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寶寶的感官發展
2013/04/23 16:07:18瀏覽2777|回應0|推薦0
探索0~1歲寶寶的感官發展(聽覺)

出生就有的能力
聽覺是寶寶最先開始啟動的感官學習之旅。聽覺好壞與否關係著著寶寶未來的語言發展,而「好的聽覺發展」,不僅可以讓寶寶有聽聲音的能力,還能聽懂聲音所代表的意義。

文/楊雅馨;採訪諮詢/臺安醫院小兒復健科主治醫師黃謙瑄、臺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副技術長許翠端
⋯⋯
聽覺發展
聽覺是人類最原始的感官知覺之一,寶寶在一出生後便有一定程度的聽覺能力,包括對聲音有反應、會試著尋找聲源等。聽覺在胎兒時期就已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尤其是在懷孕末期,胎兒對媽媽講話的聲音、外界的一些聲響已經非常敏感,寶寶甚至會覺得在媽媽子宮中所聽到的聲音,具有一種安定的力量!
因此,當寶寶哭泣、不開心時,只要媽媽放一些孕期中常聽的音樂,寶寶的情緒就能逐漸緩和!

不同階段.不同反應
1個月內:當寶寶醒時若突然聽到聲音,眼睛會自然地閉起來。
1個月後:當寶寶正在睡眠時,若突然聽到聲音,眼睛會自然張開並哭泣。
2個月左右:當寶寶正在睡眠時,若有喧鬧的聲音,眼睛會自然打開但不會哭。
3個月左右:開始發展辨識、區別聲音;例如聽到吵架聲會不安;聽到音樂會高興等,對於高頻率的聲音開始喜歡。
4個月左右:寶寶對最熟悉的聲音較有感覺,所以會去尋找聲音來源;例如媽媽在講話時,寶寶會“轉頸”去尋找。
5個月左右:若有突如其來的聲音,寶寶會趕緊去抱住照顧者(如媽媽)。
6個月左右:配合眼珠轉動及頭頸轉動更加靈活,寶寶會去尋找所有的聲音來源。
7個月左右:聽到音樂有變化時,寶寶會有明顯反應並立即去尋找。
8個月左右:寶寶會主動發出聲音,並根據聽到的他人言語而模仿發出聲音。
9個月左右:會區分聲音有無意義,例如喊他的名字,寶寶知道是在叫他。
10個月左右:寶寶會模仿叫爸爸、媽媽。
11個月左右:聽到快樂的音樂,會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
12~15個月:寶寶區分聲音的能力更加成熟了,並且會配合聲音的節奏做動作。

如何協助寶寶探索
當家長給予寶寶指令時發現寶寶沒有反應時,不妨用手拍拍寶寶的肩膀,利用其他知覺的輸入來“強化”聽覺的輸入;此外,當家長在誘導寶寶學說話的過程中,記得對寶寶不同重複的話語,如此做的目的是希望藉由這些重複性的音律,幫助寶寶將這些音記下來。因此,不只要讓寶寶多聽各種聲音,更要記得唯有不斷重複的聽力練習,才能幫助寶寶更快的學會說話!

媽媽寶寶同樂趣
遊戲齡:0~3個月
名稱:玩聲音
步驟:
一、 媽媽先和寶寶玩簡單的肢體遊戲,如搔癢並發出ㄅㄨ、ㄅㄨ、ㄉㄧ的聲音
,引起寶寶的興趣與愉悅的感覺。
二、這時候寶寶的視覺能力並不是那麼的好,所以媽媽應在距離寶寶30公分內的距離;媽媽可以對寶寶發出重複的單音,如ㄇㄚㄇㄚ等,讓寶寶看見妳的嘴唇開合。
三、 在寶寶的每一次反應下都要給予鼓勵,如說聲寶寶好棒喔,或親一下寶寶
等。
注意事項:
這階段的寶寶尚未發展很好的區辦能力,所以應給寶寶聽單純的聲音。此外,爸爸媽媽不妨「利用聲音」幫寶寶修正生活習慣,也就是說吃飯可以放吃飯的音樂,睡覺時可以放睡覺的音樂……如此將能協助寶寶做規律的生活訓練。

遊戲齡:4~6個月
名稱:聲音躲貓貓
步驟:
一、媽媽先以雙手將臉遮住,然後發出喵的一聲,再把雙手張開,已引起寶寶的好奇,試幾次後,媽媽可以跑到寶寶的右側,再發出喵的聲音,讓寶寶轉頭找音源。
二、媽媽可以變換不同的聲音,如:鑰匙碰撞聲、手搖鈴以引起寶寶的聽辨聲音興趣。
三、對於寶寶的每次表現都要給予大大的回饋喔!
注意事項:
這階段的寶寶不再躺著聽東西,寶寶開始會轉頭,還會翻身,所以寶寶會轉向他喜歡聽的聲音,放他不喜歡聽的聲音等。這階段視覺已經成熟到可以看清楚形狀,所以,爸媽不妨在嬰兒床旁掛上鈴鐺等,讓(教)寶寶主動去拍音樂,不過在這裡要提醒家長,為了避免寶寶聽力受損,在選擇鈴鐺時應避免選擇發出太大的聲響。

