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平靜心氣
2014/11/24 00:28:58瀏覽262|回應0|推薦0

李品蓁的相片。

蓮師親授伊喜措嘉:《空行法教》之甚深教言問答錄——

從輪迴中解脫的方法 蓮師親授伊喜措嘉:《空行法教》之甚深教言問答錄——

從輪迴中解脫的方法  

蓮師說:當修持佛法時,有從輪迴中解脫的方法。

佛母問:我們該怎麼做?

上師說:若你想生起殊勝的虔誠心,要觀察上師的外、內美德。

若你想和每個人和睦相處,不要在利他的努力上躊躇不前。

若你想了悟上師之心,將他的口訣付諸實修。

若你想儘速證得成就,從不失去對三昧耶的持守。

若你想脫離生、老、病、死的四種洪流,要不斷地堅定在無生的總基(注)上。

若你想在修行上毫無障礙,要將世俗的分心拋諸腦後。

若你想不費力地成就利他,要以慈無量、悲無量的菩提心來修心。

若你懼怕在下一生落入下三道,就要在此生中捨棄十惡。

若你想在此生和來生獲得快樂,就要努力行十善。

若你想專心在佛法上,在磨折和悲慘時更要百折不撓地修行。

若你想遠離輪迴,在自心中尋找無上的正覺。

若你想證得三身的佛果,努力積聚兩種資糧。

若你能如此修行,將會獲得快樂。不將心轉離輪迴的人,是不會快樂的。

(註釋):在此,「總基」(kun gzhi,阿賴耶識)是法身的同義詞。

蓮師說:當修持佛法時,有從輪迴中解脫的方法。

⋯⋯

佛母問:我們該怎麼做?

上師說:若你想生起殊勝的虔誠心,要觀察上師的外、內美德。

若你想和每個人和睦相處,不要在利他的努力上躊躇不前。

若你想了悟上師之心,將他的口訣付諸實修。

若你想儘速證得成就,從不失去對三昧耶的持守。

若你想脫離生、老、病、死的四種洪流,要不斷地堅定在無生的總基(注)上。

若你想在修行上毫無障礙,要將世俗的分心拋諸腦後。

若你想不費力地成就利他,要以慈無量、悲無量的菩提心來修心。

若你懼怕在下一生落入下三道,就要在此生中捨棄十惡。

若你想在此生和來生獲得快樂,就要努力行十善。

若你想專心在佛法上,在磨折和悲慘時更要百折不撓地修行。

若你想遠離輪迴,在自心中尋找無上的正覺。

若你想證得三身的佛果,努力積聚兩種資糧。

若你能如此修行,將會獲得快樂。不將心轉離輪迴的人,是不會快樂的。

(註釋):在此,「總基」(kun gzhi,阿賴耶識)是法身的同義詞

西藏生死書
第十四章臨終学习

在死亡的時候,有两件事非常重要:我们一生做了那些事,我们在当時处於什麽心境。即使累積了許多恶业,但如果在死亡時,確能改变心境,还是可以決定性地影响我们的未來,並轉化我们的业,因为死亡那一刻是淨化业力非常強而有力的時机。

⋯⋯

儲藏在我们凡夫心中基礎地的一切习气,隨時都可以受任何影响而活躍起來,少許的刺激就可以带出我们的本能,习慣性的反应,特別死亡那一刻,這就是我们今天探討的臨終学习。

我们学佛就是斷五毒,這五毒就是我们的业識成慣性,也可說本能潜在的意識,這都是过去世累積了不知多少坏习慣所养成,如果业識不斷在我们臨終本能就会起識性无明,這一无明而起放不下就是不清凈,這慣性的一念可能又落入六道!

在过去我一直都認为吃素守戒才是真的学佛,其实這些都是表相形式化,你内心没有真正改变没做到「心戒」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如果做到「心戒」吃不吃素,守不守戒跟本不需要,我们凡人就是因犯戒太重所以才有去守,但你守表相戒,心却不守,你這个識就是斷不了,這一念永遠无法清淨,就無法了脱生死!

所以在自然中陰中,我们为何要学佛法,就是为了修这一念而了脱生死,坦白說後学真的体会到我這一生就是希望能修到這样的境界!

我整理我内心所有的一切,貪能放下吗,這个我们隨時檢視其心,当你还有「不捨」這一念,就不对头了,要趕快調整,要調整到有可能散尽家財(意思是要在生前做好分配的準备,不要留給後代子孫產生紛爭,你在臨終的中陰身被子孫的爭执而放不下,這一放不下的一念,你又到六道去了),如果我在有生之年欠人的錢財或人情也要赶快还,没还下輩子照样要來还!而且要利息

嗔心一起就是火燒功德林,這个嗔心我之前很大,但透过不斷的反省,他的次数就会越來越少,以前說不得碰不得,稍为別人批評一下或碰一下就跳起來,現在這兩年真正学佛开始从内心反省内化,开始在轉念,而這一念就是在改变你的命運!
男人嗔心太重都是到阿修羅,所以男阿修羅脾气很大又很醜陋,阿修羅又分地叉及巡邏叉!阿修羅也是天道,也要有很大的福报才可入阿修羅!

癡心是起无明烦恼,对愛情癡情,对儿女癡情,对父母癡情,对物癡迷,例如喜欢車,喜欢古懂,喜欢某一事物而得不到而起無明烦恼,己到了執於非他不行的程度,就是放不下,女的阿修羅非常美丽但癡心太重!

我慢就是贡高自大,我们檢視自己的心,有没有這样,我也有而且也很重,我經常因过去的一些經驗而產生自以为是,現在想來在我们身边稍有一些学問或学有专長的就自以为是,他所說的就是对的,是真理,别人反驳他,就开始惡言相向,所以我们要檢視自己的心,是否有己有這样的心里!如有可以自我慢慢調整!

疑心生暗鬼,我们对人的怀疑也產生无明的烦恼,疑老公外遇养小三,疑老婆有外遇,疑這人A錢,疑這人害我,疑東疑西而起心魔!如果真的有我们該怎办,這是你我的功課,答案只有自己的標準!

這一章臨学习是要我们在臨終時要把握住這一念,這一念就是放下,没有任何扦卦非常安詳融入到佛的淨土中,這一念是了脱生死的关鍵,縱然一生学佛精进之人,如果你没把握住這一念!那你在学佛过程都是在表相做形式化,没有真正的开悟,臨終這一刻做为家人不要悲伤,而是要安慰祝福他往生极樂世界佛國淨土!

這是西藏生死書第

如何平靜心氣❁❁【止語是什麼意思?】❁❁

01. 修行人,你看很多修行功夫得力,他用什麼方法?止語。

02. 止語是什麼?不議,不說。不說了,到最後妄念就少,爲什麼?他不說話。

03. 進唸佛堂統統止語,只有一句佛號,不可以說任何話,也不要跟任何人打招呼,這是規矩。

04. 你念你的佛,什麼人都不打招呼,這不是沒有禮貌,這是真正尊重,真正如法。

05. 止語可以讓自己心清淨,爲什麼?你不跟別人說話,人家不跟你說話,心就慢慢定下來了。

06. 唸佛堂裏不但要止語,進去之後,要萬緣放下,一心專念。

07. 進唸佛堂,不但是一句閒話不說,一個雜念都不生,他心怎麼會不清淨? 

