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20 04:42:10瀏覽1091|回應0|推薦3 | |
「甚麼是佛心?」 「各種 (不同宗教的)神,都是心中佛性的一種反射。」 當我讀到這兩句話,心中率爾的分別是: 佛心 = 大悲心 + 一切無執著的智慧 各種眾生,皆是心中業力的反射,而業力是無有自主性 (無我) 的。 這樣的觀點不圓滿,我想就這個問題再深入論述。 佛的定義 【金剛經】云:「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來就是佛的意思;佛為什麼稱之為如來呢?因為覺悟一切法的本性畢竟空寂 (如),才名之為如來。 【佛地經論】云:「如睡夢覺,如蓮花開」,名之為佛。佛者覺也,像人睡覺作夢,現在醒了,這叫做覺; 玄奘法師的學生窺基大師解釋這兩句話:「出生死而慧悟,如睡夢覺;契法性而敷闡,如蓮花開。」以二部分釋「佛」義: 第一、「出生死而慧悟,如睡夢覺」:凡夫在生死裡流轉,就像作夢似的;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還沒有覺悟時糊糊塗塗,就像做夢的境界,如果通達一切緣起法是畢竟空,就從生死得解脫。這是第一個條件,指諸法空的智慧。 第二、「契法性而敷闡,如蓮花開」: 得到清淨的智慧,覺悟諸法的真實性,還能知一切眾生的心念,弘揚佛法覺悟眾生。 出生死而慧悟,是得到一切智;契法性而敷闡,是得一切種智。 一切智、一切種智就是根本智、後得者,這兩種智慧圓滿得無上菩提,如從睡夢覺、如蓮花開,所以名之為佛。 心的定義 【解深密經‧心意識相品】中將心分三種功能來定義: 第一、積集。心有記錄衆生,身、口、意的一切造作的功能。並能將所記錄的變現出與之對應世間的種種現象。 第二、思量。心時時刻刻思考並有執持所思考的功能。 第三、分別。心有分辨眼、 耳、鼻、舌、身、意接觸到色、聲、香、味、觸、法的本質、好壞、美醜的功能。 由此觀察,一切生命體的行為造作 (業力) 一定會有果報與之對應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引發果報的唯一因素是心的作用 ─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包括成為佛、菩薩、聖人、賢人也離不開心的作用。 性的定義 一切無需條件即可獨立存在的個體(包括生命體及無生命體)名為有自性。有自性的個體其特性為常恆住,不變異,無需任何條件即能存在,而且能主宰一切。 佛法的核心思想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的核心是一切法無「我」。「我」在佛法的定義為:常恆住,不變異,無需任何條件即能存在,而且能主宰一切。佛法認為世上是沒有「我」的存在。因此世上一切生命體、事、物皆是因種種條件和合(離散)而存在(消失)。自另一角度觀察,世上任何事、物經過不斷地分析,其結果將猶如虛空而無任何組織其的基本原素。 佛心的意涵: 第一、無我的般若智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云「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二、大悲心:【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大般涅槃經】云「三世諸世尊,大悲為根本;若無大悲者,是則不名佛。」 佛性的意涵: 【大般涅槃經】云「大慈大悲名為佛性。 ... 一切眾生必定當得大慈大悲。... 雖見佛性而不明瞭。一切眾生必定得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佛教徒發了成佛的願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之後,一方面增長般若智慧,一方面協助眾生離苦得樂 (「不盡有為,不住無為。」),經過長時間不斷地修習之後 (「念念之間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成佛了,其中所蘊含的風範、特質名之為佛性。而佛性是因發願、修行而存在,並非自然具有。 結論 因此一切世間具備善德的生命體 ─ 神 ─ 其慈悲心的顯現,可以名之為少部分佛性的顯現。但是就生命體而言,神是心善的業力果報的顯現,而此等果報是自性空的 ─ 非常恆住,非不變異。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