,上置先賢先儒的神位。廡,是堂下周屋也,東西廡是孔子廟建築物的專稱,各有十六間,覆蓋綠色琉璃瓦頂,東廡先賢四十位,先儒三十八位,西廡先賢三十九位,先儒三十八位。

16大成殿:

  大成二字來自於孔子的諡號「大成至聖先師」,大成殿為孔廟主殿,為孔廟主要的祭祀空間,更是孔廟的建築核心,亦是舉行祭孔釋奠禮的地方。大成殿仿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建制,為重檐宮殿式建築,氣魄雄偉,金黃色琉璃瓦覆頂,朱柱門窗,白石欄杆,具夏商周三代特色。大成殿屋脊正脊有名叫「鴟(ㄔ)吻」,是龍生九子之一(第二子),形似獸,性好張望或好險,為屋上的獸頭,此龍子能噴浪成雨,故將它裝飾在屋頂的正脊兩端,取鎮火之意;二說是屋脊兩端的獸俗名為「吞脊獸」,其模樣似龍非龍,面朝裏,張著大嘴,好像要把整個殿脊吞下去。在垂脊上有仙人走獸。仙人走獸最高等級有仙人十獸,如北京紫禁城太和殿,依房屋等級下降而遞減獸的數量,其順序分別是仙人指路、龍、鳳、獅、狻狔、飛馬、海馬、狎(ㄒㄧㄚˊ)魚、獬豸(ㄒㄧㄝˋ ㄓˋ獨角神羊)、行什(猴形)。高雄市孔廟大成殿是仙人九獸,少了鬥牛。

17御路:

  大成殿前有個斜坡狀的石階(螭ㄔ 陛,皇帝的殿階),上面刻有龍形雕飾,稱做御路,是給神明走的路,因為神明只能由大堂走直線的路徑出來,另外古代的皇帝亦可行走,一般人則不行,古代只有在新科狀元祭孔時,才能經由此步上大成殿。

18八佾舞:

  「佾」的意思就是「行列」,「佾舞」就是一種行列整齊的祭祀舞蹈,左傳曰:「天子舞行八佾,諸侯舞行六佾,大夫舞行四佾,士舞行二佾。」八佾舞指的是八行八列,共 64人,六佾舞指的是六行六列,共36人,用來祭拜諸侯及宰相,按規矩,皇帝太廟才能使用八佾舞制,但因自唐朝封孔子為文宣王,確定為萬世師表,通貫古今,德配天地,享有領袖群倫的崇高至聖地位,所以從此八佾舞成為祭孔釋奠典禮的項目之一。然由於八佾舞編制過大,台灣各地孔廟場地不足,故以六佾舞代之,雖然如此,對孔子的敬意仍不變。在佾舞中,舞生穿著明代款式的衣服,右手直拿翟(ㄉㄧˊ),左手橫持籥(ㄩㄝˋ),翟籥結合時,籥在內翟在外,呈現陰陽和諧的天地秩序,並以謙恭溫和的態度跳著規定舞步,在整齊劃一的舞蹈中,表現特有的藝術文化。

19先儒先賢:

  大成殿殿內正中央供奉至聖先師孔子牌位(考季時准考證影本常見一疊壓在案桌上,孔夫子可能不太喜歡,應該去拜文昌帝君;孔子給智慧,文昌帝君給機會),從祀的門生與儒者,分為「聖師、賢、儒」三級(先賢係指孔子及門弟子,先儒則為其他賢明學者),分列四聖十二哲及東西廡諸儒。四哲分為東配與西配,十二哲分列西哲與東哲。其他各賢、儒列於東西廡。以牌位為主要的祭拜形式。諸先賢、先聖、先儒的牌位提醒著在此學習的讀書人,「有為者亦若是」,只要努力,人皆可以成賢成聖,而每一個牌位也都代表了一個繼承個體在時代時空中,儒學道統不斷演進與整合的過程。

20露台:

  又稱月台、丹墀(ㄔˊ,階上的平地),位於大成殿之前的一塊平台,是祭孔時安置樂器及獻佾舞的地方

21四聖十二哲:

  大成殿供奉至聖先師孔子的牌位,配祀四聖十二哲。除正中神龕供奉孔子牌位外,左右牆亦奉祀「四聖」及「十二哲」,四聖為復聖顏回、宗聖曾參、述聖孔伋、亞聖孟軻,十二哲有閔損(子騫)、冉雍(仲弓)、端木賜(子貢)、仲由(子路)、卜商(子夏)、有若(子有)、冉耕(伯牛)、宰予、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顓孫師(子張)與朱熹。

22雅樂八音:

我國最古老的宮廷樂舞,主要用於祭天地和宗廟,在祭孔釋奠大典中亦以雅樂舞奉祀,以「八音」樂器演奏,祭典樂起,八音齊鳴,莊嚴隆重,古雅和平而博大,為我國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所謂八音,係依照樂器的八種製作素材來分類,以應八方之物,宣八方之氣,協四時十二月令,符合八卦陰陽相生的觀念;例如(有些在大成殿內可見到)鎛(ㄅㄛˊ)鐘、編鐘屬於「金音」,特磬(ㄑㄧㄥˋ)、編磬屬於「石音」,古琴、瑟、琵琶屬於「絲音」,排簫、洞簫屬於「竹音」,笙屬於「匏ㄆㄠˊ音」,塤/壎(ㄒㄩㄢ)屬於「土音」,晉鼓、搏拊(ㄈㄨˇ)、鼗(ㄊㄠˊ)、應鼓屬於「革音」,柷(ㄓㄨˋ)、敔(ㄩˇ)屬於「木音」。敲鎛鐘及擊打柷代表「作樂」(開始),敲擊特磬及刷打敔代表「樂止」(結束),編鐘用於發音,編磬用於收音。鐘是金聲,磬是玉振,「金聲玉振」乃集音之大成,喻意孔子「聖德全備」。

23禮器:

孔廟釋奠大典使用的禮器古色古香,深具文化特質,陳列在大成殿內的有:麾(ㄏㄨㄟ)、扇、繖(ㄙㄢˇ)、節、斧、提鑪、提燈。

24崇聖祠:

  位於大成殿的後方(三級古蹟崇聖祠現存於左營區舊城國小校園內),垂脊上的仙人走獸非常明顯可供觀賞。屋架採三通五瓜式,原稱「啟聖祠」,主祭孔子父親叔梁紇,清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五代祖先為王爵並予入祀,才更名為「崇聖祠」,用於祭祀孔子五代祖先,配祀孔子兄長,有如孔子的家廟,稱為五代祠,又稱聖祖殿,五世祖木祖牌位包括:木金父公(肇聖王)、祈父公(裕聖王)、防叔公(詒聖王)、伯夏公(昌聖王)、叔梁紇公(啟聖王),祭孔釋奠先祭五王以示長幼有序,充分表現儒家宗廟倫理與孝道,也顯示了中華文化對家庭倫理的重視。

25明倫堂:

   古代官辦儒學的教室,依循左學右廟之制,右邊為孔廟,左邊即為明倫堂,而明倫堂為儒學講堂最常用的名詞,明倫之意為宗法制度概念下的人際關係與儒學對社會的認知。依古制孔廟為學廟,所以旁邊必有學校,故在孔廟旁邊蓋明倫堂以講習經典,教育學生明人倫之道。宮殿黌門內之東置有鎛鐘,之西置有建鼓,此外文昌祠供奉有文昌帝君牌位,而明倫堂依蓮池潭而建,可說是美麗的水上學堂,旁設的盥洗室設計幽雅,如廁時兼可欣賞水上廟堂之美,令人心曠神怡。

   

[他山之石]  - 長春孔廟導覽  

   
 

[他山之石]  - 北京孔廟導覽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bi803&aid=230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