遊戲齡:7~9個月
名稱:動物配對遊戲
步驟:
一、媽媽可以在大賣場或地下街書攤找些能發出聲響的書籍。
二、讓寶寶自己動手操作,連結聲音與圖片,如:一按會發出「呱呱」聲音的按鈕,媽媽幫寶寶指出「青蛙」的圖卡的位置。
三、反之,媽媽指出青蛙的圖片,讓寶寶按一按「呱呱」的聲音在哪兒,讓寶寶去學習聲音與圖形配對。
四、記得哦!重點在於讓寶寶對聲音產生興趣,如果寶寶按錯媽媽也不能生氣喔!
注意事項:
7個月的寶寶開始會坐,也慢慢的學會爬行等動作,寶寶所聽到的聲音也轉變為「立體聲」,搜尋的能力也會變得比較好,寶寶除了開始學會區辨兩個類似的聲音以外。家長不妨趁這階段,讓寶寶多“接觸”外語,可以讓寶寶未來在學習語言時更順利。

遊戲齡:10~12個月
名稱:唱遊樂
步驟:
一、 媽媽輕柔的拉著寶寶的手,以簡單的兒語帶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
二、 當媽媽說「手手」,帶寶寶拍拍手:說「頭頭」時,帶寶寶摸摸頭;說「腳腳」,帶寶寶踏踏腳。
三、 重複幾次後,媽媽先拉著寶寶拍拍手,慢慢說出一個字「手」並讓寶寶接著說下一個字,以此類推。
注意事項:
這階段的寶寶已經學會用聲音、動作來回應家長的語言指令,雖然不見得每次都能答對,但是只要家長給寶寶多些時間及練習的機會、與正向鼓勵;寶寶即能在「試誤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的去發現答案,並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原文刊載於2008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網路轉載
探索0~1歲寶寶的感官發展(視覺)

最晚熟的感官功能
寶寶一出生時的視力幾近於零,剛從黑暗的子宮來到這明亮的世界,寶寶似乎有些不太習慣。他努力的張開眼,想要好好認識這世界,沒想到,這世界卻模糊的讓他看不清。到底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文/林佩蓉;採訪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樹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發展評估中心主治醫師吳貞瑩
⋯⋯
視覺發展
在懷孕的第2個月,胎兒臉部雛形就逐漸顯現,臉上有2個黑色突起物就是眼睛,但相距很遠,而在第8周左右,開始長出眼皮。這是眼部最早的發展。接著,眼皮長出後,眼睛的位置也會向鼻子靠近,大約在懷孕5個月左右,胎兒的眼皮雖然還是閉著,但視網膜已能感受到光線,若以手電筒照胎兒,他就會因刺眼而皺眉頭。約懷孕33周時,胎兒感受到光的反應就會更進一步,例如轉動眼球、對焦,甚至還會眨眼睛呢!當然也就能分辨黑暗及光明。

不同階段.不同反應
1個月內:寶寶出生時的視力模糊,大約只有0.05到0.025的視力(約為正常成人視力1.0的二十至四十分之一的視力)。但是對「光」會有反應,如同在子宮中的反應一般,光線太亮、太強時,寶寶就會把頭轉到另一邊去。
1個月後:眼位已經發展穩定,較不會有眼睛歪斜的現象。
2個月左右:約6~8周大時,寶寶的視線似乎會跟著東西移動了!視覺已經發育至可以「固視」的階段了。
3個月左右:發展至「追視」階段,兩眼能更精準跟隨移動的物體,不論移動速度的快慢。
4~7個月左右:4個月大的寶寶視力約有0.1,而且可以看出遠近的差異,而立體感也在此時快速發育,最遲必須在7個月大前發展完成。寶寶在6個月大時,就約有0.5的視力(約成人的一半)。
12~18個月:因檢測方法的不同,對於寶寶視力發展發育的時程有不同的說法。其一認為寶寶在滿1歲時,就有1.0的成人視力了。但是也有說法認為,寶寶必須發育至18~30個月大時,才能達成1.0的正常成人視力。

重要‧立體感發育
立體感只在寶寶大約3~7個月大時發育完成,若是錯失這段立體感發育時期而沒有發育的寶寶,便可能產生先天性內斜視等問題,日後就很難再有立體感的發育,必須依賴矯正治療。
如何協助寶寶探索
新生寶寶大約只能看到眼前18~25公分距離的物品;而且在視覺發展的初期,他們只會對黑白分明的畫面特別感興趣!但是因為視覺焦距發育尚未完全,寶寶只能看到模糊不清的影像。因此,家長可以讓寶寶看黑白格子的物品或是玩具,並且慢慢的將玩具從左邊移到右邊,每次活動約20~30秒,可增進寶寶的視覺刺激。

