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2005/12/16 04:14:28瀏覽2023|回應0|推薦2

托馬斯是一個外科醫生,因為婚姻失敗,既渴望女人又畏懼女人,因此發展出一套外遇守則來應付他眾多的情婦。有一天他愛上一個餐廳的女侍-特麗莎,他對她的愛違反了他制定的原則,甚至娶她為妻,但是托馬斯靈肉分離的想法絲毫沒有改變,依然游移在情婦之間,對全心愛他的特麗莎是一種傷害。特麗莎經常在極度不安的夢靨中醒來,經常猜忌與懷有恐怖想像。

此時德國政治動亂不安,在蘇黎世一位權威醫生希望托馬斯去那裡發展的呼喚下,兩人於是決定去那裡生活。但是面對陌生環境的不安與丈夫仍然與情婦私通,特麗莎決定離開,回到祖國。但是命運與抉擇讓托馬斯回去找她,此後兩人沒有再分離。他們意識到在一起是快樂的,是折磨與悲涼裡的快樂,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負擔。後來他們死於一場車禍。

薩賓娜是一個畫家,曾經是托馬斯的情婦之一,也是特麗莎妒忌的對象。薩賓娜一生不斷選擇背叛,選擇讓自己的人生沒有責任而輕盈的生活。她討厭忠誠與任何討好大眾的媚俗行為,但是這樣的背叛讓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於虛無當中。弗蘭茲是被薩賓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為她而放棄自己堅持的婚姻與忠誠,但是由於薩賓納的背棄,讓弗蘭茲發現自己過去對於婚姻的執著是可笑的,純屬多餘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對於母親理想的投射。

離婚後,自由自立的單身生活為他生命帶來新的契機,並且了解薩賓娜只是他對革命與冒險生活的追隨。後來他與他的學生相戀,在實際參與一場虛偽遊行活動後,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學生旁邊。一場突然搶劫中,弗蘭茲因為想展現自己的勇氣而蠻力抵抗,卻遭到中擊,在厭惡妻子的陪伴下,無言的死於病榻上。

二、生命的輕與重
它是延伸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Parmenide)在西元前六世紀所提出的問題:
依照巴門尼德的說法,宇宙中分若干相反的對偶也就是分成正--負
就像 光明--黑暗,熱--冷
但"重"和"輕"哪一個才是正,那一個是負?
巴門尼德認為輕是正,重是負,但米蘭坤德拉不這樣認為。

    故事中,我認為薩賓娜是巴門尼德哲學下的實踐者(不如說是米蘭坤德拉詮釋輕的實踐者),選擇輕盈生活但卻終生沉溺在虛無的蒼涼感。而托馬斯是靈肉分離的信奉者,並發展出一套外遇守則來應付他眾多的情婦,但對於特麗莎的愛,最後他放棄了自己的原則,選擇負擔、與順從自然。托馬斯在生命歷程中看開事業及外物的束縛,並且享受這樣隨遇而安的生活。托馬斯是故事中一個很理想的對於「重」的生活方式與典型,在抉擇時有著灑脫和覺悟,不毀恨也不留戀。

   弗蘭茲是理想主義者,個性有許多良善的部分,卻也有著致命的浪漫與聯想力。他生命中的「重」,是出於一種誤解與理想投射,在他意識到非現實的虛偽而想珍惜眼前生活時,卻又因一種對於理想必然的抉擇而喪命。

    其實在我感覺裡,特麗莎是比較活生生的角色,也許因為她對於自身女體的羞恥感與束縛,讓同樣是女人的我感同身受。在和工程師的外遇中,她選擇抵抗和跳脫,但仍然無奈的淪為一種恐怖的想像與猜忌。

    是的,在我們有限的記憶裡,人生的確只有存在一次,即使是24個比利,雙方彼此也沒有記憶。德國諺語說:只發生一次的事情等於沒有發生。面對人生看似無意義的選擇與存在的虛無感,讓人覺得所被重視歷史上的事件、人性情慾都淡薄的可笑。在直線式的時間觀裡,一切都預先的被原諒,一切都可笑的被允許。故事裡的主角一生就是這樣命定,他們的人生就是如此,主角們面對無從比較的選擇,一步一步建構自己的人生。於是托馬斯、特麗莎注定死於車禍、弗蘭茲死於重擊、薩賓娜死於自然,面對生命的輕與重,他們都付出了代價。

     但米蘭坤德拉給了選擇重的人們,有生命充實與甜蜜負擔的悲涼。給選擇輕的人們,有生命輕盈快樂卻終生虛無感。不試著去猜想米蘭坤德拉意圖定論什麼,而是主角面對自己所選擇的人生,是灑脫的,面對變化是隨遇而安的。我想這就是面對抉擇時,所要的心理準備,每一個時刻的選擇都無從比較。歷史事件是沒有重複的,只是近似,也意味在直線時間觀裡,每一個人事物也都是獨特的,我們選擇革命和內心始終燃起希望就是因為那份獨特意義。

