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06 12:51:38瀏覽434|回應1|推薦4 | |
中國時報 2008.06.06 面對中國:自傲或自卑 藍佩嘉 去年夏天我首度到上海,張愛玲的老上海只剩下梧桐樹間的殘影,連和平飯店都熄燈整修。浦東的高樓成為新上海的天際線,在入夜後,燃起令人目眩神迷的光海。我跟朋友在江畔的頂樓酒館,一面盡責地拍著觀光照,一面感嘆這夜景的排碳量,尤其是那超大型LCD廣告船,頂著刺眼的光芒,突兀地在黃浦江上來回駛過。 從台灣移居上海的景觀設計師小梁,興奮地跟我談著上海外灘的整地、未來的迪士尼樂園,不僅因為這些遠景中的潛在商機,更因為中國發展的規模與速度,讓來自島國的人民目瞪口呆。開慣了凱迪拉克,就看不上mini cooper。小梁告訴我:「我回台灣開同學會,他們的案子都是幾十萬台幣,我在中國隨便都是幾百萬的案子,叫我回台灣怎麼做的下去?」 僅管小梁對於中國的未來充滿期待,談起「大陸同胞」,嘴裡卻充滿不屑與抱怨:「我每天坐地鐵上班,看見他們這樣擠車、大聲講話,我就想,我幹嘛跟這些禽獸住在一起?」大剌剌的話才出口不久,他卻若有所思地說:「可是,我們恐怕是最後一代可以瞧不起中國人的台灣人。」(很有意思的說法,值得深思) 在兩岸政治糾葛與全球經濟動盪的脈絡下,面對崛起的中國,台灣人的心裡充滿矛盾,又自傲、又自卑。在這次總統選舉的兩黨文宣操作中,明顯地呈現、也在操弄這樣的心理叢結。 在這次的民進黨選舉論述裡,與台灣的國族主體性對立的他者,不再只是以飛彈鎖定台灣的北京政府,也包括坐著三通木馬來屠城的中國人民,更具體的說,是搶工作的中國民工(害台灣查甫找無工)、搶老公的大陸新娘(害台灣查某找無尪)。在「一中市場後,公園變公廁,談吐變吐痰」的報紙廣告裡,照片中是三名露天便溺的男人背影,沒有現身的凝視主體,是現代、文明的台灣,傲慢地鄙視著落後、沒水準的中國。 國民黨的選舉修辭,則召喚著台灣民眾經歷經濟低迷的挫折感,以及面對中國強勢經濟的自卑。這裡的「中國」,是口袋滿滿的觀光客、資本家、房地產商。選舉結果不只是馬英九的勝利,更是新自由主義經濟路線的勝利。「拚經濟」的策略主軸仍不脫大規模建設、持續發展;「馬上就會好」的支票,則有賴中國滾進的熱錢現金才能快速兌現。選後中國富商團的來訪,地方首長畢恭畢敬地以高規格接待,媒體巨細靡遺地八卦富商們的穿著打扮,具現階級與國族交纏的陰影下,「小台灣」面對「大中國」的嚮往與卑從。 我們如何能夠超越發展至上、規模崇拜的迷思,珍惜環境永續、小而美的經濟?我們要如何將台灣的主體性構築在平等、進步的人權觀之上,而非陷入歧視或排他的淤泥?我們要如何面對中國,一個實為異質構成的國家社會,這是不分藍綠的台灣,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