媽媽寶寶同樂趣
遊戲齡:0~3個月
名稱:你在看我嗎?
步驟:
一、寶寶雖然視力模糊,但是對人臉卻特別感興趣,爸媽可以試著在距離寶寶眼睛30公分以內,靜靜的注視著他的臉。
二、注視寶寶時,記得不要發出聲音;也不要用手去逗弄寶寶。
三、觀察寶寶是否也有盯著你的臉看,接著,可以輕輕左右搖動身體,看寶寶的眼珠是否有跟著轉動。
注意事項:
無論爸媽的身高多高,對寶寶來說,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們往往容易忽略這點,因此最常出現的景象是爸媽臉朝下的對著躺在嬰兒床中的寶寶說話。爸媽可以試著蹲下來,讓自己的視線與寶寶平行。這麼一來,爸媽也可以了解,從寶寶眼中看到的世界是如何,因此建議爸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側躺,靜靜地看著他,再輕柔的與他對話,以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遊戲齡:4~6個月
名稱:遮眼遊戲
步驟:
一、爸媽先拿玩具吸引寶寶的注視(固視)。
二、趁他不注意時,遮住一隻眼睛,正常的寶寶會感覺到東西變得沒有立體感(用雙眼看才有立體感)。
三、一次遮一隻眼睛即可,下一次玩時再換另一眼。
注意事項:
爸媽應觀察寶寶可以持續用某一眼玩嗎?若「可以」的話,表示該眼的視力不會太差;遮一眼時寶寶有感覺嗎?若一點感覺都沒有,可能玩得太專心,但也可能是視力很差,遮不遮寶寶都感覺不到;遮住寶寶單眼的那一瞬間,另一眼有沒有移動?如果有,便可能有斜視的問題。另外,要注意的是,若寶寶的左眼總是能被遮住,但右眼卻是連遮一下都不行,就有可能是左眼視力有問題。若經常這樣,則必須至眼科檢查。


遊戲齡:7~9個月
名稱:球球向前衝
步驟:
一、請爸媽先準備好1袋彩色塑膠球以及1個紙袋。
二、現階段的寶寶應該已經可以自己穩穩的坐著,爸媽可和寶寶一起坐著比賽滾球,把塑膠彩球都滾進紙袋中。
三、當寶寶將球滾進袋中,爸媽一定要記得給寶寶掌聲鼓勵喔!
注意事項:
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寶寶手眼協調的能力,同時爸媽可以觀察寶寶雙眼是否跟著彩球移動,也可以依照年齡的增長,更換紙袋的大小及遠近。年紀小時,先從近距離、大紙袋開始挑戰,當紙袋開口愈來愈小、距離愈來愈遠,難度增加,也能激勵寶寶喔!

遊戲齡:10~12個月
名稱:光點追追追
步驟:
一、先將室內光線變暗,準備一個小手電筒。
二、用手電筒照在地上,讓已經會爬行的寶寶試著去觸摸光源。
三、寶寶會好奇的去觸摸光亮處,爸媽可以移動光源,讓寶寶追著。
注意事項:
藉由這個遊戲,不僅可以讓寶寶提高視覺注意力,也可藉由爬行來訓練其肌肉發展。當寶寶大一點學會走路後,也可以在牆面上進行遊戲,隨著寶寶的成長,可以增加遊戲複雜、困難度,例如:增加光源數或是移動的速度變快等。

~原文刊載於2008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網路轉載
探索0~1歲寶寶的感官發展(嗅覺&味覺)

相互相依.息息相關
營養專家提出—良好均衡的飲食攝取,寶寶不但不會有營養不均衡的情況,更不會造成偏食的問題,如此方能確保寶寶更健康的成長。然而,想要養成寶寶不偏食的習慣,那麼促進寶寶嗅覺與味覺良好的發展是重要的關鍵。

⋯⋯ 文/楊雅馨;採訪諮詢/臺安醫院小兒復健科主治醫師黃謙瑄;臺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副技術長許翠端

嗅覺與味覺發展
當寶寶零歲時,嗅覺及味覺感官已經開始發育,但是寶寶對於味道的認知幾乎是零,因此,需要藉由大人“不斷重複”的告訴寶寶,讓寶寶將各種味道和名稱聯想一起。
如:媽媽幫寶寶洗澡時,可以和寶寶說:「寶貝要洗香香囉!」讓寶寶知道如此乾淨愉悅的味道叫做「香」;又或著餵寶寶喝果汁時,可以說:「果汁,甜甜唷!」……時間久了,寶寶自然就會將味道和認知連接在一起囉!
至於,嗅覺與味覺發展是如何發展?黃謙瑄醫師說:「嬰幼兒味覺及嗅覺發展情形並無太大差異。」在嗅覺方面,初生嬰兒即能分辨一些食物的氣味,也能搜尋氣味的來源,對難聞、討厭的氣味會將頭轉開。
在味覺發展上,根據研究發現,初生嬰兒能分辨甜、酸、苦的味道,然而對鹹較沒有反應,而4個月大的嬰兒可開始發展出辨識鹹味的能力,並有明顯偏愛鹹味的情形出現。

