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6/24 01:14:35瀏覽1391|回應5|推薦48 | |
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掉米粒;記者在每日競逐的新聞環境裡,要有獨家,就要有被漏的寬容,重要的是態度,有沒有虛心接受漏失新聞後的省思,如何補破網,防漏的功夫有沒有紮實。 個人的記者生涯,一開始就遇到很寬容的特派員嚴閣老,他是行伍出身的記者,對於同仁漏新聞,或者長期沒有表現,在當時沒有所謂的特休假時,他偶而會提醒同仁,是不是精神繃的太緊,是不是出去休息一兩天,以退為進的換取同仁成長的空間。 雖說,嚴閣老非新聞科系出身,這種人性化的管理,確實是讓同仁的身心得到一種安頓,反而會讓新人覺得應該要進取些。 後來賴老大接位,他的管理更是名士派,他常用人不經一事如何長一智,在教小孩時,賴老大讓小孩與記者叔叔們在一起,偶而吃檳榔,香菸,都不在查禁之列,原因是賴老大認為,吃檳榔,抽香菸都非好事,可是小朋友的學習心很強,與其禁不如開導,讓他們從小厭惡,這樣到青春期就不會偷偷的學習,反而更糟糕。 不管別人的看法如何,後來賴老大的小孩,確實是與檳榔等物無緣,證明他的教育,至少在賴家是成功的。 記者個人的成長空間,在這樣的環境下,總是不忘長官交代的【我有人無;別人有,我們更精彩】氣度。 近年來的爆料新聞取捨,又常會聽到同事回應,讀者專向某報爆料;其實聰明的讀者常向許多媒體爆料,問題在於各家媒體處理態度,是不是正視爆料內容,有無即時性的出擊。 慣常見到,同仁把爆料內容,不當成一回事處理,或者草率結案;我們看對手可以守候解決的精神,這樣的態度才是值得學習的。 過去對漏新聞要寬容,是期待有自我成長的空間;現在要求的是態度,該正視自己環境,是否盡力了,畢竟路遙知馬力,真實的付出,新聞對象是會有回報的,這種成長期待才有正向。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