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問題員工 的處理與輔導之一
2008/05/14 18:12:07瀏覽1616|回應0|推薦2
希望森林 李良達老師

講 授 大 綱 :

何謂『問題員工』

  • 何謂『偏差deviance』
  • 如何導正『偏差』
  • 何謂『憂鬱』
  • 如何有效紓解憂鬱

問題員工怎麼來的

  • 如何避免出現問題員工
  • 問題員工如何處理
  • 輔導問題員工應注意事項
  • 如何正確發展員工

一、何謂『問題員工』

『員工問題』與『問題員工』

  • 員工有問題,不一定表示他就是問題員工。
  • 通常員工一開始都只是偶爾出現一些問題,但若未被及時處理,最後就不斷的出現問題,終於成為問題員工 。
  • 員工有意見,不一定表示他就是問題員工。
  • 通常員工一開始都只是偶爾有一些意見,但若未被及時處理,最後就不斷的有意見,而且意見越來越偏激,終於成為問題員工 。
  • 員工會抱怨,不一定表示他就是問題員工
  • 通常員工一開始都只是偶爾有一些抱怨,但若未被及時處理,最後就會不斷的抱怨,終於成為問題員工

『員工情緒』、『員工績效』等等也都一樣。

  • 員工如果只是偶爾有一些情緒,或短期的績效低落,都不是『問題員工』
  • 但若未被及時處理,最後就有可能成為問題員工

問題員工基本上分兩大類:

  1. 常常出狀況,不斷的出問題,但基本上都是小問題
  2. 不常出狀況,但一出狀況都是惹了很大的紕漏

如果是常常出狀況,而且都是出很大的紕漏,那當然更是問題員工。但這種員工在組織裡反而很少見,因為大概沒多久他就會被淘汰 。

真正會成為組織裡的問題員工的,多半都是小問題不斷,或者是不常出問題,但一出都是很大的問題。

所謂的『狀況』或『問題』,就是指員工出現兩種極端化的傾向─『過』與『不及』

  • 過:行為上偏差、總是惹是生非、容易傷害別人、破壞公司形象。
  • 不及:退縮、憂鬱、完全不惹事、有傷害自己的傾向。

何謂『偏差deviance』

  • 偏差deviance通常就是指有偏差的行為deviant behavior。
  • 而所謂有偏差的行為,是指明顯的違反社會規範(尤其是法律)的行為Deviant behavior is behavior that is a recognized violation of social norms。
  • 不正常的行為─遲到、早退、出勤不正常
  • 不適應的行為(適應不良)─不能照章行事
  • 問題行為─帳務出錯,信件送錯等等。
  • 反社會行為─破壞公物,與同事或顧客衝突不斷等等。
  • 這些行為都顯著異於常態,並且已妨礙個人正常生活適應,遂稱為偏差行為。

偏差行為的類型

  • 外向行為─暴力行為,攻擊傾向。
  • 內向行為─自我封閉,胡謅幻想。
  • 適應問題─學習障礙,不能專心。
  • 不良習癖─說謊,偷竊,及任何癮頭。

『偏差』的認定

『偏差』一定是自發性的行為,而且是沒有理由的自發行為。

  • 比如說,有人攻擊我,我反擊他,不一定表示我有暴力傾向。(可能有,也可能沒有)
  • 但是,如果我毫無緣由的主動攻擊別人,那幾乎可以確定我是有暴力傾向。
  • 同樣的道理,我若因饑餓而偷東西吃,不一定表示我有偷竊的習慣(可能有,也可能沒有)。

『偏差』一定違反了某種規範。(先有規範,才會有『偏差』出現)。

  • 但這規範應該要很明確。
  • 但這規範應該要是已經被絕大部份的人所遵守。(證明是可行的,而且大家都認可)
  • 但這規範還應該要很人性化。(否則即使已被大家遵守,還不足以服人)

『偏差』一定是侵犯或威脅到別人。

  • 如果我雖然有偏差,但並沒有侵犯或威脅到別人,就不算是偏差;或者即使仍算是偏差,基本上並不一定要去處理。
  • 比如說,我吃飯從不喝湯,我從不吃綠色的蔬菜,或者我從不吃水果等等,可能多多少少也都是偏差,但這一類的偏差,並不一定需要去處理。

如何導正『偏差』

  • 偏差就是『不正』。所以要導正偏差,就是要導其回『正』。
  • 問題是我們用什麼標準來決定何者為『正』(從而才能決定何者是偏差,也才能導正偏差的行為)。
  • 有時候員工其實並沒有偏差,而是我們自己用以衡量的標準出了問題,所以誤以為他們有偏差。
  • 我們必須先選擇一個正確(真的很『正』)的標準,然後才能正確的評量出員工的行為是否有偏差。
  • 我們不但應該選擇一個真正『正』的標準,還要能夠一以貫之,永遠堅持同一標準,不可以見風轉舵。也就是說,我們要能夠真正永遠用同樣而正確的標準來衡量員工的行為,才能確認他們是否真的有偏差。

偏差行為的內在成因(內在發展過程),大致如下:

  • 不知所措──員工(特別是新進員工)開始遭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狀況,但沒被注意到,更未獲得必要的指導與協助。
  • 膽怯懦弱──員工開始感到害怕,此時若再未獲得必要的指導與協助。員工就開始趨向膽怯懦弱。
  • 自私自利──可是,沒有人喜歡被別人發現自己的膽怯與懦弱。於是,員工的外顯徵候就會越來越自私自利,他用只顧自己的事來掩飾自己的膽怯與懦弱。
  • 情緒不穩──但是這麼一來,員工一定不快樂。於是,他會開始出現情緒很不穩定的狀態。這時候,主管當然會注意到,可是主管往往只純粹針對情緒來處理,根本就沒深入去了解前因後果。於是偏差就出現了。
  • 環境的改變─改變環境最能導正偏差。

孟母三遷即為一例。
而要改變環境,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速度、角色與態度等等。

  • 速度的改變─放慢速度,最不容易走歪

如果已經走歪了,也是要放慢速度,才容易導正回來。

既快又準,當然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不過,除了經過嚴謹的專業的訓練的人以外,一般人都不太可能既快又準。

所以,若是要準、要正,就必需慢。

若要導正,更必需慢慢來,絕對急不得。

  • 角色的改變─不再以審判者自居。

以往多數主管慣於以審判者的角色出現在員工的面前,但這最容易導致員工發生偏差或憂鬱。

所以主管必須學習改變角色,不再以審判者自居。以指導員或偉大的先知的身份去與員工互動,都不相宜。以學習者的態度(陪同)和員工一起成長最佳。

  • 絕對的尊重,絕對的接納。
  • 不可以過度監控,否則你和他都要累垮。
  • 不可以嚴厲審問,否則他只會更偏差。
  • 乃要讓員工自己思索、自己體驗何謂『偏差』。
  • 乃要讓員工自己走出偏差─這才有可能根治。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ron0413&aid=1866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