密不可分的關係
嗅覺與味覺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事實上有75%的味覺會受到嗅覺的影響,所以一旦重感冒鼻塞時,由於聞不出食物的香味,當然也就降低對「吃」的欲望。
嗅覺與味覺過度敏感或遲鈍,都會干擾寶寶的飲食習慣與營養攝取;當父母發現寶寶有挑食的問題,不見得寶寶不喜歡此食物的味道,有時還得考慮食物質地的問題。

如何協助寶寶探索
當寶寶在接觸新的氣味、味道時,由於他們之前都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對他們來說,不知何謂香或臭、甜或酸,家長如能提供相關的感覺刺激時,能搭配口語介紹,寶寶自然會配合他所聽到的聲音及嗅覺、味覺經驗,隨著經驗的累積及認知能力進展,學會辨認味道及其代表的意涵。
此外,當寶寶的飲食進入副食品階段之後,便是寶寶的味蕾大體驗的時候了!臺安診所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副技術長許翠端,在此提醒家長可別一下子給寶寶太多的選擇,家長才能藉由觀察寶寶的排便和吃的量,來判斷寶寶是否喜歡這項副食品,以及觀察寶寶的腸胃是否能接受此項副食品。
最好的方式是同一種食材,讓寶寶先嘗試約3~5天,如果寶寶吃得不錯,排便也正常,家長便可以再換下一種食材。


媽媽寶寶同樂趣
遊戲齡:0~3個月
名稱:聞香大師
步驟:
一、媽媽可以利用底片合類裝天然的香料,如:檸檬皮、桂花、芹菜、大蒜等,.再以蓋子蓋上,然後在上面搓幾個洞,自製聞香瓶。
二、再讓寶寶聞香氣,並觀察寶寶的表情。
注意事項:
這時候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展成熟,所以在味覺的部分並不建議給予寶寶太多的刺激;不過,在嗅覺的部分可以每週讓寶寶試不同的味道,但要注意的是家長在給寶寶聞香時,盡量選擇天然的味道,避免人工合成。

遊戲齡:4~6個月
名稱:嚐鮮趣
步驟:
一、媽媽可以將炸雞(或雞塊)去皮,將肉撥成絲,汆過熱水後,將多餘的油與鹽分沖掉,用廚房紙巾吸乾。
二、丟一絲雞肉在寶寶嘴內,讓寶寶嘗試雞肉的味道與性質
注意事項:
媽媽在餵寶寶吃副食品時,不妨先讓寶寶聞一聞後,再餵給寶寶吃,如此寶寶才會對嗅覺及味覺做比較好的連結。在給予寶寶新的食品時,應讓寶寶先嘗試約3~5天,如果寶寶吃得不錯,排便也正常,家長便可以再換下一種食材。

遊戲齡:7~9個月
名稱:咬咬樂
步驟:
一、將蘋果削皮、切細長條塊。
二、讓寶寶握住蘋果條,讓寶寶練習咀嚼。
注意事項:
這時期的寶寶發牙發的很厲害,也會伸手去抓想要的食物,只不過這時候寶寶「手眼協調」發展功能還不好,所以寶寶會吃的滿嘴都是,雖然如此,但父母也不要忘了唯有不斷的讓寶寶練習,才有進步的機會。

遊戲齡:10~12個月
名稱:猜猜樂
步驟:
一、將不同形狀的水果(如:香蕉、蘋果、橘子、葫蘿蔔),丟入一個布袋內。
二、當媽媽說「橘子」,讓寶寶去布袋尋找橘子。
三、如果寶寶正好拿到橘子,可以對寶寶說:「寶寶,你好棒喔!」;如果拿錯了也沒關係喔!
注意事項:
這階段的寶寶開始可以對東西做適當的連結反應,也就是說知道什麼是車子、椅子等,雖然如此,不過家長在和寶寶互動時,發現寶寶沒有說對答案時,家長也不用過於失望,因為這階段「對」或「不對」,對寶寶而言,沒有太大的意義可言,重點在於父母給寶寶更多的訊息(知識)。

