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首次爲民舉國喪 凝中華民族精神
2008/05/21 05:48:14瀏覽276|回應0|推薦4

在中國,中央政府正式宣布爲大震災死難民衆舉行國喪——全國哀悼日。這是近60年來的第一次。其中所包含的時代變化和社會意義,實在不可小覷。世界各國主要通訊社和其他媒體紛紛加以報道和肯定。而在過往,舉行國葬的都是故去的國家重要領導人。

  國務院規定在舉行3天的全國哀悼日裏,全國和各駐外機構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外交部和駐外使領館設立吊唁簿。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此外,北京奧組委經與國際奧委會協商,决定這3天北京奧運火炬暫停傳遞。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指出,毛主席和周總理在1976年逝世時,曾經設定過全國哀悼日;另外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三名駐外人員遇難後,國務院下令所有駐外使館和政府單位也降過半旗,不過這次是爲普通百姓設立全國哀悼日。這符合國際慣例,表明中國變得越來越正常,更容易被世界接受。對內而言,表明政府更關注民生,體現了“你痛就是我痛”,即老百姓的痛苦也是政府的痛苦,可以凝聚人心,建立了一種中國國民的認同。無論對內對外,爲地震遇難者設立全國哀悼日,都是值得肯定的。火炬傳遞停三天,這也值得肯定。奧運雖然是大事,是人心所向,但在生命損失的慘劇前,奧運應該讓路。

  的確,汶川地震所帶來的巨大而慘烈的災難,舉國上下方方面面全力投入援助救災的感人場面,深深震撼了全中國包括港澳臺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心,也引起了世界各國人民的關切和同情。地震翌日,就有人在網絡上提出全國降半旗哀悼死難者的建議。據悉,在今年春節前後,中國南方多省區發生大面積冰凍雪災時,也有人提出同樣的建議未獲接納。而此次對地震的提出,正值“災難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的黃金時段。中央政府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總理親自在地震現場,集中精力指揮大量軍警幹群奮力搶救掩埋在廢墟下一個個生命。顯然不可能馬上就這一尚無先例的全國性舉動去討論决定。一俟搶救生命的黃金時段過去,溫總理回到北京召集會議,研究下一步救災部署,並且順應民意,作出了决定,所以在宣布時明確“爲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爲全國哀悼日。”

應該說,在中國歷來應對大規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無論是大地震、大水災、森林大火災、大範圍冰凍雪災、大礦難、列車相撞、大空難或海難、大面積泥石流掩埋村鎮等,都是靠國內自身力量抗災解難。早年甚至還拒絕境外、國外的捐贈援助。惟有這次汶川大地震,非但中國政府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組織全國範圍的大援救,全過程公開災情和施救信息。而且對國際社會開放,接受港澳臺及華僑華人的捐贈救助,接受世界各國的捐贈救助,使這次大災難,真正成爲全球震驚、關注的命運脉動。港臺和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的地震援救隊帶著現代設備參與廢墟下生命的救援,世界各國人民和政府的積極捐贈,正是無國界的人道主義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展示。

  國務院决定舉行3天的國喪——全國哀悼日,以最高規格爲汶川大地震遇難者哀悼。這無疑順應了民心和社會公義,寄托了全國13億人民對數萬死難者哀思,是得人心的安排。同時,也正是符合了全球通行的人道主義慣例。在在表明,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突出體現中國政府“以人爲本”的執政理念融合了全世界人道主義的主題思想。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正確走向。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沈丁立還建議,將每年的5月12日定爲國家自然災害日。不過,需要不需要、如何確定這樣一個國家自然災害日,值得探討。倘若須要的話,究竟是以以死難人數最多,還是以災害範圍最大、影響中國最深遠的天災來標定,應該通盤地加以評估。32年前的“7.28”唐山大地震,死難者達24萬多人,華東和東北大洪災遭劫難的範圍更廣,等等。而這次汶川大地震對舉國上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對凝結13億民心,又達到了空前未儔的程度。對此,顯然須有一個經得起歷史檢驗和各方面認可的方案,並且還是要經立法機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研究和通過。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aron02122003&aid=188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