08. 止語,不說話,見人問個訊,合掌問個訊,一句話沒有,心容易定。

09. 既然進唸佛堂身心世界放下了,還有什麼事情?沒事了。

10. 離開唸佛堂之後,在道場裏面,不是重要的事情,儘可能少說話,這個重要。

11. 不該說的決定不說,該說的最好也不說,一句彌陀唸到底。

12. 止語,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功夫會得力;如果雜心閒話,肯定把你的功夫破壞掉。唸佛功夫能不能成就,祕訣就在此。

13. 我們真正想做克己的功夫,從哪裏下手?從不打妄想做起,從不說話做起。

14. 多說一句話不如少說一句話,少說一句話不如不說話。

15. 佛家修行講求止語。你看唸佛堂 “ 止語 ”,禪堂 “ 止語 ”,講堂雖然不掛 “ 止語 ” 牌子,也是以儘量不說話爲妙。

16. 古德教給我們,“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這是《 西方確指 》覺明妙行菩薩說的。

17. 十方一切諸佛讚歎的唸佛堂,是什麼樣的唸佛堂?裏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所有一切大衆在一起共修的,都沒有一個雜念。

18. 進唸佛堂,堂主常講 “ 放下身心世界 ”,你還有事,你還沒有放下,你怎麼能得 “ 一心 ”、你怎麼能得 “ 功夫成片 ”?

19. 現在唸佛,說老實話,在一般唸佛堂不能成就。爲什麼?你的六根會受外面境界影響,你會看這個人不如法,那個人你看到不舒服,你心是浮動的,你心不是定的。

20. 淨宗道場如果真正要想成就,最重要的是 “ 止語 ”,不說話。讓你在唸佛堂,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唸的是阿彌陀佛,拜的是阿彌陀佛,心裏面想的是阿彌陀佛,這很容易成就。

21. 我們在古晉建個唸佛堂,你到那裏去報到,發一個牌子給你,“ 止語 ”,下面寫上你的名字。

22. 你在這裏住一個月,一個月不說話,住一年,一年不說話,不跟任何人說話。

23. 這個道場沒有電話,沒有傳真,沒有報紙,也沒有電視,什麼都沒有,每天就是唸佛。

24. 你在這裏住一段時期,你心地清淨,外緣全部隔絕,你真正發心想唸佛,這是我們幫助你成就的一個增上緣。

25. 人只要不說話,他就不會起心動念,妄想就減少,道心就增長。

26. “ 止語 ” 那個牌子是一道靈符,果然能夠守住,了不起。爲什麼?一、兩個月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說,心就清淨了,這入定了。

27. 定生慧,小定生小智慧,大定生大智慧,定本身是福,福德,這是福慧雙修。

28. 古人怕自己懶惰懈怠,所以大家在一塊兒修行,彼此互相勉勵;看到別人唸佛,自己不念不好意思,共修的意義在此地。

29. 古時候因緣不錯,現在因緣不好了。

30. 現在共修人多,嘰嘰喳喳的,張家長、李家短,修的是六道輪迴,不是修西方淨土。

31. 我勸導大家,你要不能萬緣放下,最好不要到唸佛堂去。爲什麼?到那個地方去,破壞別人的道心,你去擾亂人家的磁場,那有罪過。

32. 我們一般在大陸上的叢林寺院,在過去住幾千人,它爲什麼住那麼好?住得那麼安安靜靜的?跟諸位說,就是一個原則,不準說閒話。

33. 大家在一起,天天在用功,都不講話的,不講話就天下太平了,一說話,是非人我統統都來了。

34. 真正叢林寺院裏面,除了有必要的事情要給別人說,差不多每一個人都是長年的止語,決定沒有雜心閒話。

35. 只要雜心閒話那就完了,只能在佛法裏頭結個法緣,我們要想在這一生成就,那就難了,幾乎是不可能。

36. 說雜心閒話,你修行所有的功德都從口裏流掉、漏失,你說多可怕!

37. 在現前這個時代能夠不墮落,還能夠勇猛精進,談何容易?

38. 真正修行人,你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殊勝的成就,你就知道從哪裏下手?少打妄想、少分別、少執着、少造作、少言語,你從這裏下手就沒錯。

39. 印祖告訴我們,身體天天拜佛,身業無過;口裏天天唸佛,口業無過;心裏天天想阿彌陀佛,意業無過。如是修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40. 淨土唸佛堂裏面止語,這很有道理,這止語不僅僅在佛七當中要這樣做,平時就要學,這對於自己的道業絕對有好處。

41. 現在真正修行,說老實話,回家去唸佛,一個人修。

42. 現在利用唸佛機、隨身聽這些科學工具,自己真正用功確實得力,這個比打精進佛七好太多了。

43. 你帶上耳機,在家裏一天到晚唸佛,不妨礙工作,又不妨礙別人,家里人不念,你也不妨礙他。

44. 如果你的妄想多,你就把聲音開大,外面什麼都聽不見,比唸佛堂好!大聲把妄想壓住,把妄想伏住。

45. 心很清淨,可以開小一點。

46. 你一天到晚唸佛,真是《 金剛經 》上所說的,“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47. 生心是修一切善法,你一天到晚在工作都是善法,都是利益大衆。

48. 今天我們看到許許多多成就的人,都是自己在家裏成就的。

( 淨空法師 講述 )

❁❁《 歡迎加入 ● 隨喜分享 ● 功德無量! 》❁❁

☆❉ 念佛成佛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念佛成佛/263497773805834?ref=hl )

☆❉ 相册/視頻 ❉☆☜(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念佛成佛/263497773805834?ref=hl&sk=photos_albums )

每個人都會因為年齡、身體與所遇上的因緣境遇的關係而產生諸種念頭。念頭都是從因緣當中產生的。

以生氣來說,人要生氣,不是想生氣就可以生氣的。譬如有的人之所以會生氣,有時是因為他與人有約,馬上要見面,時間快到了;快來不及了,卻要求他幫忙搬椅子,他當然會大發雷霆之怒:「幾張椅子而已,為何就非要我搬不可?為什麼你⋯⋯就不搬?」不明究裡的人一定莫名其妙:「只是搬個椅子,為何發那麼大的脾氣?」

其實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樣,我們並未看到他內心深處。實際上是礙了他的約會時間。所有相處、互動之時,對方會馬上就生氣,都是因為在無意間礙了他之故;也就是他要做什麼私人的事,我們卻妨礙了他,只要礙了他,就擺不平了,弄不好還會被揍,不是被罵而已。因此一個人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就生起氣來。如果朋友閒著無事,要他幫忙,必定很爽快應允。知道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再為此不解,生煩惱。

除此,一個人心中若有事,有些事正擺不平,此時若要他做事,或只說了他什麼,也會惹火了他。總之,一個人會因小事而生氣,都是心中有事的緣故。所以古人才說:「蘿蔔生在菜頭叢下。」意謂:他有事,我們不知道。