~原文刊載於2008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網路轉載
感覺統合3部曲
【環境感覺輸入→神經系統組織→適當行為反應】
感覺統合的三大主要系統
觸覺系統—判斷外界刺激是否有害
觸覺是最基本、影響力最大的系統之一。「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除了幫助我們分辨「主動」接觸到的物品,也能幫助我們感受「被動」接收到的外來刺激,因此可以讓寶寶避開或抵抗危險,黃謙瑄醫師表示—觸覺對寶寶心理社會化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 寶寶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父母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以促進寶寶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也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

前庭覺—讓身體保持平衡
「它」能使寶寶去感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及身體各種形式的移動及運動。而前庭覺是指藉由位於內耳的前庭接受器,提供身體「重力」與「空間」的感覺訊息,以便讓我們的身體不論是否處在移動的環境中,都能維持平衡的狀態。
前庭覺與眼外肌也有密切的關連喔!所以對於寶寶「視覺—動作」的協調,也有很大的幫助;前庭系統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即是對肌肉張力的影響,它能使寶寶發展出正常的肌肉張力(尤其是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維持姿勢、產生動作及發展出正確的身體空間概念。
此外,它還會告訴我們個體在環境中的空間關係,使人在身體與情緒上有安全感,當然也有助於寶寶的心理發展。

本體覺—建立自我身體形象概念
本體覺指的是運用及整合來自肌肉、關節、骨骼等較為深層組織的感覺,可以幫助人感覺來自身體的各種訊息,告訴大腦目前身體所處的姿勢型態與生理狀況。
「它」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情緒的正常化,另外,本體感覺會影響個體視覺、知覺及身體空間概念的發展,進而影響個體計畫活動的能力。同時,因為本體覺本身還有「抑制性作用」,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有阻力本體覺活動,使活動量太高的寶寶安靜下來。

寶寶成長.仰賴父母多用心
感覺訊息的整合,是成效「好」與「不好」的差別,而不是「有」與「沒有」的差異。黃謙瑄醫師嚴肅說道—沒有人能夠絕對擁有完美的感覺統合能力,當然也就不會有人完全沒有這些能力;因此,做父母如何去發現寶寶統合成效不彰,是一門相當重要的學問。
黃謙瑄醫師進一步提醒家長,其實觀察孩子是否有感覺統合問題並不難,健康的寶寶除了肚子餓了、尿布濕了或生病不舒服時會哭鬧外,其餘時間應該都能快樂和家人相處,如果寶寶常常在操作日常生活活動(如:換尿布、吃飯等)或甚至沒有任何理由就哭鬧,晚上非得爸媽抱著搖晃才肯入睡,那麼就要觀察寶寶的感覺系統發展,甚至請教專業人士協助
尤其,寶寶成長有其黃金關鍵期,家長千萬不要有「寶寶年紀小,過一陣子長大就好的觀念」,因為唯有適時、適切給予寶寶需要的支援,才能幫助寶寶未來的成長路程走的更順利。

正視寶寶的神經發展
老一輩人說:「大雞晚啼,免操煩。」年輕人則說:「怎麼和別人家的寶寶不太一樣,會不會哪裡有問題。」專家學者則是大聲疾呼—「千萬別錯過寶寶的成長關鍵期。」

文/楊雅馨;採訪諮詢/臺安醫院小兒復健科主治醫師黃謙
~詳細原文刊載於2008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何時能寶寶手語
通常在一歲左右可以學會十個寶寶手語,一歲半以前就可以進步到四十個,而這還不包括雖然寶寶自己不會用但卻能夠理解的。當寶寶已經學會坐,看到有興趣的東西就會伸手去抓,嘴巴並配合發出聲音時,表示寶寶對周圍的人事物已經開始產生很大的興趣。這時爸媽不妨就可以試著寶寶寶手語,不過每位寶寶的情況並不相同,所以研究人員通常建議最好在滿6~9個月大時再開始,因為這時寶寶已經具備了手語所需要的身體運動機能。

寶寶手語的4好處
1.減少寶寶和父母的挫折感:
⋯⋯ 因為溝通的錯誤率減少了,寶寶可以順利表達自己的需要,而大人也可以明白寶寶的意思,這讓寶寶和爸媽都省去了誤會造成的挫折。

2.明確了解寶寶的需求:
寶寶的需求大都很原始,但爸媽只能去猜不會說話的寶寶哭的原因,究竟是尿布濕了不舒服,還是肚子餓了,或是受傷了?如果寶寶學會手語就可以和爸媽無障礙的溝通,爸媽可以給予最確實的幫助。

3.加深親子相處融洽度:
寶寶因為不會說話,很多需求只能用哭的方式來引起爸媽的注意,雖然爸媽都很疼愛孩子,但是吵鬧不休的小孩真的會讓爸媽很困擾!有些爸媽甚至誤會了孩子哭鬧的原因而動手打他,這會讓孩子覺得很無助!所以使用寶寶手語可以協助爸媽明白寶寶的需要,而寶寶無須哭鬧就可以讓爸媽明白需求,有助雙方的感情合諧。

4.寶寶學語言更快:
在教導寶寶手語時,媽媽一定會邊說邊寶,無形中也可以激發寶寶對語言溝通的興趣,而用身體來輔助記憶將記的更深刻,有助於學習的效果!

