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因斯坦的夢(好書一本)
2005/12/21 06:28:47瀏覽1017|回應0|推薦0
一. 導讀
一九○五年是愛因斯坦最光輝亮麗的一年,他發表了四篇革命性的文章學說,其中「光電效應」為他十七年後得到了諾貝爾獎,而<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就是所謂的「狹義相對論」,它根本改變了牛頓的時空觀,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看法,將牛頓定律(時間絕對、空間絕對、質量守恆)視為一個特殊的例子,只有速度很慢的情況才適用。然而最不可思議的是,「相對論」這項只是由純粹思維所產生的理論,僅由等效理論與愛氏的想像力來引導,而不需要考慮實驗的數據,卻在最後竟能如此地正確。
至今描述愛因斯坦的著作多達四百多種以上,然而「愛因斯坦的夢」這本書籍卻是採用小說的型式,詮釋著有關愛因斯坦所提出的時間概念與理論,更由於它是「夢境」的緣故,因此便合理化了一些不合理之處或未解釋的部分,其內容的重點主要是擺在夢的寓意以及不同的時間概念,它用藝術說科學,用蒼涼的基調道盡人對時間的掙扎、迴避、尊崇、追尋、放逐…。
二. 作者簡介
艾倫.萊特曼(ALAN LIGHTMAN),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之物理學教授。
三. 小說結構
*由序曲、間奏曲(三首)及終曲串聯成一首散文式的詩。
*以小說型式的文體,敘述不同的時間概念。
*以寓言的方式描述不同的時間夢境。
四. 小說特色
*緊湊的節拍
*半夢半醒間的沉思
* 蒼涼虛無的基調意象
五.小說內容
作者替愛因斯坦所作的三十個關於時間意象的夢
四月十四日
假定時間是曲向自己的一個圓,而世界重複它自己,完全準確且永不止息
四月十六日
未來的旅人被時間放逐到過去,因不能任性而為,處處設想後果而痛苦不已
四月十九日
同樣的人住在三個不同的世界,有著不同的命運
四月二十四日
在這個世界裡,有兩種時間:一是機械的,是屬於不棄不降,一切都是命定的;
二是身體的,一路行來,因機而變。
四月二十六日
有一天,科學家發現,離地心愈遠,時間流動得愈慢
四月二十八日
時間絕對,制定了眾生平等的時間律
五月三日
一個因果不定的世界。每一言,每一行,都是時間之洋裡的一個島嶼,只能自我評斷。
五月四日
無新奇的世界,重複一遍一遍。
五月八日
面臨世界末日之時,心情更愉悅輕鬆,因為在這之下人人平等。
五月十日
逃避而卡在時間之流裡
五月十一日
世界時光的流逝反而增生了秩序,使用過的東西都將藉由大自然力量而回歸秩序整齊。
五月十五日
沒有時間,只有意象
五月二十日
沒有記憶的世界,每一天都是重新開始,透過生命簿來喚起自己身份、背景、地位、發生的過往。
有人留戀、有人吹捧、有人嘆息、有人驚愕
有一種人不再去讀生命簿,拋棄過去,過去沒有意義,學會在沒有記憶的世界,過沒有記憶的生活
五月二十二日
預見短暫未來的世界,時光間歇錯流
1. 見過未來,僅只有一生,好整已暇的人
2. 不曾見過,痴傻等過此生,對行為沒有自信,承擔後果。
3. 拒絕理會未來,卻曲折過了一輩子人生。

