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8 13:34:33瀏覽423|回應1|推薦13 | |
古拙素樸的祖厝↑ 祖厝建的是五間房一式橫列,閩南傳統「大瓦厝」。建地大約五六 十坪,建於1955、4年間。當年農村民房八成茅舍竹牆糊泥巴、或土角草厝,每逢颱風季節都有不蔽風雨之慮! 建宅之初,先父精挑細選師傅,為的是打造一個牢靠、美觀、住得舒適溫暖的家。但是資金不足,物料缺乏!時建時停,也就沒有續建兩旁雙曲手「護龍」打算。只建石灰石牆壁「初坏」和瓦片屋頂,蓋好房屋主體結構,沒有整平牆面修飾外觀,我們就歡天喜地的「入厝了」!一年後當大姊出嫁,再有了收成和積蓄才「匙阿耶」(修飾牆壁外觀)美化。 回憶「起厝」的艱辛;先嚴慈母的勞苦!就像「右五間」(瓦厝中間為神明廳,兩側為臥房,另兩端之房俗稱「五間」),兩扇門扉上對偶所書:「勤能補拙」、「儉以興家」,這麼拉拔十一位子女長大。 前庭為了鋪設灑穀場,當時還申請農會補助水泥,鋪成半水泥、半石灰約百坪前庭地板。直到九0年代因為破損才改鋪築更美觀的紅地磚大庭。加上四週空地、整體面積將近六百坪。庭院方正平整,矮牆透風不蔽視野。 小時常常一面在工地上擺磚塊推骨牌遊戲,工地四週種樹植花草,一面旁觀驚嘆於師傅手藝的精堪!童年往事猶歷歷在目,而今大樹林蔭蔽日。據說師傅是地方上潭頭村祖傳「土水」大師傅、切挈、雕、塑,畫藝具精,原來祖厝出名匠!使得歷經五十年倉桑,依然然堅牢,完整美觀。在週圍興起的樓房,販厝對照之下凸顯出它的牢實,古樸脫俗之美!
想當年五六十年代,石頭瓦厝漸多了。但鄉下孩子也開始羨慕起高樓洋房來!我們少小都很喜歡爬樓梯,大家相邀鬥陣來去爬別人家洋房樓梯,爬上爬下興奮異常!也盼望家業興旺「更上一層樓」,趕快有機會住「樓仔厝」,才不必常去爬別人家的樓梯為樂。物換星移!而今兄弟姐妹散居各地,早皆通通住「樓仔厝」了,方知接比鱗次的水泥叢林,違建雜亂無章!透早出門慎防一腳踩到狗尿堆。都市化的厝邊人情薄如紙、對門不相識!充滿視覺、人情障礙的狹窄喧囂市街上,爬樓梯爬到皆軟腳!深深感嘆台灣地狹人綢,居大不易!不禁感念農村故宅莊園:「田園將蕪胡不歸」! 好像小鳥長大後終必離巢而飛散, 但老家永遠揮不去童年成長的記憶而眷念!為了婚姻、生活就業往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令許多人離鄉背景,望鄉而興嘆!幸運飛不遠的我離老家只在 一兩 公里之遙,得以常常尋回睹「家」思情!而人生旅途中難免挫折憂傷!每每撲倒老巢懷抱,躺在蘊育成長榻榻米檜木床頭上,仿佛嬰孩母愛的撫慰,醒來時精神抖數!又推開那左「五間」:「積健為雄」、「自強不息」兩扇門扉再出發! 這是一棟鄉村都市化後,水泥叢林中,古樹成蔭、花木扶疏、堅實完固、樸質古意,五零年代新興台灣型典鄉下農宅莊園。 為了不損及大片庭院綠地,後來只在右後十多坪豬舍改建為現代化衛浴廚房和車庫。也將祖先遺留下來的犁、割耙、手耙、牛車輪等農具上漆後掛在車庫外牆上,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種農宅根本不用交繳房屋,地價稅!直叫那些住「樓仔厝」者看呆了! 五十年風華歲月,時風勢異,石頭老宅瓦厝變別墅!看來居住大廈洋房已經越來越不稀奇,保存農舍田園瓦厝,懷舊古蹟,緬懷先人篳路藍縷創業精神,別是一番風情真是酷!
將消失的農具遺留牆壁上↑ |
|
( 在地生活|高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