寶寶手語的5要領
1.邊說話邊寶:
在說話時表情柔和、面帶微笑,專注的看著寶寶雙眼,重複寶寶手語的動作。也許剛開始寶寶並不明白妳在做什麼,但是熟悉之後就會跟著一起做,並且也會逐漸明白妳的意思。

2.不斷重複:
要不斷的跟寶寶重複寶寶才能明白手語的意思,並跟著運用,所以在平時說話的時候,就必須附帶寶寶手語的動作。在寶寶學會幾個常用的手語後,寶寶手語的教學就會變得比較輕鬆,所以媽媽一開始要很有耐心!

3.稱讚寶寶:
當寶寶學會第一個手語動作時就要好好的稱讚他,可以促使他更積極的學習,但是如果寶寶做的手勢和妳寶的稍有不同也不要灰心,因為寶寶手部的機能不似成人靈活,只要能了解寶寶動作的意思就應該加以稱讚。

4.全家一起學:
當寶寶學會手語並能和媽媽以外的人溝通將使他更有自信,這就像我們在學習外語的時候,能和外國人溝通,我們也會有成就感是一樣的道理;此外,這樣也可以更加緊密的聯繫家族間的情感。

5.不要輕易放棄:
在剛開始寶寶寶手語的時候,媽媽可能會遇到很多挫折,也許是寶寶學得很慢,或是遭到家人的質疑,請媽媽堅持下去不要放棄,學習需要時間,妳一定能看到效果!

文/楊文玉;採訪對象/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張學岭;參考資料/《用手和寶寶說話》.《嬰兒會說話:如何在寶寶會說話前與他交談》
~詳細原文刊載於2005年1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8個月大嬰兒—開發智能遊戲
讓嬰兒從出生那一天起,給他充分的刺激與良好的學習誘因,是父母的責任。媽媽要給予寶寶足夠的刺激,讓其腦部的神經迴路得以打開,智力才能逐漸發展。而人腦則是產生各種心理現象的重要器官,包括了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興趣、性格……等。所以要培育傑出優秀的人才,請擅用智能開發,除了能開發小孩的智能外,還要培育他樂觀進取的態度、契而不捨的毅力、專注的精神,及善良、真誠、寬容等的良好人格。

寶寶從5個半月起,經常用眼睛、耳朵、雙腳、手腕和身體接觸外界,週遭世界對他而言,更加寬闊而具吸引力。不過這個階段的寶寶,記憶能力還不夠發達,所以對各項學習活動要反覆練習,透過遊戲增加他的短暫記憶、專注力及思考能力。父母應經常逗引寶寶,多和他互動,他的智能開發就在你的關懷中茁壯成長。

⋯⋯ 一、你藏他找
讓寶寶玩各種不同類型的「躲貓貓」的遊戲,可以培養孩子懂得去期待事物發生的能力,提供重覆的刺激,也能有效增加對事物的短暫記憶,而短暫記憶是發展長期記憶重要的基礎。在玩「躲貓貓」或「藏東西」的遊戲的過程中,訓練寶寶記憶媽媽沒蒙上手帕時在哪裡,不見了要如何去找;東西被藏起來了,只要知道在哪裡就能找到。這正是可以訓練寶寶記憶、觀察、思考、等待、探索、語言學習…等能力很好的遊戲。
遊戲方法:
1.可重覆玩前幾個月的「躲貓貓」遊戲,用手帕蒙住自己或寶寶的臉,讓他掀開手帕;或將玩具藏於身後、棉被中露出一小部份讓他去找,遊戲中別忘了要一直和寶寶說話喔。
2.把手帕當著寶寶的面蓋在玩具上,看看寶寶會不會動手去掀開。如果寶寶不會去掀,可換條透明的手巾,因為寶寶還認為「看不見就是不存在了」,看見了自然會去拿。引導寶寶去觀察、探索,短暫記住眼前的事物,如果他辦到了,給他愛的擁抱或讚美,這不但可促進親子心靈的契合,更可讓寶寶感受到被愛的感覺,這種滿足感正是激發他學習新事務的原動力。

二、學會「不行」,懂得「坦然面對」
寶寶自5個月大左右就看懂大人的表情,知道大人是生氣還是高興。這個月他更進步了,能理解大人簡單的詞彙而抑制自己的行動,約束自己的行為,此時應教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據專家研究在遊戲中或生活當中,同時教他學會等待某事務的發生,習慣了等待,學習等待後就會有愉快的結果,自然就學會遵守規定而學會耐心對待。

