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天你不能跟我們吃早餐?』某一個週末的上午,我發現自己與小學一年級的姪女意外地陷入文字解釋的泥沼中而無法自拔。
『因為我去醫院前必須禁食。』
『為什麼你要去醫院?你生病了嗎?』
『沒有生病,我要去醫院測量血脂。』
『為什麼量鞋子要到醫院不到鞋店?』才剛從美國回到台灣不到一年的姪女,中文顯然還有待加強。
想了一想,要從這泥沼當中拔出來的唯一辦法就是順水推舟,於是我點點頭說:『因為是健康鞋啊!』於是小姪女很滿意的繼續餵她的線上寵物去了。
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去醫院做血液檢查,但是今年起決定聽從醫生的建議,過了三十歲,每年都要抽血驗一次膽固醇、血脂肪之類的,也是因為意識到『外表看起來很健康』並不代表『真的健康』,只有鼓起勇氣承認自己體內這部八汽缸的跑車,也要面對逐漸老化的殘酷事實,定期維修才有辦法及時保養零件,避免整組壞去報廢的命運。
這讓我忍不住去思索,你我如此努力希望能夠健康地活下來,為的是什麼呢?
2006年五月十日,日本的博報堂發表了最新的『團塊男性』調查,調查的對象是四百多名五十六到五十八歲不久即將邁入退休生活的的日本上班族,他們退休以後嚮往怎麼樣的生活,結果依序是:
1 活在自己的夢想中(63.7%) 2 過著不受年齡限制的自主生活(61.8%) 3 沉浸在個人的嗜好中(56.9%) 4 過著自然的生活(52.3%) 5 能夠參與社會和社區活動(42.3%) 6 以家庭生活為中心(35.3%) 7 過著跟自己年齡符合的生活(23.8%) 8 尋找隨著年齡增長才能夠體會的快樂(22.1%)
讓我不明白的是,如果活在個人的夢想之中,是大多數人對未來的願望,為什麼許多人在成年之後到退休的這段人生黃金歲月,卻沒能活在夢想當中? 以我自己來說,從小就夢想著到世界各地去旅行,這個夢想恐怕每個孩子都有,絕對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願望,可是為什麼到了長大以後,不過就是忠實地活在童年的願望當中,卻變成一件可以到處去演講的特殊才藝?
因為喜歡旅行,所以求學的過程中找一個可以旅行的書來念,自立後找一份可以旅行的工作,對我來說,不過就是個對自己的生命誠實的表現而已,怎麼樣也稱不上技能啊!
最近有機會到幾所大學演講的時候,我決定問在座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心目中『未來的我』是什麼樣的人,也就是說到了四十歲的時候,想像自己在什麼地方,跟誰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從勾勒出願望中的理想人生藍圖中,去尋找答案,然後自然就可以知道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中的畫面,這中間的二十年需要做些什麼才能滿足必須條件。
我聽到各式各樣的答案,最多人希望富有,其次依序是擁有美麗,愛情,建立幸福家庭,勇敢自主,但是竟然只有一個人提到健康。因為健康對大多數的二十歲來說,就像夢想之於孩童,是種取之不盡、用知不竭的日常消耗品,萬萬沒有意識到,某一天這種看似自然俱在的條件,也可能會像夢想的能力那樣消失。
經過提醒之後,大多數二十歲的年輕人才同意健康的順位應該大大地提前,至於二十歲開始要怎麼樣做才能維持未來的健康狀態,就是每個人要為自己尋找的答案。對我而言,健康的生活,除了心理的健康外,其實取決三個簡單的生活條件,那就是睡眠,運動,飲食。
以運動來說,十幾二十歲的少年時期每天吃好睡好,幾乎不是什麼難事,對於運動也往往樂在其中,但是恣意揮霍青春,勉強追求自己沒有的東西的結果,像是三十歲的第一個一千萬,讓我們在出賣了夢想之後,進一步出賣健康,運動也從喜歡的事情,漸漸變成為偶爾為之或是不得不做的事,不到初老,就不會意識到夢想和健康的重要地位,讓人不禁懷疑是否成年生活會滲透出某種毒素,抑制腦部的某個區塊,讓我們失去基本常識的判斷能力。
但是慌張追求健康就像強迫編織人生夢想,本身就是件焦慮的事,這是為什麼有個朋友被中醫師告誡不可以吃帶殼的海鮮後,成為聚餐點菜時的討論對象,『那你要不要打電話問問醫生,海龜蛋算不算呢?』
相信假以時日,我們都會慢慢變成養生專家,放棄加冰的可樂,在超市閱讀成分標籤,早上十點整面對東方吃三十顆葡萄乾,努力學習去喜歡有機蔬菜跟不加糖的優格,晚上敷紅酒面膜,生活再度變得忙碌不堪,直到我們找回童年夢想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