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成功的親子溝通
2008/03/04 11:41:55瀏覽1758|回應0|推薦5

一、對人際溝通 應有的基本認知

溝通是一個過程:

  • 溝通是由訊息的傳達,接收與解讀所構成的連續性過程

溝通就是透過訊息的傳達,接收與解讀的過程,來收集,處理及傳播訊息.(換句話說,溝通是帶有目的的,是為了傳播訊息的)

正因為溝通是一個過程,所以很容易出差錯(凸槌):

  • 溝通不只是一個動作,溝通乃是由好多個動作所組成
  • 溝通其實是一連串,連續性的步驟所組成,所以很容易凸槌

所以人際溝通不良的人不必難過,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人際溝通最常出現的問題:

  • 本位主義:我們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去與別人互動,所以不但自己的想法沒有順利傳送給對方,我們也完全沒有接收到對方的想法,還是不了解他
  • 退縮思維:不好意思告訴對方我真正的想法,結果也不能夠去了解對方

人際溝通其實是人的本能:

  • 人天生就會處理人際問題,不會處理人際問題的人不可能生的出來,即使生出來也長不大
  • 所以我們既然已經出生又長大,我們都已經是人際關係上的勝利者了
  • 所以我們不需要懼怕去面對人際溝通的問題,要相信我們在這方面有十足的潛能

親子溝通最常出現的問題之一:

  • 溝通雙方都非常的挫折
  • 因為父母親太像父母親了(溝通時過度使用權威的口吻)
  • 因為孩子太不像孩子了(有自己的意見,堅持自己的看法)
  • 因為溝通過程的干擾因素太多了(彼此太熟知對方了,夫妻之間的溝通也常有這一類的問題)

親子溝通最常出現的問題之二:

  • 溝通雙方都非常的強勢
  • 因為彼此關係太密切,利害攸關,導致雙方都很不願意讓步,因為誰先讓步就可能導致全盤皆輸,所以雙方都不願意讓步
  • 可是溝通一定是要預備好讓步的空間才有可能成功,因此親子間的溝通很容易失控(夫妻間的溝通也是同樣的道理)

親子溝通最常出現的問題之三:

  • 溝通雙方都太掉以輕心
  • 由於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再親密不過的關係了,所以溝通雙方起初都會掉以輕心,以為我們關係如此親密,溝通那會有什麼問題,也因而當後來溝通出問題時,多半都已經到水火不容的地步,都已經很不容易處理

親子溝通最常出現的問題之四:

  • 雙方都有溝通失敗恐懼症,因此溝通反而很容易失敗
  • 親子關係是無法抹滅的,所以當親子雙方在溝通時,都有一種不能失敗的壓力,因為大家還要生活在一個屋簷下,所以只好儘可能忍讓,所以許多話都不說清楚,所以溝通很容易失敗

二、如何增進與孩子 溝通之技巧

  • 選擇合適的溝通管道
  • 選擇適宜的溝通時間與地點
  • 注意你與孩子(以及其他孩子)之間的位比及距離
  • 注意你的表情,聲調,手勢與其他姿勢
  • 不必太擔心自己用詞恰不恰當(溝通時的用詞相對而言,反而顯得最不重要)

人與人(面對面)溝通時,傳達的三種信號分別為:

  •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
  • 語音聲調(Voice Tone)
  • 遣詞用字(Words),也就是真正溝通的內容

這三種信號所佔的比重如下(by Albert Merhabian):

  • 面部表情: 55%。
  • 聲調口氣:38%。
  • 遣詞用字: 7%。
  • 也就是說對方對你所傳遞的信息的解讀,55%決定於你的表情,38%決定於你的聲調,只有7%決定於內容

因此關於溝通管道的選擇:

  • 與其長篇大論說了三個鐘頭,最後連你自己都不知所云,不如言簡意賅,只說幾句話,但是包括你的表情與聲調,都能充份表達出你的意見
  • 你不說話的時候,你的孩子反而會很注意你的意見;你話越多,孩子越反感,越不想聽你的
  • 默默陪孩子散個步,看場電影或喝杯咖啡,比說什麼都更能溝通

關於溝通時間與地點的選擇:

  • 平時一般性的溝通不必刻意選擇時間或地點,應採機會教育的方式,隨時見機行事,任何時間與地點下,都可進行簡單的溝通
  • 但是若是已經發生狀況了,這時候要溝通就必須慎選時間和地點,通常在孩子的房間與孩子溝通最理想,此外,就是你們曾經共同留下美好回憶的地方

關於溝通時間的選擇:

  • 不應該有任何壓力,所以不宜太晚,否則最後萬一雙方都精疲力竭,溝通很容易失敗
  • 要選擇比較舒適的時間,所以日正當午時很不合適,肚子正餓或快要餓的時間也不適合
  • 最好是晚飯後到睡前的這段時間,但要注意不要有任何家事等著你去處理的壓力

關於溝通地點的選擇:

  • 除了特殊情況(比如說是和很小的孩子溝通,可以考慮躺在他身旁和他溝通)之外,最好的場所是雙方都可以輕輕鬆鬆的坐著
  • 事先準備茶水等,使溝通過程不致於分心或被打斷
  • 所選定的地點要能避免被旁人打擾或有人在旁邊走動
  • 可以有一點輕音樂,此外不宜再有別的聲音

溝通位比的選擇:

  • 一坐一站較強烈,都站著則次之,都坐著最溫和
  • 不但最好雙方都是坐姿,而且最好彼此兩眼可以平視對方,不會有人仰臉有人垂臉
  • 距離太近較強勢,距離太遠則太冷漠,通常以一個肩寬為理想的距離
  • 如果你有兩個孩子要一起溝通,兩個孩子和你的距離以及位比都要一樣,否則其中一個會很難過
  • 如果兩個孩子中只有一個是你要溝通的對象,則非溝通對象的那一個不能比溝通對象離你還更近,最好此時非溝通對象的孩子可以另外有人來照顧他(把他帶離現場)

溝通姿勢的選擇:

  • 通常身體筆直表示你姿態很高(或情緒很high),對親子溝通是很不合適的
  • 若雙手環抱胸前(或插腰),兩腳併合,表示你正採取封閉的態度,也是不理想的
  • 若四肢自然(或下垂),身體向前微傾,則表示接納他
  • 最好的親子溝通的姿勢是牽著他的手與他溝通,甚或是輕擁著他,但總之要自然,否則他累你也累
  • 除非孩子小於三歲,否則溝通時不要讓他手上還拿著玩具,但抱枕或填充玩具等可以增進他的安全感者則可以

溝通手勢的選擇:

  • 手勢多表示你能接納他的意見,手勢少則表示不接受他的意見,或者是對他所談的話題不感興趣,因此手勢寧可多些(多用手勢誘導他繼續說下去)
  • 但手勢不可太強烈(直接向外或指著他),因為這表示你想支配他,會引起他的反感,你只要輕輕揮動或連帶聳聳肩等即可。

溝通表情的選擇:

  • 如果頭歪都不歪的看著天花板,表情凝重,表示你懷疑他所說的(認為不是事實);這是最不好的溝通表情,卻是時下父母與青少年子女溝通最常見的表情
  • 即使只是輕微縐縐眉頭,甚至略打呵欠,都是很不好的,這表示你根本不太想和他溝通,他會有被遺棄的感覺。

注意孩子在溝通過程的反應

  • 如果你已經確實做到輕鬆自然,接著就可以觀察孩子的反應
  • 如果他的頭部、臉部與眼睛都不與你正面接觸,表示他有防衛心理,他還不相信你真的關心他,當然通常也表示他缺乏自信
  • 如果他吊兒郎當,甚至還和你談笑風生,不要太高興,這表示他不想讓你知道真相

三、如何使孩子勇於 與他人溝通

人際溝通既是人的本能,為什麼我們常常失敗:

  • 一來可能我們欠缺成熟的人際溝通技巧
  • 此外,還有可能是我們缺乏溝通的勇氣

人際溝通其實沒有專家:

  • 如果甲和乙溝通得很好,請問是甲很會溝通還是乙
  • 甲有可能和乙溝通得很好,卻和丙溝通不良
  • 所以人際溝通其實沒有專家
  • 人際溝通既然沒有專家,我面對人際溝通時當然不需要擔心“我究竟會不會溝通”
  • 甲若和乙溝通得很好,很可能是他們兩人剛好很對味,不見得他們兩人是溝通專家
  • 反之,甲若和乙溝通失敗,也可能是甲很會溝通,但乙不會回應所致
  • 所以面對人際溝通的問題時,我們只要盡其在我就好,不要去管這樣溝通到底會不會成功
  • 因為有時候你溝通得很不錯,卻失敗了;有時候你溝通得很不好,卻成功了,所以不必再去管溝通的成敗
  • 你唯一的失敗是你逃避去溝通,你只要願意去溝通,就已經成功了
  • 面對親子溝通的問題時也是一樣,我們自己先要勇於去與孩子溝通,更可以從而鼓勵孩子去與他人溝通
  • 當你能夠成功的與你的孩子溝通時,孩子多半就會對溝通抱持正面的態度,他的人生從此將漸漸改觀,因為他將更勇敢的面對人際關係,更願意去與人溝通

四、如何透過成功的溝通發展你的孩子

  • 先聽,多傾聽他的心聲,而不必急著先說太多的話
  • 後說,或者根本不說,面帶微笑,和顏悅色即可
  • 細心觀察,多揣摩,多關心,多了解他,而不要只是想溝通(一味只想趕快改變他是錯誤的開始)

Reliability:你要能成為他可以信賴的對象

  • 孩子要找(需要)一位可以信賴的對象,而不是要找一位指點迷津的大師
  • 為孩子指點迷津,不一定能幫他走上人生的坦途
  • 但讓他敢於去摸索更敢於回頭(因為可以信賴你)才能讓他找到正道
  • 從小就知道是非的孩子不一定能走上正途,從小就有安全感的孩子才不會變壞(因為即使誤入歧途他也敢回頭)
  • 所以每次的溝通都要能增進孩子對你的信賴,提升他的安全感

Assurance:你要成為他的人生的保險桿(而不是方向盤)

  • 做父母的都想要成為孩子的方向盤,想要替他決定這,決定那
  • 可是孩子很想自己掌握方向盤,雖然會跌跌撞撞,他還是想自己來,但他希望你能成為他的防撞裝置,做他的保險桿
  • 基督徒比較容易明白這樣的道理,因為基督的信仰講究委身(commitment),所謂委身就是不主張權利,只付出愛,父母對子女的帶領亦應如此,不要去搶他的方向盤,但是委身做他的保險桿

Tangibility:你必須是具體可觸覺到的(不是虛無縹緲的)

  • 孩子不能假想他有父有母
  • 孩子必須實際碰觸他的父母
  • 因此父母應該常常與孩子有肌膚之親(因而快樂且滿足)
  • 也必須經常花時間,付代價去陪孩子(那怕什麼事都沒有)
  • 你不能只是功能性(功能取向)的父母,有事情發生(比如生病了),你才存在
  • 你必須是有血有肉(生命取向)的父母,沒事也都和孩子在一塊,安然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每一時光

Empathy:你要能理解孩子的想法,並且尊重他,體諒他,認同他

  • 孩子的想法必須被大人了解
  • 孩子的天地必須被大人尊重
  • 孩子的選擇必須被大人認同
  • 在同理心中才能訓練出孩子面對人生最正確的態度,從而讓孩子有最好的發展
  • 你要能與他同哭同笑
  • 你要能與他一起面對挫折
  • 你要能與他一起經歷成長的喜悅
  • 你必須是他肚子裡的蛔蟲
  • 你必須與他在同一個頻率上

Responsiveness:你要能對他的感受很敏銳,要能察覺到一些(他很在意的)細節

  • 他哭一聲你就要能知道他是肚子餓還是被蚊子咬
  • 他抖一下你就要能判斷他是想尿尿還是感到冷
  • 他嘟著嘴回家你就要能決定他是想一個人安靜還是需要你和他談談
  • 這可以查驗出他是不是你的心肝寶貝(不是只在你心裡,而是在你心裡最核心的部位)
  • 這對他面對人生的態度(他能不能有責任感)影響很大

五、結 語

  • 這就是親子溝通的雷達(RATER—取RADAR的諧音)
  • 但好像很難以做到,可是絕對值得努力(全力以赴),因為:
  • 溝通是人生最奇妙的過程
  • 溝通是人生最精彩的才華
  • 溝通是人生最不可或缺的元素
  • 親子溝通尤其是精華中的精華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ron0413&aid=166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