     雖然托馬斯曾經反映出人與人的相遇有許只是偶然的虛無,只是因為六個巧合,所謂得天獨厚的時機只是一種雷同機率的排列,我們人生怕被註定,卻又渴望命運的必然性。但我認為那份偶然卻讓特麗莎全心全意投入他,他仍然是得天獨厚,因為在人生只有一次的條件裡,在每個選擇都無從比較裡,他還是大獲全勝。

三、媚俗

   所謂的媚俗是作勢討好大眾的行為,政客是極佳的代表。當然我還聯想到選美小姐的得獎心得:我希望世界和平!

我想人都逃脫不了這樣的媚俗,說著漂亮話,抑或討好大眾,這是必然的。除了商業利益、信仰、交際、流行種種,人都渴望活在群眾裡,有著相同認同會感到安定、喜悅、驕傲,人只要活在世俗就很難逃脫與背棄。當然過度的媚俗是很膚淺浮濫的,媚俗也是有程度的,比媚俗又更加媚俗時,它的動機與企圖、它的罪惡、它的欺瞞是讓人深痛惡絕的。意識形態是一種媚俗,取悅著社會階層的高地位的人-統治階層,所以媚俗和政治成了緊密相隨的關係,是一種相對的曖昧。媚俗討好大眾、也控制大眾,告訴人們隨著流行的中心走你就能安然無恙,所以面對撒賓娜的反叛與自覺,我感到同情,因為過多的脫離媚俗,會讓自己遭到不幸。

而我也有這樣的反叛性,反叛權威,但卻又不自覺的使用媚俗的手段。於是我知道唯有離開這裡(人世),才能脫離反叛找到真正寧靜。

四、誤解

    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看法有時候是出於一種誤解,在自己想像的國度裡,所有的事件都有我們詮釋的意義。隨著年紀與時機,弗蘭茲無法參與薩賓娜過去經驗,因此面對符號的象徵意義是沒有共識的。於是我想到,經常有人這麼說:「雖然你的過去我沒有參與,但你的未來一定有我。」這必須出自一個前提,必須極有相同的經驗與詮釋在能讓彼此相容,否則就如同特麗莎認為的:應該用偉大的愛成就自己的愛人。但她沒有做到,因為在生命的抉擇中,我們必然的會這麼做,為了生活的意義,也是為了自己的情緒而活著,我們的過去是有極大意義的,因為它象徵充實又飽暖的累積。所以有著同樣的過去的人們應該竊喜,因為彼此可以證明彼此的存在,所以人必須是社會性且團體性的,這是擁有思想與情緒的人們追尋存在意義的必要條件。

    弗蘭茲是聰明也是愚昧的,在他良善又過度羅曼蒂克的想法裡,有著別於其他人的極大誤解,但是他卻也為這樣的人生勇敢付出並努力不懈。我認為他象徵很多芸芸眾生,許多有著對偉大信仰而有偉大誤解的人們,他們享受人生體驗,即使出自非精確的自覺與聯想,也賣力的活著,也是世俗裡,絕大多數的「好」人。

五、性愛二元論

   我不是絕對的信仰者,對於這一部分,我仍然追尋自己的認同與情緒,也許會和人發生單指性的經驗,也許有出自愛的肉慾經驗,我都不排斥,但必須有很多的前提,就像那六個巧合一樣,歷程必須有著舒服愉悅的感覺。

 

六、我的選擇

   其實我這二十二年人中當中,絕大多數的時候都處在一種虛無感,對我而言這是十分不幸的。但是我卻不斷的選擇背棄與逃脫,選擇離開強大的質量引力,選擇讓自己像是氫氣一樣,因為我害怕被註定。

   在我思維裡,歷史是永劫回歸的浩劫,不斷的傷害,卻又不斷的被遺忘,每當時間淡薄每一種激情時,我都特別害怕它(事件)將捲土重來。我知道我會隨著歲月與必然,慢慢的挑起重,選擇無可避免的人生,我也仍然樂觀期望。

七、對作者的寫作手法心得

   這本書既倒敘又插敘,第三人稱中又夾雜自己議論,讀起來不是很好懂。要多看幾次才能明瞭他們人物間的關係,而作者寫作又擅長諷刺與夾雜嚴酷的真理,所以某方面是很沉重的看完這本故事。但是在與小組討論的時候,除了逐漸釐清一些脈絡,也對故事中性愛方面的露骨寫法進行十分大膽的討論。例如弗蘭茲騎著薩賓娜背叛他的妻子,薩賓娜騎著弗蘭茲背叛弗蘭茲本身這一句話非常帶有趣味與反諷,還有對於托馬斯和薩賓娜大膽的情慾表現與滿足,讓我感到一種羨幕。

