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4 10:29:36瀏覽3383|回應9|推薦30 | |
倘若不談政治問題,而純粹就「建設台灣」來看,蔣介石總統對台灣的功業最大。單就一項台灣電力建設,就可以在台灣經濟發展史上結結實實記上一筆,永難磨滅。 當然,「台電」不是蔣介石親自去做的,而是孫運璿先生領導了一批內陸及本省的工程師、以及許多當時台灣高工畢業的青年幹部集體完成的;然而,下達原始指令的還是蔣介石。 我要說的是,有為的領導人不必親臨現場,只要運籌帷幄就行。到了蔣經國時代,「總統」曝光率逐漸增加,已經漸有「作秀」的味道。不過,蔣經國的用意是正面的,他要拉近「台灣人」的距離,他已開始「本土化」的規劃進程;否則,不會有李登輝這號人物出頭。 蔣經國對台灣的貢獻指標是「十大建設」,當然,這還是他手下的集體創作;當時台灣面臨世界石油危機,以俞國華為首的財經班底想出了「以擴大公共工程支出創造內需及就業機會」來解決這個難題,「十大建設」於是出爐,而且結果成功,接下來則是擠身「亞洲四小龍」的「台灣經濟奇蹟」了。。 李登輝,亦成功挽救了當年因國際股匯炒作而引起的金融危機;同樣的,這當然也是他的財經班底的集體功勞。可惜,台灣的「運氣」到此用完,接下來,在李登輝的操控之下,「總統直選」,開始面臨「民粹政治」的災難,更又面臨兩岸開通、中國崛起的新局,台灣從此陷入政治亂象與政府無能的時代。 回顧這些,應該可以說,國家領導(或任何領導)乃以「知人善任、運籌帷幄」為要務,任何整天接近民眾、拋頭露面的總統,成不了大事。 可惜,台灣膚淺躁進又滿懷仇恨的「民主化」毀了一切。總統,從此必須天天與民眾在一起,種種活動固然必須參加,偶有災難,無分大小,更是必須即刻到場。 這,像個什麼總統,又是什麼國家領導?說穿了,不過就是為了「選票」的高級政客而已。 我相信,很少人見過蔣介石,即使在電視上一年都見不到幾次;但是,時到今日,我們見從電視上到總統的機會,比見到里長的機會還多。然而,比起「功業」,則顯然一代不如一代。這,乃是事實。 這些事實,其實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無法挽回、也無法改變。台灣何去何從,不是光從統獨考量;台灣的問題,其實在自己家裡。 [後記]我不知道民國48年的八七水災,蔣介石有沒有親臨現場視察?如果有,大概也是坐直昇機到現場上空看看而已。然而,八七水災的復元工作,以當時的困難經濟財政環境來講,績效相當可觀。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