1.當寶寶想去做不適當的行為時要制止他,如果做倒你的要求時要讚美他。例如寶寶想去摸插座或碰觸燒燙的水時,要撥開他的手,嚴肅地告訴他「不行!」讓他知道這是不可以做的事。這時媽媽的表情不可微笑,否則寶寶不知道你生氣了。重覆教幾次後,如果他看到這些物品不再去摸了,記得要親親他、摸摸他的頭鼓勵他說:「你好棒,真的不去做….」,及早教他遵守家規是很有必要的。

2.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希望寶寶遵守,但他又不容易做到的,這就需要你教他學會約束自己的慾望,而應該學會去「坦然面對」,而且要趁早教比較好,等他長大了就不容易做到了。例如:抑制不想收拾玩具的情緒,學會玩具要好好收拾;沒到看電視時間,要抑制想看電視的慾望,學會遵守規律及等待。一開始時,寶寶可能會任性哭鬧,媽媽要堅持原則,等他感受到因為做對了而被讚美的愉快經驗時,自然就學會了「坦然面對」。

三、扔東西
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有許多行為看似不好,其實是正常現象。例如這個時期的寶寶喜歡把手裡的東西反覆扔到地上,還樂此不疲。在反覆的過程中,其實他就在認識許多新事物,也是一種學習,所以媽媽不要阻止他,應趁機給他更多的刺激,教他認識更多的事物。
方法:準備一些重量、質感不同的玩具,例如積木、羽毛、紙片、耐摔的小玩具、小塑膠碗等,讓寶寶把玩,在寶寶的床下或他經常出入的地方放一個大籃子,逗引他把手中的玩具往籃子裡扔。扔完後,媽媽將物品集中籃內,再一一取出並介紹物品的名稱和用途。一開始寶寶可能扔的不準,媽媽要抓著他的手教他對準。
這項活動可訓練寶寶的注意力、模仿力和掌握空間方向的能力,也能讓他累積對事物特徵的經驗,例如積木會重重落地,羽毛會在空中飄再緩緩落地等。

四、獨自玩耍
專心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儘可能不要去打斷遊戲中寶寶的專注情緒,讓他長時間獨自專注於一種遊戲或一個玩具中,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可以培養他的專注力及思考能力。
方法:拿日常隨手可得的東西,如杯子、鍋蓋、木槌、湯匙等,讓他摸一摸、敲一敲,把玩把玩,甚至放倒嘴裡嚐一嚐也可以。一次只給少樣玩具或拿些乾淨的廢紙讓他撕扯著玩,紙張可多樣,由薄到稍厚,由大到小,寶寶只要拿到紙就會撕得精光,玩得十分開心。撕紙遊戲不但可鍛鍊他的小肌肉群,還可培養他思考遊戲意義的能力,及享受獨自玩耍的樂趣。

圖/文: 網路傾聽美妙的音符】
嬰兒對聲音的偏好
  適當的聽覺刺激會促進孩子在情感上與人的溝通及語言方面的發展,並培養孩子積極地樂于接受外界事物的態度。所以,父母從嬰兒出生之後,一方面要經常反複地給孩子說些簡單上口的童謠,唱好聽悅耳的歌曲,說充滿愛的話語,另一方面也要觀察嬰兒聽到聲音之後的各種反應與身心狀態,這對孩子的聽覺、情緒、動作等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好處。反之,過分吵鬧、尖銳、刺激或不愉快的聲音會讓嬰兒受到驚嚇,他們的大腦聽覺系統會排斥這些聲音,這對大腦發育極爲不利。

【爲寶寶提供適宜的聽覺刺激】
⋯⋯ ★1~3個月時
 聽音樂:方法是媽媽在哄寶寶吃奶,或者寶寶躺在床上清醒安靜時,或者懷抱寶寶哄他高興時,播放一段旋律優美、舒緩的樂曲,最好是胎教時播放的音樂,這可以訓練孩子的聽覺、樂感與注意力。

說悄悄話:寶寶睡醒之後母親用溫柔緩慢的音調對寶寶說一些悄悄話,每天2~3次,每次2~3分鍾,給寶寶提供聽覺刺激,並促進親子交流。

 搖鈴铛:在他頭部兩側搖鈴铛,節奏要快慢適中,音量也要大小適宜,觀察他對鈴聲的反應,通過此種方法可以檢驗孩子的聽力,發展聽覺。

★4~6個月時
 唱念兒歌:寶寶這個階段特別喜歡節奏明快的兒歌,雖然他不懂其中的意思,但他喜歡兒歌中有韻律的聲音和歡快的節奏,每天至少唱念1~2首,每首兒歌至少唱念3~4次

