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的觀點
2010/03/03 20:31:45瀏覽339|回應0|推薦1

    李永熾教授在<清末知識份子與民眾>裡說:「直到進入民國後,才有部分知識份子經由自我否定運作,與民眾採取共同行動,開始體悟民眾感覺與知識份子理性互相結合的重要,並且逐漸了解中國的富強必須建立在民眾的主體上。國民革命成功的基點似乎即在於此。」

   王陽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他的思考模式不容易引起迴響,如果當時能想出一個點子使民眾接受他的想法,使上級單位把它運用在社會、教育等各領域。當然,這必須建築在自由、獨立的政治體制下。`

   朱熹偏重「道問學」,主張知先於行,其著作中《朱子四書章句集註》自元明以後,作為科舉考試的範本,至今教育部仍規定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對民眾而言,國家只是思想家心目中理想的國家,而非民眾所期待和支持的國家。

   再舉一例,康有為的變法運動好不好?好,他有崇高的理想—世界大同、經世濟民。為什麼變法運動無法成功?依李教授的看法「在康有為龐大的哲學架構中,民眾的感覺仍然被疏離。」

   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運動終於再第十一次成功了,這絕然不是偶然,他結合了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民主與科學。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19631105&aid=382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