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問題分析與解決(上)(新版)
2008/12/29 15:18:25瀏覽668|回應0|推薦8

講 授 大 綱

  • 解決問題的標準步驟
  • 影響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因素
  • 如何更有創意的解決問題
  • 如何提升自己的決斷力(決策能力)

一、解決問題的標準步驟

思考階段三大步驟:

  1. Awareness of Problem知覺到問題的存在

    有很多時候問題已火燒眉睫,我們卻還不知道問題的存在,或者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有很多時候問題對我們有影響,我們卻以為我們可以置身事外。
    有很多時候問題表面上不大(不嚴重),實際上卻很嚴重,但我們卻沒有發現。
    所以知覺到問題的存在很重要。
    要知覺到問題的存在,還要先知道什麼叫做『問題』。
    在領導學或危機處理的訓練裡,所謂的『問題』,定義如下:A gap between an existing and a desired situation。
    也就是當實際的狀況與我們所期望的有所不同時,問題就已經出現了(不是等到出狀況才是有問題)。

比如說,什麼時候我們的身體算是有『問題』呢?

  • 有人說是當你身體生病的時候。這答案固然是沒錯,可是,如果都等到生病的時候,再來面對我們身體的『問題』,有時就已經太遲了。
  • 所以我們的身體的狀況只要與你自己的期待有所不同,就算是有問題了,你就要去處理了。
  • 比如說你今天去爬山,你本來預計可以爬到山頂,實際上卻爬不上去了──這就是『問題』。

再比如說,什麼時候我們的企業算是有『問題』呢?

  • 絕大多數的企業家都以為,當我入不敷出、出現虧損時,才是有問題;或者當我現金不足、週轉不靈時,才是有問題。
  • 其實是,只要你預計銷售一萬件產品(或招來一萬個客戶),但並未達成目標,你的企業已經是有問題了。
  • 這樣我們才能提前知覺到問題的存在。

為什麼會不知道問題的存在

  • 因為沒有養成(思考)分析事理的習慣。
  • 因為沒有養成(主動)檢查抽查的習慣。
  • 因為沒有養成掌握關鍵因素的習慣。
  • 因為沒有養成歸納整理資訊的習慣。
  • 因為沒有危機處理或參閱相關案例的習慣。
  • 當然我們也不必過度緊張自己嚇自己。

如何及早發現並解決問題

定期、例行的檢討、檢查

  • 年度目標的每月例行檢討等
  • 年度專案的定期檢討(檢查)
  • 每週例行的業務會報(彙報)
  • 所有日常業務的定期抽檢

不定期的抽查

  • 外在環境有重大轉變時。
  • 內部情況突然顯得不安時。
  • 其他任何讓你覺得應該重新審視的時點。

提升分析及發現問題的能力

  • 不論定期或不定期的檢討,若缺乏分析能力,仍難及早發現問題的存在。
  • 主管若想要客觀的分析事理,就必須先放下權威,不要想樹威才能客觀。
  • 主管若想要客觀的分析事理,就必須先忘記業績,不盲目的只求提高業績才能客觀。

如何提升分析能力及早發現問題

  • 不要迷信權威─醫師說我的身體沒問題?

    即使昨天醫師是對的,也不表示今天他仍然是對的。
    即使醫師比我更專業,他還要能說服我(他必須舉出最新、最客觀的證據、數據)。
    有時候,公司裡越資深、越內行的同事說沒問題時,反而越危險(可能問題很大)。
    不要過度歸納─用不充份的資訊找答案(手指骨折的案例) 。
    不要信口開河─只依據少量不具關鍵性的資料就做出明顯偏頗的預測。
    不恰當的類比─使用毫無根據的比較。
    不要訴諸群眾─大家都說沒問題就是沒問題?(當然不是)。
    不要讓爭議循環不已,老是在原地打轉─因為我們把問題當作前提,把前提當作結論。
    不要過度簡單(單向)的思考─過度單向、簡化的思維,根本不足以掌握情況,當然以更不知道問題的存在。
    比如說:業績欠佳就說同事不努力;成本增高就說大家浪費。(事情如果真是這麼簡單,那誰都能當主管了)

如何養成主動發現問題的習慣

  • 建立一但有問題存在,即使還只是潛在的問題,最後都會帶來嚴重後果的認知──經營企業沒有賭運氣的本錢。
  • 體認到問題越早解決風險與成本越低。
  • 體認到問題越早解決越容易解決。
  • 體認到企業經營與管理不可能沒有問題存在,發現並解決問題才是負責任的表現,而不要想證明自己很偉大都沒問題。