一般人若不知此理,必十個有十一個對不上嘴;有的人更因此不願意說話,這當然不對。談話能知心的方法有很多種,茲提供參考如下:「首先,如果有求於對方,宜先了解對方的現況,如果能先為對方設想,解決其困擾,再說出請求,必可遂願。」或者很誠懇的請問:「朋友!你現在方便嗎?你有事嗎?」

等對方方便時才說出自己的請求,就可以減少惹他生氣。若一見面就提出請求,必然敗事。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心事,外人不得而知;若單憑自己的意思說話,恐怕會違背別人的理念而起衝突。這修養上是一件必須十分謹慎的事。

其次,言行相處,要保持「綢繆」的空間。

有修養的人做事一定會給彼此留個「綢繆」的空間。所要求於人的不會逼人太甚;所做的事不會令人措手不及,無法處理。做事、說話都要給人有「綢繆」的空間。

譬如:與人約會,時間一定要訂得有彈性。不會在四點約五點的會,要人一定要準時來,令人措手不及。在自己來說,則在約定的時間前一定到達;若不能到達,一定打個電話先抱歉,告知大約再延多久一定到,才不會讓人等得火急。

再者,若是對方所約定的時間太過急迫,一定婉轉的請求改變時間:「非常失禮!這個時段我恰好與人有約,等我辦好之後再來可好?」

絕不會一不順己意,馬上大發脾氣,或者事事刁難人,如此就是有「綢繆」;有「修養」。如此相處就不會有磨擦,這也是修養的人要走的路。

因為修養不是在講誰對誰不對;而是在講平靜,也就是心平得下來,盡量不要惹人生氣,惹是生非;盡量不要結怨結冤。前生的冤仇盡量在此生處理好,不要在此生再結上冤仇。只要一切相處能平和平靜,無怨無仇,修行才算有了進步。十四章大意

❁❁【止語是什麼意思?】❁❁

01. 修行人,你看很多修行功夫得力,他用什麼方法?止語。

02. 止語是什麼?不議,不說。不說了,到最後妄念就少,爲什麼?他不說話。

⋯⋯

03. 進唸佛堂統統止語,只有一句佛號,不可以說任何話,也不要跟任何人打招呼,這是規矩。

04. 你念你的佛,什麼人都不打招呼,這不是沒有禮貌,這是真正尊重,真正如法。

05. 止語可以讓自己心清淨,爲什麼?你不跟別人說話,人家不跟你說話,心就慢慢定下來了。

06. 唸佛堂裏不但要止語,進去之後,要萬緣放下,一心專念。

07. 進唸佛堂,不但是一句閒話不說,一個雜念都不生,他心怎麼會不清淨?

08. 止語,不說話,見人問個訊,合掌問個訊,一句話沒有,心容易定。

09. 既然進唸佛堂身心世界放下了,還有什麼事情?沒事了。

10. 離開唸佛堂之後,在道場裏面,不是重要的事情,儘可能少說話,這個重要。

11. 不該說的決定不說,該說的最好也不說,一句彌陀唸到底。

12. 止語,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功夫會得力;如果雜心閒話,肯定把你的功夫破壞掉。唸佛功夫能不能成就,祕訣就在此。

13. 我們真正想做克己的功夫,從哪裏下手?從不打妄想做起,從不說話做起。

14. 多說一句話不如少說一句話,少說一句話不如不說話。

15. 佛家修行講求止語。你看唸佛堂 “ 止語 ”,禪堂 “ 止語 ”,講堂雖然不掛 “ 止語 ” 牌子,也是以儘量不說話爲妙。

16. 古德教給我們,“ 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這是《 西方確指 》覺明妙行菩薩說的。

17. 十方一切諸佛讚歎的唸佛堂,是什麼樣的唸佛堂?裏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所有一切大衆在一起共修的,都沒有一個雜念。

18. 進唸佛堂,堂主常講 “ 放下身心世界 ”,你還有事,你還沒有放下,你怎麼能得 “ 一心 ”、你怎麼能得 “ 功夫成片 ”?

19. 現在唸佛,說老實話,在一般唸佛堂不能成就。爲什麼?你的六根會受外面境界影響,你會看這個人不如法,那個人你看到不舒服,你心是浮動的,你心不是定的。

20. 淨宗道場如果真正要想成就,最重要的是 “ 止語 ”,不說話。讓你在唸佛堂,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唸的是阿彌陀佛,拜的是阿彌陀佛,心裏面想的是阿彌陀佛,這很容易成就。

21. 我們在古晉建個唸佛堂,你到那裏去報到,發一個牌子給你,“ 止語 ”,下面寫上你的名字。

22. 你在這裏住一個月,一個月不說話,住一年,一年不說話,不跟任何人說話。

23. 這個道場沒有電話,沒有傳真,沒有報紙,也沒有電視,什麼都沒有,每天就是唸佛。

24. 你在這裏住一段時期,你心地清淨,外緣全部隔絕,你真正發心想唸佛,這是我們幫助你成就的一個增上緣。

25. 人只要不說話,他就不會起心動念,妄想就減少,道心就增長。

26. “ 止語 ” 那個牌子是一道靈符,果然能夠守住,了不起。爲什麼?一、兩個月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說,心就清淨了,這入定了。

27. 定生慧,小定生小智慧,大定生大智慧,定本身是福,福德,這是福慧雙修。

28. 古人怕自己懶惰懈怠,所以大家在一塊兒修行,彼此互相勉勵;看到別人唸佛,自己不念不好意思,共修的意義在此地。

29. 古時候因緣不錯,現在因緣不好了。

30. 現在共修人多,嘰嘰喳喳的,張家長、李家短,修的是六道輪迴,不是修西方淨土。

31. 我勸導大家,你要不能萬緣放下,最好不要到唸佛堂去。爲什麼?到那個地方去,破壞別人的道心,你去擾亂人家的磁場,那有罪過。

32. 我們一般在大陸上的叢林寺院,在過去住幾千人,它爲什麼住那麼好?住得那麼安安靜靜的?跟諸位說,就是一個原則,不準說閒話。

33. 大家在一起,天天在用功,都不講話的,不講話就天下太平了,一說話,是非人我統統都來了。

34. 真正叢林寺院裏面,除了有必要的事情要給別人說,差不多每一個人都是長年的止語,決定沒有雜心閒話。

35. 只要雜心閒話那就完了,只能在佛法裏頭結個法緣,我們要想在這一生成就,那就難了,幾乎是不可能。

36. 說雜心閒話,你修行所有的功德都從口裏流掉、漏失,你說多可怕!

37. 在現前這個時代能夠不墮落,還能夠勇猛精進,談何容易?