五月二十九日
速度至上的世界,人們深信,只有在動的情況下,才能拉長時間。
六月二日
時間倒流的世界。死→生 老→少
六月三日
人一生只活一天的世界,只見到一次日出和日落,因為人生過的太倉卒,人常懷疑自己擁有過什麼,感受過什麼
六月五日
時間是一種感覺的世界,依人們各自感覺經驗來判斷快慢,結果盡不同
六月九日
人有無限生命的世界
來者→逍遙悠閒過人生
今者→努力體驗各式各樣人生
六月十日
一個無法測量時間的世界裡,沒有鐘錶,沒有日曆,也沒有確定的約會。
時間是一種想像,一種性質的世界
想要分析、測量、解剖時間的人最後變成石像
六月十一日
在沒有未來的世界裡,每一刻都是世界結束的一刻。
這裡的人無法想像未來,沒有期待,也無法考慮行為後果
六月十五日
時間是看得見的坐標的一維。
六月十七日
這世界裡,時間是不連續的。
六月十八日
機械鐘的發明使消逝的時間成為可以計算的數量。
六月二十日
時間是一種有局限的區域現象。
六月二十二日
這是一個時間不流動的世界,事件沒有發展的餘地,未來是固定的。
六月二十五日
時間好像兩面鏡子的光線,產生無數的影像、無限的樂曲、無窮的想法。這是一個數不清的複製的世界。
六月二十七日
這是個可以改變過去的世界,過去根本不曾存在。
六月二十八日
這個世界裡,夜鶯即是時間
捉住夜鶯時,時間就為所有即時碰上的土壤、樹木和人物而凍結。
六.時空背景
一九○五年四月十四日~同年六月二十八日間,於瑞士.伯恩此地所作的三十個夢境。
七.人物背景
作者以正值二十六歲的愛因斯坦,其未提出「特殊相對論」前的專利局三級技師的身分,作為主要人物的基礎背景,中間穿插出現或提及的人物還有愛氏的朋友-貝索以及他們彼此的家人。
關鍵字
◎過去/未來/當下◎放逐/追逐◎感性/理性◎無限/短暫◎絕對/相對◎秩序/錯亂
◎連續/不連續◎重複-迷信-跳脫-倒流-凝結-孤獨-毀滅
結論
1.你的信仰是什麼?你相信什麼?
相信科學/相信傳統
2.何謂真實?何謂絕對?
牛頓的絕對/愛因斯坦的相對
3.我們要永遠抱持懷疑,並重視當下
理論
牛頓的絕對/愛因斯坦的相對
牛頓定律(時間絕對、空間絕對、質量守恆)視為一個特殊的例子,只有速度很慢的情況才適用。
◎ 時間絕對、空間絕對…
牛頓認為我們可以經由測量找出地球表面事件發生的精確地點,也可以測量出兩事件之間的時差,我們只有需要夠長的尺和完全準確的時間。
◎當下/觀測者評斷….
相對論是只對觀測者而言,物理法則是一定的,不管是在靜止或是恆速的運動。任何描述事件發生地點的理論都必須包括觀測者在內。
*空間-火車事件-火車吃幾口的距離
*時間-槍聲的時間
*在靜止的觀測者看來,運動中的時鐘走得較慢,意即觀測者本身的時間會發生膨脹。
◎光速不變(一秒鐘光的行走速度為30萬公里)
愛因斯坦認為可以用近乎光速的速度在宇宙中行走,時間就會變慢
速度越快的物體,時間會有所不一樣
愛因斯坦認為他的相對論有三個階段
狹義相對論-牛頓運動定律的修正
廣義相對論-牛頓萬有引力的改造
統一場論-廣義相對論的推廣
◎ 操作型定義
他最著名也最有「實証」味道的答覆是:「物理中只能討論『物理量』,而『物理量』必須有『操作型定義』」。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像時間、空間、質量等觀念,我們也不能先假定它們有任何「先天」的性質。我們必須從根本的定義,一步一步用可檢驗的方法,仔細檢討,才能決定它們有什麼性質。──這也含蓄地批評了牛頓、馬赫,他們都假定了時間、空間、質量的「先天」性質:時間是絕對的,空間是歐氏的,質量是永恆的(馬赫雖然批評牛頓,但在這些根本觀念上,仍與牛頓一樣)。這些假定雖然經多次檢驗,但仍然不是不可修正的。
◎相對論的價值在於用很簡單的原則,解釋了自然界法則看起來互相衝突的事實。相對論解釋了兩種現象,一個是運動的相對性,一是慣性質量與重力質量的等效性。時空分不開。
相對論1.「洞中一日,世間千年」2.「若一個老女人坐在你膝上一分鐘,你會覺得像是坐了一個小時;若是一個美女坐在你膝上一的小時,你會覺得只像坐了一分鐘。」
裡面說的時間概念並非科幻~而是貨真價實的~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流動的時間都不一樣~
如果用愛因斯坦的時間概念計算牛頓的絕對時間~
真確的計算~你的一生中~可能活的比實際歲數久~
因為物體速度越快~時間就越慢~這是時間會膨脹的理論~
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行走~當你從地球出來到天狼星再返回
你回到地球時~地球已經過了50年

那到底有沒有時間隧道~
光速能超越嗎?
愛因斯坦認為是不可能超過光速的~因為光速是電.磁場互相交錯產生的粒子超過光速我們能看到停止的粒子嗎?所以他假設我們物體最多只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行進...
因此否決了牛頓物體受到外力後的加速度無止盡變快.因為遲早有一天會超越光速~他大膽認為~物體速度越快~加速度就越慢..

我們知道目前看到的天狼星~是他九光年前所發出來的光~
我們看到的是他的過去~如果我們跑到天狼星~也無法同時觀察地球的變化

所以時間隧道並非只是科幻的想像力而已

相對論還強調觀測者當下的評斷...因為光速折射到每個人的眼睛的速度不一樣.所以時間先後順序不同.兩個槍聲同時在火車兩頭的發生~靠近左的人會認為左邊的槍聲比右邊快~右邊人則反之~中間的人則認為沒什麼差別..
所以並沒有絕對的時間~是相對於觀測者的
時間空間是不可分割的~因為位置跟時間有絕對關係

還有推翻牛頓空間絕對的問題~~
還有雙生子詭說~
還有光速加快---->>>質量變大~時間膨脹~物體會短小
還有黑洞~宇宙空間是扭曲的~原子彈...等等
都是因為相對論的原理~我懶得講了~因為很累
重點是~
愛因斯坦的夢~這一本書
說的都是符合愛因斯坦的理論
時間跟空間的結合~就好像物體立體座標裡可看見的一維
說明時空不能分割的概念
還有速度至上的世界~希望能夠活的更久~也是因為越跟上光速~就越能讓時間膨脹~我們的心臟會跳慢~細胞會變慢的分裂~呼吸緩慢~就縮短我們的時間~
但是他也說明~要是我們有接近無限生命~我們就有一堆親戚不死~並且干涉你的決定~
小說給人的啟示很多~很棒喔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90932&aid=130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