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麗莎 弄潮兒
韓劇名家心得(本劇有16集,每集50分鐘的故事,實際約45分鐘)出品:韓國KBS1首播日:2010.01.02集數:16集主要角色崔國璿:(車仁表飾,男1)韓丹姬:(韓高恩飾,女1)金源一:(金成民飾,男2)崔震立崔東亮張吉泰金壽萬金子春照慣例,滿分有5分,3分可看可不看,小弟評本劇3.5分。本劇描寫300年前朝鮮時期,慶州崔氏名門之故事。本劇描寫身處險惡的政治時代,能立身以道,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能不屈不撓,順天應理,以民 (人)為本,表現出名門家世之風骨與德行。其中還描寫多種正面情操,忠義守節、寬厚待人、主僕之義、清富取財、揚顯官箴、傳世家訓等等。本劇劇情相當精簡,每集時間不到50分鐘,未見過韓劇中的古裝戲如此簡短的,就像在看日劇的道理一樣(日劇1集45分鐘),不知不覺就會看到底了。(尋遙子注:劇中有多場戲是頗為感人,眼睛總會被淚水沾到,小弟所以不能給予更高評分,在於劇情仍有欠缺之處,其因主要有二:一是女主角的交代不夠圓滿,其二是男主角極其善良的表演風格。第二點對於惡人的寬恕,好壞不分,一視同仁,把善應用的寬廣無邊際,還能勉勉強強被說服,但第一點的感情戲部份,若要創造本劇的完整性,此部份必要有個圓滿完結,對應全劇的劇情來說,女主角應獲得如此的結果。)本劇大致上的劇情丙子胡亂,清朝二十萬大軍進攻朝鮮,百姓流離失所,難民們蜂擁逃往慶州避難,大監崔震立(本劇男主角祖父)乃慶州當地貴族,體恤難民之苦,於是大開糧倉,廣施救恤粥。(尋遙子注:大監是正二品官之稱呼,或是退休官員之尊稱。)難民之中有小女孩丹姬(韓丹姬長大後是韓高恩飾,女1),丹姬是兩班(廣義的貴族階級)沈遠橋的女婢,卻有不為人知的身世,丹姬是前弘文館大學士韓在謙之女,當年西人與南人的黨爭,韓在謙遭奸人陷害,兵曹崔元英設計佈局,在沒有任何佐證下,未經過推鞫審問,誣陷韓在謙犯下謀逆罪,韓在謙含冤枉死,其女丹姬因有忠僕救出,方能夠幸免於難。生父蒙受不白之冤,受誣犯過謀逆罪,丹姬成為逆賊之女,身世不可對人言,輾轉成為兩班的婢女。時值丙子胡亂,丹姬與主子(沈遠橋)逃往慶州,但是主人沈遠橋人格低下,百般虐待丹姬,更要把丹姬賣給商家,幸虧崔震立出手相救,否則丹姬命運將慘不堪言。當時崔家廣施救恤粥,丹姬取回救恤粥的路上,崔國璿像孩童般地嬉戲(崔國璿為崔震立之孫,長大是車仁表飾,男1),無意間撞向丹姬,當場把粥灑滿一地,崔國璿心中懷有愧疚,知道錯在自己,回家向祖父要了一枚銅錢,想以銀兩向那女婢謝罪,怎料銅錢送了出去,那位婢女傲然不收,更說自己不是乞丐,不收受嗟來物,崔國璿大為吃驚,兩班孩童愣眼望著,只見那小婢女孑然離開。女孩丹姬不取銅錢,帶回混了土的救恤粥,遭到主人(沈遠橋)嚴厲重罰,守護在側的忠僕桑男,化身成丹姬的養父,用身體護住丹姬,以血肉之軀抵擋棍棒,苛刻主子無情地棍打,丹姬父女為何招禍,其實是崔國璿之過,因而丹姬要被賣掉時,崔國璿很想幫助她。(尋遙子注:崔震立教導孫子崔國璿,本劇表現在二件事上:其一是以銅錢謝罪一事,崔震立告訴國璿”孔方兄”的道理,銅錢所以”天圓地方”,意謂著天和地的順理,凡事要”順應天理”,要”以人為本”,人的心不可以用錢來衡量。其二,崔國璿見丹姬取水之苦,國璿找來貧苦孩童搬運石頭,在冰冷的河水中搭造一條石橋,原本是善良的行為,卻是利用人心的弱點,這些孩童所以甘願聽他使喚,兩腿受凍也要搬大石頭,就是因為救恤粥之故,他們怕吃不到粥被逼去搬,心裡是敢怒不敢言。