38. 真正修行人,你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殊勝的成就,你就知道從哪裏下手?少打妄想、少分別、少執着、少造作、少言語,你從這裏下手就沒錯。

39. 印祖告訴我們,身體天天拜佛,身業無過;口裏天天唸佛,口業無過;心裏天天想阿彌陀佛,意業無過。如是修行,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40. 淨土唸佛堂裏面止語,這很有道理,這止語不僅僅在佛七當中要這樣做,平時就要學,這對於自己的道業絕對有好處。

41. 現在真正修行,說老實話,回家去唸佛,一個人修。

42. 現在利用唸佛機、隨身聽這些科學工具,自己真正用功確實得力,這個比打精進佛七好太多了。

43. 你帶上耳機,在家裏一天到晚唸佛,不妨礙工作,又不妨礙別人,家里人不念,你也不妨礙他。

44. 如果你的妄想多,你就把聲音開大,外面什麼都聽不見,比唸佛堂好!大聲把妄想壓住,把妄想伏住。

45. 心很清淨,可以開小一點。

46. 你一天到晚唸佛,真是《 金剛經 》上所說的,“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47. 生心是修一切善法,你一天到晚在工作都是善法,都是利益大衆。

48. 今天我們看到許許多多成就的人,都是自己在家裏成就的。

( 淨空法師 講述 )

❁❁《 歡迎加入 (圖文轉貼/念佛成佛)❁❁【別人有缺乏,我有多餘的,我應當要幫助他】❁❁
① 別人有缺乏,我有多餘的,我應當要幫助他,這個就是布施。
布施吃不吃虧?決定不吃虧,將來你所得到的,一定比你布施的還要多一些。
② 佛教給我們,愈施愈多,凡夫不懂得這個道理,他不相信佛所說的話,認為『我賺錢好不容易,好辛苦賺來了,怎麼能捨得』,他不曉得,捨,底下就有『得』;不捨,就『不得』。
③ 愈施愈多,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施財得財富,你得到財富,你得繼續布施一切苦難眾生,永遠不要終止,自己生活能過得去就可以了;世間苦人太多,你貪圖享受,那是造孽!
④ 這個世間,有些人有學問、有智慧,他的智慧從哪裡來的?
『前生法布施得來的。法布施增長聰明智慧,你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
⑤ 法布施勝過財布施!要怎樣修法,佛在《 無量壽經 》上講得很清楚,『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供養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佛菩薩,這個修福修得大了,實在講,不如老實念佛!
⑥ 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素食、不殺生、放生、護生、布施醫藥、印經布施都屬於『無畏布施』,你全心全力去做,得的果報是什麼?『健康長壽』。
⑦ 你得要真幹,你不幹不行!所以福報、智慧、健康長壽是你自己修來的,求得到,不是求不得。
⑧ 你要懂得因果!你想得好的果報,你修善因;你要是造種種不善的因,你的果報太苦,苦不堪言!
我們看到求不得,真的世間人求不得,我們有求必應。
**********
① 學佛人都曉得,布施有三種果報,可是我們修布施如果心裡面念念著有三種果報,那你是修世間福報,不是修布施波羅蜜。修『福』跟修『波羅蜜』完全不同,這個要搞清楚。
② 如果你修財布施的目的,是求將來在福報上沒有缺乏,那這個就變成世間有漏的福報。
你要是得眼前的財富,出不了三界;你來生一定享福,福報在哪裡享不一定,除了地獄之外,五道裡面都有福報的。
③ 畜生裡面,有福報的,如寵物;餓鬼道裡,也有福報的,如鬼王。你來生不一定得什麼身,但是你一定有福。
④ 如果你修財布施的目的是『去貪心』,你的果報是無上菩提;如果『求生淨土,你的果報是西方極樂世界』。
⑤ 法布施,如果你的目的是在增長聰明智慧,那就變成『世智辯聰』了。
你確實得聰明智慧,但不能成就你的道業;我們修法布施的目的不在求聰明智慧,目的是求清淨心。
⑥ 『世智辯聰』要是落在鬼神道裡面,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那個神很靈驗。
他為什麼會靈驗?前生做人修法布施。在人間裡面就是絕頂的聰明,在鬼神道裡頭就是靈驗。
⑦ 你無畏布施的目的是求健康長壽,對於你修行也是障礙,為什麼?
增長我執,縱然能帶業往生,品位不高;我執破掉,品位就高,才能得一心不亂。
⑧ 同樣是布施,事是一樣,用心不一樣,目的不一樣,結果不一樣。
如果用真心來布施,如理如法地布施,布施的物很少,只有一點點,果報不可思議,這是我們沒法子想象的!
**********
① 『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這三種布施,我們都要修,如果你不修因,你哪裡來的果報?
② 你不要看今天很多人發財了,縱然發的是橫財,他也是前生修的;前生要是沒修,想發橫財發不到。
發財的人,佛法講的,他前生修財布施,他這才得這個財富。絕對不是說他有什麼本事,能夠賺得了錢的。
③ 有些大企業家、董事長,小學都沒畢業,他底下辦事的都是博士。
那些博士替他辦事,給他作秘書。那些博士前生修法布施,沒有修財布施;他這個老板修財布施,沒修法布施,所以這果報不一樣。
④ 我們看到有些窮人健康長壽,他智慧也沒有、錢財也沒有,他前生修的是無畏布施。
你要明了這個因果,三樣都要修。又有財富、又聰明、又健康長壽,這個才好,這福報才圓滿。
⑤ 修實在講,是人人都能修,而且每一個人都能修圓滿的福報。
不一定說,我修財布施,大概我有錢才能布施,沒有錢就不能布施,你這個想法錯了!
⑥ 他一個月賺一萬塊錢,他一個月布施幾千塊錢,無所謂;我一個月只賺一百塊錢,我這一百塊錢我布施五十塊錢,占我月薪二分之一。
他要布施,賺一萬的要布施五千,才能跟我平等,否則的話,他不如我!
⑦ 他一個月布施一千,我一個月布施五十,我功德比他大,為什麼?
我是二分之一,他是十分之一,將來的果報,我比他殊勝,他不如我。
⑧ 佛法講修功德,是在清淨心、至誠心,是你力量當中的百分比來說的,『不是跟人家比賽多少的』。
佛門修功德是平等的,機會是平等的,人人能修,所以說穿了,這老天爺待人是很公平的。
( 淨空法師 講述 )
❁❁《 歡迎加入 ● 隨喜分享 ● 功德無量! 》❁❁
☆❉ 念佛成佛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念佛成佛/263497773805834?ref=hl )
☆❉ 相册/視頻 ❉☆☜(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念佛成佛/263497773805834… )

南老師:禪秘要法講座 01

心空氣自通

---禪秘要法講座

⋯⋯

我們今天開始重新講《禪秘要法》。很多年來,是在我閉關的時候曾經講過一次,專門對他們幾位出家的法師們做正式閉關修持、修法的那個時候講,講的時候也很簡單,大概把它講一下。後來,在前年打七的時候,也重新很簡單地說過白骨觀的修法。白骨觀的修法是《禪秘要法》的初步,並不是包涵了《禪秘要法》的全部。

所謂《禪秘要法》,是包括顯教修定做工夫,所謂學佛真正做工夫的奧秘,所以叫做「禪秘」,「要法」是中間最重要的要點。

我們大家在座的很多人是修淨土的、修禪的,乃至於修密宗的,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人,幾十年的經驗,很多時間的觀察,學佛修道做工夫,本身都沒有成就?不要說修道證果,連一個身體都搞不好,恐怕在座的人大部分都在生病中。

當然了,佛在世的時候,佛的弟子很多也在生病,不能說人無病。但是,一個真正曉得修持的人,至少是減少了病痛,比較起來是健康得多。換句話說,我們修持,對於病痛還不能過關,還抗拒不了、還化解不了、解脫不了,那麼,對於我們自己的修持,這是一大考驗,這就是個重大的問題。