   當然我對故事中歷史戰爭背景也有很深的感受,但是不能因此有過多同情而忘記四個人物的一生抉擇才是故事重點。其實我蠻欣賞作者某些對事物看法的犀利和諷刺,雖然過度定義某些角色的心情或是想法會使讀者的詮釋有點偏狹,以及議論式的導讀故事讓讀者缺乏自由,不過作者本身的思想內涵和素養都極佳的狀況下,我認為還是可以被允許的,甚至成為一種特色。只是看的時候真的要多瀏覽幾次,並思索才能更精確的貼近作者欲表達意念。

   這裡面夾雜許多有趣的想法,例如糞便,是一種形而上的媚俗,還談到亞當和夏娃就是因為吃了善惡果,懂得羞恥才對排泄產生骯髒感覺,或許在天堂裡,沒有所謂的偏見、刻板印象、意識型態,人類十分純粹,以及真正自由。但是不管怎樣想,我們活在這裡、在這當下,我們必須擺脫原罪對我們的束縛,擺脫人類對人類的束縛,而不要無條件投降。

而且我想作者是不是深深痛惡笛卡爾,指責「我思,故我在」的理論貶低了動物的靈性,使人們成為自然界的權威,擺弄其他的生物自主權。還有讓托馬斯奉行這樣的原則殘害特麗莎。而偏重於尼采「悲劇可以激發力量」,背負重擔可以充實人生的美學概念。總之不管怎麼說,我覺得這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書,激盪出很多不同想法,真的很有趣。

八、角色分析

 

因某些元素只分析兩人

特麗莎

餐廳女招待 / 攝影師 

美麗、佔有慾強,看似柔弱的女子,愛情是她生命的全部,經常對不忠的丈夫感到無奈與悲傷,妒忌與不安化為她的夢饜。她也經常利用她的柔弱讓托馬斯產生同情來掌握他。有一天意識到偉大的愛是成就對方時,托馬斯卻告訴他說其實他很幸福,讓特麗莎有一種悲涼的快樂。

母親

特麗莎的母親年輕時候是個美麗卻又放蕩的女人,因有了孩子嫁給了特麗莎的父親。隨著歲月老去,特麗莎的母親變成粗俗又低劣的女人,對特麗莎充滿憤恨與怪罪,認為是特麗莎的誕生造成她悲慘的結局,特麗莎因此經常想逃脫那樣的環境。

邂逅

托馬斯與特麗莎初識於三個星期前捷克的一個小鎮上,兩入呆在一起還不到一個鍾頭,她就陪他去了車站,一直等到他上火車;十天後她去看他,而且兩人當天便做愛。不料夜裏她發起燒來,是流感,她在他的公寓裏呆了十個星期。

她原本是一個布拉格酒店的侍女,在自認許多機緣下(書、六、長凳、貝多芬音樂),遇見她在等待的男人-托馬斯,於是特麗莎和托馬斯燃起一段激情,並且在托馬斯幫助下當了攝影師,然而事業不是她的理想,托馬斯才是她的全部。而托馬斯與多位女性保持性友誼的關係特麗莎充滿妒嫉和難受,經常有著恐怖的夢靨,夢靨就是讓自己變成行屍走肉的軀體。

認識的第七年,她和托馬斯離開去蘇黎世生活,特麗莎不安痛苦的心情經常在忌妒情緒下不斷壓抑,有一天她選擇離別想要擺脫這樣的恐懼與不安。但她內心知道托馬斯會回來找她,於是他們又共同生活。

夢靨

特麗莎對於自己的肉體有一種莫名的羞恥感,她在與母親作戰,是在期待著找到一個與別人不同的軀體。母親對肉體暴露的忝不知恥的行為在特麗莎心中留下巨大的陰影,所以對於托馬斯外遇的行為,使她聯想自己只是物化的肉體,是巨大肉體集中營的女人,她想解放的是封閉在肉體內的靈魂。

背叛

特麗莎想知道托馬斯外遇的感覺,於是和一個自稱是工程師的男人上了床,但是不安的猜忌讓特麗莎陷於一種恐怖的想像之中,深怕會因此失去托馬斯,她認為托馬斯愛的是她的忠誠。

她的全部

特麗莎對托馬斯說,“你的工作對你來說意昧著一切;我不在乎我幹什麼,我什麼都能幹。我只失去了一樣東西,你失去了所有的東西。”

 

