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類理解論(一)
2013/05/11 07:41:44瀏覽1805|回應0|推薦15

1688光榮革命的發展對約翰·洛克及他的理念信仰者都是種鼓舞,他最重要的著作 : 人類理解論(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以及政府論(the 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都是在1688~1693年間出版。  其中許多的思想精華是值得深入瞭解的。

認識論(epistemology)是探討人類認識前提基礎認識客觀存在(being)的關係、認識本質認識知識發展的程序等問題,這是人類能夠產生文明的端點,是個至今依然被探討的議題。

柏拉圖以理念論(idealism)為基礎提出了他的認識論思想。他劃分為兩個集合,由具體現象組成的可感覺(horaton---perceptible)集合和由理念組成的可知覺(noeton---intelligible)集合。 可感覺就對應于()存在(non-being)可感覺集合中的現象是會變化的,有生、有滅、朽壞、不完美;可知覺對應於()存在(being)可知覺集合中是"善的型相”(the Form of the Good),是永恆不變,完美不朽的,因此可使其他的共相(universals)知覺,也可以說為存在提供了各種型相(in some sense provides being to all other Forms),也就是公義(justice)的絕對標準。

16世紀,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22~162649從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系統地制定了認識的歸納法,但他還是贊成"二重真理論",認為從經驗得來的真理神啟真理同時存在。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331~1650211) 認為,清楚明白的觀念不是從經驗得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而觀念的清楚明白,就是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所謂天賦觀念說。  這使得認識論問題成為啟蒙年代歐洲哲學的焦點,成為哲學結構的基礎。

人類理解論約翰·洛克有別於傳統的認識論(epistemology) 討論人類知識與理解的基礎,他獨創的理論主張人在出生時的心智猶如一塊白板(tabula rasa),由隨後的經驗(experience)填滿。  是現代經驗主義(empiricism) 哲學最初的奠基者,啟發許多啟蒙年代的哲學家,隨後的喬治·貝克萊(George Berkeley 1685312~1753114)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67~1776825)在這基礎上辯證修訂圓融的完善了經驗主義認識論(Epistemology)體系。

人類理解論(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這書有四卷 : 

·       第一卷  原則和概念都不是天賦(Book I: Neither Principles nor Ideas Are Innate)有三章;

·       第二卷  概念(Book II: Of Ideas)有三十三章;

·       第三卷  文字(Book III: Of Words)有十一章;

·       第四卷 論知識及其可能性 (Book IV: Of Knowledge and Probability)有二十一章;

第一卷 原則和概念都不是天賦,就駁斥笛卡爾所主張的知識起源於所謂“天賦原則”以及萊布尼茲的所謂”天賦實踐原則----他主張人類沒有天賦原則”("No Innate Principles")  華夏巫術文化發展出的圖案文字並不能和英語符號文字在意涵上很精確的對應,而這著作恰恰是探討很精確的概念,因此將原文列出方便查考!!

第一章 沒有天賦思辨的原則(Chapter I: No Innate Speculative Principles); 第二章 沒有天賦的實踐原則(Chapter II: No Innate Practical Principles);他提出基本公設”-----一件事物不能同時存在而又不存在。(Whatsoever is, is," and "It is impossible for the same thing to be and not to be") 進而導論 : 對於烙印任何事物在心智上,而心智又不能意識它(的存在),我認為是不能理解的。(For to imprint anything on the mind without the mind’s perceiving it, seems to me hardly intelligible.);以這個公設的基礎進行冗長的辯證,有興趣請自行閱讀,不難讀但翻來覆去的有些枯燥!!

第三章 論思辯的和實踐的兩種天賦原則的一些其他考慮(Chapter III: Other considerations concerning Innate Principles, both Speculative and Practical);開宗明義的強調 : 各種概念特別是屬於原則性的不是嬰兒與生俱來的。 如果我們仔細留意新生的嬰兒,則我們便會看到自己沒有什麼理由來相信,兒童在生來就帶有許多概念。(Ideas, especially those belonging to principles, not born with children. If we will attentively consider new-born children, we shall have little reason to think that they bring many ideas into the world with them.)提出許多實際的例證,經過冗長的辯證,結論 : 人類所顯示的差異在於運用他們(天賦)能力方式的不同。(Difference of men’s discoveries depends upon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of their faculties.) 人必須思考從而經由自己來理解(Men must think and know for themselves.)

第一卷是約翰·洛克經驗主義認識論的基礎,否定了天賦概念之後,第二卷 關於概念(Book II: Of Ideas)人類理解論主要結構,共有三十三章,一步一步的解析概念由簡單到複雜形成的過程,非常仔細且詳細的辯證論述經驗如何產生不同種類的概念這卷有幾章的觀點很重要,就討論深入些,其他的就試著節錄每章的重點,才不會失去了概念形成的連貫性 

 

free counters
Free counters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7609902