再嚴重的問題,為什麼我們修持都達不到一點標準的成果?連個初步的果位都證不到?不過大家在那裡靜坐而已。所謂靜坐,當然有一點點的好處,這個好處是很微小、很微渺的,談不上、真正的佛法的邊都沒有摸到。

我們曉得,這個話要回轉來。我在閉關的中間,曾經有一次,我記不得時間了,特別為這一件事情,為他們這幾位出家的法師們,在關中又破例出來,講了三個月的所謂「顯密修持的方法」,當然沒有講完,剛剛起頭已經三個月到了,沒有講完也就算了。我這個做事的習慣,素來做半截就算了,興致即來就講,興致完了我就不講了。

那麼,真正的那一次講,我提出來一個問題:為什麼佛在世的時候,我們在經典上看,很多人當場聽佛說法、修持,乃至有當下就成道,至少幾天修持下來就得果位的,佛經上記載得很多。佛過世以後,很少看到人學佛修道真正證得成果的,太少了。

那麼兩個問題,要麼佛經是欺騙人的——假設我們相信佛不會說假話,用不著;而且佛經也不是說假話,那麼,後世的人所謂業重,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這是一個科學的問題,拿現在來講,是個科學的問題,是值得探討的。

第二點,我們看到,從東漢以後,佛法進入中國,由漢到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之間,我們看《高僧傳》,看各種的傳記,各方面的記載,古人證道的非常多,學佛成道的不管男的、女的、出家、在家。到了隋唐以後,所謂大乘的佛法興盛,乃至禪宗興盛,說立刻頓悟,我們看到,一代一代下來,佛法佛學越發達,證果的人越來越少,這是個什麼原因?是個問題。

再到了我們現代,也可以說是近代,由西藏跟內地的文化溝通,所謂西藏保守了一千多年的密宗——密宗的修法專門側重於瑜伽觀想、唸咒,甚至於說修色身---我們這個身體。密宗大部份中間,修法的要點,側重在這一方面。但是,據我所知,也曾經遍學了這些法門,除了說某一個古人因此證果以外,現代人幾乎沒有看到,這又是一個什麼道理?

因此,我覺得必須要回轉來,找這個佛法真正修持的意義。所以,我們把三藏十二部看完了,回轉去,找佛經裡由小乘一直到大乘,結果我發現,我們大家忽略了一個事:佛說法,當時叫我們求證,最基礎、最基本的修持方法(是)十唸法裡頭的一種,念身與念死,我們沒有留意它。

十唸法,是學佛人的基本。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在小乘部提出來十唸法,念,當然要心裡意念,(從)心裡的意念開始,十個意念包括了一切的修法,所謂唸佛、唸法、念僧、念戒、念(布)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休息、念身、念死,十唸法。

譬如我們普通講的唸佛,現在流行的唸佛是根據小本彌陀經,淨土宗三經的小本的彌陀經《阿彌陀經》來的,只要唸一聲佛號,就叫做唸佛。真正的唸佛不是這個道理!根據《法華經》,根據各種經典,唸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外形,唸佛,每一個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乃至於唸佛的功德、唸佛的智慧,就是唸唸不忘在唸佛。

所以,我們大藏經有一本《觀佛三昧海經》,對於把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由出家成道,乃至於弘法,各種事情都有記載。使我們深入研究人之所以成佛,是怎麼個一條路子。所以,真正的唸佛,不是那麼簡單的。

至於唸法,也不是那麼簡單,三藏十二部,一切大小乘,顯教、密宗,各種佛教的教理要通達,理通達以後,加以實驗、修持,這是唸法。

念僧,更不簡單。我們念僧(是)光唸和尚啊?找個師父來皈依,隨便剃了光頭,我們一皈依了,天天念他就會成佛?不簡單。念僧,就是唸佛過世以後,佛的一切悟道的、證道的弟子們;不管他在家、出家,真正修持成就的,都屬於聖賢僧的範圍。就是說,我們要隨時唸唸以成就的古人、祖師們做榜樣,自己加以修持,這是念僧的法門,方法也很多。

諸如此類,我們先講了這三念,唸佛、法、僧。每一個法門啊,方法都是多得很,不是那麼簡單。那麼,十念中間有念身,念身體這個身。《禪秘要法》的重點主要建立在念身這一法門;但是,《禪秘要法》包括了十唸法門,都包進去了。

而《禪秘要法》首先的建立……我們看佛的十唸法,最後一個是念死,把死擺在最後。所以我們曉得,近代淨土宗的大師印光法師,他個人的關房裡頭也沒有供佛、也沒有供菩薩,只供了一個字,寫得很大---「死」,一抬頭就看到這個字,念死很重要,學佛第一步要念死。不要覺得自己前途無量,後途無窮,我們要心心唸唸曉得隨時會結束這個生命,隨時隨地。能夠真曉得念死的人,才能真放下,才能真看空。

事實上,我們大家學佛的人,沒有一個真正在念死的,都唸得自己前途無量後途無窮,希望大得很呢。然後嘛,學佛成道,成了道以後走的歪路,最好是放光、有神通,哦,在空中飛,然後再出去弘揚佛法,名成利就。我們大家要檢查自己的心理是不是這樣?是這樣的話,是魔道的修法,也就是邪見的立志,不能學佛,也不能修道。所以,一個真正學佛的,要以生死一致的精神,念死是為第一。

如果佛教的十唸法把死字擺在前面念,大家不願意學佛了。那就是袁枚講的——清朝那個才子袁子才,他引證一句錯誤的話,經典上根本沒有,他亂寫的。袁枚一生什麼都好,就是絕不碰佛,打死他他都不搞佛的,哈,有這麼一個怪癖,說佛不能學,他說佛說的:學我者死!哈哈,這句話根據哪裡來的?哈哈,可是袁子才就是這個觀念,學我者死。道理對不對呢?也就是念死法門來的。

真正學佛,隨時隨地供一個佛,你還不如供一個「死」呢,你不要看大家自己(是)年輕人,講這個字同我不相干,(人)隨時會死的啊,年輕(就)死了的多得很吶!那有什麼稀奇。把生死死的這一念擺在前面,然後可以修佛法了。

那麼第二,再提到《禪秘要法》。我們大家學佛、修道,不管你走哪種法門,為什麼沒有效果啊?第一是陷於身見,這個身體的麻煩……心法我們先不談,我們現在人生活著,一天到晚最大的麻煩就是老子的話,我之所以為我累者,「為吾有身」,有這個身體。你看,我們一天多少麻煩,都是為了這個身體。之所以不能成道,身體的障礙是第一步。譬如大家打起坐來,絕不能忘身。那麼,這個身體的障礙,(是)因為不能忘身啊。所以說證到空,你心想空,在那裡空不了的,身體空不了,它的感覺,一下天氣冷了會冷,熱了會熱,這個身體沒有辦法控制。

所以《禪秘要法》先空此身,身怎麼空?我們曉得,身之所以難空,就是佛講的五陰裡頭的色陰最難空。譬如,我們大家都會念《心經》,心經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是這個色法空不掉啊,這個身體。你們大家都在打坐,都在練打坐,哪個把身體空掉了?你們敢說一句大話,說我空掉了,做到嗎?有人做到沒有?做不到啊。你們所謂打起坐來,不但空不掉啊,(還)在加,大家都在加,打起坐來報告:「哎呀,老師啊,我覺得那個氣脈,這裡……任督二脈,到這裡了……哦,到這裡了……」報告了半天都在身上搞嘛,對不對啊?那不是在搞佛法。

就是為了練身體,練身體很好,你看我們現在在座的蔡策先生,身體打坐坐得很好,工夫也做得很好,他就是個證明——《論語別裁》也是他記錄的,記錄得很好。(平常)生龍活虎的,這幾天病了,病了以後天天躺著睡覺,我說:「你起來打坐,坐不住了?」「對,坐不住了。」好了,此身四大一病,你打坐(都)坐不住了!

