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7 10:57:45瀏覽516|回應0|推薦1 | ||||
作者:李良達 英文片名:Aftershock 談正題之前,想先說我看完這部片子的感觸。 馮小剛導演的導戲功力,我一直都很欣賞、很佩服,而我認為這一部:唐山大地震,更是他的登峰造極之作。 不論是地震搖晃的驚天動地、以及軍隊投入救災的大場面,或是孩子搶冰棒的小插曲,他都有極為細膩的處理。(他所動用的臨時演員,許多本身真的就是唐山大地震的災民及其後代)
魏導正在拍賽德克‧巴萊,這也是一段歷史,這也是一段需要處理很多人性的掙扎的歷史(也同樣要動用許多臨時演員,魏導也同樣希望這些臨時演員都是原住民,演來才有感情),我已經等不及看魏導如何處理,並盼能與馮導的唐山大地震拿來好好比一比。 當然我是絕對的外行,更絕不夠資格對兩位大導演品頭論足,我只是想找出他們各自處理人性掙扎的優點而已。 講到:平民百萬富翁,這部片子對人性的處理的功力主要展現在三個孩子(兩兄弟和另一位小女孩)的身上,本來沒事(有電影明星來他們的村莊)時,他們是一個面貌;家遭變故(成為孤兒)時他們又是一個面貌;身陷苦難(要被弄瞎去當乞丐)時,他們又是一個面貌;掙扎長大(彼此產生情愫、卻又彼此有不同選擇)時,又是一個面貌。但最後,本來最可能泯滅人性的哥哥,選擇為弟弟以及這位小女孩(當然,已經是少婦了)犧牲。 而馮導的唐山大地震,也是有類似的手法,他用一個小家庭的很具體的生活,開始整個故事(與平民百萬富翁一樣,這也是因為是以小說改編的劇本,所以故事的開端或許不是導演的選擇,但導演處理的很好),而這小家庭剛好有一對雙胞胎姊弟,地震還沒發時,他們是一種面貌(姊姊比弟弟聰明);地震受壓在土石堆之下時,姊姊還是比弟弟聰明,但是,跟災前一樣,媽媽還是選擇弟弟。 這也是本片另一特色,導演透過很寫實的運鏡刻畫出中國人的民族性,比如說重男輕女,或是婆媳問題等等。 兩姊弟因地震而分散,並掙扎著成長,又是一種面貌(姊姊幸而被好家庭收養,但因內心不能原諒母親,仍是一種掙扎;弟弟仍由媽媽帶大,但因地震時失去一隻胳臂,所以成長過程也是掙扎);而最後因為32年後另一場發生在四川的大地震,讓幾經風霜後都算是掙扎成功,未失去鬥志、也未失去人性之愛的姊弟,因全力志願投入救災而重逢,姊姊因而得以有機會解開那本來解不開的心結(和媽媽之間)。 我是在八月五日晚上,在瀋陽的中街的光陸影城看這部片子,而且看的是最晚一場,劇終時已是午夜時分,當時,我只有一個心情,誠心祝福所有曾受過苦難的人,特別是地震之苦的人,都能越活越好;所以我說:如果你曾經受過苦難,特別是地震之害,你應該要看這部片子。 當然,透過這部片子的回顧與對比,我也更深體會到中國的開放改革是何 等的不容易,但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同地震之後,從一片廢墟中重建那硬體的建築還容易,可是,那男孩說到他媽媽時,他說:32年了,我媽媽心中的廢墟還沒重建。心靈的重建工程毋寧說更困難、卻更重要;開放改革接下來的挑戰,應該就屬於心靈的層面。所以我說:如果你是中國人,你應該要看這部片子。 而地震,剛好就是聖經所預言的,末世必臨的災難的起頭;唐山大地震又正好是為這三十多年來全世界各地頻傳的大地震做了個開頭,所以我說:如果你是基督徒,我也建議你要看這部片子。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