當崔震立知道此事之後,大為憤怒,拿藤條責打崔國璿,罰國璿光腳站在冰冷河水中,一站就是1小時,善良行為亦不可利用人心的弱點,此乃人不可區分貴賤,仍是以人為本的道理。)崔震立出手解救了丹姬,以兩百兩交給沈遠橋,更令沈遠橋離開此地,丹姬與養父遂成為崔家人(家僕)。可是丹姬所以會被販賣,因有崔家二地主金子春的牽線,金子春參與女婢買賣交易,如此惡劣的行徑發生在崔家,崔震立知道後大為光火,打算重罰金子春,但金子春為人機警狡滑,當眾跪求饒恕,不惜叩頭流血認錯,崔震立念在金子春初犯,便寬恕了金子春之罪,但金子春不知自省,卻把一切的怨恨,都記在崔家帳上。好景不常,情勢有變。崔家是慶州的兩班家族,有為有守,待下寬厚,在地方屬於鄉紳,亦曾是朝廷重臣,浩浩官箴,施行於百姓人家。丙子胡亂,君王蒙塵,清軍十日攻破平壤城,清兵勢如破竹,王上遣金壽萬傳達御命,冊封崔震立為公州營將,即命令崔震立復出救駕,然而此刻戰情之惡劣,即便崔震立集結兵力,也無法改變任何局面,金壽萬私下勸阻崔震立復出,此去是九死一生,也不能有所改變,他將以大監(崔震立)病重來回覆王上,但崔震立卻決定勤王,祭告祖先靈位,遵守先祖教誨,家國遭逢累卵之危,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身為人臣之至理。崔家忠僕玉銅,崔震立不視為奴僕,相待以家人的情誼,玉銅也相隨大監同行,成全主從之義。崔震立之子崔東亮,忠臣孝子,崔東亮慨然辭官,返家賣出家中良田,籌措軍糧響應勤王軍,幫助戰場上的父親。仁祖14年,勤王軍與清軍交戰,險川之役,玉銅死戰身亡,清軍勢盛不可圖,崔震立下令撤軍,命令副官金壽萬率領殘軍,以圖他日,老將軍親自斷後,此戰役的結果,崔震立盡忠死節,朝廷追諡崔震立為貞武公。……………………………………………………………………………………張吉泰原是翻譯官,一時鬼迷心竅,出手盜取貢品,本是死罪難逃,當時韓在謙任謝恩使(前往明國或清國回禮的使臣),韓在謙饒恕了他的罪,張吉泰得以重新做人,張吉泰感恩圖報,此恩情常懷抱在心裡。當韓在謙遭誣陷枉死後,張吉泰前往慶州明察暗訪,尋訪韓在謙女兒丹姬的下落,只是為報當年韓在謙的恩德。崔震立饒恕金子春的罪,金子春把怨恨記在心裡,想出一石二鳥之計,設局綁架崔國璿,把綁架罪賴給沈遠橋,既能殺沈遠橋封口,又能成為崔家恩人,可是奸計有疏漏,為丹姬所識破,國璿念在源一的份上(金源一為金子春之子,長大為金成民飾,男2),放過金氏父子倆,金家夜走漢陽,金子春買官放高利貸,化身為兩班階級,但惡質本性始終不改。險川之役的前夕,內需司派人追捕丹姬(表面上是逆賊之女),追查到丹姬的下落,是崔家所收留的女奴,張吉泰在旁偷聽到,搶先一步抵達崔家,暗中先把丹姬帶走,化解了一場危機。丹姬臨走時匆忙,來不及向國璿道別,要磐石轉達她的話(磐石為玉銅之子),磐石把話傳達給國璿,國璿夜奔船塢,當他見到丹姬的一刻,也無法向她說一句話,丹姬乘坐著船離開了慶州。數年之後,崔國璿長大成人,雖然身為兩班子弟,母親患有心絞痼疾,卻無錢能治病,國璿想轉貧為富,便與磐石往漢陽闖蕩,因牛黃(藥材)巧遇韓行首,韓行首其實就是韓丹姬,長大後的相逢,彼此卻無法認出對方。崔國璿破解假牛黃亂市,有助於商團的韓行首(商團是指張吉泰商團),商團與七牌商人的衝突,稅糧運送權與京江商人,崔國璿的參與和介入,多有助益於張吉泰商團,崔國璿乃從事於經商之道。當時張吉泰商團和七牌、江商的恩怨,稅糧船遭到攻擊,崔國璿負傷趕來通報,那一刻丹姬方知他就是國璿。