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人處事應該「溫良恭儉讓」嗎 ——「智仁勇」才是最高德能!
2023/12/10 17:26:03瀏覽1477|回應0|推薦2

 

 

為人處事應該「溫良恭儉讓」嗎

——「智仁勇」才是最高德能!

 

 

多年前,馬英九先生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因其「溫良恭儉讓」的性格與處理政事的態度,在當時頗引起爭議,遂使我開始思考「溫良恭儉讓」的道德意義。

 

「溫良恭儉讓」出自《論語.學而》: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由此,受教育的華人,都認為孔子是「溫良恭儉讓」的聖人,並以「溫良恭儉讓」為道德的崇高標準,為人處事如果不如此,好像就不夠君子。

 

然則,孔子真是「溫良恭儉讓」的聖人嗎?為人處事都應該以此為標準嗎?

 

孔子的「溫良恭儉讓」是弟子子貢的描述,場合是到人家國家,對象是在人家國君面前,事情是詢問、了解該國政事。

 

此章朱熹注曰:「言夫子未嘗求之,但其德容(溫良恭儉讓)如是,故時君敬信,自以其政就而問之耳。」

可見場合是他國朝廷,對象是他國國君。

 

蓋孔子周遊列國,就是希望能得到國君的任用,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求職面試」,於相對身分的禮儀上,於「求職」目的上,自然會表現「溫良恭儉讓」,而得到該國君的敬重。

 

孔子平時為人處事也是如此嗎?記載孔子言行的典籍很多,這裡簡單就一般人熟悉的《論語》來舉例:

 

◎《論語.八佾》: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論語.公冶長》: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論語.憲問》:「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

 

平常的孔子,喜歡罵人、批評人。

 

宰予是「孔門十哲」之一,有那麼糟糕嗎?必須這樣罵嗎?

 

在其他典籍,如《史記》、《晏子春秋》等,都有孔子輕率批評人的記錄。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老師「老子」就曾警告過他:

「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

可見老子就看出來,孔子「好議人」、「發人之惡」。

 

其實,「溫良恭儉讓」只是身為弟子的子貢尊崇而描述老師孔子的一句話,在許多與孔子相關的典籍中,並未看到孔子「溫良恭儉讓」的具體言行記載,有的反而顯傲慢。本文目的不在評論孔子,就不一一引經據典表述了。

 

.....................................................

 

本文目的在探討「溫良恭儉讓」的德行,是表現在什麼場合、對象,並非為人處事的最高且唯一的標準。

 

「溫良恭儉讓」也非儒家思想主張的宗旨!整部《論語》中,孔子教育提倡的是仁義禮智,尤其重「禮」,「溫良恭儉讓」應該是執行禮儀時候所表現出來的「容貌」。

 

「溫良恭儉讓」的品德,如果於是非善惡、道德義理把持不夠,則容易變成「鄉愿」。

 

《論語.陽貨》: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孟子近一步解釋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於流俗,合於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說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孔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註:「鄉原」即「鄉愿」。「眾皆說之」,「說」即「悅」。

 

如果性格「溫良恭儉讓」,凡事「溫良恭儉讓」,就容易「鄉愿」而不辨是非善惡,成為「德之賊也」。

 

故「溫良恭儉讓」絕不是性格「懦弱」與處事「鄉愿」的華麗包裝!菩薩有「慈眉善目」,也有「金剛怒目」的一面!

 

然則為人處事該依據什麼?

 

《中庸》云:「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智者明辨是非,守經行權,掌握狀況、機緣;仁者懷抱慈悲之心;勇者義無反顧,果斷行事——「智仁勇三達德」運於一心;如佛教講「悲智雙運」,「悲智」中即包含「勇」也——這才是為人處事的最高智慧與德能!絕非懦弱、鄉愿的「溫良恭儉讓」!

 

 

 

自在老師思考多年心得撰述


(2023/12/10於自在精舍)

 

 

.........................................

 

◎圖:智者不惑 /    自在老師書(2018/7/24

◎圖文原發表於「自在老師」粉絲專頁(2023/12/10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posts/853388973461635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tzaiMaster&aid=18014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