再說,我在醫院裡送了很多老朋友走路的,很多學佛的老朋友走路……最後躺在病床上,我看他快要走了,我說:「你唸佛嘛。」「念不起來啦。」我說:「念不起來?你會講話?」他說:「是啊,你問我,就會講啊。」我說:「唸佛呢?」「念不起來啦。」這是個什麼道理?你念不起來,還可以跟我講話?那叫他「唸唸阿彌陀佛,好不好?南無阿彌陀佛。」「不曉得,不會念了。」他又聽到。

你以為念身……你們普通這個修持抗得住生死啊?扛不住的。色、受、想、行、識,一樣都沒有了(liǎo)。你不要以為自己現在打坐啊、做工夫啊,氣到哪裡了……哎呦!密宗、道家那一套工夫都會,早晨起來又是八段錦、又是太極拳、又是瑜伽術,哎呦,全堂工夫,好像好得不得了。對不住,有一天你真病倒了以後,你一樣都用不上,一點都沒有用!一點方法都幫不上你忙!還是念死,呵……
所以,關於念是怎麼念,大家還沒有搞清楚呢。

所以這一次,從智法師他們再提出來要求,要我非講不可,因為原來我給他講白骨觀這些,他一邊聽一邊反感:我們走大乘路子,還走這個小乘啊……他不聽,哎,這個沒有意思,我要修就走大乘,菠菜(般若)啊、蒸魚(真如)啊,都端上來了,再不(然)唯識啊、法相啊、唯心啊、唯性啊,都拿上來了,他不聽耶!現在他多年修持(下來),曉得這個東西厲害了。

所以我說「你懂了嘛,就不要再講了。」「不行不行,我懂了,很多人(還)沒有懂,你無論如何要再講……」我說:「不行了……」那麼他要求幾次,後來我想想也對,有個道理。所以,這一次正式跟大家講這一面,講這面就要大家瞭解,此法門就是教我們真正如何解脫五陰,解脫這個身心的法門,真正證果的法門。

那麼,真正解脫五陰,真正證果呢……我可以說,它包括了密宗,西藏密宗這些氣脈的修法都包括在內。你要曉得,一個人練氣功,修氣、修脈,氣脈是依附什麼而生的啊?依附什麼而有?我問大家一句話,氣脈依附什麼而有?前面的同學,年輕同學,依附什麼而有?(同學:身體有。)那身體依附什麼有呢?依附骨頭有嗎?還是靠五臟六腑還在才有氣脈?有神經(才)有氣脈的路線?對不對?那麼,這個五臟六腑假設壞掉了,還有氣脈嗎?中陰身有沒有氣脈?哦,那不是氣脈……有啊,中陰身的那個氣脈是帶質境,真正的氣脈沒有了。

所以修氣脈,還是依附在肉身上來的。那麼,這個肉身是依附在骨架子上來的,對不對?所以,真一修白骨觀,先把這一部分拿掉了,氣脈自然通了嘛,不要修氣脈已經超過去了。所以,佛傳給我們的法寶是有真法寶留下來,可是一般人不懂,偏要在身體上弄,因此氣脈永遠也修不好。這不是走的冤枉路嘛!

那麼回轉來看看,佛有法寶留給我們,我們自己幾千年來把它當成小乘,把秘密的法寶丟掉了,可惜了!所以,一走這個路,成就的就很快了。因此,它是密、禪裡頭的秘密,也是真正最高的秘密。

那麼,它是以白骨觀等等入手修的,可是呢,它中間包括了三十多步的工夫,包括了這十唸法,也有修唸佛、唸法、念僧的,都有了,一切都成就了。

第三點,真正的佛法……你們都聽過佛學的,佛學不管大小乘的教理,真正學佛是建立在什麼上面?(同學:三世因果。)誒,那個是基礎。真正的修法是建立在三十七菩提道品,對不對?要想成道,三十七菩提道品。

三十七菩提道品第一步是什麼?(同學:四念處。)四念處四個法門,念身、念受、念心、唸法,這四個法門叫四念。(其實)四念處只有兩個法門,身心兩面。所以,只有身心起修,就完成了三十七菩提道品。大小乘不離此法,一切的經典都建立在這一個架子上。

那麼,我們真正修身念處,身體的念處是什麼?身體的第一個反應是感覺。你看那位道友坐在那裡氣脈動了,頭儘管搖,他是被感覺拉起走了,一天到黑在搞感受,被感覺拉起走,他自己不能解脫嘛。你念頭一解脫,我不聽你感覺的!把感覺不理了,它就沒有事了。

身的念處就是感受,心的念處是思維法則。所以,如何了思維法則,是了心;如何了感覺狀態,是了身。身心俱了,佛法成就了嘛,簡單得很!

所以《禪秘要法》,白骨觀的修法先是求得了(liǎo)身。

再說,大家一修白骨觀,尤其我聽了很多,一提到白骨啊就害怕。哎呀,你們年輕的同學到醫學院看瞭解剖,回來飯都吃不下去了。所以,我們大家修不好白骨觀,是沒有看過真正荒冢裡的死人。你到解剖室裡看了以後,你以為修白骨觀就修得好啊?照樣修不好。

我不是講,過去有一位出家的朋友告訴我……在大陸上,幾十年前,他修白骨觀修得啊,在街上走路,看到滿街都是骷髏,都是骷髏在走路,他到這個程度了。他說:「哎呀,那個心境之清淨啊,真是一念不生啊!一點……對世間沒有一點什麼慾望,沒有慾念,清清淨淨。」我說:「後來呢?」他說:「後來啊,久了不行了,縱然白骨也風流啊,哈,白骨也很好啊。」所以他說:「我就不修了。」這是幾十年前。我這位出家的朋友已經死了,也是一位大法師,在大陸上過世了。最近我聽一位朋友告訴我,已經死了。這個話,他跟我講了到現在,(有)四五十年了。他還真修到白骨觀這個境界,但是後面他就不曉得了,因為他沒有學。

白骨觀你真修成功了,以為是醜陋害怕?那才不然,修白骨觀真修成功了,是走到真正的真善美,至美的境界、至善的境界,那才叫做功德圓滿。

所以,基於這許多理由,我們對於《禪秘要法》的基礎白骨觀,要有一個切實的認識。

現在,我把前面的,要講這個《禪秘要法》的因緣給大家提過了。我們現在好好研究本經,希望這一次啊,我們在坐的道友們、朋友們,至少大家身心……最好大家能夠證果、成道,至少嘛,能夠修得自己健康長壽。