(尋遙子注:此時張吉泰為丹姬的養父,丹姬主要是負責綿綢廛。崔國璿的經商之路,讓他有了新的見聞,商道之路並非是全部,崔國璿最終所走的路,是土地生產即為農業。)春秋館待教沈正學於實錄中獲得證據(實錄:把歷代王的業蹟按時間順序記錄的書),實錄中有記載一段,可證明韓在謙的清白,沈正學把所知告訴金壽萬,金壽萬與張吉泰相識,金壽萬把此事告訴丹姬,丹姬為洗刷生父的冤屈,深夜裡孤身赴會,熟料丹姬到達目的地,沈正學已吊死在眼前,丹姬驚慌未定而離去,現場遺留她的茶香包,事後捕盜廳追查兇手,查得丹姬涉有重嫌,丹姬不能吐露深夜赴會的實情(逆賊之女),遂被捕盜廳用刑拷打,崔國璿思索解救之道,前往監獄見鄭行首,那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韓行首就是丹姬。國璿從鞋子探得線索,追查到當時有證人,可證明丹姬的清白,但證人卻遭到殺害,國璿苦思無良策,不得已乃擊錚鳴冤,可官員的腐化與惰性,亦不能稍解冤情,換來的是一頓杖打,崔國璿仍不死心,拚得再次杖打也要擊錚,幸虧張吉泰出手解救,他脅迫戶曹判書崔元英,才能讓丹姬被釋放出來。但是,沈正學之死,其實就是崔元英所為,誣陷韓在謙謀逆罪,自不願見韓在謙平反,讓自己的惡行昭告天下。張吉泰的商道手段,本與崔元英掛鉤一起,此番為救出丹姬,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就算捨命也要搭救丹姬,於是威脅戶判崔元英,不惜與崔元英撕破臉,崔元英短暫受制於人,豈會讓一介商人得逞呢?在知道張吉泰與韓在謙的關聯後,崔元英設法除掉張吉泰,首先陷害張吉泰商團盜取稅糧,以王權瓦解張吉泰商團的合法權,更派人點燃一場大火,張吉泰為祝融吞噬,眾人皆以為張吉泰已死,其實張吉泰並未死去,因為地道之故逃離了火海。張吉泰死後(其實未死),丹姬與國璿感情融洽,兩人相偕回到慶州,國璿頓悟出人生方向,打算棄商務農,依靠土地一展抱負,致力於農業生產,要與丹姬一同實現夢想,可兩人婚配受制於階級,受制於門第觀念,國璿父母反對此事,因為丹姬曾是崔家的女婢,又曾是行商的女行首,延日鄭氏(國璿母親)勸走了丹姬。丹姬離開崔家之後,短暫以針線活維生,巧遇相救過的俞氏父子,便走回以前綿綢廛生意。國璿致力於開墾荒地,卻苦於資金不足,丹姬乃暗中幫助,國璿的墾荒精神,不屈不撓,四年時間終於有成,依靠土地生產出稻作,四年的時間不算短,國璿也結婚生子(國璿妻為鄭氏),竟與丹姬的姻緣就此錯過…張吉泰大難得以不死,見丹姬與國璿同返慶州,便認定丹姬所托得人,知道丹姬有了好歸宿,不打算和丹姬相認,張吉泰也無後顧之憂,對於崔元英的當權,韓在謙含冤枉死,轉變其應世之道。他厚植自己的實力,依舊回歸商道之路,與倭國交易人參,從中獲得巨資,暗中資助金壽萬,訓練出一批武士,等待時機的到來,高舉大義旗幟,替天行道。凶年來臨,收成減少,崔國璿善待所屬的佃戶,把原本收成七三分,改為五五對分,此為并作半收制,退回該年多收的糧作,好讓佃農們可度過難關。面對饑餓的災民,國璿廣施救恤粥,佃戶往往面對凶年,為了養家活口,不得已只能出售田地,賣地換得些微米糧,國璿也不趁火打劫,堅決凶年不購田地,反而幫助受苦的佃戶,無償出借米糧,讓他們可以度過凶年。可是,多有兩班地主想發凶年財,比如金子春之流,日盼凶年的到來,便可大舉購入田地,無視野有餓殍,低價搶民田地,兩班地主卑劣的行徑,官員們視若無睹,還火上添油,以收取稅糧為名義,貪贓枉法,中飽私囊,官府的惡行如同高利貸,官員、兩班爭相剝削百姓,民情不能伸張,只把那民怨堆得像山一樣高。