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19 23:49:34瀏覽732|回應0|推薦1 | |
一、把完形心理學應用在動機行為 完形心理學 B = f ( P × E 個體行為=函數(個人×環境) 1. 動機可以是生理方面,比如:飢餓動機、渴動機 動機行為= f ( P × 生理需求) 動機也可以是心理方面,比如:成就動機、權力動機 動機行為= f ( P × 心理需求) 2. 產生動機之原因—需求及刺激 B = f ( P × 需求 ) Or 刺激 3. 動機理論 a.本能論: 動機行為 = f ( P × 本能 ) b.驅力論: 動機行為 = f ( P × 驅力 ) c.需求層次論: 動機行為 = f ( P × 生理需求 ) ↓ 安全需求 ↓ 愛與歸屬需求 ↓ 尊重需求 ↓ 自我實現需求 d.誘因論: 動機行為 = f ( P × 吸引力 ) e.認知論: 動機行為 = f ( P × 計畫 ) 二、把完形心理學應用在艾瑞克森的人格發展論 0-1歲 不信任危機解決行為 = f ( P × 信任需求 ) ↓ 1-2歲 羞恥和懷疑危機解決行為 = f ( P × 自主需求 ) ↓ 3-5歲 犯罪感危機解決行為 = f ( P × 進取心需求 ) ↓ 學齡期 自卑危機解決行為 = f ( P × 勤勉需求 ) ↓ 青少年期 角色模糊危機解決行為 = f ( P × 角色認同需求 ) ↓ 青年期 孤立危機解決行為 = f ( P × 親密需求 ) ↓ 中年期 停滯感危機解決行為 = f ( P × 創造力需求 ) ↓ 老年期 失落危機解決行為 = f ( P × 整合需求 )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