有病的朋友在這個時候啊,真要做白骨空觀,把白骨都化了,身體都沒有了,完全無我。《禪秘要法》下面有空觀,跟虛空在一起。然後你覺得自己身心化了,就是一片無雲,青天無點雲的那個境界,這個虛空即我,我即虛空,身體沒有不好的;真的唸到這樣,修到這樣的定境,沒有不好的。

念空,這個空是有相的,不是無相,是青天無片雲,萬里晴空,不能有別的,一點渣滓都沒有。

縱然就是這個身體化掉了、走了,也是無疾而終,清明自在。況且,修到真的空境界的話,這個身體暫時走不了,要它留形駐世就可以留住。

所以,講到白骨觀,因此我們要插一首詩,很有意思,提到白骨觀,唐伯虎有首名詩:
「悵悵莫怪少時年,百丈游絲易惹牽。
 何歲逢春不惆悵,何處逢情不可憐。
 杜曲梨花杯上雪,潮陵芳草夢中煙。
 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
 老後思量應不悔,衲衣持缽院門前。」

「悵悵莫怪少時年」,這個「悵悵」是形容青年人,你們台灣話或者廣東話講一個女孩子、一個女人,很潑辣的叫「悵家婆子」,就是這個「悵」,悵少年是那個年輕小太保,就是悵,很悵。所以,台語啊、廣東語啊都保持有古代唐朝的音。「悵悵」就是年輕人蹦蹦跳跳的,不要怪他,「悵悵莫怪少時年」,……這個時代的這一批少年。
「百丈游絲易惹牽」,現在是唐伯虎老年、晚年的時候,「百丈游絲」,這個老年啊,很多的煩惱,容易牽著很多的煩惱,「百丈游絲易惹牽」。「何歲逢春不惆悵」,年紀大了嘛,看到青年人……沒有歡樂了……這個不管了,都看懂了。下面兩句,「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就認為前生也是修行來的,因為他也曉得有白骨禪這個名稱,這個白骨禪給他用到文學詩句上,用得很美,「公案三生白骨禪。」這個唐伯虎畢竟是……你看後面兩句,「老後思量應不悔」,老了,回轉來想想,也沒有什麼後悔的,「衲衣持缽院門前」,穿個和尚衣托缽,站在院子的門口……你們看到吧,這首詩還蠻不錯的,唐伯虎是明朝的詩,都是白話體的,跟唐詩比差得很遠,但是有明朝的風格。

實際上唐伯虎啊,前面看到的都對,「前程兩袖黃金淚」,我們在座的老朋友們都有這個感觸,前面的輝煌一時,大家帶兵的、政治的,都搞過的,唉,現在想想,都過去了,老了,「公案三生白骨禪」。後面唐伯虎啊,到死還風流,「老後思量應不悔」,哎呀,沒有什麼的!「衲衣持缽院門前」,你以為穿和尚衣持缽呀?嘿,所以你們讀書不多啊,你就不會懂詩了,這個是什麼事呢,是一個典故。

這是唐末,唐朝末年有個宰相,叫做『韓熙載,這位風流宰相的太太多得很,年紀大了的時候,太太太多了——政治環境、國際環境變了,就是南唐的時候,就是南唐李後主前後這個階段,看看南唐也靠不住了,很灰心。結果乾什麼呢,晚年自己就玩,玩到什麼程度呢,自己故意穿一件和尚衣……宰相府邸很大了,那麼小太太們每一個有一棟房子,有一棟院子,他自己穿個和尚衣在小太太門口化緣,自己玩的,「衲衣持缽」是這樣。(文獻記載:韓熙載每到這個時候,他就會換上破衣爛衫,裝成盲叟模樣,手持獨絃琴,令門生舒雅執板,敲敲打打,逐房向諸伎乞食。---三校注。)

所以,蘇東坡後來也有這個詩,「欲教乞食歌姬院,猶勝雲山補衲衣。」蘇東坡的名句。就是說,他跟唐伯虎都一樣,老了也不肯修道,就是拿個缽到舞廳裡頭、到歌女前門口一站,去化緣討飯吃啊,還比那個在山上的和尚啊,自己破了衣裳,還在那裡縫啊縫啊的可憐相(強)。他講,我們的風流史還是值得的,呵,唐伯虎還是這樣,「老後思量應不悔,衲衣持缽院門前。」

所以,大家(因)不懂文學,看看就說:哦,唐伯虎晚年也想修道,也想穿和尚衣托缽在寺院的門上……那不是寺院啊,是歌姬院的門前啊。就是蘇東坡的「欲教乞食歌姬院,猶勝雲山補衲衣。」文人的風流到死啊,縱然白骨也風流,叫做至死不悔,呵,那多得是。這是關於白骨禪,順便提唐伯虎用過的一句名句。這兩句倒很好,我們採用他這兩句好的,「前程兩袖黃金淚,公案三生白骨禪」,你們真做到這個就好了。

這是由白骨禪順便想到的,這個法門很嚴重,這一次我們完全根據經典來講。不過,我不希望大家……有幾位同學好心,約他的親戚、朋友、哥哥……我講過了,這一次講這個《禪秘要法》不公開講,要大家真要修持的人來聽。因為我們講一個東西……你說,那與其少數人聽,(不如)大家聽——沒有用啊!你假設不是真實講修持的,你聽了做佛學聽,沒有用的,千萬注意啊。所以,不要隨便介紹人,到此為止了。

那麼,我們現在講本經。這樣,我們分工合作,你來唸好不好?唸到一段要講的,我來講,試一下這個方法……

同學念:
【禪秘要法 經卷第一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等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五百大德聲聞。舍利弗。大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等。
爾時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訶迦絺罹難陀。聰慧多智。來至佛所。為佛作禮。繞佛七匝。爾時世尊。入深禪定。默然無言。時迦絺罹難陀見佛入定。即往舍利弗所。頭面禮足。白言。大德舍利弗。唯願為我廣說法要。爾時舍利弗。即便為說四諦。分別義趣。一遍乃至七遍。
時迦絺罹難陀。心疑未寤。如是乃至遍禮五百聲聞足。請說法要。諸聲聞等。亦各七遍。為轉四真諦法。
時迦絺罹難陀心亦不寤。復還佛所。為佛作禮。爾時世尊。從禪定起。見迦絺罹難陀頂禮佛足。淚如盛雨。勸請世尊。唯願為我轉正法輪。爾時世尊復為廣說四真諦法。一遍乃至七遍。
時迦絺罹難陀猶故未解。五百天子聞佛所說。得法眼淨。即持天華以供養佛。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因迦絺罹難陀比丘。快得法利。見法如法。成須陀洹。時迦絺罹難陀聞諸天語。心懷慚愧。悲咽無言。舉身投地。如大山崩。即於佛前。四體布地。向佛懺悔。】