如何掌握關鍵因素以發現問題

  • 你必須熟知你的行業的關鍵因素(因子)
  • 你必須總是先檢視這些關鍵因素,以確認是不是有問題存在。
  • 你必須能視透這些關鍵因素的內涵,而不是只看表面上的數字(或資訊) 。
  • 你必須讓這些關鍵因素及時且未經潤飾(竄改或美化)就來到你面前。
  • 盡信書不如無書,任何到你面前的資訊,都應該被正確的歸納整理與解讀。
  • 不要輕易放過任何資訊,但是也不要只從單一的資訊來思考與決策。
  • 讓不同的資訊管道自動為你蒐集各種不同卻又彼此相關的資訊。
  • 任何資訊都要做時空兩大類比來歸納。

建立危機意識學習危機處理

  • 企業經營管理一定要建立危機意識。
  • 企業經營管理者一定要學習危機處理。
  • 能建立危機意識、並受過危機處理之訓練者,總是能最早發現問題的存在。
  • 此外,參考自己或別人過去曾發生的案例,也總是能及早提醒我們去發現問題的存在。

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 一但知覺到問題的存在,我們就要尋求解決。
  • 要設法解決問題,首先就要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 問題產生的原因可能錯綜複雜、千頭萬緒,我們要能夠從中理出頭緒,抓出關鍵性的因素,包括根本的結構性問題,也包括最後一根稻草──真正的導火線。
  1. 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Analyze the Problem

分析原因時不要太武斷,更不要隨便歸納。
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不要有情緒性、誇大的形容詞。
分析原因時需要的是證據而不是意見,不要把意見與證據混為一談(否則剪不斷理還亂,越理越亂,越理越無頭緒)。
不只要找證據,還要找關鍵性的證據。
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時,千萬不要只在表面上看問題。
比如說,如果公司的產品銷售成績欠佳,多數的公司都會改換另一家總經銷,以提高業績,但問題真的是換一家總代理、總經銷就解決了嗎?
美國的職棒和職籃,球隊的戰績若不理想,最經常被撤換的往往是總教練,但結果呢?
所以,當我們要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時,一定要深入而澈底的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想一遍,極可能原因是多重而互相牽連的。
比如說,產品的銷售不理想,當然也可能是所託非人,是總經銷商不理想所致,但為什麼當時會找上、選上這家不理想的總經銷商呢?有可能是產品的訂價策略所致,而產品的訂價策略又有可能是生產成本偏高所致。
因此,表面上看只是銷售成績不好,但一層層深入抽絲剝繭的結果,卻是:生產成本偏高→(導致)訂價偏高→(導致)原先所期待的最好的那一家總經銷商不願承銷→(導致)選上一家不是很理想的總經銷商→(導致)銷售成績不理想。
而生產成本偏高又與採購政策等等相關呢。(還有好多問題可以追下去呢)
當我們能這樣深入的追究、思索問題產生的原因之後,當然就要進一步來研究、找出解決之道。
要尋求解決之道,應該先廣而後深,先廣泛的聽取意見,聽取各方的建言,再歸納出幾種可行的方向,再就這幾個方向深入研究,以找出最好的方案。

  1. 思索可能的(可行的)解決方案Search for Creative Alternatives

先採比較開放性的思考,甚至是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的方式,把所有想到的、靈光一閃的念頭都記下來 。
再就其中歸納整理出可行的解決問題的脈絡─幾個基本的解決方式,傳統式、創新式、突破式等等 。
這時候最好先不要去檢討:問題究竟是怎麼發生的?是誰該為此問題負責之類的。這些都等問題解決後再説。
否則,為了解決問題而召集的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會議,有可能變成Blame-storming的鬥爭大會。
那麼不但問題不能解決,反要更糟呢。
一但Brainstorming變成Blame-storming,我們就可能失去找出真相、解決問題的機會與能力了。
因為我們每個人很可能都只有拼圖的一部份,但大家彼此猜忌、互相攻訐,這拼圖就拼不出完整的圖像了。
所以這時候我們應該全力以赴、共謀問題之解決,不應該分心到其他事情上。
其實,若企業組織裡所有的單位都全心投入、共謀問題之解決,在此過程中,問題究竟是怎麼發生的,誰該負最大責任,都會自然的浮現出來,誰也騙不了人的。