舉義時機已到,金壽萬率領明火賊,首先攻打陽先,舉義獲得成功,杖打陽先守令,責數陽先守令罪狀,其可恨之罪有三:收取稅糧十倍利息之罪、侵吞規定的五倍稅糧之罪、逼迫貧民賣幼女之罪,明火賊高舉大義,乃替天行道,雖被稱為盜匪,卻不枉殺任一百姓,大開米倉賑災,其舉義深獲民心。(尋遙子注:比方說百姓應納稅糧是1,因為凶年無法繳納稅糧,官府願讓百姓延緩納糧,但延緩繳納卻是要收取利息,其利息上限是原納稅糧的5倍,此乃朝廷作莊放高利貸的行為,原本朝廷規定最高利息只能收到5倍之多,可是地方的官員更為可惡,竟然收取10倍的稅糧,對於原本只該繳交1的稅糧,朝廷作莊猛放高利貸,底下官員中飽私囊,百姓欠1卻得還10,要能活在那個時代,不賣女賣地怎麼可能?實在是淒慘無比,上下交爭利,大發國難財。)明火賊雖由金壽萬率領,張吉泰供應巨額資金,幕後操盤人乃是張吉泰。朝廷貪官當道,官員敗壞官箴,體制內腐爛已極,求救無門之時,只能訴諸體制外的舉義。金萬壽把目標指向慶州,聲東擊東,放餌迷惑,營將金源一果然中計,明火賊攻進空城的慶州,搜捕慶州所有卑劣地主,崔國璿無辜也捲入其中,崔家的佃農們爭相走告,群起趕來阻攔化解,崔國璿才能夠免禍,否則是被吊死的下場。崔國璿逃過一劫,因國璿而得救的地主,反咬國璿與明火賊串通,丁子春尤其賣力污衊,想趁此事把崔家扳倒,戶判崔元英更深忌之,國璿位處兩班階級,視佃戶如家人,并作半收制、廣施救恤粥,成為兩班側目之對象,他雖不在朝卻有官箴,國璿施予百姓之善行,如燎原之火帶來希望,令貪官污吏無所遁形,崔元英使人游說,盼國璿能同流合污,與污濁的世道同進退,但崔國璿寧死不肯屈服,乃誣國璿是明火賊主謀!這時候,丹姬得知國璿被陷害,崔國璿身陷囹圄,被誣為謀逆罪,她求懇金源一搭救,她願睹上一切救出國璿,若結果不能如願,丹姬願與他相隨而去,既無生死之約,卻願相隨以死…結語:本劇表現出多重正面情操,也有很負面的官場文化,劇中的崔國璿不去當官,實在是相當可惜,如果他是牧民的官吏,可以普惠更多的百姓,地方的名門貴族只施惠少數人。作大事與作大官之選擇,惟有作大官方能成大事,過去是如此的,現代社會更是如此,可是國璿的”善”是普及眾人,可是”善”無法制止惡人的本性,為官之道仍要兩頭兼顧,否則寬恕有餘,則縱惡人逞奸,劇中的善是太理想的境界,在古今任何的時代,刁民一向是存在的,無法以”善”來感化的,刑罰之力量是必要的,純粹的善良無法扼住他人心中的慾念。本劇的不足與缺憾,我認為是在感情戲的部份,當時國璿已娶妻生子,丹姬以未婚女選擇盤頭(已婚女),表示她決定不嫁人之意,最後結局她要搭救國璿時,她卻說不能救出國璿,丹姬願隨他一起死去,很簡單傳遞出的一句話,其實是很動容的,全劇不管使出任何手段,都要把丹姬的歸宿帶回國璿身邊,畢竟國璿是虧欠她的,本劇表現出的全數劇情,馬雀雖小五臟俱全,但要創造出一個完整性,愛情戲就一定要圓滿,本劇才會是更上層的一部劇。 尋遙子的韓劇總表
無意中看到貴網對韓劇的劇評及分析,寫的很好,覺得頗中肯及客觀.
我10年前看過2~3部所謂經典的韓劇(火花/冬季戀歌/藍色生死戀...), 緩慢步調及拖拉劇情讓我多年來都對韓劇没興趣,前陣子無意中看到"我人生最後的緋聞"覺得很好看,一口氣在網路上追劇看完(以前不知什麼叫追劇),意猶未盡又選了幾部韓劇來看(浪漫滿屋/金三順/星夢奇緣/媽媽發怒了/IRIS...),但都不覺得好看,很高興你用評分來介紹韓劇,下次會選擇幾部你評價高的韓劇來看看.希望有機會可以看到你對"我人生最後緋聞"的評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