 追尋聲源:媽媽在嬰兒房間裏某個地方將玩具(鈴铛、拔浪鼓、口琴等等)弄出聲響,使之發出各種悅耳的聲音,觀察孩子視線是否會轉移到有聲響的地方,每天2~3次。

★7~9個月時
 叫小名:媽媽用幾種語調叫孩子的名字和其他人的名字,觀察他是否在叫到名字時能夠轉過頭來,既培養他的聽力,又訓練孩子對語言的反應。

 玩“指揮家”遊戲:選擇一首鼓點鮮明、旋律感分明的音樂播放,然後媽媽從背後抓住他的手臂,合著音樂的節奏拍手,並隨著旋律,變化手臂動作的幅度,培養寶寶配合音樂節奏的能力。

★10~12個月時
 寶寶長到10個月之後,媽媽每天給孩子唱一首簡單、輕快、抒情的兒歌,用清晰而舒緩的語調給他講故事,,同一故事要反複地講幾遍;看一些構圖簡單、色彩鮮豔、故事情節單一、內容有趣的嬰兒畫冊。

圖/文: 網路
學步兒父母的5個正向思考
2009-07 親子天下特刊 作者:張瀞文

學步兒「難纏」, 是因為身心面臨了重大的發展。了解孩子的發展特質,你就不會期待兩歲的孩子願意分享、三歲的孩子控制脾氣。
人類的發展並不是像小豬變大豬、小牛變大牛這樣的「連續發展」;比較像是毛毛蟲變蝴蝶、蝌蚪變青蛙這樣的「階段發展」。學步期是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就像兒童轉為成人必須經歷青少年期一樣,是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
⋯⋯
了解孩子的發展特質,你就不會期待兩歲的孩子願意分享、三歲的孩子控制脾氣。減少不切實際的期待,可以過著挫折比較少的日子。

5個正向思考
1. 孩子的反抗不是難搞。
他正嘗試挑戰、碰撞心中權威的大人世界。是很勇敢、具實驗精神的小孩。

2. 孩子說謊不是不誠實。
孩子會說謊,表示他開始認識到自己的心智與他人不同,發展往前進了一大步。而且學步兒的欺騙通常不是惡意,只是為逃避處罰,父母不必太快落入道德判斷。

3. 一直問「為什麼」,其實不煩人。
喜歡問為什麼,是因為孩子開始認知因果關係。這個有趣的發現,讓他想知道更多。不過有時排山倒海的問題不完全是因為好奇,而是想引起注意。父母偶爾可以反問:「你覺得是為什麼呢?」幫助他自己思考。

4. 孩子太黏人了,不是不夠獨立。
學習獨立是個漫長的過程,每個孩子的軌跡不同。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副教授謝孟岑說,孩子會「黏」照顧者,孩子喜歡和你在一起。

5. 容易發怒,不是挫折容忍度太低。
三之三文教機構執行長葛惠認為,孩子無法完成工作感到挫折,表示他在乎,父母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幫助他完成工作、面對挫折。如果孩子什麼事都不在乎,一點挫折感也沒有,也是挺讓人傷腦筋的!
~轉載
美國幼稚園給爸爸媽媽的19點備忘錄!
  【有小孩的~要看一下嚕^o^】
1.別溺愛我。我很清楚的知道,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 我只是在試探妳。
2.別害怕對我保持公正的態度。它反倒讓我有安全感。
3.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來分辨它。

⋯⋯ 4.別讓我覺得我比實際的我還要渺小。它只會讓我愚蠢的裝出超出我實際年齡的傻模樣。

5.如果能夠,請別在人前糾正我的錯誤。你私下的提醒,會讓我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行為。

6.別讓我覺得我犯的錯誤是一種罪。它會降低我的人生價值觀。

7.當我說「我恨你」的時候別太沮喪。我恨的絕不是你,而是那降生在我身上的壓力。

8.別過度的保護我,怕我無法接受一些「後果」。有的時候,我需要經由痛苦的方式來學習。

9.別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時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

10.別嘮叨不休,否則有時候我會裝聾作啞。


11.別在倉促或無意中做下允諾。請記住,當你不能信守諾言時,我會是多麼的難過。

12.別忘了我還不能把事情解釋的很清楚,雖然有時候我看起來是有能力的。這也是為什麼我不能事事正確無誤的緣故。

13. 別太指望我的誠實,我很容易因為害怕而撒謊。

14.請別在管教原則上前後不連貫、不持續。它會使我疑惑,而對你失去了信任。

15.當我問問題的時候,別敷衍我或拒絕我。否則你會發現我終將停止對你發問,而向它處尋求答案。

16.別告訴我說,我的害怕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試著去了解,便會發現它對我是多麼的真實。

17.別暗示或讓我感覺到你是完美、無懈可擊的。當我發現你並非如此的時候,對我將是一項多麼大的打擊。

18.別認為向我道歉是沒有尊嚴的事。一個誠實的道歉,會讓我對你更接近,對你感覺更溫暖。

19.別忘記我最愛做實驗。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918475101&aid=7535141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7 08:59 【udn】 這有其他產品!塑膠 寶寶 彩色 嬰兒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