執行階段三大步驟:

  1. 選定一個方案Choose an Alternative

不論如何,最後你還是要做出一個決定,選定一個方案來解決問題。
如何選定方案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有所決定總比沒有決定好。
所以不必擔心選那個方案比較好,只要你有所選擇就是好。
雖然,有所決定總比沒有決定好,但是,選定方案時,還是要避免『避重就輕』的現象。
比如說,銷售欠佳是產品品質不理想,比競爭對手差太多,但我們卻沒設法去提升品質,卻決定降價求售。
我們是可以選定短期的解決方案(比如說降價求售),這不是不可以,短期內這是好方法,可立刻見效。
但是,如果我們選定的是短期的解決方案,還得要有長期的配套措施;反之亦然。
比如說,我們如果決定去動手術以根本解決問題;但是開刀、動手術之前,還是得先消炎、止痛,否則也無法動刀。
因此,我們選定的方案應該是一套方案,長、短期配套在一起的方案──而且這方案應該要對症下藥,不可逃避。

  1. (導入)執行解決問題的方案Implementation

問題有去設法解決總比完全不去面對好。
解決問題其實是一種體檢,對管理體質、對組織領導的體檢,所以不必擔心問題越解決越糟糕,如果真是越解決越糟糕,不是你的錯,是問題比你想像中嚴重,是表示平日的管理已經潛藏重大問題了,所以不是你處理的好不好的問題,你不必為此擔心。
雖然說,問題有去設法解決總比完全不去面對好,可是在解決問題時,也不可以蠻幹。
既然本來已經有問題,這時企業組織的體質可能已不夠強壯,所以經不起再一次的錯誤或失敗,因此,當我們要導入、執行解決問題的方案時,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尤不可草率、急就章,乃要穩紮穩打,徐徐圖之。
當我們要導入、執行解決問題的方案時,至少要注意、爭取:天時、地利和人和。

  • 天時:首先你必須注意導入、執行解決方案的時間點,設法找到最好的處理時機。比如說,剛好是在業務的淡季,剛好是停機待修的時候,又剛好公司招考了大批新進人員等等,都是很好的時間點。
  • 地利:其次,你還必須注意導入、執行解決方案的切入點,你要想清楚:從那個單位開始改變,是最容易的呢。從業務部開始或是從財務部開始改起,那個會更容易、而且更顯出效果呢?因為你一導入、執行解決方案之後,最好立刻很明顯的奏效,於是接下來其他單位就更願意配合,你就能成功了。
    當然也包括你得決定先在那一個分公司、分店導入,才有助於解決問題。
    比如星巴克咖啡遭遇麥當勞也賣咖啡的嚴重挑戰,最後不得不裁撤六百家店面,以資因應,但是,它如何決定先裁撤那裡的店面呢?美國本土的?海外的?熱鬧市區的?鄉村偏遠的店面?
  • 人和:最後,你還必須爭取人和。爭取到最多數人的配合、理解與支持。
  • 你要爭取到所有層級比你高的人的最大的支持度;你也要爭取到所有層級與你一樣高的人的最大的支持度;你更要爭取到所有層級比你低的人的最大的支持度。
  • 最好是讓所有相關不相關的人都支持你。
  1. 評鑑決策的成效(以確認問題已被解決)Evaluate the Decision
  • 以確認問題是否已經真正被解決。
  • 也可以進一步檢驗出問題有沒有反而擴大,或者有沒有解決了甲問題,卻導致、引發了乙問題,如果有正好可以做組織的總體檢。
  • 如果問題已解決,也可評估損失。
  • 你是否真的選對了解決問題的方案?
  • 如果有可能重來一次,你仍然會選擇這個方案嗎?還是你會另有選擇?
  • 真正最好的方案是不是已經、曾經出現過?或者是說根本還沒出現?
  • 你是否真的成功(貫徹)的執行了你所選擇的解決方案?
  • 你選擇了正確的時間去執行了嗎?你選擇了正確的切入點去執行了嗎?你執行之前有先爭取多數人的理解、認同與支持嗎?執行之後有贏得大家的配合嗎?
  • 你是否真的已經成功的將問題解決了?
  • 你有沒有反而製造出新的問題?
  • 你只解決了今天的問題?還是你已經真正讓問題不會再發生?
  • 你所採取的解決方案是經濟有效的嗎?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ron0413&aid=251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