我們研究這一段佛經的文字。第一點,這個《禪秘要法》不是後來集的一本……這是一本經典,是經典的記載。
就是說,佛在那裡說法,這一段我們不要講,都看懂了。那麼,當時有佛的基本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這是佛的常隨眾的弟子。有一點要注意啊,除了這個基本弟子以(外),還有「五百大德」,就是後來佛教裡說的五百大阿羅漢,五百羅漢。那麼,這五百大阿羅漢都是得道的,那麼佛的十大弟子裡頭,得神通的目連啊、禪宗祖師迦葉啊、摩訶迦旃延等等都在坐。

那個時候有個佛的弟子,叫做摩訶迦絺羅,這一位是佛後來有名的弟子。這位弟子是什麼一個性格呢?聰明,「聰慧多智」,這是個重點哦,這位弟子並不笨,聰明得很,智慧又高,學問好知識高。問題就出在他身上,又聰明,學問又好,知識又高,就不能成道。注意呦,呵!越聰明、越能幹,知識越高、思想越多、本事越大,越不能成道。所以,迦絺羅就是犯了最嚴重的……這是要點啊,「聰慧多智」。

他到了佛這個地方,向佛頂禮。第二個要點,我們看到,佛這個時候是(在)幹什麼?入定,佛法真正的修持方法是禪定、入定、得定;佛法的不共法就是慧,智慧的開發。所以迦絺羅一來的時候,佛正在入定,「入深禪定,默然無言」,沒有話講。

那麼當時,迦絺羅看到佛在入定,他向他頂禮磕頭——然後(按)印度規矩,頂了禮起來,圍著這個人走,包圍走七圈,普通走三圈可以,最恭敬的七圈,(這是)當時印度的古禮——磕頭以後起來,繞著佛,就是包圍著佛,轉個七圈。那麼佛還在入定。

他看到佛在入定,就跑到佛的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那裡,又向舍利弗磕頭,然後向舍利弗講:希望你告訴我佛法的要點。那麼舍利弗跟他講什麼呢?「四諦」法門。

同我們大家一樣,講四諦法門你們聽都不要聽,因為你們太熟嘛,苦集滅道,一考就背得出來,對不對?所以,我們大家也是迦絺羅,聽了等於沒有聽嘛。這個四諦法門你們都會講,恐怕講得比舍利弗還要好一點,還有現代話加上。

「分別意趣」,給他講四諦法門,講了一遍不懂……
你們現在都講了好多遍了,都懂,自己還會講——懂了沒有?沒有懂!所以,真正懂了四諦法門就可以成道了。大家懂了佛學名詞、記得有什麼用啊?!所以,真正懂了四諦法門,不要修白骨觀了,已經證阿羅漢果了。可是大家都是犯了這個毛病,「聰慧多智」,都會講理論,證不到四諦法門的真諦,四諦的這個真諦,這個道的真實,你證不進去!同(舍利弗給)迦絺羅講一樣。

他給他廣說「四諦,分別義趣」,就把中間的道理,「義」就是道理,它的奧妙;「趣」就是所趣的目的,都給他講了。講還不止講一遍,「一遍乃至七遍」,舍利弗不厭其煩的給他說了一遍,看他不懂,再講一遍,講到七遍。「時,迦絺罹難陀心疑未悟」。

這不是同我們一樣,佛學都懂了,是吧?你們在座的哪個不懂啊,你們都上過佛學院,至少這些居士,都曉得四諦,苦集滅道叫做四諦。
他同你一樣,都懂,心裡聽了這個,沒有開悟。於是,這個老師舍利弗,佛的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給他講了七遍四諦法,他沒有開悟。所以他去拜「五百聲聞足,請說法要」,就拜這五百羅漢——全體就叫僧伽,僧團。等於有人來向大乘學舍的你們全體出家人頂禮,請你們集體地給他講,請說法要。那麼,當時這些聲聞阿羅漢們也給他再說七遍「四真諦法」,苦集滅道——其實說了等於不說,舍利弗講得已經比他們高明,一樣了。

「時迦絺罹難陀,心亦不寤」,五百羅漢都同時傳道給他,他還是開悟不了。那麼又回到佛那裡,頂禮求佛。剛好碰到佛出定了,看到迦絺羅跟他哭,「淚如盛雨」,自己哭啊,哭得……我怎麼那麼……他們給我講……——其實,他不是那麼講了:他們給我講的我都會講啊,苦集滅道。你說這個就會證道,我實在證不過去嘛!開悟不了嘛!同我們現在一樣。所以哭得「淚如盛雨」,下大雨一樣下來,就叫:佛啊,你再給我講。佛又給他講四諦法門,講了七遍。

你注意,四諦法門,小乘大乘學佛的第一步:苦集滅道,誰都會講,可是誰也沒有證得。佛親口給他講了,迦絺羅還是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啊,你們真是只有這一點啊,只有苦集滅道這一點?給我翻來覆去,連佛也那麼講……所以他不信啊,不能開悟啊。

當時,有「五百天子」,聽佛給迦絺羅說法,大家就得到「法眼淨」。法眼淨,就是什麼是真正的正法,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法,分別得清楚,看清楚。這個是魔法、這個是邪門,這個是什麼東西,這是屬於什麼學問的……所謂得了法眼淨的人,世間一切法、出世間一切法,到他眼睛一看,頭腦一瞭解就清楚了,所以叫得法眼清淨,就分別得清楚。

所以,五百天子在旁聽,佛根本無意給他們聽的,是給這個弟子說的,(結果)他們得了法眼淨了。所以,這五百天人拿「天華以供養佛」,跟佛講:真難得啊!因為你老人家給迦絺罹難陀比丘說這個四諦法,他如何我不知道,我們今天已經得了法眼淨,證得了初果羅漢,得「須陀洹」果。你要曉得,證果並不一定出家哦,這五百天子是在家的哦,是天人。他說我們已經得了須陀洹果,那麼,就感謝佛。

那麼,迦絺罹難陀在旁邊一聽難受了:這個主角是我嘛,佛給我講,哎,我嘛聽不懂,他們五百人,旁邊揀便宜揀走了,說得了初果,這是什麼道理?所以他越聽越難過,「心懷慚愧」,難過了,「悲咽無言」,很悲啊,痛苦,痛苦得講不出話,就把自己「嘭」跳起來跪在佛前面,「舉身投地」,整個身體就趴下來,「四體布地」,向佛懺悔。那麼,是這樣一個情形。

你看這一段經文的記載,像小說一樣。就是說,迦絺罹難陀又聰明,學問又好,就是不能成道。那麼,向舍利弗問法、向五百羅漢請法,乃至(請)佛說法,跟他講的都是四諦法門。四諦法門,不要說迦絺羅,我們大家學佛的學生都聽過嘛,也同他一樣,不能成道,這是什麼理由?

這個就是我們今天大家一般學佛者的一個真實寫照,大家都是一樣的,光聽經,什麼經、什麼法都來喲、都聽啊,管它顯教、密宗、基督教、天主教,只要能夠對我「生財」的都來啊——你們大家學法的都是這個心理嘛,做生意嘛,只要對我有利的都來,結果還是不能成道。

我們先休息一會,有茶,準備的有茶。。。● 隨喜分享 ● 功德無量! 》❁❁李品蓁的相片。

 

 

( 心情隨筆心靈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0918475101&aid=1923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