軟弱

她總是對自己說,她用了自己一生的軟弱來反對托馬斯。我們所有的人總是傾向于認為,強力是罪犯,而軟弱是純真的受害者。但現在特麗莎意識到,在她這裏真理恰恰相反。即使是她那些夢,在一個男人的感覺中僅僅是軟弱而非堅強的夢,也展示了她對托馬斯的傷害,迫使他退卻。她的軟弱是侵略性的,一直迫使他投降,直到最後完全喪失強力,變成了一隻她懷中的兔子。她無法擺脫那個夢。

卡列寧

托馬斯買來安慰和陪伴特麗莎的一條狗,是特麗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後來因為癌症死去。

終局

   後來特麗莎說服托馬斯搬到鄉村過著寧靜恬淡的鄉村生活,特麗莎過的與羊群、牛等與動物相處的生活。然而怕丈夫不忠的不安從未停止,她一直誤會丈夫與情婦通信,後來誤會解開後,她發現自己經常用軟弱來禁錮丈夫的行為,當她以為自己使對方陷於不幸時,托馬斯卻說他很快樂。

弗蘭茲-理想的唐吉軻德

大學教授 / 學者

是一個非常善良、聰明又浪漫的男人,但是卻因為對人事物有過多理想的投射而經常產生誤解,喜歡非現實多過現實,沉溺在夢想的男人,最後死於一種「勇氣」的抵抗。

婚姻

弗蘭茲二十多年前結識她的妻子幾個月後,她威脅他說如果他拋棄了她,她便選擇自殺,弗蘭茲被她的威脅所迷惑了,他並不是特別喜歡她,但是因為感到自己配不上這麼偉大的愛,他必須向她深深一鞠躬回敬她,所以娶了她。

因為弗蘭茲的母親被父親拋棄,堅強的扶養他長大。弗蘭茲像母親對這樣的理想女人充滿憧憬與敬愛,也投射在他的妻子身上。但顯然的被自己與妻子矇騙了,因為他們的婚姻不幸福,妻子也沒有流露出在乎他的模樣。但他仍然認為如果妻子沒有了他,一定會活不下去,所以持續經營這段婚姻,深深怕傷害她。但是二十年後,當弗蘭茲發現這完全出自一種誤解、純屬多餘而感到懊悔(被耍了)

愛情

情婦薩賓娜是弗蘭茲的某種冒險、革命生活的嚮往,弗蘭茲渴望追求更「真實」的生活,經常參加遊行等抗爭活動,因為在安定的生活中,弗蘭茲認為自己的精神和理論背離的真正的生活。每當薩賓娜提起關於朋友或自己關於「監獄」、「敵方坦克」、「宣傳品」、「禁書」、「非法展覽」這類名詞,弗蘭茲就油然升起一種羨幕加嚮往的好奇感。弗蘭茲把薩賓娜祖國的悲劇加在她身上,發現她更加美麗。

弗蘭茲具有忠誠的美德,無法在自己的國家和情婦上床,那是對婚姻一種恥辱與不純潔,所以他藉由演講活動和情婦薩賓娜四處旅行和性愛,但是因為想和薩賓娜在一起,他向妻子表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而正式分居。後來薩賓娜害怕安定而背叛了弗蘭茲,突然消失。弗蘭茲赫然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悲傷與在乎。反而一種突然的慶幸爲自由和新生帶來歡樂,弗蘭茲認為這都是薩賓娜的餽贈。這種單身自立的自由使他成為誘人的光環,迷人的風采與魅力,他隨即又投入一場戀情,和他的學生眼鏡姑娘談起戀愛。

嚮往

弗蘭茲參加朋友所邀請的一場活動,藉由知識份子和其他人士壯觀的表演活動,迫使佔領軍允許醫生可以進入柬埔寨救援傷痛飢餓的病患。後來弗蘭茲發現這是一場愚蠢的行為、一種作秀,意義上甚至比糞還輕。這使他意識自己應該重視的是那個眼鏡姑娘,那才是他真實的生活,不是薩賓那也不是遊行,他知道過去自己總是喜歡非現實,但其實現實生活大於夢境。

在他有這樣覺悟沒多久,他遇上了搶劫,他想像薩賓娜會瞧不起他的柔弱、傷感,為了不受屈辱,他拼命抵抗卻被歹徒以重物擊中頭部而昏倒。

終局

   弗蘭茲在醫院醒來後,因為傷重不能說話,而他妻子在一旁照顧他,他妻子誤以為弗蘭茲的眼神是感激,但其實是厭惡。後來弗蘭茲便這樣死去,弗蘭茲墓前的獻詞是:漫漫迷途中有回歸。對弗蘭茲的妻子來說,他終於屬於她,葬禮才是他們的婚禮。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90932&aid=126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